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 乡土怀旧系列之二十三:我的乡村学生生活
2022-01-14叙事散文于文华
◆乡土怀旧系列之二十三:我的乡村学生生活 文/于文华我始终认为,一个人每一种的生活经历,都是一种生命体验,一种人生的历练,一种命运的较量。而我的乡村学生生活,不仅增长与积淀了我生命的最初营养,也丰厚与充实了我的知识储备,磨炼与壮大了……
◆乡土怀旧系列之二十三:我的乡村学生生活
文/于文华
我始终认为,一个人每一种的生活经历,都是一种生命体验,一种人生的历练,一种命运的较量。而我的乡村学生生活,不仅增长与积淀了我生命的最初营养,也丰厚与充实了我的知识储备,磨炼与壮大了我的人生底蕴。 如果说乡村是一个人生命摇篮的话,那么,学校就是我青翠梦想扬帆起航的开始。记得第一天上小学时,是父亲宽厚的肩膀背着我送入学校的。我知道他是将全家的厚望与他的满腔期盼寄托于我,要我光耀门庭,改变家庭贫穷的命运,就没有挣扎,任凭他背着几十斤重的我,一直背到老师的炕上,才如释重负地放下我——殊不知,父亲的这一送,让我与学校产生了一种根深蒂固、不可分割的联系。
小学,在大地上写字 记得上小学时本子特金贵。若是写字课,老师在木头做的黑板上教几个生字,领读一番,估摸着认的差不多了,便把我们领到教室外面的平地上,既是活动课,也可练习所学知识。欢呼雀跃的我们,像是鸟笼里放飞的小鸟,叽叽喳喳,争先恐后地抢占一块地盘,画一或长方形或正方形或圆形或不规则形的圈,然后心安理得地蹲在地上,一个字一个字地默念着、书写着。写乏累了,站起身,直直腰,看着地上那些歪歪扭扭的字,咧着嘴,撇着腿,好像在一旁傻笑着。觉的不好,用布鞋扫几下就擦得干干净净。重新认认真真、一笔一划地按照老师的书写要求写起来,格外注重笔画、笔顺,点横撇捺,就像是给老师上交的一样。这下那行字变得有模有样、有棱有角,像是长了根似的,似乎一个个在心里生根发芽。像那个草字,似乎要钻入旁边碧绿的草丛中,那个花字,笑嘻嘻的,比学校花池里的菊花还灿烂……写完一片地方的作业,叫组长或老师检查了,点头认可就能回教室,工工整整地誊写在作业本上。若是地块不够,规定的书写字数未完成,就须重新找一块空地,反正乡村学校的地盘大,有的是闲地方。书写的工具基本是一根树枝,要是有一根废弃电池中间的碳棒,就算是同学中凤毛麟角的“笔”,写起来格外自豪和神奇。算式的阿拉伯数字与一些基本运算,也可以在地上练习。这样的状况,便特别珍惜纸张,正面写的密密麻麻,反过来再继续认真写,正反面全规规矩矩写完了,才带回家里做它用。 在知识贫乏的乡村,有字的纸不能随意丢弃,不论是书本或者是学生作业,蕴含着乡亲们内心深处对书本的尊重,对文化的敬仰,对知识的膜拜。谁要是无辜撕扯书本或字纸,被村子里年长者碰见,就要挨一顿臭骂的。 每年寒暑放假,我们的课余生活可说是丰富多彩、花样重多。老师都要布置一些家庭作业: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上学前须请队长在通知书上签名,加注意见。要是缺乏队长签字,报名是要打折扣的。暑假一般是捡麦穗、放牛羊,或是队里随时派的零活儿,寒假任务少,往往是拾粪拉粪。起初的完全是义务劳动的,不计报酬的,但谁也毫无怨言地替生产队做事,感觉挺自豪。后来寒暑假的劳动,经社员评议,记一定的工分。