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游记散文:江南人间二月天
2022-01-14叙事散文萧军1609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19:29 编辑
萧 军一才从珠江水岸的一夜情怀走了出来,便又来到了江南水乡人间二月天!……当我的身子影,轻轻地落到了江苏吴江同里水乡小镇的青石板路面时,我心里即刻感受……
萧 军一才从珠江水岸的一夜情怀走了出来,便又来到了江南水乡人间二月天!……当我的身子影,轻轻地落到了江苏吴江同里水乡小镇的青石板路面时,我心里即刻感受……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19:29 编辑 <br /><br /> 萧 军
一
才从珠江水岸的一夜情怀走了出来,便又来到了江南水乡人间二月天!……
当我的身子影,轻轻地落到了江苏吴江同里水乡小镇的青石板路面时,我心里即刻感受到江南水乡人间二月天的芬芳。在短短18个小时的箜篌里,除去6个小时的睡眠,余下12个小时便让我无数次地品味到:“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里的无限意味。在这些意味里,有柔情似水,有似水流年,有温馨刚毅,有凄美眷念……,总之可以让任何一位久居城市一别繁华而到乡镇小住的游人,在这座镇上的任何一处质朴、洁净的平常客栈中,都会领受到人间的孤落与静谧,从静谧中,又能领略到江南水乡的与世无争和得天独具。对于有过这样体验的游人来说,我想,他们的这段光阴一定是十分愉悦的日子了!
二
吴江,以前系县,现撤县为市,介乎于江苏与浙江两省之间。如果你把它搁在地图上放大来看,它东临上海,北面南京,南下杭州,西延湖州。在南京、杭州与上海三点之间,吴江连接着南京、杭州与上海东望。从平面图上看,其状如一柄古代的战戟,而在这个战戟的纵向连接线上,同里恰好是吴江连接线的东部延伸。所以这段延伸,给了历史上的同里镇以极少的战争侵挠与破坏,以至它能完整地保存着千年古镇留下来的底蕴和风貌。
此外,不要小看这个离吴江市只有七公里之遥的“延伸”。它在江浙两省衔接的版图上端详看去,犹如一只长鹤嘴角的软颚里噙着的一颗珍珠;在同里镇周边的五湖,又如同把同里拱得像一枝出水莲蓬;在小镇不足一平方公里的陆地上,被大小河叉分割,如同冲击成的许多个“川”字。过去人们把它称作“小桥、流水、人家”,又称作“水乡泽国”,这一点事实不假。但如今又给它添了个新洋名,叫——“东方水城威尼斯”。
“威尼斯”我是去过的。但那种水城的感觉与我们江南水城的氛围是完全不一样的。尽管也有水包围着,但威尼斯的水是咸的;江南水乡的水却是淡的;前者是“四海包围”,后者则“五湖拱心”。所以彼水城不同此水城。两座水城一相比,还有一种的不一样,即威尼斯的陆地文化是金碧辉煌,灿烂炫耀着欧洲中世纪拜占庭统治后的古罗马文化;而同里,则牵系着中华民族几千年不变的古老传承文化,有着村落的质朴感觉。所以大多数去过繁华铅洗的大都市城市旅人,当来到偶僻一角的乡村小镇时,那种宁静致远的心灵体验,给人的心性感悟是截然大不一样的。
三
同里,曾用名“铜里”,又曾用名:“富土”。据史书传述,隋炀帝时,有一年天下南涝北旱,朝延旨命“富土”人要比其他地方者多交三斗米,因为“富土”这个地方一直被人传闻十分富裕。所以富土人着急了,怎么办?有位秀才想出良策,给大家出主意说如何,如何,即可。众人听了半信半疑。等到朝廷钦差大臣下乡催办这天,县令陪钦差巡视了小镇一遍,才发现镇上原来所有的名称一律用了“同里”二字。县令心里明白,可又不敢得罪乡里。钦差呢?却不知底细,只觉得应当是地名所误,于是赶紧呈报朝廷。结果朝廷命交的三斗数量,最后也只有收缴了同里人一升米完事。“富土”从此改名为“同里”。那么“同里”二字是如何从“富土”二字中演变而来的呢?相信细心的读者拆字之后,一定会悍然明悟秀才的妙笔与智慧,此乃十分甚幸,甚幸!
“同里”由来,既然如此,那么与同里相距只有10公里远的周庄又系如何?
我本来计划到周庄而非同里,可是同行建议,如今的周庄已经被商业人开发得面目全非了,完全成了一座新兴的商业小镇。与其去周庄,不如到同里。同行中的另位上海朋友说,在同里,一定会让你们真正有身临水乡的感觉,而且那种吃住于小镇的感觉,是完全不同于周庄的。经过两位同行一语鼓励,仨人便驱车来到江南小镇同里寄居!
灯亮时分,车子缓缓开进了同里镇牌坊。当车轮子触及到青石板路面引起的一阵阵轻微巅波时,那种稀有的感觉立刻把我带到了不是现实中的同里,而是进入到了千年古镇的时空。车子还未停稳,从车窗里透视出去一位穿着风韵的中年女性,摆着她那轻盈曼妙的身姿款步向我们方向走来。我注视着她的曲线,欣赏的意味还未反应过来,耳垂下便响起了上海朋友的声音:“你看,她准是来叫我们过去吃饭的。”果不其然,当我双脚迈出小车的右边门时,这位中年女性已经未开口而先笑咪咪地朝我点了点头,又扬了扬眉,飘了飘眼,然后才轻声吴语地询问,“吃饭么?那边有请!”
随着她的动作、眼神,让我不知怎的一下子眼前闪出了一位“薄姬”的影子出来。为什么?因为我一路行程途中读着著名历史小说家南宫搏先生写的小说《韩信》,他在书中有一段叙述韩信与被俘掠的魏王后薄姬的相识文字,情形是这样的:
“(韩信)他走向席位——,于是薄姬自左首的屏风后面出来,恭肃地向新主人行礼,在行礼中,她柔和地低声唤叫:‘大将——’”……..
