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叙事散文

叙事散文

[原创] 菜市场

2022-01-14叙事散文浇洁
菜 市 场·浇 洁清晨六点来钟,在街道两边的鸟叫声中,三三两两的摩托车、自行车、 三轮车“叭叭”作响,车架上扛了半边猪肉,或二笼鸡鸭,车斗中塞放着四五个装满各色菜的菜筐,一股风般呼啸着,纷纷向菜市场急冲而来。仓促中,一个头扎羊角,身穿石榴红……
             菜 市 场
                 ·浇 洁   清晨六点来钟,在街道两边的鸟叫声中,三三两两的摩托车、自行车、 三轮车“叭叭”作响,车架上扛了半边猪肉,或二笼鸡鸭,车斗中塞放着四五个装满各色菜的菜筐,一股风般呼啸着,纷纷向菜市场急冲而来。   仓促中,一个头扎羊角,身穿石榴红短袖的十二三岁小姑娘,骑一辆26型旧自行车,车头篮筐里带了二个金黄的大南瓜。眼看快撑到菜市场门口了,石头一绊,一个南瓜憋不住从篮筐里跃出,“骨碌碌”滚落于地。小姑娘立马下车,脚一下没站稳,车又没拽牢,连人带车侧倒在南瓜边,看了叫人心疼。   比他们还早的有菜贩子们。天蒙蒙亮,就从菜农的大板车、挑担里,锱铢必较地买好了蔬菜。正在自己固定的摊位上像给俏丽的丫头梳妆似的,打扮着那些即将出嫁的菜们:清洗污泥,剔除黄叶余根,熟练地摆放,把质好色亮的呈在上面……   菜市场门前卖早点的,热气腾腾的各色包子、馒头已蒸熟,叠了七八层蒸笼。一大早卖主脸上就被热气、油烟气熏得汗津津、油腻腻的。已有上班、上学的围着蒸笼。只见她用毛巾往脸上胡乱地抹了一下,在蒙眼的香热气中手脚麻利地夹拣包子、装袋、收钱。   此时,已从郊区陆陆续续赶来不少的菜农。她们大多是中老年妇女,随意的穿着打扮,急匆匆、颤悠悠地挑着长拖箕,拖箕里码着整洁的青菜,箕框边挂着小塑料凳,或发黄的大饮料瓶,瓶里灌着用来喷菜保鲜的清水。   店铺也一个一个打开。有边敲边叫着住店男人开门的,有拿出门板当铺摆放物品的,哐当哐当的声音,混合着“拐的”声,摩托声,络绎不绝的脚步声,叫喊声……一只只如豆的苍蝇“嗡嗡嗡”地飞来啄去。浓浓的汗渍气、血腥气、灰尘气,以及地沟里的沤腐气交相混杂,弥漫在菜市场四周。   七点来钟,菜市场里里外外摆满了果菜物品。菜农们有站的,靠的,坐的,蹲的。菜篮里,摊位上,大盆里,板车上,笼子里,绿的青菜、白的萝卜、红的苹果、活的鱼鸭、油光的猪肉……千色百样,琳琅满目。   那个八十多岁的老人,东挪挪、西摆摆,随地坐在石块上,瘪着腮、纳着嘴,用含糊的无齿音,一年四季守卖着和他一样皮皱、坚韧的老姜。沧桑的岁月在他手上细细地称量着。   另一个卖药的白胡子老汉,坐在自带的蛇皮袋上,有着和他自种的生地一样褐黄、精瘦的身子,怕顾客不相信,非常牢靠地带上了生地苗。旁边卖菜的老妪都帮他说好话:“生地炖肉,清凉补血,吃了眼睛亮!”“生地须泡水,清火……”为此,他的药不大一会就能卖光。老妪望着围在他身边的顾客,真切自然地推销起自己的蔬菜:“我一个老人家,卖的是卫生菜,从没打药水,是自己吃不完的……”   每当七点多钟,菜市场就会响起一串中气十足的吆喝:“卖牙刷——牙刷欸……” “卖牙刷——牙刷欸……”一个穿蓝背心、露出黑黄胖肌的中年男子,左手托着小晒盖,上面堆放了十来种形色各异的牙刷。