能挣工分,说明不再是吃闲饭的人,也表明自己长大了。 那时,常常,我们利用半天或者一天的时间,放下书包,排上队伍,唱着歌儿,去帮农民伯伯干活。记得上五年级时去公社学大寨的先进队里薅草。一个个争先恐后、不甘示弱,不到半天就薅完了规定任务,谁都不愿意早些回家,队长只好又派人找了两块玉米地让我们薅,干到正午过些,队长派人挑了两担东西慰劳我们,一担是薄薄的白面油饼,另一担是酸菜汤,远远地跟着位顶头巾的妇女,抱着一大摞的白瓷碗。渴极了、饿坏了的我们,跑到跟前,抢着吃起来。
勤工俭学,去戈壁沙漠拔苦豆 上初中时,记得是秋学期,公社要求我们每周抽出一定时间,沙漠拔苦豆子。(一种生长在沙漠与戈壁的绿色植物,和土掺和在一起,腐烂变质了,可作为绿色有机肥)。天刚蒙蒙亮,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书包里装着用玻璃瓶的凉开水,那是最好的饮料,还有几块干馍馍,条件好的同学带着一些糕点和饼干,去家乡附近的腾格里沙漠边缘,为社会主义建设出力加油。刚开始信心大,地块近,长势稠密,连玩带拔,没有谁号召,没有人催促,干劲十足,多半天就完成了规定任务。各生产队派胶皮大车来拉,并且带着秤,秤几个,就可以估摸着目测了。我们无师自通地用一些长苦斗子作为绳索,捆扎成一个团,或背或扛或抬到指定的收草的地方。几乎所有的人都基本完成了规定任务,有人甚至超额完成,因为起初规定每人50斤的任务。完成任务后,都不约而同地跑着去不远处的沙丘玩。脱了鞋子,赤脚在柔软的沙滩疯玩,追逐、打闹,很是惬意。再后来,队里和老师见我们轻而易举就完成认为,加大了劳动量,每天规定100斤。近处的拔完了,远处沙漠里的苦豆子长的稀稀拉拉,并且不好拔。看似非常软,但沙漠中的植物,根系特发达,一拔带起一大长截的根,一下子难以拉扯出来,干一会儿,就精疲力竭地瘫倒在沙滩上,干到天黑,许多人勉勉强强完成了任务。 这样的劳动任务虽然苦,虽然累,但我们无怨无悔、毫无怨言,因为那是一个崇尚为集体无私出力流汗的岁月,那是一个人人争先恐后、责无旁贷为社会主义添砖加瓦的时代,有什么能够阻挡为崇高理想而拼搏的信念呢?
暑假,齐家名山拔糜子 最难忘的是那年暑假去齐家名山拔糜子。那年四五月里雨水好,队长派几个人,播种了好几天的糜子,就再也没有照料。割完麦子,打完麦场,派人查看了一番,说是长势不错,派社员吧,地里还有些秋田没有收拾利落,便想到了刚刚放假的十几个先生,加上知识青年,派几个老成持重的人带领,苦战十多天,利利索索拔了糜子,而队里的农活也不至于耽搁。 鸡叫前,我们睡眼朦胧地坐了大车,一路前行,一直拉到宿营地,是几孔窑洞。满是尘土,还爬行着几只家乡叫做“屎爬牛”的家伙。(大概它们经常爱钻在老牛拉的屎中生存,故名)。窑洞里面有个土台子,将带来的麦草铺上,再放上狗皮褥子,铺块毯子,床就大功告成了。洞壁烟熏火燎的有个小洞,放着一个墨水瓶做就的煤油灯,晚上可以燃亮照明。刚刚收拾好,扫净地面的尘土,已经有人喊着上工了。 糜子长势好,根系发达,穗头大,糜子饱满,人们边兴奋起来,这下子一个秋冬可以吃到香喷喷的黄米稠饭了,要是加进些土豆,炝些菜子油,就是天下最好的美味了。(这种饭现在有些餐馆也做,一碗七八元人民币。)这样想着,人人干劲十足,你追我赶地使劲拔着,一直拔到太阳过了正午,累的人两眼冒金花,双手攥不住一根糜子才收工。 窑洞不远处,随意挖了一个灶,支三块大石片,加一口大锅,找些柴火,就可以烧火做饭了。