“薄姬微微抬眼,看着他,似乎期待,又似乎微带畏惧。韩信的酒杯才举到一半,停了下来,一瞥之间,他想到薄姬的身份,以及薄姬自目光中流露出的希望。
‘ 请坐,’他说。韩信温和地再为自己解释,……
‘谢谢大将’,她低声回答,于席子左边坐下。……薄姬坐下之后,侍女才为之置杯和斟酒。
这虽然是小动作,但表示的意义却不小。薄姬由韩信的一声请坐,从而脱离了奴婢的身份。(引自《韩信》第173~174页)
一位统帅着二十万汉军是何等八面威风的儒雅大将,为什么会在一个贱为胜者奴婢的薄姬面前,表现出这样的温文礼谦呢?是薄姬的美貌?还是韩信的多情?我想都会有。但是,不要忘了,薄姬的出现还是让韩信想到了他之前的另一个情人与恋人——相姬。可是无论是相姬、薄姬,她们都是吴国人。而吴国的都城会稽其治所,便是今天的苏州市;吴江,正是苏州市所辖。所以当我置身于吴江同里时,眼前吴语妇人的摇曳身姿和低款侬语,如何叫我不有韩信之想?又如何让我不从韩信的儒雅形象当中,去联想到更多的吴国天下的丽人呢?……
四
吴江,我二十年前就来过了。那时候是忙着业务而没有旅游心情。再说同里与周庄,也不过是江南万千水乡的缩影一角,走遍吴国与楚地,哪里不会有江南水乡早春二月的景致呢?于是,我翻出自己早年漫游西湖时写下的《春情》:
西湖二月春来早,湖柳吐丝正含苞。藕花池塘鸭戏水,红瓦掩绿堪妖娆。
虽有人分千里外,寄语春去逐寒峭。几度春光几度月,碧水泛舟共逍遥。
如今读起来我再细细品味诗中的“湖柳”、“藕花”、“鸭戏水”和“红瓦掩绿”,还依然是江南二月的主色调;可是诗中“人分千里外”,“寄语春去”,以及“几度春光几度月”的感觉和“碧水泛舟共逍遥”的欲望,却早已是物斗星移,随着时光的过去而成为旧唱了。于是心里不免生腾起无限的惆怅与晦暗……
时光是过去了,可是一年四季的春还会依然年年存在。“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归处,唤取归来同往”。“路”、“处”、“住”,几个押韵的尾字,古人把早春的风韵写得多美、多巧、多好呀!
循着小桥、流水的路径,在上海朋友的引领下,我们来到靠河边的一所客栈。这是一对年龄五十有余已经下岗多年的李姓夫妻开设的“忆庭客栈”。一问他们的年青后人哪里去了,老人答,都成家住到镇子新区去了。“老镇上的家家情况都这样吗?”“几乎都这样!”老人回答。难怪我们一路走来,除了河边堤上的几处灯笼,几所客栈,几段炒锅声,几乎就再也听不到喧哗与看到热闹的景象了。此时、此地、此刻的安静,静得真的让人感觉落寂恢恢,恐怖森森。倘若是一个人或是两个人在夜间行走呢?怎么会不令人汗毛倒竖!
但是,同里的老人讲,他们这里从来夜行安全,极少发生盗贼与劫匪的事例。为什么?因为富裕呀!只有听闻“穷山恶水出刁民”,不闻流传“富甲土地生强盗”的。所以解放前,同里三千人口,便有500户是地主。而地主的资产划分是以拥有土地30亩以上才够得上资格;30亩以下,不是富农就是中农,余下要么贫农,要么佃户。可是即便如此,同里的贫农和佃户还是极少数。所以在“文革”批斗风中,发生小地主斗大地主,穷地主斗富地主,而超富大地主早已逃离大陆到海外世界生活去了的有趣现象。正因为穷人是极少数,所以同里古镇解放前出状元、进士、文武举人大约150余人。可见富有富的好处,穷有穷的变通。
在李姓老人开的客栈里,我发现门廊处挂有一块游人留言板。我细心地阅读起来,感觉非常有趣。有一位来自西安的赵容是这么写的:“小桥、流水、人家,对一个北方姑娘而言,既陌生又熟悉,原是梦乡!” 有一位大连小女子写下一首《月下忆庭》:“舟影婆娑人家静,独卧风清饮月明。忆尽小桥流水事,幸得此间有‘忆庭’”。有一个居然能从几万人名中找到与我同名同姓的小伙子,他写下的一句恋语是:“风花雪月又比得上我此刻的心情?”我揣想他已经踌躇满志地爱上了。……还有一位来自我们广州同城的周先生,写下一段《语法的梦呓》:“从广州出发,第一次独自一个去族行……一个人的族行让我把更多的精力集中在外面的世界,有时独处也不是坏事,半夜里会在闹市、静港、水乡、老街漫步。也曾在从周庄到同里的水路上独坐船头。忆庭小小的客栈,让我经历了一段令他人羡慕的时光,反映出了一个大大的世界。……听,风在唱!”
老妇人见我看得十分投入,便拿来更多的本子让我随手翻阅。不翻不知道,一翻,才翻出个东西南北中,国际、国内的才子佳人一大堆。他们在纸页上行文作画,翻飞弄舞:要么绳头小字,要么斗大如牛;要么行云如水,要么端端正正;要么漫画连篇,要么作诗赋文;要么写生速描,要么真诚照人;要么又中(文)又洋(文),要么中洋并举;要么修辞卿卿如丝似小资格调,要么造句粗犷大大咧咧勇武者风范;总之一大堆难以记录大全的“要么…..要么”。如此看来,这一切都是江南水乡的诗情画意给了外乡游子们带来的心灵感悟。这一切笔墨留落在纸上的记录,比从前走到哪里,就在哪里随意用刀,用木,用石头凿刻下的“某君到此一游”的动作要进步多了,文明多了,久而久之,累字成章,便也积淀成一道旅游文化。这也许正是江南水乡文化底蕴的环境,对一切到来的外乡游人潜移默化影响的结果是吧。阿弥陀佛!善哉,善哉!
