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那些书儿
2022-01-14叙事散文铁宁
那些书儿钱钟书说:丢书和丢钱绝对不一样,书曾参与过精神的构建……这话是不是钱老说的,我也不敢确定了,因为载着这句话的书早已不见踪影,只留存在大脑一些残缺的断句。书虽然是花钱买的,但丢钱和丢书感觉是真的不同,那书参与了精神构建,有了感情.丢钱……
那些书儿
钱钟书说:丢书和丢钱绝对不一样,书曾参与过精神的构建……
这话是不是钱老说的,我也不敢确定了,因为载着这句话的书早已不见踪影,只留存在大脑一些残缺的断句。书虽然是花钱买的,但丢钱和丢书感觉是真的不同,那书参与了精神构建,有了感情.丢钱是形而下,丢书是形而上的.丢书之痛更甚一层。有些书,纵然有千金也芳踪难觅。 我常常记起那些书儿,那些离开我的书。也包括笔记或日记本,上面那歪歪扭扭的字迹,是我蹒跚跋涉的脚印,弥足珍贵,失却了书,就是失却了部分记忆。
让我心心念念,魂牵梦绕的,不一定是显赫权贵的名著,名著终究是可寻的。那些名不见经传的书,孤本一般,里面的思想未必高深,却曾如无名花,散发过泌人心脾的幽香,给予我醍醐灌顶或灵光一闪的启迪。 失散的书,是失散的故人。远去或近在咫尺,都无处可寻。失散的人,至少还有张照片以聊怀念之情。失却的书,只留只言片语,决然而去。
失散的书,是湮灭的故园。从此大门紧闭,不得而入。我在远处,时而狂躁,时而惆怅叹息。
记得我曾有一本装帧考究的典籍,《中国民间传说》,可为中国民间故事传说之大全,注有口述、代笔人,流传的地点、年代等。有汉语字典那么厚,这书在我初中前就寻不见了,借与了同窗,那同窗也寻不见。 我还拥有过一箱纯文学杂志,《散文选刊》、《散文》、《中华散文》……,那些杂志带给我大快朵颐的享受。我忘不了他们。今年再订阅这些杂志时,却是2006年心情和气息了。
说古代有位藏书家,每卷书上都盖印曰:"借书不孝",以告诫子孙不可借书于人。想必,这藏书家一定是深切品尝过失书之痛的。古人对于借书还有"四痴"之说:借一痴,借之二痴,索三痴,还四痴。我的理解是:借给别人书为痴,再次借给别人书为痴,索要自己的书为痴,借了别人的书去还为痴.古人说的"痴",应该是现代的厚道与诚信吧.
与我失散的书,大多是有借无还的牺牲品。我曾在书橱上帖"个人藏书,概不外借"的字条。但顿觉小家子气,立马揭下。若有决不向人借书的志气也罢了,偏偏鄙人也常借书.只向人借书而不借与人,未免可耻.我还记得在别处见到心仪的书,爱不释手又不好言借时,友人慨然一笑:拿去看!我必蒙大恩一般,欢天喜地捧走,当然爱惜有加。
借出的书,亦心心念念地牵挂,若多日不见归还,便小心翼翼地探问。索要未果时,虽不如欠债还钱般的理直气壮,但私下横眉立目,不免耿耿于怀,失书之痛时时啃噬着心。由自己失书,想到了"焚书坑儒、文革",那些书在烈火中灰飞烟灭,却永不得涅磐重生了! 那些散落的书已走远,梦中,曾在灯火阑珊处耀眼夺目,我睡眼朦胧,再细看,不得见,无觅处。 2006年7月12日
这话是不是钱老说的,我也不敢确定了,因为载着这句话的书早已不见踪影,只留存在大脑一些残缺的断句。书虽然是花钱买的,但丢钱和丢书感觉是真的不同,那书参与了精神构建,有了感情.丢钱是形而下,丢书是形而上的.丢书之痛更甚一层。有些书,纵然有千金也芳踪难觅。 我常常记起那些书儿,那些离开我的书。也包括笔记或日记本,上面那歪歪扭扭的字迹,是我蹒跚跋涉的脚印,弥足珍贵,失却了书,就是失却了部分记忆。
让我心心念念,魂牵梦绕的,不一定是显赫权贵的名著,名著终究是可寻的。那些名不见经传的书,孤本一般,里面的思想未必高深,却曾如无名花,散发过泌人心脾的幽香,给予我醍醐灌顶或灵光一闪的启迪。 失散的书,是失散的故人。远去或近在咫尺,都无处可寻。失散的人,至少还有张照片以聊怀念之情。失却的书,只留只言片语,决然而去。
失散的书,是湮灭的故园。从此大门紧闭,不得而入。我在远处,时而狂躁,时而惆怅叹息。
记得我曾有一本装帧考究的典籍,《中国民间传说》,可为中国民间故事传说之大全,注有口述、代笔人,流传的地点、年代等。有汉语字典那么厚,这书在我初中前就寻不见了,借与了同窗,那同窗也寻不见。 我还拥有过一箱纯文学杂志,《散文选刊》、《散文》、《中华散文》……,那些杂志带给我大快朵颐的享受。我忘不了他们。今年再订阅这些杂志时,却是2006年心情和气息了。
说古代有位藏书家,每卷书上都盖印曰:"借书不孝",以告诫子孙不可借书于人。想必,这藏书家一定是深切品尝过失书之痛的。古人对于借书还有"四痴"之说:借一痴,借之二痴,索三痴,还四痴。我的理解是:借给别人书为痴,再次借给别人书为痴,索要自己的书为痴,借了别人的书去还为痴.古人说的"痴",应该是现代的厚道与诚信吧.
与我失散的书,大多是有借无还的牺牲品。我曾在书橱上帖"个人藏书,概不外借"的字条。但顿觉小家子气,立马揭下。若有决不向人借书的志气也罢了,偏偏鄙人也常借书.只向人借书而不借与人,未免可耻.我还记得在别处见到心仪的书,爱不释手又不好言借时,友人慨然一笑:拿去看!我必蒙大恩一般,欢天喜地捧走,当然爱惜有加。
借出的书,亦心心念念地牵挂,若多日不见归还,便小心翼翼地探问。索要未果时,虽不如欠债还钱般的理直气壮,但私下横眉立目,不免耿耿于怀,失书之痛时时啃噬着心。由自己失书,想到了"焚书坑儒、文革",那些书在烈火中灰飞烟灭,却永不得涅磐重生了! 那些散落的书已走远,梦中,曾在灯火阑珊处耀眼夺目,我睡眼朦胧,再细看,不得见,无觅处。 2006年7月12日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