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叙事散文

叙事散文

[原创] 香格里拉之门

2022-01-14叙事散文马霁鸿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2:03 编辑

??两岸绝壁如斩。一练激流如白驹过隙。山顶上盘旋良久的苍鹰,倏然如飞矢一般,直向湍急的金沙江水扑去。可是望江老倌的一锅蓝花烟已燃成了白灰,还没见那精灵扑……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2:03 编辑 <br /><br />??两岸绝壁如斩。一练激流如白驹过隙。山顶上盘旋良久的苍鹰,倏然如飞矢一般,直向湍急的金沙江水扑去。可是望江老倌的一锅蓝花烟已燃成了白灰,还没见那精灵扑拢江面。就在这与世所著称的虎跳峡唇齿相依的深峡大谷之中,一座伟岸的铁链桥,伸出它钢铁的巨爪,牢牢抠住两岸石壁,将天公劈出的山缝又紧紧地扣在了一起。好座铁链桥,远望如巨鲤飞跃烟波,近看似铁钳紧扼江流。好座铁链桥,以它横跨东方大峡谷的英姿,日复一日向世人诠释着什么叫豪迈,什么叫雄伟,什么叫壮观!
??
??这就是位于滇西北永胜县西部古丝绸(茶马)之路上梓里江口的梓里铁链桥。
??
??这就是金沙江(长江)上现存最早的桥梁,被誉为万里长江第一桥的梓里铁链桥。
??
??这就是被中外著名人士称为“香格里拉之门”的梓里铁链桥。
??
??江水擂岸,浪花吐蕊。此时,你若也站在江边,仰头望去,便见天空被挤得只剩下瘦瘦一根肋骨,两岸崖壁如快刀直向苍穹挥去。边看边疑,凌空高架的铁链桥,过这么急的水,抓这么陡的岩,需从玉皇大帝那里借来多少鬼斧神工。
??
??峡风劲吹,天地晃荡。此刻,你若也走在这铁链桥上,那就请定稳心锚,高挺胸脯,直视前方,一步一步踩稳桥心的木版。不知你幼时躺没躺过摇篮,睡没睡过晃床?这桥的摇晃,也便如摇晃你儿时梦境的小曲罢咧,何怕之有。挪着,走着,束紧的胆子就放开来了。这下,不妨腾出片刻目光,瞟瞟头上流云,瞥瞥身下江鸥:头上流云,穿岭过崖张满朵朵白帆彩帆,身下江鸥,吞波吐浪飞掠翅翅桥影山影。一不经意,流云江鸥便移来胸中腾挪,胸怀自然也就阔了开去,平添不知多少豪放肝胆。
??
??正当你为获得了一段奇险的经历而欣快不已,更大的喜悦早已候在桥头为你拭汗拂尘:恭喜你,客人,欢迎你,朋友,你已将种种忧烦卸在过去了的时光,进入到了世外桃源,人间仙境,或者说被西方人称羡的“伊甸园”、“乌托邦”——香格里拉。
??
??是的,雪山如一根根偌大的玉笋钻入轻云,又如一条银色巨链飞甩天际,草甸似一块块栽绒毯子铺展开去,茵茵草风翻卷着沁人心脾的清香,五颜六色高高低低的花朵点缀成一面面四季花坡,宛如空中飘落的明霞悬垂为一挂挂彩瀑,潭水湖水竞相潋滟,溪水河水比试清澈,令人悠悠默想,瑶池的玉液琼浆,只怕是从这里舀去的呢。雪影花韵山光水色之中,这里那里地撒落着各种口音的山村溪寨,不同衣着的短街小镇。一串鸟鸣,几声狗吠,说不定就会有一秀秀的女子簪了半截山歌拐出箐弯,或是一壮壮的汉子拎了两只野兔钻出蛮林……
??
??这些画面,这些情景,这些境界,你也许在书上、电影上看过,或者在梦里、在向往里见过,又或者听亲人友朋绘声绘色地讲起过,而现在,它们就在你的脚下,在你的面前。置身在这片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共存共荣的乐土,你会有些怎样的神思与遐想呢?
??
??不久前,美国大自然保护协会印刷发行了一份题为《传奇的香格里拉:云南省西北部》的“绿色宣传卡”,宣传卡上有着这样一些文字:
??
