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女上学记:那个夏天的26个小时
2022-01-16叙事散文雨夜昙花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17:15 编辑
一过天桥的时候,看到街对面的人行道上挤满了伞。虽然夏天的雨时常连绵不断,如此壮观的伞流也还是少见。心更紧了。很快,我的黄色底起大朵绿花的伞也溶入了这……
一过天桥的时候,看到街对面的人行道上挤满了伞。虽然夏天的雨时常连绵不断,如此壮观的伞流也还是少见。心更紧了。很快,我的黄色底起大朵绿花的伞也溶入了这……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17:15 编辑 <br /><br /> 一
过天桥的时候,看到街对面的人行道上挤满了伞。虽然夏天的雨时常连绵不断,如此壮观的伞流也还是少见。心更紧了。很快,我的黄色底起大朵绿花的伞也溶入了这道不逼仄却拥挤的伞流,却无法走得更快。虽然焦急万分,还是看清了与我擦伞而过伞下人的面容,有的带着笑意,有的紧锁眉头。我感觉到自己越发慌乱了。分明通知三点到,却不知这些人何时就来,并已得到了答案。加快了脚步,匆匆往目的地赶去,终于到了台阶下,只听得人声喧嚷。拾阶而上,心似已要跳出胸腔,不敢再看人面,低着头,把每一级石阶都看清楚。终于爬到最高处,台阶的另一面,已是人多为患,院子里、黑板前,都是人。再一步步往下走,头开始晕,刚才还砰砰跳得要窜出胸腔的心脏,此时竟已微弱得好似不再跳动,连呼吸都困难了,因而每下一级台阶都担心,只怕会一个跟头栽了下去,然而这还不是最可怕的,更可怕的是,倘若挤到了前面的人群中,没有找到自己渴望的答案,我不知道是会失望得落泪,还是干脆昏迷。
黑板前,人头拥动,数百人在那里挤来挤去,我在外围绕来绕去,不知要怎么才能挤进去。当我停住脚步,却发现自己正在往前挤:身后的人推着我往前挤。五、六分钟后,我已被推到了黑板前。顺着黑板上的名单一一往下找,没有!没有!一连串的没有后,突然发现了规律:按拼音顺序,以毕业学校划分。让我再挤出人群却是无能为力,只能低下头,从黑板下钻过去。然后再绕过来,远远地默念着拼音,走到猜测中的位置前站住,很快,身后的人又把我往里挤。这一次,离黑板还有六、七个人头的距离时,我看到了那个名字,我女儿的名字。我拿出手机来,对着那张纸按下快门。在被挤到黑板前时,再次从下面钻了出去。
走出人群,往台阶上走的时候,心里又打起鼓:刚才看到的真是女儿小莹的名字吗?会不会心里太过渴望,而把字看错了?何况没有对考号,会不会是同名同姓的另一个人?回头看了看台阶下,人流汹涌,要再次挤进去真有些胆怯。拿出手机,把刚刚拍下的照片翻出来,却花得不成样,我全不知在举起手机的时候,手抖成了这样。
只得再次走下去,挤到人流中。毕业学校、姓名、性别、考号,一一查看,全都符合,这才又走出人群。有一个女孩,此时正在痛哭,她的父亲抱着她,慢慢拍打她的背,一如对待婴孩的轻柔。一个女子铁青着脸冲出人群,身后一个男孩,无措地跟着她小跑。有人就站在院里打电话:“考取了考取了!”也有的人在说:“没找到名字,可能没考取。赶快问你哥有没有什么关系。”还有人在追问:“全部就这些了?别的地方还有没有?”维持秩序的保安,已满头大汗,一群人则在另外几块黑板前忙碌:把上榜名单再贴一次。校园内,同样的名单已贴了三份,还是不够——来看榜的人太多,大约远远多出了学校当初的估算。又或者,榜还没贴完,家长们就蜂拥而至了。
二
其实考试和放榜并没有等待多久。就在昨天中午,吃饭时我似无意地说:“今天夏至,太阳直射到了地球的最北端,北半球的白昼最长。这天过后,阳光直射地面的位置逐渐向南移。墨江县就在北回归线上,所以叫作‘太阳转身的地方’,据说那里在夏至这一天‘立竿不见影’。”
小莹似乎有些好奇,但没有说什么。
我接着说:“今天还是父亲节。这个节日从美国传入,有了母亲节后,有人认为父亲同样伟大,因而就把六月的第三个星期天定为父亲节。在中国民间,则认为八月八日是父亲节。”
午餐快要结束时,又想起一事:“前段昆明举办的《前进颂》,全称是首届中国聂耳音乐纪念周。我们的国歌是聂耳作曲,田汉作词,名字是《义勇军进行曲》。”
如此絮絮叨叨,小莹并没有反感,反而问:“田汉这两个字怎么写?”
