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抒情散文

抒情散文

在济南,清泉石上流是个情结

2022-01-14抒情散文李华新

在济南,清泉石上流是个情结李华新在济南你不是在泉边,就是在去泉边的路上。来济南最好的时节是在夏天,尽管那个季节,济南的天气会很热,可是那是济南的雨季,在这个季节,济南的地下泉水如果能够得到补充的话,那么泉水就会很丰沛,那个时候,在济南你不……
在济南,清泉石上流是个情结

李华新

在济南你不是在泉边,就是在去泉边的路上。 来济南最好的时节是在夏天,尽管那个季节,济南的天气会很热,可是那是济南的雨季,在这个季节,济南的地下泉水如果能够得到补充的话,那么泉水就会很丰沛,那个时候,在济南你不用精心去找寻济南的著名的四大泉群,散居何处。 自然如果你到著名的趵突泉公园走走,那么泉水的文人气质就会油然涌上心头,那个叫李清照的著名词人会用自己的“载不动许多愁”感觉,让你领略关于泉水如同玉漱般的洗练和细腻,以及关于自己在柳荫深处的那些金石情怀,因为那个关于颠沛流离的故事,使一位济南女子的情感,至今依旧在南方的细雨中感叹关于“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的英雄情怀。而关于她的改嫁的故事以及对她的诟病,现在的济南文人却是个个回避。而唯有对于泉水的感叹和占据,使得济南的这个叫做漱玉泉的地方,把它定位为是她在济南居住时的故居。 而且这种情感是年年如此,年年风光无限。因为,在这个泉子的池边,只要是泉水满溢,那么缓缓流过石栏杆的泉水,依旧会重复清泉石上流的意境,并且把这样的一个场景,逐渐固定为一个具体的审美情感。 你造访趵突泉后,或是出的公园之后,建议你一定要沿着原来的护城河走走,最好是由西门桥向西,这是济南的环城公园。那里有四大泉群之一的黑虎泉,见到那如同虎啸一般的泉流,就会为在城市之中会有如此充沛的泉水,而兴奋不已。这个时候,就会感到这个以泉水众多,而闻名于世的城市,为什么叫做泉城。
泉水是否有那种清泉水上流的泉景出现。是属于民间的,也可以是属于文人雅士的。 在济南,泉水石上流是一种情结,很诗意,很生动,也很难得。 这样的一句话,就是一句套语,也是自唐代那位诗人说了那句名言之后,就成为一种审美的意象,松间明月、石上清泉。一个是在用静止的照,一个则是一种动态的流动。于是水流在明月的光照下静静流淌,而那些嶙峋的或是突兀的山石或是盆景一样的极尽玲珑之美的石头上,宛如山水画一般的意境里,水流就如同那些饱蘸墨汁的颜料,在自然的境遇里使得水流得到了生命,而那个舞台就是那些石头,不过济南的南部山区不少石头,但是石头到处有,可是又有石头又有泉水,那可就是可遇不可求的景色了。 现在要说的是济南的这样的一个一个场景:那就是在泉边洗衣物,在我小的时候,是司空见惯的一个场景,在我的记忆里,从上新街到剪子巷就是领略济南泉水的路程,那个时候每逢到了春天,那些厚厚的棉被不再盖的时候,就会到护城河边或是到剪子巷到处去洗涤衣物,那个时候正上小学,有时帮着母亲到剪子巷去洗被子,说实在的那个时候,在济南你无法不到泉边去洗被子,因为被子太大,家里没有怎么大的盆,而且在剪子巷用泉水漫流在青石上的洗涤衣物,这是如此宽阔的洗衣方式,那是多么地奢侈和难得的呀,因为这些泉水,现在几乎都是可以用作出售成矿泉水的品质。而这些泉水,那时却是只是在制造一种意境。用来供你洗衣,则是最好的利用了。
后来,剪子巷已经没有了泉水石上流的景观,可是即使是搬到南门一带,济南的泉水却是无处不在,济南的老城太小,只要是老城区居住,泉水就会相随你的生活,我结婚之后搬到南门附近单过,那个时候的南门,环城公园开始修建,可是人们对于泉水的感觉,对于泉水之美的欣赏,却和外地人来赏泉的感觉是不一样的。济南百姓最希望要得到的就是和泉水的生活联系,而不是对于泉景的欣赏,尽管,泉水美景也不错,可是在人们的生活中用泉水,要比观泉水更实在一些。