挤到跟前一看,这是什么饭,只有厚厚的面片,没有一根蔬菜,连家里的酸菜、野菜都没有,只调些盐和醋,但其他人都吃的津津有味,除了一些女知识青年和我。我让大师傅舀了多半碗,慢慢痛苦地咀嚼着、下咽着。可是干的是力气活,吃不饱饿着难受就没有劲,下午拔糜子时就一直跟不上趟,有人一个劲喊叫着快些。晚饭吃饭时便不再讲究,想方设法多吃点,我采用了田忌的赛马法——先挤到人前头,舀半碗,快速扒拉着吃了,再舀一勺,也囫囵吞枣不敢细嚼慢咽吃,最后舀满满一碗,才慢慢下肚,真是环境造就人。 要想生存,要想生活,就要学会适应环境——社会这个大课堂,以鲜活的实例教育了我。 高中,去学校农场浇水
上高中时,家乡学校有一个像模像样的农场,听说师哥师姐们苦干一个假期,四周修砌了高大的围墙,还自己脱土坯,修建了十几间土房屋,里面有果园,有麦田,有菜籽地,有树林,作为学生农业实践的基地,便在心中向往着、期盼着,什么时候能够前往一观。 机会说来就来了,学校农场分配我们班浇水。可不巧挨到晚上放水,我和几个男生被老师指定到离农场几公里远的地方看水,没有去农场里面望一眼,心里有些别扭和不快。但作为学生,要服从大局与老师安排,不能讲条件,不能挑三拣四。 夜有些黑。风“呼呼呼”地刮着,管水的人还没有来,我们找了个水沟边的土坡下和衣躺下来,似乎顾不上衣服会不会沾上土——只要能休息一会儿,就是最大的享受。想想:人真是一个怪物!啥事都是相对而言,得看时间、场合和条件。若放在平时,随便找个土坡下躺下来睡觉,即不雅也不会做,而在那天那晚那个特殊的时节,好像成了极随意而自然的事情。 起初,凉爽的夜风吹拂着,田野的气息包裹着,我还有些兴奋,在水沟边的干渠旁走来走去。暗夜里四下里没有其他声音,只有流水的“哗哗哗”声,好像在尽情地唱一首不知名的歌儿。沟边田野里的小麦正可着劲儿生长,树木一片葱茏,而沙枣花的香味一股接一股地随风飘来,沁人肺腑。渐渐地,夜风有些硬了,身上的单衣就显得单薄起来,浪漫与抒情此时不再重要,我赶紧贴着同学躺下来暖和暖和再说。 睡梦中听见有人大声喊:“快起,快起。分水了,分水了。”原来是管水的人提着马灯从远处走来,老师及时叫醒了我们。
我们几个腋下夹一张铁锹,来到学校农场浇水的土坝前。有人就开始挖掉土坝上的土,管水的说慢慢弄,你们的时间还差几分钟。同学说:“我小心挖,不会把坝放掉的。”我们几个人将坝后面的土一点一点挖走,管水的人挽起胳膊上的手表(那时候手表还是稀罕物件,一般人根本戴不起),看了看时间,平静地说:“时间到了,”说时迟,那时快,我们只用了几铁锹就把土坝挖掉,水渠里的水快速冲毁了坝上的残余的土,就像残兵败将般被冲的摧枯拉朽,水欢快地顺着沟的走向流向远方。老师对同学和我安顿道:“你们两人负责这一片的看水。不要睡着了,俩人轮换着不要丢盹。勤走动走动,看护好下面的几个水口子,不要叫人把坝上挖坏……”老师不大放心这一沟水的“重大责任”,一再嘱托我们要格外操心,不要睡着,否则不是流水冲毁土坝,就是有人偷水。我们连连许诺,老师带着其他人沿路到地里浇水去了,留下了我俩,也把孤独、寂寞和单调留下来。我们丝毫不敢有半点怠慢,像巡逻的士兵一样,仔仔细细照看着一沟的流水…… 乡村学生生活是苦涩的甚至乏味的,但想起那些漫漫岁月里的辛苦挣扎、苦苦跋涉,虽然已远逝于往昔,但由于忍耐、由于奋斗,也由于不断向上仰望,坚忍的生命终能超越于所有磨难与忧患之上,而从生活自身,我们获取了一种豁达的生活态度,一种乐观的价值信念,一种坚强的人生智慧!而这,一直激励、鼓动着我随遇而安地生存,始终以炽热情怀不忘大地、生命和父老乡亲的养育。
