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 团
2022-01-15经典散文
[db:简介]
青 团
文/围庭
青团是糯米粉与浆麦草汁或艾叶汁和在一起做的团子,里面馅料为豆沙。临近清明,无论超市还是一般的食品店,或者点心店,各种青团均被摆在显眼的地方。清明吃青团是江南一带的习俗。
小时候吃青团是很稀罕的事情。我九岁那年,乡下的外婆去世了,消息传来,母亲掩面痛哭。因忙于家务和厂里请不了假,母亲没有办法赴山东见自己母亲的最后一面。为寄托哀思,母亲在上海自家的方桌上为外婆设了一个灵位。按山东人习俗,本该在外婆的遗像前放两盘饺子的,为省事,母亲随了南方习俗,买了十个青团充作供品。
由于从没和外婆相处过,对于外婆的死,我没有什么特别的伤心。我也哭了,那是看见母亲哭了才跟着一起哭的。母亲泪水哭干了,我把外婆过世的事也忘记大半了。这时肚子叽叽咕咕地叫,心里惦念的是桌上绿油油的青团。我知道,只有等待祭奠结束了,方桌上的青团才有可能成为果腹之物。次日早晨,母亲一边煮泡饭,一边撤去灵位。泡饭煮好了,灵位也全都撤下了。早饭是每人一碗泡饭,一个青团。吃完了,上学的上学,上班的上班。这些先作供品后充早餐的青团过了一夜,已经有点硬了,不过这是我生平第一次吃,依然觉得它又香又糯。
好多年后,我出差到福建龙岩。正逢清明期间,大街的早食摊上,到处是卖青团的。但他们不说青团,广告牌上只写“艾饭”二字,有的还放在油锅里炸过。炸过的青团,略带一些金黄色。我买了两个尝尝,香味有余,而糯软度太差。晚饭是业务接待方请客,闲谈聊起了吃青团的事。在座的有位年轻的女士,叫啥忘了。她说:“我们这儿青团是客家人的做法,用糯米、大米磨成粉面,按适当配比,取山间的艾叶捣碎后与之混合而成,这样的青团有嚼劲。你买的那家店,估计为节省成本,多掺了大米粉,所以硬帮帮的。”我一听,顿时来了兴趣,说:“明天找家大一点的店看看。”她说:“我这网兜里有我妈今天做的青团,比外面买的还要地道,你们尝尝。”说着她就取出几个。从外观上看,她的青团绿中泛黄,放入口中,清苦味重了点,不过轻轻咀嚼了几口,清苦味变得温婉起来,后来只剩下淡淡的清香,比我在马路上买的糯绵一些,但依旧没有上海的糯软。
清明吃青团的习俗先是从哪儿传来的,是闽粤的客家人发明的,还是上海一带的江浙人最先开始的。这话还真不好说。有次翻阅闲书,说青团是太平天国将领李秀成在苏州打仗时最早发现并推广用作军粮的。这种说法带有八卦性质,也不足以为信。青团外表看起来沉静不语,但清香扑鼻的味道,是很符合春暖花开时我们向先人致敬的心理需求的。从这一点上讲,也许客家人和江浙人是殊途同归。
现在上海的青团是越做越精致了,个个油绿如玉,肥而不腴。令人不忍放进口中。随着生活水准的提高,青团已由过去的清明专供变为日常小吃了。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