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江古城的桥及其他[原创]
2022-01-14抒情散文木祥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17:39 编辑
木祥到丽江古城考察马帮文化,我查看了相当一部份描写古城的文章。关于古城的位置,古城的建筑,古城的风光,古城的人文环境等等,描述她的文章可谓汗牛充栋。坐在……
木祥到丽江古城考察马帮文化,我查看了相当一部份描写古城的文章。关于古城的位置,古城的建筑,古城的风光,古城的人文环境等等,描述她的文章可谓汗牛充栋。坐在……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17:39 编辑 <br /><br />木祥
到丽江古城考察马帮文化,我查看了相当一部份描写古城的文章。关于古城的位置,古城的建筑,古城的风光,古城的人文环境等等,描述她的文章可谓汗牛充栋。坐在古城的小河边,阅读着这些精美的文章,有时候,简直不知道自己是到古城里来考察马帮文化、自己的马帮部落该写些什么了。坐在玉水河边,我最多只能说的是,丽江古城的正北方是玉龙雪山,雪山巍峨,直矗蓝天,象一柱巨大的天表,庄严而圣洁。古城的西南,狮子山安详静卧,挡住了烈日西晒。而古城东面地势开阔,阳光充足,使古城自古有“日照最长的城市”的美名。古城的东北方,象山、金虹山挡住了北方冬日的寒流,使古城座落在一个温暖的港湾里。而城中人家,依山就水,房屋建筑不拘一格,层层叠叠,气象万千… …除了这些,我不知道如何来描述我面前的这座马帮古城。我只想再说一说古城的流水和小桥。有人说,水是古城的灵魂,这话一点也不假。“高原的姑苏”、“东方的威尼斯”,这些美誉离开了丽江的水就不复存在。到了丽江古城,是城中三条小河和无数穿街过巷的小溪流涤荡着人们的心灵,到了古城的人们,看着清澈的小河流水,才觉得选用一切华丽的词藻来形容她、表达她都没有份量了。丽江古城有了这圣洁的流水,才更显示出了高贵的品质。有人甚至说丽江古城的水比姑苏和威尼斯更高贵和圣洁,丽江古城的文化人和向红先生在《梦想家园》中撰文说:“苏杭之水,是湖水,其清洁、品质与古城清泉相去甚远;威尼斯的水是海水,咸咸的,如何与古城的甘泉相提并论?丽江之水,古城之灵,涌动的是地下汩汩而出的天然泉水,澎湃的是大自然的精灵,逝去的是灵性万物的郁结。”关于丽江古城,我还能说些什么呢?
当然,说丽江古城是高原水乡,这还不够,丽江古城还以桥多,桥古而著名。据有关人士统计,古城内共有大小桥梁三百多座,而且多为石拱桥和栗木桥。有人作了测算,整个城内的桥,达到每平方公里90多座,比任何一个城市的桥都多,说起来,也算得上是一个“之最”了。三百多座桥梁,体现了古城的桥文化。三百多座桥梁,每一座桥都会有一个故事,我在丽江古城考察马帮文化的时候,走过这些古老的桥这样想到,古城中关于桥的故事和传说,只要稍加整理,就是一本古城桥文化的书。而且,这些桥,也大多数以马帮有关。过去的马帮,只要进入丽江古城,哪匹骡马不从这些桥上走过呢。但现在我们却是再也听不到骡马过桥时的马蹄声,马帮们的吆喝声了。60年代以前,在丽江古城里,马帮到处都是。半个世纪过去,马帮很难找到踪影。新的马帮不复产生,老马帮们,一个接一个死去。活着的马帮,已是寥寥无几,并且,最年轻的,都已经七十多岁了。古城的马帮留给我们的,只是马帮的那一份精神。但由这些古桥,和从那些现在还能拄着拐杖走过古桥的纳西老马帮身上,我们也还可以领悟苍茫的茶马古道,古道上的西风,和经岁月浸蚀而残存的马脚窝… …