五
同里的富裕,并没有让今天的人们忘记它过去的苦难。尽管它水网密布,交通便利,气候温和,土地肥沃,物产富足,素有“鱼米之乡”的美称,但是作为华夏文明的古老土地,它仍然躲避不开历朝历代江山更替的影响与鞭及。我从吴江有关部门1983年编辑的历史教材中了解到,吴江地区历史上有几件大事,而这几件大事非在此记述不可:
那是1554年(明嘉靖33年),吴江知县杨芷为了抵御倭夷的侵扰,组织当地富坤捐资修建“敌楼”。这种“敌楼”,“陶壁覆其面,雨水不浸,而益固”;楼内有兵勇驻防,发现敌情可施放狼烟为号。
凡学过历史的人知道,“倭夷”就是“倭寇”;“倭寇”就是日本明治维新前由日本本土封建诸蕃为了到海外扩张,组织一些封建主,没落武士、浪人和走私商人,经常到中国沿海地区武装劫掠。“倭”,是中国古代对日本的旧称;“寇”,便是指这样一帮海匪。从1369年开始,倭寇不断地进犯我国沿海城市和地区,“杀戮居民,劫夺货财,沿海之地皆患之。”倭寇在抢夺中“掳押青壮年下海”,“将襁袍中之婴孩吊绑于竹竿上”,“视其啼号,拍手笑乐”。有的地方被倭夷肆掠之后“积骸如陵,流血成川”。所以当1554年春天的二月,吴江知县得知倭寇又临来进犯时,便诱倭贼入境,然后设伏歼之。这是吴江人抗倭斗争的首次告捷。
第二是1862年,又一个江南二月的天气。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发起第二次攻打上海战斗。在被太平军占据的吴江同里、黎里、芦墟、江震,已经成了太平军的后方根据地。而在同里,素有“桥中宝”之称的三桥中的“太平桥”,便是当年同里乡民为支援太平军战斗而修建的见证。至今桥上仍有一对“马上喜鹊”的石凿刻印。从这年的二月开始,太平军政权保卫战历时4个月,一共歼灭中外反动武装3000多人,而10000多名太平军将士却血洒吴江大地。虽然太平天国革命运动最后失败了,但是跟着后来反帝反封建反殖民化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却在百年之后的秋天胜利了。
还有1942年的2月21日,正值大年初七,一千多名日军从苏州、吴江、嘉兴等据点出发,分击国民党阮清源部队。由于阮部撤离,日军找不到对手,便对吴江莘塔、芦墟、南庄几个地区的老百姓集中起来进行屠杀。他们把关押起来的群众集体杀死;对12名镇长、保长全部串绑起来,再用机帆船载到坑荡中集体沉水溺死;把不交待阮部去向的乡民,不是用刺刀活活挑死,就是用开水烫死;要么把村民丢进煮沸的开水锅里活活煮死;有的被架在三节架上用火烧死;有的被拉出去活埋;有一位乡民被用烧得通红的铁链条塞入其棉衣里,顿时火焰熊熊,皮裂肉吱,其状惨不忍睹;最后对一些乡民问不出什么东西之后,日军恼羞成怒,队长一挥手,手下鬼子一个个端起刺刀朝人群中立刻冲进去,顿时惨叫声一片乡音四起,此起彼落,恐惧万分。在吴国乡民的土地上,血流殷红。这年春天,日本侵略军在吴江地区的大屠杀,共有2373名中国乡民惨遭戮杀。这些要活人有活人见证,要文字有文字记录,要战犯有战犯供认不讳的历史罪行,实实在在是令中国人民百年千年永远不能忘记的历史。即使三百年五百年过去了,中国人民也还是要记住这段愤怒的历史。为什么?因为它是历史,因为它是不可随意改写、篡写或歪曲的历史,它是一切文明社会进程中有联系而绝对不可以割断的历史。
但是,我最近从网上读到有这么一段文字,我把它引述了下来:“在东方信仰佛教的国度里,讲究的是慈悲和宽容,即使你杀过人,只要放下屠刀,就可以立地成佛,所以东方的社会文化号召大家抛弃前嫌向前看,以前的事嘛,都是历史,就算了吧!……日本人如此,中国人也如此。回忆一下我们‘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千百万人死于非命,请问有谁公开出来道歉过么,有人公开出来承担责任吗?……我们自己都不曾对自己的错误和罪行进行公开忏悔和反思。在同样的宗教和文化熏陶下的别的民族(作者意指日本),怎么会对你(中国人——引语者注)进行真诚的道歉?
……我们把‘文革’称为工作上的错误和失误,和日本人把侵略战争称为历史上的‘问题’何其相似!两国的主流文化都惊人地一致,没有人认为那是一场罪行,即使‘个别人’有罪,都已经得到了应有的惩罚;中国的‘四人帮们’,日本的‘东条英机们’等等。
所以,我们没有必要替‘四人帮们’道歉了,日本人也没有必要替‘东条英机们’道歉了!
所以,我们忘记过去吧!我们忘掉历史吧!我们向前看吧!
我这里引述文字的文章标题是《我们先给日本人做个榜样如何?》(发稿于忆石中文·杂文大观,2006年2月9日,作者:无心人)。
看到这样的文字,有人批驳说:“原以为你(无心人)是一介书生,初出茅庐,直到看了你一些文章,发现你不是没有头脑,而是有意识的混淆概念”,“没心没肺的人可以用‘败类’两个字来概括,在民族里是民族的败类,在知识分子里是知识分子的败类,在男人中是男人的败类,等等。”“看到你(无心人)在另一个贴子里为日本军国主义辩护,才发现自己是妇人之仁,……你的世界观已经不是一般的需要改造的那种世界观了。”(引自呆霸王:回无心人贴,2006年2月24日,忆石中文·杂文大观)。
呆霸王的批驳,我认为语气还过于礼谦。对于这种如同上个世纪30-40年代出现过的“汉奸文学”现象,在21世纪里,居然有人为汉奸文学拍掌叫好,称“汉奸文学”里有许多的“柔骨精神”,有“风花雪月的精神”,而这些精神是可以同样用来“曲线救国”的等等,其谬论与无心人何其一样?我想,这些谬论究竟出自什么逻辑与目的呢?
