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克的“简历”
2022-01-15经典散文
[db:简介]
以《蝶变》起家的徐克,在《地狱无门》、《第一类型危险》中显示了他特殊的诡异情调,在《上海之夜》、《刀马旦》中发挥了他讲故事的专长,在旧版《蜀山》中则反映出他对特技的迷恋。至《倩女幽魂》时,这三种特色首次打成一片,因此《倩女幽魂》是他真正成熟的标志。其后不管是与吴宇森合作的《英雄本色》也好,与胡金铨、李惠民、程小东联手打造的《笑傲江湖》也好,独立制作的《黄飞鸿》也好,或凝重,或清新,处处流露出长才未尽、行有余力的潇洒,预示着将更具分量的佳作横空出世。这一时期,可以说是徐克电影生涯的“白银时段”。
他的黄金时代很快就到来了。他依仗着自己深厚的导演功力和卓越的编剧才能,依仗着他分工细致的电影工作室,依仗着黄霑的音乐、张叔平的造型设计、程小东和元彬的武术指导,接连拍出了像《新龙门客栈》、《东方不败》、《青蛇》、《粱祝》这样的经典之作。同一时期,“倩女幽魂2”《人间道》、“黄飞鸿”之二《男儿当自强》、之三《狮王争霸》、之四《王者之风》等优秀续作也密集出现,加上《妖兽都市》、《新上海滩》……一时如锦锈蔽天,珠玉满地,叫人目不暇接。这时他的绝大部分作品,都既叫好又叫座,不仅频频获奖,而且多有单片收进数千万的辉煌纪录一一如《黄飞鸿》3000万元,《东方不败》3300万元一一经得起最苛刻的行家和最挑剔的观众的双重检验,开一代风气。一批大中小号导演开始对他借鉴、学习以至模仿,跟风之作不计其数。当时的电影海报上,大牌明星的名字老老实实呆在一边,“徐克”二字则醒目地位居中央。据说“大陆各地火爆的录像厅门口的广告牌上也写着‘徐克作品’,连片名都可以省掉了。”此一阶段“涌现的大量电影明星,无不直接或间接与徐克相关”,“徐克的名字就代表了电影的潮流和票房。”能够感觉得出,此时的徐克神完气足,意气风发,信心百倍,雄心万丈。他沉醉于创作的狂喜和巨大的成就感中,绝妙的创意越发层出不穷。无数同行唯有瞠目结舌。余秋雨说苏东坡把同时代的庸碌文人比得“有点狼狈”。在徐克的冲天光焰下,“有点狼狈”的影人也着实不少。
情节越来越精彩,特技越来越灿烂,艺术越来越圆熟,立意越来越深刻,徐克越来越稳定了他的难以复制的风格,也越来越具备一代大师的气派。但恰恰是在此时,月满则亏、水满则溢的危机开始初步暴露,《刀》发出了警讯!
这部影片充满着激情残烈之气,与此前的唯美浪漫大相径庭。猜测徐克的本意,大约想要突破一下自己,尝试驾驭不同风格片种,展示一个世纪末的悲壮江湖。只是这个江湖太过残忍血腥,固有的古典意味荡然无存,只剩下复仇、贪婪与凶杀。虽然如此,它的批判态度和反战主题,尤其是那个抒情的“等待”的结尾,那句“为什么来,为什么去”的苍凉追问,保证了它仍是一部不失水准之作。不求勇猛精进,而是养精蓄锐,稍做调整,徐克不难在大胆尝试与开拓的基础上,保留原先之长,弥补一些不足。果真沿着这条路子走下去,不知又有多少值得期盼的好片子诞生出来。不幸,好莱坞的一纸邀请中断了这一进程。
徐克是个有大抱负的电影人。他既已在整个华语世界取得煊赫的成就,自然就想更进一步,去征服全球。“西方”这个诱人的字眼,似乎有着不可抵御的魔力。本来,在香港,以《刀》为一个较明显的分水岭,此前此后的几部电影就有衰疲之象。不及修整,匆匆赶赴大洋彼岸,又是文化背景全然不同的异国他乡,结果如何,可以想见。两部西片《反击王》和《K0雷霆一击》,既丧失了自我,又没取悦到别人,在东西方都不讨好。徐克的从容自若和进退自如消失了,代之以拼尽全力,有时甚至是气急败坏。他的那套拍片作风完全不适用于美利坚,当年的特色成了今日的包袱。他的东方的意境越高妙,观众和投资商越看不懂。徐克只得退而求其次,继续吸收美方的投资,但把主创班子改为港人。这种折衷主义一度产生了效果。一部《顺流逆流》气热凌厉,对人生的独特感悟回来了,擅长的气氛营造也重现了,虽有芜杂零乱之嫌,大体上是上乘的娱乐片。一部《老夫子》,观赏性颇强,轻松幽默中不乏温馨感人。一部与日本合作的动画电影《小倩》,稍嫌花里胡哨,但其场面、手法均有值得称道之处,是香港同类影片中最优秀的。这一时期,是徐克的“青铜时代”一一到底是用人家的钱,看人家的脸色,这便使他在回归自我时不敢走得太远。一个证明是这两片均是现代都市题材,而徐克最拿手的却还是遥远的从前;同时在解剖人性方面也不得不束手束脚,因而《顺》、《老》二片都显得很“浅”,很“好懂”,因此反响也就比较温和。既不太坏,也不大好。长期在两边徘徊,一心要兼顾东西,徐克后来的一些作品连这两部的层次也达不到了。
打个不恰当的比方,如同勃列日涅夫对苏联经济体制的零敲碎打、修修补补,只能见效于一时,而不能长治久安。徐克用中国人拍西片的改良尝试也终于失败。有些事是不触及根本就难以回天的。
心高气傲的徐克急了,他开始要在最有把握的领域里显一下身手。翻拍旧作,不失为省力又安全的好办法。拥有1600多个特技镜头的新版《蜀山传》在炒作得万众期待后隆重登场,然而“徐迷”们却大失所望。除了事先寄以太高期望,主要还是为了徐克在片中呈现的创作姿态一一在对还珠楼主神魔斗法、人仙交缠的原著做了改编后,在近二十年前曾亲手拍过一个不坏的旧版的前提下,影片竟表现出如此明显的西化倾向:特技是国际上正热门的电脑特技,情节、人物是好莱坞二流电影式的肤浅情节、符号化人物,连音乐也像贝多芬的交响乐,袁和平的动作设计可以忽略不计。这令看熟了《倩女幽魂》、《东方不败》的观众大受挫伤。徐克跟美方合作久了,耳濡目染,竟是积习难改了。《蜀山传》在国外的票房差强人意,在大陆和港台则遭受空前的冷遇。
迄今为止,《蜀山传》是徐克最后一次大气魄大手笔而又精雕细刻的野心之作。该片一败,“中国星集团”大约感
到“宝刀已老”,立即撤回了原拟由徐克执导的《书剑恩仇录》的投资。之后的《三少爷的剑》亦被无限期搁置。随着这次悲壮的滑铁卢,仿佛是伤了元气,徐克陡然间沧为一名娴熟的电影工匠,于是有了《黑侠2》,有了《僵尸大时代》。连同其后的《散打》,这三部片子一起构成了徐氏电影的“黑铁时代”。能否东山再起,目前唯有存疑。
纵观徐克的风雨电影路,有一个较清晰的崛起一一极盛一一衰落的过程。在新世纪业已到来,中国电影在艺术与工业,传统与现代,断裂与重组中摇摆的今天,探讨徐克的得失,有着不容忽视的意义。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