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叙事散文

叙事散文

[原创] 套知了

2022-01-14叙事散文纪慎言
套知了纪慎言我的耳朵里打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开始,就一年四季天天黑白不断地有知了叫,医生说是耳鸣;最近几天,我感觉耳朵里又多了一种比耳鸣更粗犷一些的叫声,我知道这是有知了在叫了。一听到这种熟悉的叫声,我就马上想到那些通身黑亮只有翅膀发白的小东西……
              套知了               纪慎言   我的耳朵里打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开始,就一年四季天天黑白不断地有知了叫,医生说是耳鸣;最近几天,我感觉耳朵里又多了一种比耳鸣更粗犷一些的叫声,我知道这是有知了在叫了。一听到这种熟悉的叫声,我就马上想到那些通身黑亮只有翅膀发白的小东西;想到小时候千方百计逮它们的情景。
  小时候我和其他孩子一样,把大人们一再嘱咐的“睡午觉”当作一种惩罚。不是偷偷地溜到湾坑里去洗澡,就是溜到树底下去逮知了。我们那儿逮知了的方法很多,除了傍晚时刻去抓知了猴以外,晚上最绝的办法就是用火“沤”。那时侯农村没电,没月亮的夜晚四下一片黢黑;这时候抱一抱麦秸在树多的地方点着,四周树上的知了就都叫着(雌蝉不叫)扑扑拉拉地飞落在火堆旁边,人们抓住往布袋里(那时侯还没有塑料袋)装就是了。赶上多时,一次能抓到上百只。不过那时侯一般的孩子都怕黑,有手电筒的人家都很少,所以抓知了还是多在白天。
  白天逮知了主要有三种方法,一是扣,就是在竹竿或者秫秸上绑一个网巢,看准了知了后用它去扣。二是粘,把粘性很大的面筋裹在竹竿或者秫秸的尖上,然后专门去粘知了的翅膀,一旦粘上,那知了便扑扑拉拉地成了孩子们的猎物;不过这种方法我基本没用过,因为家里那时侯没有麦子和面粉。第三种办法,也就是我最常用的套。套知了得先用牛尾丝或者马尾丝做一个特制的套子,这是个关键;但最关键的是你得先弄到牛尾丝或者马尾丝。我们那个地方养马的少,而且马不大老实,所以我那时候多是弄牛尾。悄悄地溜进自家或者别人家的牛棚,先在牛栏或者牛槽上找找看看有没有挂在上面的牛尾,如果有就最好了,如果没有就还要在牛尾巴上现拽。拽牛尾是需要胆量和技巧的,既有保证有下子能拽下来,又要防备不能让牛给踢着。悄悄地走到牛屁股后面,伸手捏住一到两根牛尾巴上的丝,然后猛地使劲一拽,一两根尾巴丝就到手了。拽下来牛尾以后,把它对折捻成麻花状,然后把开口的这头穿到另一头的椭圆孔里,这个套子就做成了。接下来再把套子栓在一根较直而且很有弹性的竹扫帚苗上(让套子的圆平面要与扫帚苗呈90度),再然后把这个栓了套子的扫帚苗再插在一根长长的高粱秫秸上(竹竿也行,但从家往外拿竹竿容易被大人发现,行动会因此败露),这样,套知了的武器就有了。之后,扛上它就跑到村外河边的小树林里施展技巧。
  套知了也有两种方式,一是套头,二是套翅膀。套头的时候知了的两个前足有时会挠抓,这不要紧,说明这个知了老实;你只要耐心地将套子套进它的脑袋,一切就完成了。相对而言套翅膀要难一些,不是说那翅膀套不进去,而是说你的套子一碰它的翅膀他就容易飞了。不论怎样,我想,小时候套知了与长大了钓鱼的情况差不多,一个小精灵被你套住时那扑扑拉拉的感觉,还真是很美妙!  
   还有更美妙的感觉,就是把套来的知了用火烧了以后,扒开它脊背那个硬皮,吃里面那些丝丝肉的时候;这在粮食都比较匮乏肉类更难见到的年代里,不啻为一种奢侈。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