当然,我今天不想把这种历史现象的争论放在我这篇游记里去是非一驳,我只想针对“无心人”的《 榜样如何?》一文,敲它一记丧钟:面对日本军国主义侵华战争的罪恶历史,尔等岂可将军国主义的侵略等同于我们自身革命在路线是非斗争中的性质相提并论?你无心人是否是想借批判“四人帮”反人民而动的帮派罪行,来试图为日本军国主义霸占中国领土的严重事实,惨杀中国人民的严重事实,直至羞辱中华民族为“大东亚病夫”的事实,而为其减轻罪恶呢?以至偷换一个“不必要道歉”的对比论据,来抹杀国家与民族曾被外来军国主义者肆略、羞辱与强占的根本事实,并且试图有意识来混搅两者的本质区别,其做法目的何在呢?我真的要理直气壮地质问无心人:你骨子里究竟是中国人还是日本人?你是假借民族的高风亮节宽囿外国侵咯者的罪过?还是真的还原于你一个本来就是民族败类的汉奸真像?你究竟是中国人民的忠诚的历史卫士?还是日本军国主义后裔豢养出来的一条走狗?如果你真的把这样的谎谬敢于拿到80万人口的吴江市人民面前去论理的话,我想用不着多辩,吴江人也决不会苟同你这样的狗论,就如同当年鲁讯痛打落水狗的态度一样,绝对不会含糊的。
六
激愤的心绪,让我好久好久才缓了口气下来,之后,我的心绪才让我平静地再次回到了同里水乡。
在我们寄宿的周姓客栈,紧挨着是一户民国建筑“嘉荫堂”。我看过周姓客栈的周边环境,认为他的客栈坐北朝南,出门转弯在巷口便可以见到小河流水,左右两边行人路道挤压巷口,恰似一个凹型,风水由此迫人而来。如果要用“风起水起,水到财到”来形容周姓客栈的位置的话,那么房东的运气应当是财运滚滚才是的呀!可是我没想到这么一解释,哈哈,女房东顿时笑得眉口放彩,乐不闭嘴,跟着要我再看看她先生的面相。哎呀,我也只好顺气势说了出来,谁知头几句一开,女房东便哇哇地惊异问我,为什么会说得那么准呢?然后又一个劲地要留我们再住上一宿,还说要给我们免费呢!如此一来,我们仨都开开心心放声大笑了。
是的,在同里这个地方,地盘不大,方圆不足平方公里,走到哪,哪都碧水环绕,树荫遮蔽,是个天然的聚财宝地。在这个地方,见到的不是堂便是楼,不是楼便是桥,不是桥便是舟。于堂藏秀,于楼藏才,于桥出青,于舟载财。所以能见到明代三堂古物:明德堂,承恩堂,三谢堂;见到保存完整的清代外观风格的:崇本堂,嘉荫堂;见到集苏州园林于雅致、秀美于一身的“退思园”;还有散落在同里街隅各处的名人故居、牌楼与学社。而架设于水面上的石桥、拱桥、木桥,约四十余座。不过,有一道最为遗憾的是前面提到的“敌楼”,在解放后曾经一段时期还可以看到,以后年久失修,又未加以保护,以至荡然无存。这是对见证历史的最大遗憾,也成了五十年后历史旅游景观的一大欠缺!
说来有趣,我在同里客栈的这个夜晚,和房东“谈股论金”热烈至深。不知不觉,窗外已经下起了淅漓小雨,在雨声敲打屋檐和滴在玻璃上发出的响声,如丝丝般音乐旋律,悦耳悠扬。我寄宿的单身客房,整洁、干净、精致。这样的夜晚,让处在陌生、辟远乡村小镇在空寂环境里的我,虽然耳边伴有雨声,但还是有着客居他乡的奇异感觉。正是这种感觉,令我的心境既十分宽松、自由、愉悦,又难免不依依生情……,我不由想起小时候母亲与邻居大妈给我讲过的一个招郎入赘的故事。
说是一个未来的岳母,为了考察未来的女婿聪不聪明,机不机敏,于是在床上铺了十二层被絮。在第十二层被絮中间,又悄悄放了一颗黄豆般大小的粒子。第二天年青人起床后直叫不舒服,说是背垫下有东西,伸手一摸,果真发现一粒豆子。于是,这位年青人的敏觉性被岳母考核顺利通过了,成了岳母满意的女婿。
现在,我躺在房东的床铺上,是一张宽大的软软的席梦思,洁白的床单与被面,温馨的橘红色床头灯。当我热水沐浴过后,包裹在暖暖的散发出新絮气息的被絮里,缓解了白日里的一天劳顿,于是很快沉入了睡乡。可是,当我一觉醒来的时候,才察觉我曾经的好梦被中途打断了。十分惋惜!惋惜什么呢?惋惜的是,梦里的我正被两位貌美的吴国嫂子与妯娌一前一后陪着我来到了韩信兵营,正当要继续下去的时候,突然被一阵天明的号角声给吹破了。而“号角声”的来源事后才明白,原来是同行人他们清晨下楼梯时的脚步。哎呀呀,多可惜啊!……
七
江南水乡的夜晚和水乡二月的清晨,是两种不同的氛围,感觉是大不一样的。当我上一个晚上仨人围坐在李姓客栈的圆桌旁,看着静静的同里河面时,我望着身旁和远处悬飘着的几盏红色灯笼,在宽阔的夜幕下显得极为醒目而又力薄、孤单。于是,我就着这种环境写下了一首心境小诗:
“春风入夜带许寒,仨人围坐小河旁。糖脍鲈鱼虾入味,黄酒壹壶煮双江。”
第二天清晨起来,薄雾晓开,见一夜的小雨早已把镇上的所有路面洒满了流动的生命。这种生命,恰好是江南水乡人间二月天的最纤细,最柔和,最温馨,最凄美,也是情感最炽烈的流动写照。
水乡的流动,体现的就是一个“水”字。当我的足迹踩着同里的每一块青石板面,走进碎石铺面的小巷之中,以及漫步在河渠纵网的每一处地方时,我看到每个行人的脸上都布满着丰富、生动、美妙的面容。因为这里的土地是祥和的、宁静的、富裕和与世无争;这里的商业是自由的、随意的与谦和的;这里的市井风气是和善的、睦邻的、健康的和长寿;这里的世俗交往是淳朴的、善良的、友好和美丽。所以当我就要告辞同里古镇时,虽然我是来去匆匆收获甚少,但它还是让我在休闲当中体验到了什么是江南水乡的早春二月,什么是江南人间的二月天。江南水乡的人间二月,给了我回忆中用去两个字作了最完好的总结 ——“美丽!”