还有马铃,马铃声。在寻找马帮的过程中,我们在丽江古城里,在古城的大石桥上,听到了清脆的马铃声。这种声音清澈而悠远,和玉水河里的流水声交织在一起,有一种虚幻感,让人充满想象。也只可能是想象。在现代文明的今天,古城里不可能有成队的马帮走过了。现在,有谁知道,这里曾经是马帮的集散地,马帮的乐园。所以,我们在飘渺的马铃声中,坐在河边,想象一队一队的马帮,从古城里走过,从大石桥上走过。马铃声扑面而来,马头上的旗帜飘扬在蓝天下… …所以,我们也应该感谢这铃声,大石桥边的马铃声。它引我们感受们到了马帮,想象到了马帮。
丽江古城的大石桥,是古城里最古老的石桥。石桥立在玉水河的中河上,和四方街东街紧紧相连。纳西语称这座大石桥为“吉底蚌笮”,意思是:河那边村桥。纳西人,历来只把古城当做一个村庄,他们认为,他们生活的家园就只应该是当作一个村庄来看待。大石桥下流水清澈,天气晴朗时,倒映着玉龙雪山,景致异常迷人。过去,大石桥边马帮云集,马蹄踩在石板路上“的得”着响。马帮的吆喝声,马匹的嘶叫声在玉水河上连成了一片。我们现在坐在大石桥边,大石桥边常常静悄悄的,人来人往,但不喧哗,环境清幽而典雅。常有人在桥边的茶馆里品茶,在小食馆里吃饭。任何人,只要到大石桥边来坐一坐,就会得到一个好心情。我到丽江古城,坐在大石桥边上,是为了寻找马帮的踪迹。我和朋友陈杰坐在大石桥边的一家小餐馆里,倾听马铃声。餐桌临河,桌上有一把红色的太阳伞。可以这样说,就是为了寻找马帮,我们才选择大石桥,选择玉水河边。来到这里的目的,也是为了选择马铃声。大石桥的马铃,穿透时间,跨越历史。在这个时候,我们并没有看重吃什么美味佳肴,到了大石桥,所有的人都能变清淡。小餐馆里,纯朴的女孩——打工的纳西妹子端到桌上的是一种心境,一种情调。我和陈杰在河边听传来的悠悠马铃声,谈和马铃声有关的“丽江茶马古道研究会”。丽江古城有个茶马古道研究会,外界人知道的不多,连我这个丽江人,也是在写马帮的时候才想起了她。据了解,研究会成立于1999年,在世纪之交。难于想象的是,创办这个茶马古道研究会的,是一个四川人,一个学哲学,学绘画,一身艺术气的布农先生。布农先生在四川长大,年龄只有三十多岁,他从来没有看到过马帮,但对马帮却格外着迷。他一个人曾两次以骑马或徒步的方式沿着茶马古道走到拉萨,回到丽江就在这大石桥买下了一块地,把丽江茶马古道研究会成立起来了。
到丽江古城考察马帮文化,我查看了相当一部份描写古城的文章。关于古城的位置,古城的建筑,古城的风光,古城的人文环境等等,描述她的文章可谓汗牛充栋。坐在古城的小河边,阅读着这些精美的文章,有时候,简直不知道自己是到古城里来考察马帮文化、自己的马帮部落该写些什么了。坐在玉水河边,我最多只能说的是,丽江古城的正北方是玉龙雪山,雪山巍峨,直矗蓝天,象一柱巨大的天表,庄严而圣洁。古城的西南,狮子山安详静卧,挡住了烈日西晒。而古城东面地势开阔,阳光充足,使古城自古有“日照最长的城市”的美名。古城的东北方,象山、金虹山挡住了北方冬日的寒流,使古城座落在一个温暖的港湾里。而城中人家,依山就水,房屋建筑不拘一格,层层叠叠,气象万千… …除了这些,我不知道如何来描述我面前的这座马帮古城。我只想再说一说古城的流水和小桥。有人说,水是古城的灵魂,这话一点也不假。“高原的姑苏”、“东方的威尼斯”,这些美誉离开了丽江的水就不复存在。到了丽江古城,是城中三条小河和无数穿街过巷的小溪流涤荡着人们的心灵,到了古城的人们,看着清澈的小河流水,才觉得选用一切华丽的词藻来形容她、表达她都没有份量了。丽江古城有了这圣洁的流水,才更显示出了高贵的品质。有人甚至说丽江古城的水比姑苏和威尼斯更高贵和圣洁,丽江古城的文化人和向红先生在《梦想家园》中撰文说:“苏杭之水,是湖水,其清洁、品质与古城清泉相去甚远;威尼斯的水是海水,咸咸的,如何与古城的甘泉相提并论?丽江之水,古城之灵,涌动的是地下汩汩而出的天然泉水,澎湃的是大自然的精灵,逝去的是灵性万物的郁结。”关于丽江古城,我还能说些什么呢?
