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抒情散文

抒情散文

[原创]秋日,去陈独秀墓

2022-01-14抒情散文井中树
秋日,去陈独秀墓在A城已经住了二十年,却一直没有去过离城不远的陈独秀墓地,时常觉得这是一个缺憾。尤其是有外地朋友向我打听陈独秀墓的情况时,我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很像个假冒的A城人。2003年9月28日早晨,我从市区出发,到独秀墓去。是一个晴……
        秋日,去陈独秀墓
  在A城已经住了二十年,却一直没有去过离城不远的陈独秀墓地,时常觉得这是一个缺憾。尤其是有外地朋友向我打听陈独秀墓的情况时,我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很像个假冒的A城人。   2003年9月28日早晨,我从市区出发,到独秀墓去。是一个晴好的仲秋之日,阳光热烘烘的。我骑着自行车向北去,大龙山淡淡的身影总在正前方,公路两旁的稻田呈现出浅金的色调。有农民在干活,沉静得一如丰熟的秋野。   不到集贤关,有一条向左去的砂石柏油路,路不宽,但养护得很好;路面随着一些低矮的山冈起伏。景色有些出乎我的想象,原先我总以为这里破落荒僻,道路崎岖不平(不知道这印象是何时形成的),但事实上眼前的山坡大都长着可称之为“林子”的松杉树木,点点阳光洒落林间,似乎可以一个个捡拾到篮中。山谷间的湖塘也十分清澈和幽静,倒映着云翳山影。形象感强的人,一定会由此而联想到许多优美的画面。   沿这条砂石公路走两公里左右,林愈深而尘嚣尽去,鸟啼声声,有蝴蝶惹动着疏落的草叶。道路岔分为二,路边有指示牌,指出陈独秀墓地和生平纪念馆的不同去向。我决定先去墓地。于是又骑上车子,拐了个弯就看到墓地静静地耽于树丛间。   我对陈独秀的了解很少,这位中国共产党早期创始人的复杂人生,以及他对于社会的理想与实践,不是我这样的后生所能充分理喻的(也许这就是我一直没去他墓地的原因),凭着完全是个人的一种直觉,我认为陈独秀本质上更接近一介书生,而离成熟或世故的政治家尚有距离,他的理想和激情带有强烈的人格个性色彩。而在一场大变革中,人性、个性与共性必不可少的消减和增长,时至今日我们也许看得更清楚些。   我把自行车放置一边,缓步走上独秀墓前约有百米长的甬道;甬道尽头的墓廓微微高出我的视线,但并不要你怎样的仰视。墓地给我的第一感觉是十分的静穆和整肃,甬道两边着意栽植的杉树等距离地排开,又和墓地周遭的杉林相互呼应。杉树很高大,树梢触摸着天际的流云,看不见的风使得枝叶轻轻响动。秋阳和树影和谐地并存在墓地上,墓碑很简朴,陈独秀的生卒年份刻在碑的背面。这些场景我都不觉得陌生,好象不是平生第一次来。   后来我坐在墓前的水泥围栏上,此刻阳光更加煦暖,照耀着我的上身,也使得墓廓微微闪亮。这时从甬道上走来三位老者,似乎从远地来的,神情上是很闲适的样子。他们轻声交谈,接着在墓前拍照,又轻声交谈,然后走林中的便道到陈独秀纪念馆去了。不久又来了几位中年人,同样在墓地逗留了一刻。其后树林中走出一位农民装束的老人,估计是本地的,没想到他是个聋哑人,对着墓地比比划划,大约很想对我说点什么,可惜我不懂他的哑语,因此无法交流。   好象该看的都看了,但我还不想离去,我跨过围栏,走到墓地后面的杉树林里去。杉树的一部分枝叶已经透出秋日的霜红,和另一些仍旧苍绿的枝叶相互映照,显示了时间和季节变化的迹象。找一块有草的地方盘腿而坐,林子的静谧很快感染了我,我觉得自己也像一棵沉思的树了。有桂花的幽香隐隐飘来,视野里却没看见桂树,寻觅着花香的来源,我竟又走回墓地去了。这时我才发现由于自己的粗略,先前没有注意到墓地两侧还有八棵桂花树!树上残留的桂花已经不多了,但它的香气依然顺风溢散在秋林之阴。桂树和秋天同在,那么墓地呢,它将和所有的季节同在。   最后还要说一说秋虫的鸣叫。只有在这无语的墓地,你能长久地谛听这些似乎来自大地的声音。野草守望着季节,秋虫则守望在每一棵小草边上,兴味盎然地参加一部秋声的合鸣。但只闻其声,不见其形;你能听出它很远,同样你也能觉到它很近。山野蒙上了一层诗意,一切消逝了的事物都会重现。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