2006年2月25日 寅时 经典居1609
一
才从珠江水岸的一夜情怀走了出来,便又来到了江南水乡人间二月天!……
当我的身子影,轻轻地落到了江苏吴江同里水乡小镇的青石板路面时,我心里即刻感受到江南水乡人间二月天的芬芳。在短短18个小时的箜篌里,除去6个小时的睡眠,余下12个小时便让我无数次地品味到:“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里的无限意味。在这些意味里,有柔情似水,有似水流年,有温馨刚毅,有凄美眷念……,总之可以让任何一位久居城市一别繁华而到乡镇小住的游人,在这座镇上的任何一处质朴、洁净的平常客栈中,都会领受到人间的孤落与静谧,从静谧中,又能领略到江南水乡的与世无争和得天独具。对于有过这样体验的游人来说,我想,他们的这段光阴一定是十分愉悦的日子了!
二
吴江,以前系县,现撤县为市,介乎于江苏与浙江两省之间。如果你把它搁在地图上放大来看,它东临上海,北面南京,南下杭州,西延湖州。在南京、杭州与上海三点之间,吴江连接着南京、杭州与上海东望。从平面图上看,其状如一柄古代的战戟,而在这个战戟的纵向连接线上,同里恰好是吴江连接线的东部延伸。所以这段延伸,给了历史上的同里镇以极少的战争侵挠与破坏,以至它能完整地保存着千年古镇留下来的底蕴和风貌。
此外,不要小看这个离吴江市只有七公里之遥的“延伸”。它在江浙两省衔接的版图上端详看去,犹如一只长鹤嘴角的软颚里噙着的一颗珍珠;在同里镇周边的五湖,又如同把同里拱得像一枝出水莲蓬;在小镇不足一平方公里的陆地上,被大小河叉分割,如同冲击成的许多个“川”字。过去人们把它称作“小桥、流水、人家”,又称作“水乡泽国”,这一点事实不假。但如今又给它添了个新洋名,叫——“东方水城威尼斯”。
“威尼斯”我是去过的。但那种水城的感觉与我们江南水城的氛围是完全不一样的。尽管也有水包围着,但威尼斯的水是咸的;江南水乡的水却是淡的;前者是“四海包围”,后者则“五湖拱心”。所以彼水城不同此水城。两座水城一相比,还有一种的不一样,即威尼斯的陆地文化是金碧辉煌,灿烂炫耀着欧洲中世纪拜占庭统治后的古罗马文化;而同里,则牵系着中华民族几千年不变的古老传承文化,有着村落的质朴感觉。所以大多数去过繁华铅洗的大都市城市旅人,当来到偶僻一角的乡村小镇时,那种宁静致远的心灵体验,给人的心性感悟是截然大不一样的。
三
同里,曾用名“铜里”,又曾用名:“富土”。据史书传述,隋炀帝时,有一年天下南涝北旱,朝延旨命“富土”人要比其他地方者多交三斗米,因为“富土”这个地方一直被人传闻十分富裕。所以富土人着急了,怎么办?有位秀才想出良策,给大家出主意说如何,如何,即可。众人听了半信半疑。等到朝廷钦差大臣下乡催办这天,县令陪钦差巡视了小镇一遍,才发现镇上原来所有的名称一律用了“同里”二字。县令心里明白,可又不敢得罪乡里。钦差呢?却不知底细,只觉得应当是地名所误,于是赶紧呈报朝廷。结果朝廷命交的三斗数量,最后也只有收缴了同里人一升米完事。“富土”从此改名为“同里”。那么“同里”二字是如何从“富土”二字中演变而来的呢?相信细心的读者拆字之后,一定会悍然明悟秀才的妙笔与智慧,此乃十分甚幸,甚幸!
“同里”由来,既然如此,那么与同里相距只有10公里远的周庄又系如何?
我本来计划到周庄而非同里,可是同行建议,如今的周庄已经被商业人开发得面目全非了,完全成了一座新兴的商业小镇。与其去周庄,不如到同里。同行中的另位上海朋友说,在同里,一定会让你们真正有身临水乡的感觉,而且那种吃住于小镇的感觉,是完全不同于周庄的。经过两位同行一语鼓励,仨人便驱车来到江南小镇同里寄居!
灯亮时分,车子缓缓开进了同里镇牌坊。当车轮子触及到青石板路面引起的一阵阵轻微巅波时,那种稀有的感觉立刻把我带到了不是现实中的同里,而是进入到了千年古镇的时空。车子还未停稳,从车窗里透视出去一位穿着风韵的中年女性,摆着她那轻盈曼妙的身姿款步向我们方向走来。我注视着她的曲线,欣赏的意味还未反应过来,耳垂下便响起了上海朋友的声音:“你看,她准是来叫我们过去吃饭的。”果不其然,当我双脚迈出小车的右边门时,这位中年女性已经未开口而先笑咪咪地朝我点了点头,又扬了扬眉,飘了飘眼,然后才轻声吴语地询问,“吃饭么?那边有请!”
随着她的动作、眼神,让我不知怎的一下子眼前闪出了一位“薄姬”的影子出来。为什么?因为我一路行程途中读着著名历史小说家南宫搏先生写的小说《韩信》,他在书中有一段叙述韩信与被俘掠的魏王后薄姬的相识文字,情形是这样的:
“(韩信)他走向席位——,于是薄姬自左首的屏风后面出来,恭肃地向新主人行礼,在行礼中,她柔和地低声唤叫:‘大将——’”……..
