牵挂与祝愿
2022-01-14叙事散文雨林儿
生活在天水已经多年,却很少去别的城市去走一走,特别是犹如瓜蔓一般紧抱一起的临城。“度身世外,无关风与月”,“乃不知秦汉,无论魏晋”。瞧瞧,生活在这座弹丸之城犹如生活在日子的迷宫,由于很少外出,不曾了解周边地区的人和事,倒显得被这座城市中毒已……
生活在天水已经多年,却很少去别的城市去走一走,特别是犹如瓜蔓一般紧抱一起的临城。“度身世外,无关风与月”,“乃不知秦汉,无论魏晋”。瞧瞧,生活在这座弹丸之城犹如生活在日子的迷宫,由于很少外出,不曾了解周边地区的人和事,倒显得被这座城市中毒已深。突然,有一天,网络上铺天盖地的消息都和一座受灾的城市有关:岷县,这座对于我来说熟悉又陌生的城市,目前已因洪涝致使47人死亡,18个乡镇,30多万多人受灾,农作物受到重创。于是,岷县这个地区就像被灾难从暗处呈现在明处,而让人不得不强烈地关注起来。
从百度搜到了岷县的部分资料,大概说,岷县处于我省南部,2004年的权威统计是具有40多万人口,地处青藏高原东麓与西秦岭陇南山地接壤区,享有陇原“旱码头”和“千年药乡”“洮砚之乡”的美誉,境内海拔为2200 -3872米之间。翻开地图查看了一下,岷县距离天水只需坐汽车3个多小时便可抵达,让人感到惊讶的是,它竟与舟曲只相隔30多公里,离得汶川也很近。难道这特殊的地理位置就决定了岷县的暴雨灾情不可避免吗?汶川地震震松了山石,于是“境内山峦环抱,山川秀美”的县城一遇到多年不遇的暴雨,发生严重洪涝灾害就不可避免了。如是说,岷县受灾就在人的意料之中。这是我们多不想被如此推理就简单说出的一句话,我多希望,这座被苏轼在诗中盛赞的处于西北内陆的铁城就像一位铁骨铮铮的汉子而经受住更多的岁月和风雨的侵蚀。但是,岷县还是没有躲过此劫。
岷县发生的的特大冰雹山洪泥石流灾害破坏程度让人惊讶,相关报道这样形容:碗口粗壮的大树被连根拔起,更粗壮一点的大树连树皮都被山洪和泥石流扒净,冲毁的房屋、家具和房椽拥堵在河道,抬高河床,洪水甚至在一个自然村冲出了一条2米多深的沟壑,洪水过后村庄一分为二。电视上每天的灾情画面更让人揪心,全国各地的捐款又让人倍感温暖,武警官兵与灾区人民携手抗洪救灾的场面让我们再一次感动。当深入受灾县城,你会听到噪杂的救援声,会看到那些被泥泞掩埋了一座座建筑物,更为震惊和痛心的是会看到被救援人员从泥泞中拔出的一具具冰凉了的身体。在强大的关乎生命的生和死的灾情现场中,每一个人都会真切地感觉到:只有活着才是最重要的。只有活着才能避免更多的死亡,也才能见证更多的宝贵精神。你看看这些人:灾情信息员挨家挨户地敲锣通知群众撤离,一位中学生为救另一位被暴雨卷走的学生而离开了世界;面对灾难,每一个人用生命去挽救生命,大家用强烈的心灵感应建立了爱心的磁场。
一个兄弟说,给岷县写点诗歌吧!我因心中的悲哀而一时感到失语。是的,我们挚爱的诗歌往往在面对灾情的时候才开始告别一种自我独语和率性表达而开始凝聚力量,增强信心,才开始给灾区的人民带来一丝精神的温暖。这当然也正是诗歌特有的魅力。自2008年汶川大地震以来,我们都通过诗歌的方式表达了我们的哀思,表明了我们战胜灾难的勇气,诗歌也代表了我们作为一名中国人在祖国受难的时候的立场和态度。我们写玉树,写舟曲,每每写一次关于灾难的纪念文字,似乎新的灾难就会马上接踵而至,于是我们怕写诗歌,怕写完诗歌后我们还会再写,也为一次次诗歌的微弱力量而感到茫然无措。于是在写舟曲的诗歌中,我这样写道:如果/诗歌能承载灾难/如叶片盛住露珠/我可以/继续用文字为汶川、玉树、舟曲搭建一道道血肉之躯/如果/诗歌只是灾难之后的挽歌/哭泣之后的祈祷/我宁愿/中国所有的汉字都藏进词典且默不作声。写完这首叫《哀歌》的抗洪诗歌,我发誓再不写关于灾难的任何诗歌文字。
