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脚下的路
2022-01-14叙事散文海凹
脚下的路海凹多年了,还乡变成了一种稀罕的事情,每每只有过年时节,才能去上一趟。也不知道选择过年时节回家是要寻找什么,但每年的这个时节,在几乎所有的中国人都在狼狈不堪的春运状态中追随亲情温馨的氛围中,我也要狼狈起来去寻求团圆。我不觉得我像好多……
脚下的路
海凹
多年了,还乡变成了一种稀罕的事情,每每只有过年时节,才能去上一趟。
也不知道选择过年时节回家是要寻找什么,但每年的这个时节,在几乎所有的中国人都在狼狈不堪的春运状态中追随亲情温馨的氛围中,我也要狼狈起来去寻求团圆。我不觉得我像好多人一样,还乡只是为了看看父母。十七岁时觉得我自己还很幼小,但我就在那一年离开了家,去了遥远的地方,几乎经常在想家,二十岁时,我觉得我并不大,这时我开始不在恋家,不再恋家人,如今,我觉得我不光长大了,更重要的是有了一种有关活着的巨大压力,一种缘自现实生存的压力,日夜袭扰着我,在此刻我还没有自己的家时,对家和父母的眷恋已成了一种责任.除此以外,故土的胸怀就像情人一样有着一种倾心的吸引,我最想回家的理由,是回到沉淀着我童年记忆的地方.可以放松身心,没有任何压力地过日子,父亲已不像我没出门以前那样,不惜以恶化父子关系为代价给我安排很多很多的农活。
乡间漫步,碰到乡人,他们便说,你回来了,我也说,来了,在他们的心里,我永远都是属于那个村庄的农民,骨子里有着那片土地的成分,因为我没有考上大学,在外面所做的靠文字生活的工作在他们看来,和村上阿狗在建筑队抱砖头没有任何区别,都是在打工,但如果有一天我突然回到村庄,说要重新耕种父亲的土地,我的乡民必定又会讥讽我是一个没本事的人,因为阿狗他三叔在某矿山打工打出来了一个新家,还把老婆孩子都接走了。起初,在城市里艰难地驻守,我是为了做一个有本事的人?现在,我的这一想法彻底变了。
在城里,我租老市民的破房子住,要花掉工资的五分之一;在谋职的单位,和同在一条战线的人干同样的活,甚至更多的活、抑或难度更高的活,而我却要拿比人家少两倍的报酬,因为人家要么是公务人员、要么是有一张文凭;单位在改革,说要为招聘的员工多创造好处,我也有幸得到了一份单位补贴60%的养老保险,原本就觉得自己现如今连自己都养的不咋的,还考虑以后,我没有那么超前的意识,但想来想去,还是买下了,因为单位60%的补贴是一个不占白不占的便宜,何况单位说了,不买保险不补贴。一年一千多元一次性交了,过了一年我又怀着一丝冥冥的希望去交钱,可社保局的女工作人员却说,农村户口的人不能办保险,我说那你去年为啥给我办了?把我去年交的钱退了?她说:那不行,那要问领导,这一问便是大半年,我也在懒得去问她究竟,可这事我不关心还不行,单位说要得到补助,必须去交钱,朋友说:你是记者,你去报他们的光,可是,我给进城的农民兄弟爆了不少的光,谁管呀!我要靠养老保险来养老看来是养不成了。说来也怪,农民不老实种地,在城里来干啥呀?日子如此不好过,但还是有那么多的农民人在城里人的白眼下在往城里挤。
在那以前熟悉的土地上信步漫散地走一阵子,看到曾经攀爬过的一道残垣、或是一棵老树,心头便要燃起不自在的情愫,我也不知道我在不自在什么,反正很强烈,可能是面对纯粹的自然物象时,确切地说,是面对脚下的黄土地时,对于自己脚步的揣测,长大后,走过的通畅的、曲折的、带泥的、沾水的路,统统加起来,已成了一大截子路程,仔细一想,有的路我白走了,有的路走的太快了,曾摔伤了腿脚,而有的路又走得太慢了,耽误了好多事情以及别人的等待。站在故土想城市,站在城市想故乡,只有一个相同的结果----俗气的迷茫、惆怅,抉择迷失的困顿,在故土与城市之间的道路上行走,我一无所获,只是走失了自己的不少年龄。
对我的未来寄予希望的人,可能只有一个人,那就是父亲,由于我 没考上大学,曾让父亲失望极了,但后来我在城里干上了靠文字吃饭的活以后,父亲对我又重燃了希望之光,我是父亲最偏袒的儿子,这令兄长姐姐大为不满过,小时侯父亲就喜欢给我讲一些人世世事,但我一点都没有记住,现在,他满头白发给我讲的全是关于祖先的事,祖父白手起家在李家庄一个荒僻的山岭上通过经商赚钱建立了家室,一座在今天都要数万元才能建成的院落,在当时社会不发达的年代,祖父的这一壮举令李家庄的李氏家族即气愤嫉妒,又羡慕赞叹。父亲的意图很明确,旨在激励后代,艰苦创业,光大先人绩业。
人长大了,就要成家立业,我在城市里混迹了好多年,确也找到了爱我的女孩,可没有房子,深深阻挠了我们爱的进程。在祖父的坟头,我虔诚的向我未曾见过面的祖先献上了敬意。