“薄姬微微抬眼,看着他,似乎期待,又似乎微带畏惧。韩信的酒杯才举到一半,停了下来,一瞥之间,他想到薄姬的身份,以及薄姬自目光中流露出的希望。
‘ 请坐,’他说。韩信温和地再为自己解释,……
‘谢谢大将’,她低声回答,于席子左边坐下。……薄姬坐下之后,侍女才为之置杯和斟酒。
这虽然是小动作,但表示的意义却不小。薄姬由韩信的一声请坐,从而脱离了奴婢的身份。(引自《韩信》第173~174页)
一位统帅着二十万汉军是何等八面威风的儒雅大将,为什么会在一个贱为胜者奴婢的薄姬面前,表现出这样的温文礼谦呢?是薄姬的美貌?还是韩信的多情?我想都会有。但是,不要忘了,薄姬的出现还是让韩信想到了他之前的另一个情人与恋人——相姬。可是无论是相姬、薄姬,她们都是吴国人。而吴国的都城会稽其治所,便是今天的苏州市;吴江,正是苏州市所辖。所以当我置身于吴江同里时,眼前吴语妇人的摇曳身姿和低款侬语,如何叫我不有韩信之想?又如何让我不从韩信的儒雅形象当中,去联想到更多的吴国天下的丽人呢?……
四
吴江,我二十年前就来过了。那时候是忙着业务而没有旅游心情。再说同里与周庄,也不过是江南万千水乡的缩影一角,走遍吴国与楚地,哪里不会有江南水乡早春二月的景致呢?于是,我翻出自己早年漫游西湖时写下的《春情》:
西湖二月春来早,湖柳吐丝正含苞。藕花池塘鸭戏水,红瓦掩绿堪妖娆。
虽有人分千里外,寄语春去逐寒峭。几度春光几度月,碧水泛舟共逍遥。
如今读起来我再细细品味诗中的“湖柳”、“藕花”、“鸭戏水”和“红瓦掩绿”,还依然是江南二月的主色调;可是诗中“人分千里外”,“寄语春去”,以及“几度春光几度月”的感觉和“碧水泛舟共逍遥”的欲望,却早已是物斗星移,随着时光的过去而成为旧唱了。于是心里不免生腾起无限的惆怅与晦暗……
时光是过去了,可是一年四季的春还会依然年年存在。“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归处,唤取归来同往”。“路”、“处”、“住”,几个押韵的尾字,古人把早春的风韵写得多美、多巧、多好呀!
循着小桥、流水的路径,在上海朋友的引领下,我们来到靠河边的一所客栈。这是一对年龄五十有余已经下岗多年的李姓夫妻开设的“忆庭客栈”。一问他们的年青后人哪里去了,老人答,都成家住到镇子新区去了。“老镇上的家家情况都这样吗?”“几乎都这样!”老人回答。难怪我们一路走来,除了河边堤上的几处灯笼,几所客栈,几段炒锅声,几乎就再也听不到喧哗与看到热闹的景象了。此时、此地、此刻的安静,静得真的让人感觉落寂恢恢,恐怖森森。倘若是一个人或是两个人在夜间行走呢?怎么会不令人汗毛倒竖!
但是,同里的老人讲,他们这里从来夜行安全,极少发生盗贼与劫匪的事例。为什么?因为富裕呀!只有听闻“穷山恶水出刁民”,不闻流传“富甲土地生强盗”的。所以解放前,同里三千人口,便有500户是地主。而地主的资产划分是以拥有土地30亩以上才够得上资格;30亩以下,不是富农就是中农,余下要么贫农,要么佃户。可是即便如此,同里的贫农和佃户还是极少数。所以在“文革”批斗风中,发生小地主斗大地主,穷地主斗富地主,而超富大地主早已逃离大陆到海外世界生活去了的有趣现象。正因为穷人是极少数,所以同里古镇解放前出状元、进士、文武举人大约150余人。可见富有富的好处,穷有穷的变通。
在李姓老人开的客栈里,我发现门廊处挂有一块游人留言板。我细心地阅读起来,感觉非常有趣。有一位来自西安的赵容是这么写的:“小桥、流水、人家,对一个北方姑娘而言,既陌生又熟悉,原是梦乡!” 有一位大连小女子写下一首《月下忆庭》:“舟影婆娑人家静,独卧风清饮月明。忆尽小桥流水事,幸得此间有‘忆庭’”。有一个居然能从几万人名中找到与我同名同姓的小伙子,他写下的一句恋语是:“风花雪月又比得上我此刻的心情?”我揣想他已经踌躇满志地爱上了。……还有一位来自我们广州同城的周先生,写下一段《语法的梦呓》:“从广州出发,第一次独自一个去族行……一个人的族行让我把更多的精力集中在外面的世界,有时独处也不是坏事,半夜里会在闹市、静港、水乡、老街漫步。也曾在从周庄到同里的水路上独坐船头。忆庭小小的客栈,让我经历了一段令他人羡慕的时光,反映出了一个大大的世界。……听,风在唱!”
老妇人见我看得十分投入,便拿来更多的本子让我随手翻阅。不翻不知道,一翻,才翻出个东西南北中,国际、国内的才子佳人一大堆。他们在纸页上行文作画,翻飞弄舞:要么绳头小字,要么斗大如牛;要么行云如水,要么端端正正;要么漫画连篇,要么作诗赋文;要么写生速描,要么真诚照人;要么又中(文)又洋(文),要么中洋并举;要么修辞卿卿如丝似小资格调,要么造句粗犷大大咧咧勇武者风范;总之一大堆难以记录大全的“要么…..要么”。如此看来,这一切都是江南水乡的诗情画意给了外乡游子们带来的心灵感悟。这一切笔墨留落在纸上的记录,比从前走到哪里,就在哪里随意用刀,用木,用石头凿刻下的“某君到此一游”的动作要进步多了,文明多了,久而久之,累字成章,便也积淀成一道旅游文化。这也许正是江南水乡文化底蕴的环境,对一切到来的外乡游人潜移默化影响的结果是吧。阿弥陀佛!善哉,善哉!