(全文4058字)
文/于文华
我始终认为,一个人每一种的生活经历,都是一种生命体验,一种人生的历练,一种命运的较量。而我的乡村学生生活,不仅增长与积淀了我生命的最初营养,也丰厚与充实了我的知识储备,磨炼与壮大了我的人生底蕴。 如果说乡村是一个人生命摇篮的话,那么,学校就是我青翠梦想扬帆起航的开始。记得第一天上小学时,是父亲宽厚的肩膀背着我送入学校的。我知道他是将全家的厚望与他的满腔期盼寄托于我,要我光耀门庭,改变家庭贫穷的命运,就没有挣扎,任凭他背着几十斤重的我,一直背到老师的炕上,才如释重负地放下我——殊不知,父亲的这一送,让我与学校产生了一种根深蒂固、不可分割的联系。
小学,在大地上写字 记得上小学时本子特金贵。若是写字课,老师在木头做的黑板上教几个生字,领读一番,估摸着认的差不多了,便把我们领到教室外面的平地上,既是活动课,也可练习所学知识。欢呼雀跃的我们,像是鸟笼里放飞的小鸟,叽叽喳喳,争先恐后地抢占一块地盘,画一或长方形或正方形或圆形或不规则形的圈,然后心安理得地蹲在地上,一个字一个字地默念着、书写着。写乏累了,站起身,直直腰,看着地上那些歪歪扭扭的字,咧着嘴,撇着腿,好像在一旁傻笑着。觉的不好,用布鞋扫几下就擦得干干净净。重新认认真真、一笔一划地按照老师的书写要求写起来,格外注重笔画、笔顺,点横撇捺,就像是给老师上交的一样。这下那行字变得有模有样、有棱有角,像是长了根似的,似乎一个个在心里生根发芽。像那个草字,似乎要钻入旁边碧绿的草丛中,那个花字,笑嘻嘻的,比学校花池里的菊花还灿烂……写完一片地方的作业,叫组长或老师检查了,点头认可就能回教室,工工整整地誊写在作业本上。若是地块不够,规定的书写字数未完成,就须重新找一块空地,反正乡村学校的地盘大,有的是闲地方。书写的工具基本是一根树枝,要是有一根废弃电池中间的碳棒,就算是同学中凤毛麟角的“笔”,写起来格外自豪和神奇。算式的阿拉伯数字与一些基本运算,也可以在地上练习。这样的状况,便特别珍惜纸张,正面写的密密麻麻,反过来再继续认真写,正反面全规规矩矩写完了,才带回家里做它用。 在知识贫乏的乡村,有字的纸不能随意丢弃,不论是书本或者是学生作业,蕴含着乡亲们内心深处对书本的尊重,对文化的敬仰,对知识的膜拜。谁要是无辜撕扯书本或字纸,被村子里年长者碰见,就要挨一顿臭骂的。 每年寒暑放假,我们的课余生活可说是丰富多彩、花样重多。老师都要布置一些家庭作业: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上学前须请队长在通知书上签名,加注意见。要是缺乏队长签字,报名是要打折扣的。暑假一般是捡麦穗、放牛羊,或是队里随时派的零活儿,寒假任务少,往往是拾粪拉粪。起初的完全是义务劳动的,不计报酬的,但谁也毫无怨言地替生产队做事,感觉挺自豪。后来寒暑假的劳动,经社员评议,记一定的工分。能挣工分,说明不再是吃闲饭的人,也表明自己长大了。 那时,常常,我们利用半天或者一天的时间,放下书包,排上队伍,唱着歌儿,去帮农民伯伯干活。记得上五年级时去公社学大寨的先进队里薅草。一个个争先恐后、不甘示弱,不到半天就薅完了规定任务,谁都不愿意早些回家,队长只好又派人找了两块玉米地让我们薅,干到正午过些,队长派人挑了两担东西慰劳我们,一担是薄薄的白面油饼,另一担是酸菜汤,远远地跟着位顶头巾的妇女,抱着一大摞的白瓷碗。渴极了、饿坏了的我们,跑到跟前,抢着吃起来。