于是,这个时候,我拿来了一本岷县维新九年制学校主办的校刊《铁城之声》,那是去年的一天一名叫涛声的执行主编在天水学习时候亲自送给我的。我慢慢打开了它,在一排排演绎了人间烟云的文字中我逐渐接近心态的平静,而默默地为岷县许下了太多的牵挂和祝福。我希望灾难很快过去,灾难彻底消失,让生活在两座毗邻之城的我们幸福地活着,温暖地靠近。
[ 本帖最后由 雨林儿 于 2012-5-20 16:12 编辑 ]
从百度搜到了岷县的部分资料,大概说,岷县处于我省南部,2004年的权威统计是具有40多万人口,地处青藏高原东麓与西秦岭陇南山地接壤区,享有陇原“旱码头”和“千年药乡”“洮砚之乡”的美誉,境内海拔为2200 -3872米之间。翻开地图查看了一下,岷县距离天水只需坐汽车3个多小时便可抵达,让人感到惊讶的是,它竟与舟曲只相隔30多公里,离得汶川也很近。难道这特殊的地理位置就决定了岷县的暴雨灾情不可避免吗?汶川地震震松了山石,于是“境内山峦环抱,山川秀美”的县城一遇到多年不遇的暴雨,发生严重洪涝灾害就不可避免了。如是说,岷县受灾就在人的意料之中。这是我们多不想被如此推理就简单说出的一句话,我多希望,这座被苏轼在诗中盛赞的处于西北内陆的铁城就像一位铁骨铮铮的汉子而经受住更多的岁月和风雨的侵蚀。但是,岷县还是没有躲过此劫。
岷县发生的的特大冰雹山洪泥石流灾害破坏程度让人惊讶,相关报道这样形容:碗口粗壮的大树被连根拔起,更粗壮一点的大树连树皮都被山洪和泥石流扒净,冲毁的房屋、家具和房椽拥堵在河道,抬高河床,洪水甚至在一个自然村冲出了一条2米多深的沟壑,洪水过后村庄一分为二。电视上每天的灾情画面更让人揪心,全国各地的捐款又让人倍感温暖,武警官兵与灾区人民携手抗洪救灾的场面让我们再一次感动。当深入受灾县城,你会听到噪杂的救援声,会看到那些被泥泞掩埋了一座座建筑物,更为震惊和痛心的是会看到被救援人员从泥泞中拔出的一具具冰凉了的身体。在强大的关乎生命的生和死的灾情现场中,每一个人都会真切地感觉到:只有活着才是最重要的。只有活着才能避免更多的死亡,也才能见证更多的宝贵精神。你看看这些人:灾情信息员挨家挨户地敲锣通知群众撤离,一位中学生为救另一位被暴雨卷走的学生而离开了世界;面对灾难,每一个人用生命去挽救生命,大家用强烈的心灵感应建立了爱心的磁场。
一个兄弟说,给岷县写点诗歌吧!我因心中的悲哀而一时感到失语。是的,我们挚爱的诗歌往往在面对灾情的时候才开始告别一种自我独语和率性表达而开始凝聚力量,增强信心,才开始给灾区的人民带来一丝精神的温暖。这当然也正是诗歌特有的魅力。自2008年汶川大地震以来,我们都通过诗歌的方式表达了我们的哀思,表明了我们战胜灾难的勇气,诗歌也代表了我们作为一名中国人在祖国受难的时候的立场和态度。我们写玉树,写舟曲,每每写一次关于灾难的纪念文字,似乎新的灾难就会马上接踵而至,于是我们怕写诗歌,怕写完诗歌后我们还会再写,也为一次次诗歌的微弱力量而感到茫然无措。于是在写舟曲的诗歌中,我这样写道:如果/诗歌能承载灾难/如叶片盛住露珠/我可以/继续用文字为汶川、玉树、舟曲搭建一道道血肉之躯/如果/诗歌只是灾难之后的挽歌/哭泣之后的祈祷/我宁愿/中国所有的汉字都藏进词典且默不作声。写完这首叫《哀歌》的抗洪诗歌,我发誓再不写关于灾难的任何诗歌文字。
于是,这个时候,我拿来了一本岷县维新九年制学校主办的校刊《铁城之声》,那是去年的一天一名叫涛声的执行主编在天水学习时候亲自送给我的。我慢慢打开了它,在一排排演绎了人间烟云的文字中我逐渐接近心态的平静,而默默地为岷县许下了太多的牵挂和祝福。我希望灾难很快过去,灾难彻底消失,让生活在两座毗邻之城的我们幸福地活着,温暖地靠近。
[ 本帖最后由 雨林儿 于 2012-5-20 16:12 编辑 ]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