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经典散文

经典散文

记朱晓剑

2022-01-15经典散文
[db:简介]
  
  我觉得朱晓剑对西安的印象并不是十分的好。记得是在他的文字中看到过,他第一次来西安的时候,似乎是过客,在广场还是一个什么人影纷乱的场合,孤独地感受着这座暮气沉沉的老城给他带来的颓废气息,甚有悲秋寥落之伤,形之于言,怨怼之情是难抑的。我那时并不认识他,看了他的文字,想来应是有些护短的嫌疑,留言说西安这座城还是不错的。他亦没有反对,亦无语言上的应答。网上的无心相遇,犹江湖之游,交臂之失,亦为常情,此后便两相忘记,有很长的日子。
  应是五、六年前的一天,他忽然发网信问,有没有书籍出版的意向,台湾秀威书局委托他组织一批书稿,作者出资也并不太多,是否可以考虑?我那时手头正好准备着想出一本书,书稿比较现成,就仓促地给他发了过去。过了一段时间,出版方反馈的意见是,太散。那时自己没有出书的经验,在编目与内容上都有缺陷,而且,文字的储备不足,可选择和调整的余地不大,都造成了一些被动的因素,导致了先天条件的不足,第一本书的出版就这样搁置了。在这期间,自己也才特别关注了朱晓剑其人其文,算是有了较多的了解。这是我和晓剑的最初的交往。
  到了前年,他在全国范围内组织“读书风景文丛”的出版,第一辑就有十八位作者,似乎没有太大的难度,自己顺利地搭上了车。紧扣读书主题,对原来准备的书稿做了较大幅度的调整,相对来说,和最初的格局出入是比较大的。《与书为徒》是自己的第一本书,它的出版,多年的心愿也有了一个了结,对于晓剑的感激之情,自所难免。而他对于我,则是大力推介的,加盟出书,是极大的帮助,丛书总序中亦是赞许有加,乐观地预测着理洵文字的走向。至于总序中说到丛书的出版缘由,其中之一是多年来想帮助朋友们出书,但有些总不如愿,丛书的出版亦算作是一次偿还情债的机缘。有无情债,暂且不说,但以此看晓剑的做人,分明却是有着古君子之风的。
  和晓剑的第一次相见,是在前年的国庆节后,他从西藏一路东进,到了西安。在文川书坊,临近了中午,我驱车赶了过去,带了瓶酒,打算与晓剑洗洗尘,才看到他的真身,和照相上并无太大的差别,矮,胖,话少,表情亦不丰富,动作略显迟缓,斜挎的男包就总是斜挎着,是十分稳定的样子。几个人说起了行程的安排,我忽然建议立马动身去回坊,参观一下鼓楼附近的高家大院和大清真寺,很有些看处。大清真寺禁止喝酒,文川在书坊附近定下的宴席也只好作罢,带去的酒亦留与他喝了。看完两个景点,又在回坊的几条街溜达了一下,在贾三吃了灌汤包子,因为下午有工作不能离开,只好分手作别。
  当天晚上有家书城为他接风,我也赶了去助兴,见到了好几位闻名而不曾谋面的人士,才知道,晓剑在西安,交游是广泛的。群朋咸至,觥筹交错,热闹的场面可以想见。原来晓剑很能喝酒,一圈圈走来走去,了无尽意,而畅快淋漓的意绪是挥洒不尽的,豪爽,直率,甚至于做人底本的天真烂漫亦表露无遗。也是当晚,莫言获得诺奖,饭桌上的话题亦像是有了分量,鼓而呼,一时欢畅之情,有似国庆。餐罢又不尽兴,晓剑又约了文川几位出门到夜市吃烧烤,喝啤酒,在夜风里他拉着我说了好多好多的话,我的第二本书《猎书记》的出版,也是在这个夜里敲定的。
  晓剑在西安呆了几天,和朋友们进书店,到旧书市场去,也参加诗会、饭局一类的活动,似乎也很是繁忙,我不能陪他,除了工作的因素而外,我的情商很低,圈子也小,总是怕见人,怕到热闹的地方去,说到底还是有些对不住他。不过在一个周日,是晓剑的邀请,西安的一家媒体和书城要做一个有关于莫言获奖的话题讨论活动,策划方委托我请出省作协方英文副主席,我和方老并不太熟,最后还是硬着头皮短信邀请,方老竟然很给面子,当天还给书城免费题了副字,尽管没有钤印。那天正好和西北大学的周燕芬教授有一饭局,她是我的老师,主要研究现当代文学,听说有同学方英文的场子,当然亦是乐于捧场,也就欣然前往了。晓剑坐在台子上,不说话,就是不说话,以至于后来的媒体报道中,亦无他的半点讯息。待主席、教授和我,发了言,回答了一些提问,活动就算结束了。接着书城又给晓剑和我准备了一个签名售书活动,其实他的书,书城也就五本,我的《与书为徒》也就三本,周教授总是乐于捧场的人,我感动地看着晓剑给她签名售书。
  我和晓剑的君子之交,还有一件事情值得一提。《猎书记》快要出版的时候,原来的序,各方都不满意,网上有人说,它和正文搭在一起,有如穿西服戴着瓜皮帽,很不协调,而我的新序迟迟写不出来,也不太想写,和责编商量的结果,是能不能请人写,还要快。这时她想到晓剑,我说他恐怕很忙,不好意思张口。她说这任务交给她。没有两天时间,晓剑就发来了序文,让我看,真是好快手,难怪他一年之内能写作、出版四本书来。我想,这里边也有一定的感情因素在。
  在西安的好些朋友,还有外地的一些朋友,以为我和晓剑的私交很好,其实大多只是猜测,我们是名副其实的君子之交,最根本的可能还在于,是读书人之间的惺惺相惜,莫逆于心,平时见不上面,网上说话也是直来直去,没有半点的虚与委蛇。我不见晓剑时日已久,去年末听说他要到西安来,而后竟没有来,我偶尔就会想起他,心里总是想着,不要因为自己情商太低,就让他对西安,西安这座古城,印象不好了。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