???1933年,英国小说家詹姆斯?希尔顿描写了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深藏在高山峡谷中的田园式村镇,书名为《消失的地平线》。书中描写了一座座使人陶醉的庭院,位于高山和富饶的“蓝月亮”山谷之间。今天,即使从未听说过《消失的地平线》这本书的人,也能从“香格里拉”这个词中唤起对世外桃源的憧憬。
?
???希尔顿声称,他的读者在任何地图上都无法找到“香格里拉”,但他又暗示:“香格里拉”永远躺在一条长长的山谷之中,两边是看似寂静而又令人忧伤的小山,但它的最高处却是“世界上最美丽可爱的山峰”。
??
???“这几乎是一座洁白无暇的锥形山峰,简单的轮廓仿佛出自一个孩童的手笔。”
??
???意大利裔美籍电影导演费兰克?卡普拉获得了《消失的地平线》的拍摄权。在1937年版的影片中,由罗纳德?柯尔曼和简?沃特出演。
??
???“我相信每个人的心里都向往香格里拉……噢,我也希望全世界的人都能来看看这个山谷。”沃特感叹道。该片在1937年获哥伦比亚电影大奖。
??
???希尔顿和卡普拉都未曾到过这个地区,许多人推测希尔顿写作《消失的地平线》的灵感来自1924年——1935年间出版的(美国)《国家地理》推出的系列文章。此杂志介绍了约瑟夫?洛克在云南省西北地区的探险经历。
??
??从上面的文字可知:香格里拉为云南省的西北部,也就是现在的丽江地区和迪庆藏族自治州一带;希尔顿的小说《消失的地平线》中描绘的香格里拉种种情形,取材于洛克发表在美国影响颇大的权威性的《国家地理》杂志上的文章。
??
??那末,洛克为何许人也,他的文章怎样得来,有何内容,并由此开了“香格里拉”的滥觞?
??
??约瑟夫?洛克博士系美籍奥地利探险家、植物学家和民族学家。1922年5月,他从缅甸来到云南省的丽江,在玉龙雪山脚下的雪嵩村扎下大本营,从此开始了长达20余年的对丽江及周围的地理、历史、植(动)物、文化等方面的考察和研究。在此期间,他陆续将一部分论文交美国《国家地理》杂志发表,从1922年至1935年,一共在此杂志发表论文10篇,内容都是他对丽江及其周边地区的考察研究成果。由于他的论文题材新颖,内容精深,论证周密,故而每次都被安排在头条位置,且占去当期杂志四分之一多的篇幅。在这些论文中,洛克诉诸相当大的笔力,详尽地写了香格里拉。香格里拉既是一方地域,更是人与自然殊出同存、互相依傍、和平共处、融洽立世的美好境界。
??
??如今,这种境界仍然基本留存着它最初的风貌。尽管,香格里拉远非真正意义上的世外桃源,但这里毕竟是被现代污染(包括物质的和精神的)所忽视甚或忘怀的角落,因而随处都可感受到可领略到清灵的风光,清醇的民风,以及它们水乳交融的情状。多少黄皮肤白皮肤和其他皮肤的红尘男女,不远千里万里纷至沓来,都想着在这里接受一番美丽大自然和纯朴人情的洗礼。以丽江地区为例,每年的游客人数已达到本地区人口的两倍还多。
??
??前面说过,从风物人情的角度看,香格里拉系整个滇西北。而从行政区划(社区)来看,香格里拉的东端为梓里铁链桥,亦即梓里铁链桥为香格里拉之门。洛克的文章中就是这么记载的:“东香格里(拉)指扬子江(金沙江)沿岸地区,以梓里铁链桥为界。”
??
??话语至此,该细细说一说梓里铁链桥了。
??
??在历史的长河中,梓里铁链桥的寿数不算太高,从建成至今不过一个多世纪的时间。这一段江水向南流淌,是个好朝向。但在铁链桥架通之前,朝南的江水实在没给两岸的交往淌出什么福音。生活在“人间仙境”之中,两岸的人却只能隔江相望,望雄奇的山冈,望葱茏的草木,望朦胧的花枝,望游走的云彩,望袅娜的炊烟,望弯腰伸腰的人影。心动了,嘴痒了,一曲《爬山调》便溜了出来,甩过江去。江水吞去几成,江风刮去几成,江鸟又啄去几成,也不知小曲儿能被对岸的人收到几成。反正,对面回过来的《砍柴歌》只隐隐约约听得些声调,全不明白他砍的是何种“柴”。长长的峡谷,就长长地飘曳了几多怅惘几多忧烦。
??