当然,说丽江古城是高原水乡,这还不够,丽江古城还以桥多,桥古而著名。据有关人士统计,古城内共有大小桥梁三百多座,而且多为石拱桥和栗木桥。有人作了测算,整个城内的桥,达到每平方公里90多座,比任何一个城市的桥都多,说起来,也算得上是一个“之最”了。三百多座桥梁,体现了古城的桥文化。三百多座桥梁,每一座桥都会有一个故事,我在丽江古城考察马帮文化的时候,走过这些古老的桥这样想到,古城中关于桥的故事和传说,只要稍加整理,就是一本古城桥文化的书。而且,这些桥,也大多数以马帮有关。过去的马帮,只要进入丽江古城,哪匹骡马不从这些桥上走过呢。但现在我们却是再也听不到骡马过桥时的马蹄声,马帮们的吆喝声了。60年代以前,在丽江古城里,马帮到处都是。半个世纪过去,马帮很难找到踪影。新的马帮不复产生,老马帮们,一个接一个死去。活着的马帮,已是寥寥无几,并且,最年轻的,都已经七十多岁了。古城的马帮留给我们的,只是马帮的那一份精神。但由这些古桥,和从那些现在还能拄着拐杖走过古桥的纳西老马帮身上,我们也还可以领悟苍茫的茶马古道,古道上的西风,和经岁月浸蚀而残存的马脚窝… …
还有马铃,马铃声。在寻找马帮的过程中,我们在丽江古城里,在古城的大石桥上,听到了清脆的马铃声。这种声音清澈而悠远,和玉水河里的流水声交织在一起,有一种虚幻感,让人充满想象。也只可能是想象。在现代文明的今天,古城里不可能有成队的马帮走过了。现在,有谁知道,这里曾经是马帮的集散地,马帮的乐园。所以,我们在飘渺的马铃声中,坐在河边,想象一队一队的马帮,从古城里走过,从大石桥上走过。马铃声扑面而来,马头上的旗帜飘扬在蓝天下… …所以,我们也应该感谢这铃声,大石桥边的马铃声。它引我们感受们到了马帮,想象到了马帮。
丽江古城的大石桥,是古城里最古老的石桥。石桥立在玉水河的中河上,和四方街东街紧紧相连。纳西语称这座大石桥为“吉底蚌笮”,意思是:河那边村桥。纳西人,历来只把古城当做一个村庄,他们认为,他们生活的家园就只应该是当作一个村庄来看待。大石桥下流水清澈,天气晴朗时,倒映着玉龙雪山,景致异常迷人。过去,大石桥边马帮云集,马蹄踩在石板路上“的得”着响。马帮的吆喝声,马匹的嘶叫声在玉水河上连成了一片。我们现在坐在大石桥边,大石桥边常常静悄悄的,人来人往,但不喧哗,环境清幽而典雅。常有人在桥边的茶馆里品茶,在小食馆里吃饭。任何人,只要到大石桥边来坐一坐,就会得到一个好心情。我到丽江古城,坐在大石桥边上,是为了寻找马帮的踪迹。我和朋友陈杰坐在大石桥边的一家小餐馆里,倾听马铃声。餐桌临河,桌上有一把红色的太阳伞。可以这样说,就是为了寻找马帮,我们才选择大石桥,选择玉水河边。来到这里的目的,也是为了选择马铃声。大石桥的马铃,穿透时间,跨越历史。在这个时候,我们并没有看重吃什么美味佳肴,到了大石桥,所有的人都能变清淡。小餐馆里,纯朴的女孩——打工的纳西妹子端到桌上的是一种心境,一种情调。我和陈杰在河边听传来的悠悠马铃声,谈和马铃声有关的“丽江茶马古道研究会”。丽江古城有个茶马古道研究会,外界人知道的不多,连我这个丽江人,也是在写马帮的时候才想起了她。据了解,研究会成立于1999年,在世纪之交。难于想象的是,创办这个茶马古道研究会的,是一个四川人,一个学哲学,学绘画,一身艺术气的布农先生。布农先生在四川长大,年龄只有三十多岁,他从来没有看到过马帮,但对马帮却格外着迷。他一个人曾两次以骑马或徒步的方式沿着茶马古道走到拉萨,回到丽江就在这大石桥买下了一块地,把丽江茶马古道研究会成立起来了。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