勤工俭学,去戈壁沙漠拔苦豆 上初中时,记得是秋学期,公社要求我们每周抽出一定时间,沙漠拔苦豆子。(一种生长在沙漠与戈壁的绿色植物,和土掺和在一起,腐烂变质了,可作为绿色有机肥)。天刚蒙蒙亮,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书包里装着用玻璃瓶的凉开水,那是最好的饮料,还有几块干馍馍,条件好的同学带着一些糕点和饼干,去家乡附近的腾格里沙漠边缘,为社会主义建设出力加油。刚开始信心大,地块近,长势稠密,连玩带拔,没有谁号召,没有人催促,干劲十足,多半天就完成了规定任务。各生产队派胶皮大车来拉,并且带着秤,秤几个,就可以估摸着目测了。我们无师自通地用一些长苦斗子作为绳索,捆扎成一个团,或背或扛或抬到指定的收草的地方。几乎所有的人都基本完成了规定任务,有人甚至超额完成,因为起初规定每人50斤的任务。完成任务后,都不约而同地跑着去不远处的沙丘玩。脱了鞋子,赤脚在柔软的沙滩疯玩,追逐、打闹,很是惬意。再后来,队里和老师见我们轻而易举就完成认为,加大了劳动量,每天规定100斤。近处的拔完了,远处沙漠里的苦豆子长的稀稀拉拉,并且不好拔。看似非常软,但沙漠中的植物,根系特发达,一拔带起一大长截的根,一下子难以拉扯出来,干一会儿,就精疲力竭地瘫倒在沙滩上,干到天黑,许多人勉勉强强完成了任务。 这样的劳动任务虽然苦,虽然累,但我们无怨无悔、毫无怨言,因为那是一个崇尚为集体无私出力流汗的岁月,那是一个人人争先恐后、责无旁贷为社会主义添砖加瓦的时代,有什么能够阻挡为崇高理想而拼搏的信念呢?
暑假,齐家名山拔糜子 最难忘的是那年暑假去齐家名山拔糜子。那年四五月里雨水好,队长派几个人,播种了好几天的糜子,就再也没有照料。割完麦子,打完麦场,派人查看了一番,说是长势不错,派社员吧,地里还有些秋田没有收拾利落,便想到了刚刚放假的十几个先生,加上知识青年,派几个老成持重的人带领,苦战十多天,利利索索拔了糜子,而队里的农活也不至于耽搁。 鸡叫前,我们睡眼朦胧地坐了大车,一路前行,一直拉到宿营地,是几孔窑洞。满是尘土,还爬行着几只家乡叫做“屎爬牛”的家伙。(大概它们经常爱钻在老牛拉的屎中生存,故名)。窑洞里面有个土台子,将带来的麦草铺上,再放上狗皮褥子,铺块毯子,床就大功告成了。洞壁烟熏火燎的有个小洞,放着一个墨水瓶做就的煤油灯,晚上可以燃亮照明。刚刚收拾好,扫净地面的尘土,已经有人喊着上工了。 糜子长势好,根系发达,穗头大,糜子饱满,人们边兴奋起来,这下子一个秋冬可以吃到香喷喷的黄米稠饭了,要是加进些土豆,炝些菜子油,就是天下最好的美味了。(这种饭现在有些餐馆也做,一碗七八元人民币。)这样想着,人人干劲十足,你追我赶地使劲拔着,一直拔到太阳过了正午,累的人两眼冒金花,双手攥不住一根糜子才收工。 窑洞不远处,随意挖了一个灶,支三块大石片,加一口大锅,找些柴火,就可以烧火做饭了。挤到跟前一看,这是什么饭,只有厚厚的面片,没有一根蔬菜,连家里的酸菜、野菜都没有,只调些盐和醋,但其他人都吃的津津有味,除了一些女知识青年和我。我让大师傅舀了多半碗,慢慢痛苦地咀嚼着、下咽着。可是干的是力气活,吃不饱饿着难受就没有劲,下午拔糜子时就一直跟不上趟,有人一个劲喊叫着快些。晚饭吃饭时便不再讲究,想方设法多吃点,我采用了田忌的赛马法——先挤到人前头,舀半碗,快速扒拉着吃了,再舀一勺,也囫囵吞枣不敢细嚼慢咽吃,最后舀满满一碗,才慢慢下肚,真是环境造就人。 要想生存,要想生活,就要学会适应环境——社会这个大课堂,以鲜活的实例教育了我。 高中,去学校农场浇水
