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是座山(之二)
2022-01-16叙事散文剑熔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5:13 编辑
父亲是座山(之二)
二父亲随我的祖母到了富平,便开始了对富平历史的了解。富平,秦置。治今宁夏吴忠市西南。属北地郡。东汉为北地郡治。西汉高帝时(前206—……
父亲是座山(之二)
二父亲随我的祖母到了富平,便开始了对富平历史的了解。富平,秦置。治今宁夏吴忠市西南。属北地郡。东汉为北地郡治。西汉高帝时(前206—……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5:13 编辑 <br /><br />父亲是座山(之二)
二
父亲随我的祖母到了富平,便开始了对富平历史的了解。
富平,秦置。治今宁夏吴忠市西南。属北地郡。东汉为北地郡治。
西汉高帝时(前206—前195),以频阳县属河上郡。另于县境南部设置怀德县(故址在今华朱乡怀阳城附近),两县均属内史。
北魏太武帝太平真君八年(447),撤土门护军,将其辖地并入同官县(今铜川市),迁北地郡至泥阳县所属通川(今流典镇);又并泥阳县于富平县。
西魏文帝大统五年(539),富平县治由怀德故址迁至石川河北岸(今城关乡古城村一带)。
隋文帝开皇三年(583),富平县改属京兆郡。炀帝大业二年(606),将土门县并入华原县(今耀州),属京兆郡。五代时,后梁恢复美原县,仍属耀州。
北宋哲宗元祐三年(1088),富平、美原二县同属永兴路京兆府耀州。
元元年(1264),将美原县并入富平县。至此,富平县境内再无两县并存的情况。
元末明初(1368—1370),富平县治由义亭城迁至窑桥寨(今老县城),属西安府。
民国初,尽废府州厅制,富平属陕西省关中道。
1949年5月4日富平解放。
富平县城就坐落在斩城(老县城)之上,据说这是全国唯一一痤保存完好的老城。在我小的时候父亲对我讲:他随我的祖母刚来时,县城有东南西北四个城门,每个城门都是非常漂亮的,有着“东门外杜村堡千家万户,南门外稻子荷花满塘,西门外高耸宝塔一座,北门外水流桥上桥下”之说。另有“八景”,也就是县城的写照。这八景为:锦屏列翠,玉带环流,杏林晴眺,灵湫夜月,南湖烟雨,五陵秋色,美原仙迹,石洞书声。
父亲成人后,与队上父亲的那一代人曾经上北塬种麦收麦,到南滩深挖莲藕,到火车站捡拾兰炭……。想一想,在那个年代,农村是吃不饱的,更别说能吃好了。与我家约百十米的地方有一条河,叫温泉河。那时候的河水很清,一眼就能望到河里游动的鱼。温泉河两岸也有荷塘、芦苇荡,风光极其的优美。如今,温泉河已经成为湿地公园。父亲小学一毕业,就充当了劳动力,虽然年龄小,但个头、身体却像一个成年的男人。无论父亲干什么活都舍得出力。有一次队里安排打土坯,那是一个卖力气的活。一组两个人,用的是土坯木架子,一个人专门使用木架子,木架子是活动的,放在一块不大不小的石头上,石头一边用三块砖做底座,上边放一石锤子,带有手提的装置,旁边顺手的地方放一灰笼。一人专供上土。具体的方法是:使用木架的人员在土盛好后,要跳上去先用脚踩,踩的同时顺便去除多余的土,然后伸手提过石锤子,熟炼地从四角锤下去,再是两边两锤,最后是中间接链压茬处两锤,再将石锤子放回原处,下地时用脚跟踢开架子,人落地后弯腰将架子打开恢复后靠在石锤子上,用双手稳稳地扶起土坯,用力端走。这期间,另一人要用括土板迅速除去石头上的余土,放好木架子,从灰笼抓起一把灰撒在架子内的长方框内,不敢停下来,抓起铁铣向木架內供土,待土供好,另一人也回到位置。那一次,人员自行组合完毕,就剩我的父亲和一个叫满的人了,他俩组合结果出人意料,以打土坯最多而嬴得喝彩。从那以后,和父亲愿意在一起干的人多了,父亲从此也拿上了成年人的工分。