托着的左手,犹如安装在晒盖下的固定支架——贴切稳妥。他的嗓音极具穿透力,十多年来,每天从早到晚穿街走巷地叫卖,嘴角两边泛起了泡沫,声音却依然宏亮如钟。他的双脚如上足了发条的钟摆,不知疲倦地走着,忽而在东,忽而在西,仿佛一个小城走着几个他。你别小瞧,靠这叫卖,他还撑起了三层楼呢!在小城,他可真说得上是妇孺皆知的名人。   尽管还早,但那个老穿蓝便装、身高不足一米六、白皙文静的屠户砧前已围满了顾客。他有一大群固定买主,就像现在追星的粉丝。菜市场四五十个肉砧,就数他的卖得最快。顾客选择在他这买,一是他的秤准,价钱公道,你用不着看秤试秤,讨价还价,买得放心;二是他为人随和、轻言细语,不像其他操刀卖肉的,身上似乎都带股杀气。不管你买多买少,挑肥拣瘦,他都微笑待你,像个文雅的书生。哪怕折回退货,他也欣然接受。即便在外相逢,他也毫不吝啬地微笑招呼。在他砧上买了十来年的肉,直至前二天才听他同行叫他小程,笑着称道:“小程,啧啧!程咬金,三板斧!”“我们这里的一级刀手!”   肉铺旁边,一对卖饺子的夫妇也两人各站一边地忙碌开来。丈夫滚皮,妻子包馅。一抛一卷,不用说一句话,异常默契地配合着,整个喧腾的菜市场在他们手下面粉般柔软顺贴。待他们的饺子整齐划一地排放开,差不多近八点,她的生意才红火起来。而这时,丈夫已不知去向。年近不惑的妻子有一张胖乎乎的圆脸,泛着姑娘般的健康红晕,笑起来居然还有二个香韵的大酒窝。来了顾客,她的酒窝“滋滋”旋着,薄薄的嘴唇送出轻甜的普通话。就在你从她口音中猜出,她是小城最大一家国营企业的下岗工人时,一二斤饺子已在她手上魔术般完成。   离肉铺不远,有五六个卖藕的,他们大多是黑脸蓝衫的老汉。在一个穿连衣裙的标致少妇前,二个老汉自卖自夸起来。   浅蓝的说:“这里卖的藕数我的最好!”他用手指着附近的店铺,“就这家店天天买我七八斤。我的藕是自然白。那种带红的,是吃了造纸厂污水的藕。”   靛蓝老汉听了颇不以为然,洗着藕上的淤泥,不服气地回应:“田藕再好也没有我塘藕好!田藕在田里只有几个月,我塘藕一年四季坐在塘里。就像养鸭,一个圈养,一个放养,你说哪个好?”   浅蓝的有点心虚地笑了笑,望了望少妇说:“今天她买我的,明天买你的。看吃得出两样味道么?田藕生得深是一样的。”
……   上午九十点钟,菜市场就像一个人的青壮年,躁动、激昂,充满活力。不管你爱不爱它,小城十来万人口,一家至少一个要拥向新老两家菜市场。再怎么生偏的摊位上都挤满了顾客。人声鼎沸、嘈杂纷呈的菜市场就像一个上演生活剧的喧闹舞台。   看!一个头发花白的胖老太,正蹲在地上,和一个卖田螺肉的轮流拿着秤争来议去。   “你看清,一斤,星子外,秤砣都压不住!”   “喏,九两都跌砣,还是湿袋子装。”   卖主拿过秤正欲计较,这时从人群中走来一个穿税服的,二话不说,手一撕,丢下一张税票。那卖主见其架势立马噤了声,笑吟吟地递上一枚硬币。   在一篮红耀耀的辣椒前,二个妇女套起了近乎:   “我总在你这买,便宜点。准点——”   “别人二块,你一块八。放心。”   秤已很准了,卖主仍明明白白地多给了二个。买者高兴,把钱和话都笑着送了过去。   