上高中时,家乡学校有一个像模像样的农场,听说师哥师姐们苦干一个假期,四周修砌了高大的围墙,还自己脱土坯,修建了十几间土房屋,里面有果园,有麦田,有菜籽地,有树林,作为学生农业实践的基地,便在心中向往着、期盼着,什么时候能够前往一观。 机会说来就来了,学校农场分配我们班浇水。可不巧挨到晚上放水,我和几个男生被老师指定到离农场几公里远的地方看水,没有去农场里面望一眼,心里有些别扭和不快。但作为学生,要服从大局与老师安排,不能讲条件,不能挑三拣四。 夜有些黑。风“呼呼呼”地刮着,管水的人还没有来,我们找了个水沟边的土坡下和衣躺下来,似乎顾不上衣服会不会沾上土——只要能休息一会儿,就是最大的享受。想想:人真是一个怪物!啥事都是相对而言,得看时间、场合和条件。若放在平时,随便找个土坡下躺下来睡觉,即不雅也不会做,而在那天那晚那个特殊的时节,好像成了极随意而自然的事情。 起初,凉爽的夜风吹拂着,田野的气息包裹着,我还有些兴奋,在水沟边的干渠旁走来走去。暗夜里四下里没有其他声音,只有流水的“哗哗哗”声,好像在尽情地唱一首不知名的歌儿。沟边田野里的小麦正可着劲儿生长,树木一片葱茏,而沙枣花的香味一股接一股地随风飘来,沁人肺腑。渐渐地,夜风有些硬了,身上的单衣就显得单薄起来,浪漫与抒情此时不再重要,我赶紧贴着同学躺下来暖和暖和再说。 睡梦中听见有人大声喊:“快起,快起。分水了,分水了。”原来是管水的人提着马灯从远处走来,老师及时叫醒了我们。
我们几个腋下夹一张铁锹,来到学校农场浇水的土坝前。有人就开始挖掉土坝上的土,管水的说慢慢弄,你们的时间还差几分钟。同学说:“我小心挖,不会把坝放掉的。”我们几个人将坝后面的土一点一点挖走,管水的人挽起胳膊上的手表(那时候手表还是稀罕物件,一般人根本戴不起),看了看时间,平静地说:“时间到了,”说时迟,那时快,我们只用了几铁锹就把土坝挖掉,水渠里的水快速冲毁了坝上的残余的土,就像残兵败将般被冲的摧枯拉朽,水欢快地顺着沟的走向流向远方。老师对同学和我安顿道:“你们两人负责这一片的看水。不要睡着了,俩人轮换着不要丢盹。勤走动走动,看护好下面的几个水口子,不要叫人把坝上挖坏……”老师不大放心这一沟水的“重大责任”,一再嘱托我们要格外操心,不要睡着,否则不是流水冲毁土坝,就是有人偷水。我们连连许诺,老师带着其他人沿路到地里浇水去了,留下了我俩,也把孤独、寂寞和单调留下来。我们丝毫不敢有半点怠慢,像巡逻的士兵一样,仔仔细细照看着一沟的流水…… 乡村学生生活是苦涩的甚至乏味的,但想起那些漫漫岁月里的辛苦挣扎、苦苦跋涉,虽然已远逝于往昔,但由于忍耐、由于奋斗,也由于不断向上仰望,坚忍的生命终能超越于所有磨难与忧患之上,而从生活自身,我们获取了一种豁达的生活态度,一种乐观的价值信念,一种坚强的人生智慧!而这,一直激励、鼓动着我随遇而安地生存,始终以炽热情怀不忘大地、生命和父老乡亲的养育。
(全文4058字)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