不过,现在在济南的五龙潭公园就可以制造了这样的一个场景,那些泉水漫过那些铺得很平整的石板,而且是这些石板之上还有许多淌水石。只是这些人工打造的景色,游戏诶虚假,是在一种广场式的场景中再现的,不会有月光,更不会有林深鸟鸣的意境,这样的一种人为制造,是在为了迎合诗人刻画出的泉、水、石和月光景象的,因此就多了些呆板,而少了些鲜活。
其实,在济南人民对于泉水的那个感觉,现在已经逐渐的疏离,一个原因就是现在的那些泉水,都以精致的方式呵护着,举凡是有泉水的地方,都会有石砌的泉池和周边景色的美化。或是有绿树相衬,或是有假山造景。就如同在五龙潭住所缔造的这一清泉石上流的景色,你要欣赏到,那是必须到公园去的,你不花钱,你便是无法欣赏到的。而且,你在月夜之下也是无法欣赏的,因为到了晚上公园是要闭园的。因此,这样的一个情结,你只能从哪些精致 的泉水景色中觅得。
但是,王维的那首《山居秋暝》中的著名山水诗中所描述的确是山、泉、林、月、以及浣纱女、竹林、荷莲、渔舟等具体的意象: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其中的诗意是王维在辋川居住山间的感受,而清泉石上流不过是其中的一种景观。而并不全是现在的人造的泉水,漫流于青石至上的感觉。不过这样的一种感受是需要一种幽静的氛围的。从历史的记载来看王维是过济南的,那时济南还叫做济州,因为他曾经被贬官为济州,职务是济州司法参军从九品,在这里一呆就是四年多的时间。不过王维所在的济州不是济南,是现在的山东茌平西南的一个小地方。但是,他是否到过济南观泉现在没有记载,但是对于济南还是知道的,因为在山东期间写了不少的诗文,其中还有《写济南优生像》画迹留存。 现在在济南和这些必须生活紧密相连的还有有一些散居于民间的泉池的,比如王府池子泉水,比如豆芽泉、醴泉这些都是和必须的生活密切相关的。如王府池子,它就是在济南的胡同深处,不管是盛夏还是隆冬,一年四季都有游泳爱好者在此锻炼,而豆芽泉则是因为过去人们曾经在这个泉水中浸泡豆芽儿得名,而醴泉则是济南的过去一个酿造和腌制酱菜的作坊在此有关。这些泉子是生活化的,是没有诗意存在的,这些泉水是泉城必须生活的一部分,是融入生活之中。 就像小的时候,你到济南的趵突泉的外墙外边,那边的泉水一点也不比公园里面水势浩大,那些汩汩流淌的泉水,就从道路上的青石上面流过,有些石板有翻开的么人更多的则是从石缝中间往外奔涌,在这里洗衣,那可是绝对的奢侈,这里是女人的世界,也是孩子们嬉戏最好的地方,那些泉水在青石之上缓缓流过,那些被洗涤的衣物,洗完之后就被装到大盆里,这里因为是处在都市街巷处,唯一的不好的地方是没有地方晾晒,不像在护城河的白石泉等泉池畔,洗完衣物,可以直接晾晒到河边的大石头上。 那个时候,随着母亲到剪子巷那儿去洗衣,也不是常有,往外是在春天拆洗被子的时候,才会有这样的行动。你跟着母亲去洗衣,你在旁边戏水,母亲们在一起洗衣,那种情景,现在想来很亲切、很具有人文情怀。只是随着你年龄的增加,这样的情形,不会再来。现在和母亲谈起此事,老人记得非常清晰。即使是现在有了洗衣机,但是要是洗得尽兴,洗得没有任何水费的负担,还是在泉池边洗衣的那和年月。而且是那时在青石上洗衣,那个专门用来洗衣的东西,早就不知丢弃在这么地方了,那是什么?那是捶洗衣物的棒槌。现在人们只能在一些电影或是电视剧中见到这个东西,只是上边的女人用扬起的手臂捶打衣物的动作,是用来表演的,很优雅很戏剧化,而那时母亲们在洗衣的时候,那个捶打的力度中,会有怜惜衣物的柔情存在。 其实在过去的济南,不仅是这里是一处洗涤的去处,再往北去,在江家池、古温泉、东流水处,也是洗衣的好地方。而且那里水深也是游泳扎猛子的好泉池。 那是人们对于济南的这些泉池,这些有泉而聚水成河的景色,并没有什么诗意生发,只是觉得它是生活的一部分,没有了这些泉池会很不方便。那些离泉池远一些的,可以骑着车、或是推着小车来洗涤衣物,而那些自己的院落、或是就在院子里的那些泉眼,或是泉井,在和你的生活接下深厚的情谊之后,所谓泉水人家,那就是泉水和人们生活的无法剥离的情感了。
其实不管是往昔,还是在现代“清泉石上流”,都是比较奢侈的一种享受,因为那是需要水势丰盈,需要有充足的水源补充的,在那个年代毕竟是用水量不如现在,而且城区也没有这么多居民,也没有这么多的楼房,人们用水的联合还是比较少的,就像现在的洗车这样的行业,那是根本不会想象出来的事情。
那时的泉池很安静,那时的泉池很本分,那时的泉眼很安稳,那时的泉水很清澈,那时的泉水很大方,那时的泉水很奢侈,人们看着那些自然涌出而制造出来的泉水漫流在石上的感觉,觉得是很自然的事情,而且在我们的记忆里,趵突泉尽管是也有水少的时候,可是要是见底干涸,那可是比较稀罕的。而且的对于泉水喷涌要见报成为新闻的事情,更是不会有什么惊奇。 因此说,在济南“清泉石上流”,那是一个很深的情结,没有了这样的泉景,那么尽管是你把公园修建的很精致、很典雅、很贵族气,但是,真正能够打动济南人的那种泉水漫流的不经意、那种潇洒洒脱和不受干扰的流动的意境,却是在不经意中制造的“小桥流水人家”,却是渐渐离我们远去了,而为此这样的泉韵才会是在你的记忆里,永远具有情意绵绵的泉韵史话价值。
在济南,清泉石上流是个情结。它不可能以浓彩重墨的方式酣畅淋漓的表现,也不能用夸张的手法顷刻泼墨为巨幅大写意的阔达,而只能是在心绪安静下来的时候,让心情和心灵的静谧和安宁,在被清泉淘洗过后的清爽、纯净、透彻之后,在你的心间慢慢流过,却是使你在生命的岁月里流年难忘。 这样的一个清结,有点少年不识愁滋味,强自说愁的感觉,现在当你不再为那些涌泉的诗文陶醉后,才能感到真正能够清洗心灵和清洗记忆的,来自那种纯粹的自然而成泉水景观。
在济南泉水石上流的情结,不管你如何演绎,它已无法复原,而现在的泉景自然也有现在的妙处,现在更多的移步换景,使得泉水在盛世更为滋润,更为欢畅,赢得人们心驰神往。 (济南 李华新)
二○一○年十一月十三日星期六 [ 本帖最后由 李华新 于 2010-11-13 20:46 编辑 ]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