这边卖水果的摊位上,两人为一毛钱相持不下。一个说,“你算盘架在脑顶上打——太精!”一个说,“你眼里都会出星子。”那买的想,钱在我手上,便丢下称好的水果,翘起屁股走人。走了几步,那卖的终于架不住,换了笑脸急急招呼:“拿去拿去——”等收了钱,早卡在喉咙口的这句话终忍不住迸了出去,“让你一毛也发不了财。”   菜市场中央,湿漉漉的地段就是卖鱼的。他们大多穿靴带套,眼明手快,弄得鱼跃水溅。紧挨着鱼摊,气味最难闻的是卖家禽的。挤在铁笼里的鸡鸭,只只默然呆愣。一只鸡被卖主从笼里提出,“咿呀”“咿呀”几声,一根稻草已严实地绑住了它的双脚。称后,卖主左手提着鸡翅,右掌不动声色地朝鸡背用力一劈,鸡瞬时失声,扑腾几下便伸了腿。然后把鸡往脏兮兮带着热气的沙锅里滚泡二下,湿淋淋地提起,扔向滚筒,通电转动后浇下二勺水,呼啦几声,一只鸡便光溜溜地出来。谈笑中,卖主用塑料袋一套,已交在守候着的顾客手上。   菜市场里面熙熙攘攘,菜市场门口广场边,一路的买卖同样热热闹闹。在广场栅栏旁,两个卖菜的妇女坐在一起,把菜撂在一边,只顾唠嗑。瘦条的神情激动地说着,另一个胖的全被她吸引了去。一个顾客看中了胖的新鲜青菜,问了一句没人应,便自顾拾好了菜,见她仍陶醉其中,恼了,重问一句:“卖不卖噢?”那胖的愣了会儿方回转神,立即笑脸迎上:“卖哟!卖哟!”哪知顾客已斗气转身走开。菜农中,有的像鸭子似的伸长颈脖,一直盯着过往行人。只要你眼光稍稍往她那一扫,她便像胶带一样迅速粘上你。也有的性情腼腆,一垛泥似的蹲在自家菜前,任由顾客挑拣,只要你不向他开口,他就一直不吱声。正在双方买卖成交,看秤付钱的当口,城管车不知从何方杀来,喇叭一吼,几个穿制服的闪亮登场。顿时,小商小贩们神慌手乱,挑担提篮卷铺而逃,一阵秋风扫落叶般。也有手脚笨拙走不急的,免不了缴秤扣物,青艳艳的蔬菜倒了一地,于是一阵拉扯争执……   时间一晃就到了十一点,菜市场的人少了许多。卖肉的把脚架在砧上,望着没卖完的肉感叹:“罢了市噢——”卖卤菜的也轻闲下来,没了顾客,只见小店里三条赶苍蝇的电转彩带不停地飘舞。卖干货的那个精明女人也歇了一口气,拿起红毛线,边织边不甘心地向外瞟,随时关注着每一个从摊前走过的顾客。   此时菜市场响起一个特别甜绵的童音:“卖麻糍噢!好吃——甜~~”“甜”字由低到高米糖似的拉得溜长,柔婉的乡音,听了让人口中生津。在预先录制、不断重复的喇叭声中,一个穿灰白衣的三十来岁女子,戴着黄草帽,蹬着三轮车,推销着她自打的糯米麻糍。软韧韧的麻糍拌着喷香的豆粉、芝麻和白糖。商贩们刚好肚子都累空了,纷纷一块二块钱地索买。这时,她的生意好得总是让人眼馋。   到下午二点来钟,摊位上的菜贩子们都显得无精打采。有的打起了瞌睡,有的剥起了脚趾头,有的懒懒地东张西望,有的干脆聚堆闲聊打扑克。只有一个铺在地上卖板栗的五十多岁老汉,面对三四个难得的顾客,称着秤,数着钱,脸上满是得意的神色。   黄昏,接近傍晚的菜市场,狼藉疲沓。面对稀稀落落的匆忙顾客,就像垂暮的老人,慈祥地望着眼前不多的几个子孙,内心充满了少有的温情。   嗬,这一切多么像人生!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