五
同里的富裕,并没有让今天的人们忘记它过去的苦难。尽管它水网密布,交通便利,气候温和,土地肥沃,物产富足,素有“鱼米之乡”的美称,但是作为华夏文明的古老土地,它仍然躲避不开历朝历代江山更替的影响与鞭及。我从吴江有关部门1983年编辑的历史教材中了解到,吴江地区历史上有几件大事,而这几件大事非在此记述不可:
那是1554年(明嘉靖33年),吴江知县杨芷为了抵御倭夷的侵扰,组织当地富坤捐资修建“敌楼”。这种“敌楼”,“陶壁覆其面,雨水不浸,而益固”;楼内有兵勇驻防,发现敌情可施放狼烟为号。
凡学过历史的人知道,“倭夷”就是“倭寇”;“倭寇”就是日本明治维新前由日本本土封建诸蕃为了到海外扩张,组织一些封建主,没落武士、浪人和走私商人,经常到中国沿海地区武装劫掠。“倭”,是中国古代对日本的旧称;“寇”,便是指这样一帮海匪。从1369年开始,倭寇不断地进犯我国沿海城市和地区,“杀戮居民,劫夺货财,沿海之地皆患之。”倭寇在抢夺中“掳押青壮年下海”,“将襁袍中之婴孩吊绑于竹竿上”,“视其啼号,拍手笑乐”。有的地方被倭夷肆掠之后“积骸如陵,流血成川”。所以当1554年春天的二月,吴江知县得知倭寇又临来进犯时,便诱倭贼入境,然后设伏歼之。这是吴江人抗倭斗争的首次告捷。
第二是1862年,又一个江南二月的天气。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发起第二次攻打上海战斗。在被太平军占据的吴江同里、黎里、芦墟、江震,已经成了太平军的后方根据地。而在同里,素有“桥中宝”之称的三桥中的“太平桥”,便是当年同里乡民为支援太平军战斗而修建的见证。至今桥上仍有一对“马上喜鹊”的石凿刻印。从这年的二月开始,太平军政权保卫战历时4个月,一共歼灭中外反动武装3000多人,而10000多名太平军将士却血洒吴江大地。虽然太平天国革命运动最后失败了,但是跟着后来反帝反封建反殖民化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却在百年之后的秋天胜利了。
还有1942年的2月21日,正值大年初七,一千多名日军从苏州、吴江、嘉兴等据点出发,分击国民党阮清源部队。由于阮部撤离,日军找不到对手,便对吴江莘塔、芦墟、南庄几个地区的老百姓集中起来进行屠杀。他们把关押起来的群众集体杀死;对12名镇长、保长全部串绑起来,再用机帆船载到坑荡中集体沉水溺死;把不交待阮部去向的乡民,不是用刺刀活活挑死,就是用开水烫死;要么把村民丢进煮沸的开水锅里活活煮死;有的被架在三节架上用火烧死;有的被拉出去活埋;有一位乡民被用烧得通红的铁链条塞入其棉衣里,顿时火焰熊熊,皮裂肉吱,其状惨不忍睹;最后对一些乡民问不出什么东西之后,日军恼羞成怒,队长一挥手,手下鬼子一个个端起刺刀朝人群中立刻冲进去,顿时惨叫声一片乡音四起,此起彼落,恐惧万分。在吴国乡民的土地上,血流殷红。这年春天,日本侵略军在吴江地区的大屠杀,共有2373名中国乡民惨遭戮杀。这些要活人有活人见证,要文字有文字记录,要战犯有战犯供认不讳的历史罪行,实实在在是令中国人民百年千年永远不能忘记的历史。即使三百年五百年过去了,中国人民也还是要记住这段愤怒的历史。为什么?因为它是历史,因为它是不可随意改写、篡写或歪曲的历史,它是一切文明社会进程中有联系而绝对不可以割断的历史。
但是,我最近从网上读到有这么一段文字,我把它引述了下来:“在东方信仰佛教的国度里,讲究的是慈悲和宽容,即使你杀过人,只要放下屠刀,就可以立地成佛,所以东方的社会文化号召大家抛弃前嫌向前看,以前的事嘛,都是历史,就算了吧!……日本人如此,中国人也如此。回忆一下我们‘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千百万人死于非命,请问有谁公开出来道歉过么,有人公开出来承担责任吗?……我们自己都不曾对自己的错误和罪行进行公开忏悔和反思。在同样的宗教和文化熏陶下的别的民族(作者意指日本),怎么会对你(中国人——引语者注)进行真诚的道歉?
……我们把‘文革’称为工作上的错误和失误,和日本人把侵略战争称为历史上的‘问题’何其相似!两国的主流文化都惊人地一致,没有人认为那是一场罪行,即使‘个别人’有罪,都已经得到了应有的惩罚;中国的‘四人帮们’,日本的‘东条英机们’等等。
所以,我们没有必要替‘四人帮们’道歉了,日本人也没有必要替‘东条英机们’道歉了!
所以,我们忘记过去吧!我们忘掉历史吧!我们向前看吧!
我这里引述文字的文章标题是《我们先给日本人做个榜样如何?》(发稿于忆石中文·杂文大观,2006年2月9日,作者:无心人)。
看到这样的文字,有人批驳说:“原以为你(无心人)是一介书生,初出茅庐,直到看了你一些文章,发现你不是没有头脑,而是有意识的混淆概念”,“没心没肺的人可以用‘败类’两个字来概括,在民族里是民族的败类,在知识分子里是知识分子的败类,在男人中是男人的败类,等等。”“看到你(无心人)在另一个贴子里为日本军国主义辩护,才发现自己是妇人之仁,……你的世界观已经不是一般的需要改造的那种世界观了。”(引自呆霸王:回无心人贴,2006年2月24日,忆石中文·杂文大观)。
呆霸王的批驳,我认为语气还过于礼谦。对于这种如同上个世纪30-40年代出现过的“汉奸文学”现象,在21世纪里,居然有人为汉奸文学拍掌叫好,称“汉奸文学”里有许多的“柔骨精神”,有“风花雪月的精神”,而这些精神是可以同样用来“曲线救国”的等等,其谬论与无心人何其一样?我想,这些谬论究竟出自什么逻辑与目的呢?
