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经典散文

经典散文

绵山行

2022-01-15经典散文
[db:简介]


      绵山又称介山,为纪念春秋时晋国大夫介子推而命名。寒食节的来历也与介子推有关。绵山入口处有介子推雕像,面容凝重衣袂飘飘,宛如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传说介子推能看到“三清之上有大罗仙境”,大罗神仙只是有境界足够高的人才能够见到的。

      金壁辉煌的大罗宫依山而立,似镶嵌在悬崖上色彩艳丽的油画彩绘,层层叠叠的殿堂似浮屠宝塔,像神奇的经文,无数黄蓝红绿鲜艳的三角旗插满琉璃金顶。这是唯一可与布达拉宫媲美的道教圣地。

      攀上一座座殿堂,左侧石级越往上距离越宽,似扇形旋转风轮形状,神殿前有巨大铜雕,飞禽走兽,神猴大象,仙鹤腾龙。殿内众神端庄沉静,身披红氅,或持刀剑或托笏板。

      一个七八岁的瘦弱的小男孩跟着父母攀上悬崖,气喘吁吁趴在三头六臂的斗姆像前,磕头。

      灰色的殿堂石墙颇有古意,盘山小道外侧有石栏围住,对面悬崖峭壁爬满绿色植物,触手可及。崖顶上两座暗红色塔身遥遥相望,顿生陡峭嶙峋之感。道家讲究道法自然今生修炼成仙,佛家宣扬善恶有报来世重新做人。绵山道观与寺庙共存,大罗宫与云峰寺抱腹岩毗邻而居,甚是和谐融洽。殿外旗帜飞扬,远处苍翠的植被如游龙在山峦云雾间穿行。

   
      从大罗宫下来之后去爬抱腹岩108个石级,据说攀爬的途中不要回头看,可以消除前世今生的苦难和业障。这样就可获得新生,便丝毫没有退缩的理由,大家无不踊跃。

      那个七八岁的小男孩,跟着我们爬上台阶,趴在释迦殿内磕头,样子很疲惫却欣悦。有佛家弟子,在殿内值班,起身让出狭小殿堂,留一僧照拂,其他僧人旖旎穿山过坎走入一旁月亮门去了。
      
      云峰寺藏在抱腹岩内,抱腹岩外壁悬挂着无数从天而降的铜铃铛,从前山攀上在山顶将绳子固定从山后荡悠悠而下,在峭壁嵌入铁条,挂上还愿的铃铛。每当山风吹来,铃声清脆悦耳。

      天然形成的岩洞宽敞得像个大会场,壁上山石光亮,顶部有个巨大的手掌印托着悬空的岩洞,仿佛曾有仙人在此修行,开辟出如此洞天福地。

      从外部看,寺庙房舍尽抱于山洞之中,高处洞壁如寿星的大脑门儿,突出来挡住外界的风雨,从洞内向外望,恰如临窗观风景,给山水镶了一个圆形精致镜框。

水涛沟
     
      悬崖边的宾馆像切糕摞在山石之上,看起来有如仙宫幻影。

      绵山有很多盛景,水涛沟宛如江南女子秀丽温婉,娇俏迷离。山泉水绵绵不绝的流淌,一路伴随着我们过吊桥,山有山势,树有树韵,瀑布有瀑布的飞流直下涡漩飒舞,山石化为百兽鱼形,或畅饮或吐水,虎豹犀牛和小鹿,或气定神闲,或警觉四望,撅腚翘尾,弓腰抬腿,狮子口吐清泉,鳄鱼张牙舞爪,霸王龙威风八面,鸭嘴兽静默如山。虽是造景,却很有趣。手握横笛的童子 侧坐在水牛背上,似有笛声轻轻飘过耳侧。一座独木桥搭在鱼尾,欲等仙人走过。

      绵山以介子推故事闻名中外,此处多有文人慕名而来。密林深处,贺知章斜倚着身子背对着我们,饮酒至醉原地小憩。乐天草舍却没有乐天踪影。两块石头门敞开,中间可二人并排走过,分离处互相吻合。大将尉迟恭当年在此抽刀断水劈开巨石,开悟,从而归顺大唐。

      有棵枯树临水而卧,有人说介子推母子在此抱树而亡。当年晋文公派人用烧坏的桂树做成一双木屐,时常叹息“悲哉,足下!”日久天长,足下反而演变成了敬语——实情可叹。
     
      偶然回头见一块巨大的岩石浮于水面,水波被树隙间的阳光照射呈亮蓝色,银白色,深不见底。巨石浮于水,简直不可思议。

      原路走回去,发现是石下水面如镜,地势猛然跌落,形成小瀑布,产生的错觉,从前面看并没有什么稀奇,回头来看竟成奇观。回望过往的岁月,吾日三省吾身,有先贤曾经明言。快步走过长长的木桥,水帘洞就在眼前嗡声鸣响,头顶瀑布如竹帘银链,水花飞溅流泻下来,落入眼前深潭,离开洞口几十步有一块大腿粗圆木板搭在两岸。汉张良曾在此辟谷修Yj,更加神秘使人憧憬。
   