??总不能老是这么隔岸观景隔江渡歌,要渡就要渡人!于是人们想尽各种办法,引进了创造了从水上走的从空中过的渡人工具和设施。从水上走的,有木筏、皮囊和船,但这些玩意儿只能在枯水时节摆弄摆弄,大水一来,几个浪子就将它们掀得七零八落,有几人敢去练那副担子。空中过的,有竹篾溜索,有篾索桥,这在明朝万历《云南通志》中有着记载。竹篾溜索,就是用竹篾绞成的巨大索子拴系于两岸坚石,索上套以溜筒,人悬其上而向对岸滑溜,这有点形同玩命,稍一不慎即坠身激流,落入鱼口。篾索桥要比溜索把稳一些,数根篾索组合成一座桥的模样,悬悬而吊于江面之上。但它也解决不了什么大问题,因桥身轻而长,晃动就十分厉害,风大时,人一上桥便如簸动在簸箕里的黄豆一般,除了遇有急事者,谈情说爱者,没有什么人甘愿上这桥去做“黄豆”。而且篾索易朽,一两年就须更换,桥的负重能力也有限得很。
??
??各种法子都试过了,各种法子都不抵大事。两岸男女老幼,雨后呆望飞架东西的彩虹,就眼巴巴地幻想,盼望,那道彩虹要是变成木桥,变成石桥,变成铁桥,多好!
??
??自然没有什么神仙能够点虹成铁,使之变为跨江大桥。但在大江两岸,却悄悄地发育着变天堑为通途的雄心,悄悄地成长着铸造钢铁大桥的壮士伟男。蒋宗汉,即为其杰出的代表。史书上说,梓里铁链桥系蒋宗汉出资,毗邻的永胜、丽江、鹤庆三县民众出力建造。蒋宗汉属于鹤庆县人士,缘何出资在永胜——丽江地界建造此桥?《新纂云南通志》是这样记载的:“宗汉始居亲丧时,回酋马金保数过其家,强加以爵秩。宗汉阳许诺,夜间盗走官军营。及金沙江,追口四合,宗汉穷急,无以渡,指江水誓曰:苟天相吾……幸存活宗汉身,他日必灭尽此贼。忽一浮槎随流至,因得渡脱去。其后贵仕,乃出资造梓里桥江上,利便行旅,人至今称德云。”而在民间,则流传着蒋宗汉颇具传奇色彩的故事。
??
??说的是蒋宗汉生就一副伟男样方,身躯高壮,容貌英武,为人极富狭肝义胆,惩恶扬善,敬老扶幼,深得乡里敬重。清朝同治某年,天大旱,田里几乎颗粒无收,青年蒋宗汉的好友陆某,正为一家人的“吊锅”发愁,老母不幸又身患重疾,躺在铺上奄奄一息。宗汉得信后,立马为其筹措求医之资。可他自个身无分文,四处告借也无所获。锁眉数日,宗汉心生一念,“借”取官军的马匹,到远处换来银两交给陆某。夜半,宗汉潜入军营马棚,牵走傍晚就已“号”准的一匹枣骝大马。不料马儿跨出军营后一声长嘶,引得官兵起身围追。宗汉跃上马背,向东飞驰而去。临近拂晓,宗汉到了金沙江边。前面横亘着咆哮的江水,后面的追兵越来越近,火把在山坡上舞成了一条长龙,半边天色如血浸染,半圆形的呐喊声此起彼伏。宗汉跳下马来,急得团团打转,成了一只陀螺。突然,枣骝马纵身跃入江中,并向宗汉频频甩动尾巴。宗汉顿悟,扑入江中拽住马尾,让马儿将自己拖到了对岸。回望滔滔江水,宗汉咬破手指发誓,此生定要找到足够的钱,在这里造一座好桥。
??