如果我有父辈们坚韧不拔、忍辱负重的精神,我会不怕苦难地留守在贫瘠的黄土地里刨一辈子食,安贫乐道一辈子,如果我聪明好学或是智商高超,我也许会功成名就,可是,这两样我都不具备,我只是一个不甘寂寞、不务正业、苟且求生的人而已。
海凹
多年了,还乡变成了一种稀罕的事情,每每只有过年时节,才能去上一趟。
也不知道选择过年时节回家是要寻找什么,但每年的这个时节,在几乎所有的中国人都在狼狈不堪的春运状态中追随亲情温馨的氛围中,我也要狼狈起来去寻求团圆。我不觉得我像好多人一样,还乡只是为了看看父母。十七岁时觉得我自己还很幼小,但我就在那一年离开了家,去了遥远的地方,几乎经常在想家,二十岁时,我觉得我并不大,这时我开始不在恋家,不再恋家人,如今,我觉得我不光长大了,更重要的是有了一种有关活着的巨大压力,一种缘自现实生存的压力,日夜袭扰着我,在此刻我还没有自己的家时,对家和父母的眷恋已成了一种责任.除此以外,故土的胸怀就像情人一样有着一种倾心的吸引,我最想回家的理由,是回到沉淀着我童年记忆的地方.可以放松身心,没有任何压力地过日子,父亲已不像我没出门以前那样,不惜以恶化父子关系为代价给我安排很多很多的农活。
乡间漫步,碰到乡人,他们便说,你回来了,我也说,来了,在他们的心里,我永远都是属于那个村庄的农民,骨子里有着那片土地的成分,因为我没有考上大学,在外面所做的靠文字生活的工作在他们看来,和村上阿狗在建筑队抱砖头没有任何区别,都是在打工,但如果有一天我突然回到村庄,说要重新耕种父亲的土地,我的乡民必定又会讥讽我是一个没本事的人,因为阿狗他三叔在某矿山打工打出来了一个新家,还把老婆孩子都接走了。起初,在城市里艰难地驻守,我是为了做一个有本事的人?现在,我的这一想法彻底变了。
在城里,我租老市民的破房子住,要花掉工资的五分之一;在谋职的单位,和同在一条战线的人干同样的活,甚至更多的活、抑或难度更高的活,而我却要拿比人家少两倍的报酬,因为人家要么是公务人员、要么是有一张文凭;单位在改革,说要为招聘的员工多创造好处,我也有幸得到了一份单位补贴60%的养老保险,原本就觉得自己现如今连自己都养的不咋的,还考虑以后,我没有那么超前的意识,但想来想去,还是买下了,因为单位60%的补贴是一个不占白不占的便宜,何况单位说了,不买保险不补贴。一年一千多元一次性交了,过了一年我又怀着一丝冥冥的希望去交钱,可社保局的女工作人员却说,农村户口的人不能办保险,我说那你去年为啥给我办了?把我去年交的钱退了?她说:那不行,那要问领导,这一问便是大半年,我也在懒得去问她究竟,可这事我不关心还不行,单位说要得到补助,必须去交钱,朋友说:你是记者,你去报他们的光,可是,我给进城的农民兄弟爆了不少的光,谁管呀!我要靠养老保险来养老看来是养不成了。说来也怪,农民不老实种地,在城里来干啥呀?日子如此不好过,但还是有那么多的农民人在城里人的白眼下在往城里挤。
在那以前熟悉的土地上信步漫散地走一阵子,看到曾经攀爬过的一道残垣、或是一棵老树,心头便要燃起不自在的情愫,我也不知道我在不自在什么,反正很强烈,可能是面对纯粹的自然物象时,确切地说,是面对脚下的黄土地时,对于自己脚步的揣测,长大后,走过的通畅的、曲折的、带泥的、沾水的路,统统加起来,已成了一大截子路程,仔细一想,有的路我白走了,有的路走的太快了,曾摔伤了腿脚,而有的路又走得太慢了,耽误了好多事情以及别人的等待。站在故土想城市,站在城市想故乡,只有一个相同的结果----俗气的迷茫、惆怅,抉择迷失的困顿,在故土与城市之间的道路上行走,我一无所获,只是走失了自己的不少年龄。
对我的未来寄予希望的人,可能只有一个人,那就是父亲,由于我 没考上大学,曾让父亲失望极了,但后来我在城里干上了靠文字吃饭的活以后,父亲对我又重燃了希望之光,我是父亲最偏袒的儿子,这令兄长姐姐大为不满过,小时侯父亲就喜欢给我讲一些人世世事,但我一点都没有记住,现在,他满头白发给我讲的全是关于祖先的事,祖父白手起家在李家庄一个荒僻的山岭上通过经商赚钱建立了家室,一座在今天都要数万元才能建成的院落,在当时社会不发达的年代,祖父的这一壮举令李家庄的李氏家族即气愤嫉妒,又羡慕赞叹。父亲的意图很明确,旨在激励后代,艰苦创业,光大先人绩业。
人长大了,就要成家立业,我在城市里混迹了好多年,确也找到了爱我的女孩,可没有房子,深深阻挠了我们爱的进程。在祖父的坟头,我虔诚的向我未曾见过面的祖先献上了敬意。
如果我有父辈们坚韧不拔、忍辱负重的精神,我会不怕苦难地留守在贫瘠的黄土地里刨一辈子食,安贫乐道一辈子,如果我聪明好学或是智商高超,我也许会功成名就,可是,这两样我都不具备,我只是一个不甘寂寞、不务正业、苟且求生的人而已。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