      往回走的速度比游览的速度快多了。绿树掩映的小路上,多出很多做生意的当地人,摆着小摊儿卖塑料玩具,还有十几名身穿迷彩服的雕塑,坐地上的,靠着路边山崖站着的,端着架子一动不动。我拍拍一个戴八角帽的雕塑的胳膊,对他胳膊上的红箍儿发生兴趣。只听那雕塑忽然躲开一点儿,口里说,别动。吓得我赶快住手,仔细看他的脸上刷了漆,被涂抹成灰绿白三色,和衣服很搭。如此粗浅的文化活动与绵山悠久的历史似乎相去甚远。近旁,还有几个穿便衣的乡人,手里提着各种鸟笼子,一个男人将几个塑料大可乐瓶子摆在地上,里面有各种小动物,一只棕色条纹的松鼠缩在瓶子里蓬松着大尾巴,黑珍珠似的眼睛闪着亮光。
  
      想起一路上那些人造的石头世界,石头恐龙,石头野兔,石头古人,石头鱼雕,鸟儿也很少见——还是石头能够长久啊!介子推母子如今也变成了石头。

(重写的)
绵山与道教文化
     
      绵山又称介山,为纪念春秋时晋国大夫介子推而命名。海拔约2566米,水光山色,宛如人间仙境,是道教文化圣地,其中大罗宫号称天下第一道观,其旖旎雄伟可与布达拉宫媲美。绵山入口处有介子推雕像,面容清奇,仙风道骨,西汉刘向《列仙传》中,介子推位列十九,道教的出现略晚,介子推从而成为绵山道教文化之祖。传说介子推能看到“三清之上有大罗仙境”——独特崇高的思想境界与道教老子《道德经》有许多相同之处。
介子推奉行天人合一忠义为本的思想,在君主危难时肯于舍生取义割股奉君,为历代道家所敬重敬仰。而介子推携母远离重耳君臣,淡泊名利,又是道家思想所推崇的,与老子《道德经》第九章“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正是不谋而合。

      绵山道教文化传承历史久远,不仅拥有众多宫殿、供奉各路神仙,还有许多道教人物来此修身养性。昔日张良在此经过,为绵山百姓除去狐患;东汉“介休三贤”之一的东汉教育家郭泰,“隐不违亲,介子推之类”,对绵山道教文化产生了很大影响。水涛沟的水帘洞是张良、雷隐翁等人修行的地方。龙脊岭更有陈抟老祖、吕祖等辟关闭谷的山洞十余座。

      如果大旱成灾,人们便到大罗宫祈雨。自唐朝李世民御驾祈雨,到明朝百姓自发祈雨,再到清朝光绪年间陕西巡抚曾国荃大张旗鼓祈雨,无一不灵验,祈雨成功必然到抱腹岩还愿挂铃铛。从前山到后山山顶,峭壁上嵌入铁条,抱腹岩外壁密密麻麻挂满铜铃,每当人们的愿望实现,峭壁上便多了一只铜铃铛。山风阵阵铃声清脆,红色的缨穗飘飘,常常引得人们驻足仰望。

      绵山佛道儒三教并存,同源同修,着实是块风水宝地。金壁辉煌的大罗宫镶嵌在险峻的狮子山悬崖上,层层叠叠如宝塔,如色彩艳丽的油画,如神秘的经文。三官殿、元辰殿、三清殿……越往上攀登石级越宽大,越陡峭,神殿前有巨大的铜雕塑像,十二生肖,飞禽走兽,仙鹤神猴,活灵活现。殿内神像端严肃穆,身披红氅,手中或握刀枪,或持笏板,目光慈祥沉静。崖壁爬满绿色植物,触手可及。崖顶上两座暗红色塔身遥遥相对,远处苍翠的植被如游龙在山峦云雾间穿行。

      现在的大罗宫为1995年山西人阎吉英投资开发重建,他对于道教文化的传播对于修复和发展道教建筑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大罗宫珍藏有近300平方米红木篆刻的《道德经》,还有英日俄等国文字翻译的《道德经》汉白玉石刻,叹为观止。

      云峰寺和大罗宫相隔不远,寺内有介子推真神像。云峰寺藏在抱腹岩内,抱腹岩外壁悬挂着无数许愿铃,山崖边小路外围有铁索围住,上边挂满冬种造型的长命锁,锈迹斑斑。从外部看,寺庙房舍尽抱于山洞之中,高处洞壁伸出来遮挡外界的风雨,从洞内向外望,恰如临窗观风景,给山水镶了一个圆形的精致镜框。
洞神宫坐落在“子母洞”,相传为介子推母子逃难躲藏的地方。因洞小仅容介子推母子,故名。洞中植有两株奇异的柏树,人称“子母柏”和“仙人柏”。洞神宫为太上老君道场,主殿供奉太上老君道德天尊,左边供有金童、尹喜真人、南华真人;右边供有金童、白骨真人、冲虚真人。东西各有配殿,东配殿供奉南北五祖,西配殿供奉全真七子。

      寒食习俗源于绵山,也是因了介子推母子。当年重耳放火烧山致使母子惨死,痛惜不已,遂下令老百姓吃冷食而不能燃明火。久而久之,人们把祭祀祖先和寒食节放在一起,恰是清明节,后来演变为全国性的扫墓日。这也是道教丛林举行法事活动祈福超度亡灵的日子。绵山与道教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