当然,我今天不想把这种历史现象的争论放在我这篇游记里去是非一驳,我只想针对“无心人”的《 榜样如何?》一文,敲它一记丧钟:面对日本军国主义侵华战争的罪恶历史,尔等岂可将军国主义的侵略等同于我们自身革命在路线是非斗争中的性质相提并论?你无心人是否是想借批判“四人帮”反人民而动的帮派罪行,来试图为日本军国主义霸占中国领土的严重事实,惨杀中国人民的严重事实,直至羞辱中华民族为“大东亚病夫”的事实,而为其减轻罪恶呢?以至偷换一个“不必要道歉”的对比论据,来抹杀国家与民族曾被外来军国主义者肆略、羞辱与强占的根本事实,并且试图有意识来混搅两者的本质区别,其做法目的何在呢?我真的要理直气壮地质问无心人:你骨子里究竟是中国人还是日本人?你是假借民族的高风亮节宽囿外国侵咯者的罪过?还是真的还原于你一个本来就是民族败类的汉奸真像?你究竟是中国人民的忠诚的历史卫士?还是日本军国主义后裔豢养出来的一条走狗?如果你真的把这样的谎谬敢于拿到80万人口的吴江市人民面前去论理的话,我想用不着多辩,吴江人也决不会苟同你这样的狗论,就如同当年鲁讯痛打落水狗的态度一样,绝对不会含糊的。
六
激愤的心绪,让我好久好久才缓了口气下来,之后,我的心绪才让我平静地再次回到了同里水乡。
在我们寄宿的周姓客栈,紧挨着是一户民国建筑“嘉荫堂”。我看过周姓客栈的周边环境,认为他的客栈坐北朝南,出门转弯在巷口便可以见到小河流水,左右两边行人路道挤压巷口,恰似一个凹型,风水由此迫人而来。如果要用“风起水起,水到财到”来形容周姓客栈的位置的话,那么房东的运气应当是财运滚滚才是的呀!可是我没想到这么一解释,哈哈,女房东顿时笑得眉口放彩,乐不闭嘴,跟着要我再看看她先生的面相。哎呀,我也只好顺气势说了出来,谁知头几句一开,女房东便哇哇地惊异问我,为什么会说得那么准呢?然后又一个劲地要留我们再住上一宿,还说要给我们免费呢!如此一来,我们仨都开开心心放声大笑了。
是的,在同里这个地方,地盘不大,方圆不足平方公里,走到哪,哪都碧水环绕,树荫遮蔽,是个天然的聚财宝地。在这个地方,见到的不是堂便是楼,不是楼便是桥,不是桥便是舟。于堂藏秀,于楼藏才,于桥出青,于舟载财。所以能见到明代三堂古物:明德堂,承恩堂,三谢堂;见到保存完整的清代外观风格的:崇本堂,嘉荫堂;见到集苏州园林于雅致、秀美于一身的“退思园”;还有散落在同里街隅各处的名人故居、牌楼与学社。而架设于水面上的石桥、拱桥、木桥,约四十余座。不过,有一道最为遗憾的是前面提到的“敌楼”,在解放后曾经一段时期还可以看到,以后年久失修,又未加以保护,以至荡然无存。这是对见证历史的最大遗憾,也成了五十年后历史旅游景观的一大欠缺!
说来有趣,我在同里客栈的这个夜晚,和房东“谈股论金”热烈至深。不知不觉,窗外已经下起了淅漓小雨,在雨声敲打屋檐和滴在玻璃上发出的响声,如丝丝般音乐旋律,悦耳悠扬。我寄宿的单身客房,整洁、干净、精致。这样的夜晚,让处在陌生、辟远乡村小镇在空寂环境里的我,虽然耳边伴有雨声,但还是有着客居他乡的奇异感觉。正是这种感觉,令我的心境既十分宽松、自由、愉悦,又难免不依依生情……,我不由想起小时候母亲与邻居大妈给我讲过的一个招郎入赘的故事。
说是一个未来的岳母,为了考察未来的女婿聪不聪明,机不机敏,于是在床上铺了十二层被絮。在第十二层被絮中间,又悄悄放了一颗黄豆般大小的粒子。第二天年青人起床后直叫不舒服,说是背垫下有东西,伸手一摸,果真发现一粒豆子。于是,这位年青人的敏觉性被岳母考核顺利通过了,成了岳母满意的女婿。
现在,我躺在房东的床铺上,是一张宽大的软软的席梦思,洁白的床单与被面,温馨的橘红色床头灯。当我热水沐浴过后,包裹在暖暖的散发出新絮气息的被絮里,缓解了白日里的一天劳顿,于是很快沉入了睡乡。可是,当我一觉醒来的时候,才察觉我曾经的好梦被中途打断了。十分惋惜!惋惜什么呢?惋惜的是,梦里的我正被两位貌美的吴国嫂子与妯娌一前一后陪着我来到了韩信兵营,正当要继续下去的时候,突然被一阵天明的号角声给吹破了。而“号角声”的来源事后才明白,原来是同行人他们清晨下楼梯时的脚步。哎呀呀,多可惜啊!……
七
江南水乡的夜晚和水乡二月的清晨,是两种不同的氛围,感觉是大不一样的。当我上一个晚上仨人围坐在李姓客栈的圆桌旁,看着静静的同里河面时,我望着身旁和远处悬飘着的几盏红色灯笼,在宽阔的夜幕下显得极为醒目而又力薄、孤单。于是,我就着这种环境写下了一首心境小诗:
“春风入夜带许寒,仨人围坐小河旁。糖脍鲈鱼虾入味,黄酒壹壶煮双江。”
第二天清晨起来,薄雾晓开,见一夜的小雨早已把镇上的所有路面洒满了流动的生命。这种生命,恰好是江南水乡人间二月天的最纤细,最柔和,最温馨,最凄美,也是情感最炽烈的流动写照。
水乡的流动,体现的就是一个“水”字。当我的足迹踩着同里的每一块青石板面,走进碎石铺面的小巷之中,以及漫步在河渠纵网的每一处地方时,我看到每个行人的脸上都布满着丰富、生动、美妙的面容。因为这里的土地是祥和的、宁静的、富裕和与世无争;这里的商业是自由的、随意的与谦和的;这里的市井风气是和善的、睦邻的、健康的和长寿;这里的世俗交往是淳朴的、善良的、友好和美丽。所以当我就要告辞同里古镇时,虽然我是来去匆匆收获甚少,但它还是让我在休闲当中体验到了什么是江南水乡的早春二月,什么是江南人间的二月天。江南水乡的人间二月,给了我回忆中用去两个字作了最完好的总结 ——“美丽!”
2006年2月25日 寅时 经典居1609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