二
父亲随我的祖母到了富平,便开始了对富平历史的了解。
富平,秦置。治今宁夏吴忠市西南。属北地郡。东汉为北地郡治。
西汉高帝时(前206—前195),以频阳县属河上郡。另于县境南部设置怀德县(故址在今华朱乡怀阳城附近),两县均属内史。
北魏太武帝太平真君八年(447),撤土门护军,将其辖地并入同官县(今铜川市),迁北地郡至泥阳县所属通川(今流典镇);又并泥阳县于富平县。
西魏文帝大统五年(539),富平县治由怀德故址迁至石川河北岸(今城关乡古城村一带)。
隋文帝开皇三年(583),富平县改属京兆郡。炀帝大业二年(606),将土门县并入华原县(今耀州),属京兆郡。五代时,后梁恢复美原县,仍属耀州。
北宋哲宗元祐三年(1088),富平、美原二县同属永兴路京兆府耀州。
元元年(1264),将美原县并入富平县。至此,富平县境内再无两县并存的情况。
元末明初(1368—1370),富平县治由义亭城迁至窑桥寨(今老县城),属西安府。
民国初,尽废府州厅制,富平属陕西省关中道。
1949年5月4日富平解放。
富平县城就坐落在斩城(老县城)之上,据说这是全国唯一一痤保存完好的老城。在我小的时候父亲对我讲:他随我的祖母刚来时,县城有东南西北四个城门,每个城门都是非常漂亮的,有着“东门外杜村堡千家万户,南门外稻子荷花满塘,西门外高耸宝塔一座,北门外水流桥上桥下”之说。另有“八景”,也就是县城的写照。这八景为:锦屏列翠,玉带环流,杏林晴眺,灵湫夜月,南湖烟雨,五陵秋色,美原仙迹,石洞书声。
父亲成人后,与队上父亲的那一代人曾经上北塬种麦收麦,到南滩深挖莲藕,到火车站捡拾兰炭……。想一想,在那个年代,农村是吃不饱的,更别说能吃好了。与我家约百十米的地方有一条河,叫温泉河。那时候的河水很清,一眼就能望到河里游动的鱼。温泉河两岸也有荷塘、芦苇荡,风光极其的优美。如今,温泉河已经成为湿地公园。父亲小学一毕业,就充当了劳动力,虽然年龄小,但个头、身体却像一个成年的男人。无论父亲干什么活都舍得出力。有一次队里安排打土坯,那是一个卖力气的活。一组两个人,用的是土坯木架子,一个人专门使用木架子,木架子是活动的,放在一块不大不小的石头上,石头一边用三块砖做底座,上边放一石锤子,带有手提的装置,旁边顺手的地方放一灰笼。一人专供上土。具体的方法是:使用木架的人员在土盛好后,要跳上去先用脚踩,踩的同时顺便去除多余的土,然后伸手提过石锤子,熟炼地从四角锤下去,再是两边两锤,最后是中间接链压茬处两锤,再将石锤子放回原处,下地时用脚跟踢开架子,人落地后弯腰将架子打开恢复后靠在石锤子上,用双手稳稳地扶起土坯,用力端走。这期间,另一人要用括土板迅速除去石头上的余土,放好木架子,从灰笼抓起一把灰撒在架子内的长方框内,不敢停下来,抓起铁铣向木架內供土,待土供好,另一人也回到位置。那一次,人员自行组合完毕,就剩我的父亲和一个叫满的人了,他俩组合结果出人意料,以打土坯最多而嬴得喝彩。从那以后,和父亲愿意在一起干的人多了,父亲从此也拿上了成年人的工分。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