??故事还有另外一个版本。说是蒋宗汉少壮之时在丽江读书,因他一表人材又心性聪颖,深得土司木老爷的千金小姐所爱。小姐高贵鲜丽,书生卑下寒酸,木老爷坚决不允此对鸳鸯交颈成对。秉性刚烈的小姐哪能割舍下心头之爱,便约宗汉拐上了纳西族青年恋人惯走的幽径:私奔。俩人一离开丽江,立即被木老爷发觉,追兵也就四处发了出去。俩人奔到金沙江边,断了去路。后面追兵越逼越拢,宗汉将小姐推上一副只能乘一人的摆渡皮囊,让她先行过江,自己则在后面另想办法。能有什么办法呢?宗汉只好跪求苍天:老天可怜我,保佑我摆脱厄运,完整地去到江对面,他日若能飞黄腾达,宗汉我定在此修一座大铁桥!祈祷完毕,忽见上游漂下来一副空筏子,宗汉跃上筏子,理起竹篙一点江岸,便渡到了一个崭新的人生境界。
??
??蒋宗汉逃过大难之后,立志高远,发愤练功,奋发向上,加之机遇不错,因而官运亨通,步步高升,精壮之年便先后做到了贵州提督、云南提督、云贵提督。还愿的时候到了!蒋宗汉慨然捐出自己积蓄的十万两白银,在梓里江段建造铁链桥。
??
??清朝光绪二年(公元1876年),铁链桥升炉开工。永胜、丽江、鹤庆三县民众,个个奋勇,人人争先,大江两岸人头攒动如蜂如蚁,通红的炉火、篝火、火把,映得两岸青山变成了两列昼夜不褪颜色的赤壁,人喊马嘶与铁器的碰撞声,直如沙场鏖战正激。因为两岸山高坡陡,作业面狭窄,故而铁链的环扣分散到两边远离江岸的平坝去锻制,制成后由牲口驮到桥头上来回炉串联。好大的环扣!每个都有数十斤重,大骡子每次只能驮4扣,最多6扣,而毛驴子就只挣得动两扣了。每根数万斤重的铁链,怎样拖过江去,怎样悬吊起来,该动用多大的人力,只好由人们去想象揣度。经过一千多个日夜硬拼苦干,光绪六年(公元1880年)三县民众的汗水和智慧终于凝结成了一座东方奇观,雄伟豪迈的铁链大桥,飞架于深峡大谷之中,神奇瑰丽的香格里拉,有了一道漂漂亮亮的大门!
??
??梓里铁链桥建成了,但还有不够完善之处。美感极强的香格里拉人,胸中还不甚舒坦。于是,民国初年,永胜、丽江、鹤庆的开明绅士和民众又大兴铁石,有钱的捐钱,有物的献物,有力的出力,对梓里铁链桥进行了续修,使之更加稳当,更具豪气,更有魅力。后来人们看到的梓里铁链桥便是:18根巨大铁链(每链500个环扣)悬系于两岸桥台,其中16根为承重底链,2根用于两侧护栏;桥长131.6米,净跨度92.3米;桥宽3.5米,用木版铺成;平常水位时,桥面高于江面20米左右。
??
??数字是枯燥的。两岸人民在欢呼雀跃大桥落成的时候,心头感觉更深的是,那些粗壮坚固的环扣,把万千男女的心扣在了一起,那些平整坚实的桥板,为两岸百姓铺开了锦绣前程。任是怎样委婉的情歌,也可由此款款过江,直抵小阿哥(妹)的心窝。任是怎样沉重的日子,也可闪悠闪悠地挑着它跨江过峡如履平地。不消说,来来往往的人群马队商贾游客,出入香格里拉也自在得如同漫步自家的后花园小菜园。古老的丝绸(茶马)驿道,随之陡然繁荣得如花如炽。
??
??梓里铁链桥的桥门上,深深錾刻着“金龙桥”三个大字——这该是它的大号。但因该桥架在永胜县的梓里村近旁,人们也就依地名而习惯地叫它为梓里桥了。就连约瑟夫?洛克博士在他严谨精深的香格里拉论文里也是这么称呼的。
??
??斗转星移,沧海桑田。眼下,多处通了公路,香格里拉已有了许多道“门”,单是东边就架了多座大桥。但梓里铁链桥作为历史的文化的陈迹,并作为长江上现存最早的桥梁,还有它本身悬吊着的古朴遗风和高峡气象,仍散发着无穷的神韵与魅力,引发人们展开不尽的遐想与神往。喜好野趣野味的现代人,进了香格里拉,倘若不拐到这里游走一番,那末,其香格里拉之行就是残缺的,当然,也会深深抱憾于离开香格里拉的每个日子。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