饭后,和木华一同送小莹出门。距目的地还有两公里时,道路已拥挤不堪。无奈之下,我和小莹下车来,自己走过去。木华从车窗里探出头来:“认真一点。”
小莹有几分奇怪:“我都考过很多次试了,怎么你们还紧张成这个样子。”
我想了想才开口:“这个你要理解,你是考过很多次试了,我们却是第一次送孩子来考试。”小莹听了,不再说什么。
考试,是为了选择一所无论是我们还是小莹向往去就读的中学。
小莹读小学时没有择校,图的是个方便。最初也没什么,直到五年级才发现不同,同事说,有的小学从一年级就开始上英语课,并强调课外阅读。小莹却是到了三年级才开始上英语,而且要求不严格,一个学期过去,许多单词还不会读。这才慌忙为她找课外补习班。到了六年级,有的小学寒假就发了整个小升初考试的复习材料,小莹就读的学校,却是临到考试前一个月才发,于是那一个月里,一天要背三、四页的内容,苦不堪言……
后来,总是看到一个词组:师资力量,如发达城市和落后地区的区别,如学校与学校间的差异。小莹上的古筝班有个女孩,勤奋好学、认真细致又聪明伶俐,几乎每次弹琴,小莹都无法和她相比,偶有一次比她好,都会非常开心。她的学习成绩自然也非常好,个个学期奖状不断。一个学期结束,偶然问起,说她数学考得七十五分,却是班上第三名。我大为惊讶,小莹的班上,七十五分已是非常差的成绩。女孩的母亲也无奈,说换了数学老师后,有大半班人都没有考及格。小莹的平时成绩是班上前三名,横向比较时会发现,这个成绩在有的学校仅是中等略略偏上。
直到这时,我才知道选择一所好学校的重要性。于是一眼就看中了全省最好的一所中学,小莹也表示,要考这所学校。有朋友得知这事,问了小莹就读的小学,说道:这所小学属中等,一年也只能考取十来个,都是班上的前一、二名。如果小莹要考,得好好努力了。一听这话,我更想让小莹去这所学校就读。
三
把小莹送到校园,学校保安拉了一条线,让考生独自进去,家长被拦在线外。等在外面的家长就随意坐在石阶上、走道中,无地可坐的就站在烈阳下,举着伞。那情景非常可观,五颜六色的伞挤得密密麻麻,平日里矜持的女子,此时坐在石阶上,心神不宁地与同伴有一句没一句地说着什么。夹着公文包,油肚挺得高高的男子有几分困难地坐在走道中,一脸焦急。我穿过人群,想走到一个地势略高的地方,把这难得一见的景象拍下来以资留念。但走了几步,又停住,此情此景,我并非身在其外,哪里还能够有这样的闲心呢。
校园内已无处可坐,也无处可站,于是走出校园,去找被堵在路上的木华。校园外有无数发传单的人,多是宣传家教、课外学习的。如今的课外学习班多不胜数,质量也是参差不齐,昂贵的一节课数百元,便宜的也要四、五十元。
最初,我并没有考虑让小莹上这些学习班,一来所有的课程在学校已学过,二来学习的时间太多,会大大减少玩乐的时间,兴趣爱好也会被剥夺,如此一来,人生乐趣少之又少,偶有什么诱惑,很容易就行偏走差。让功课在学校里解决,我一直是这样认定的,但渐渐不能坚持初衷。据说学外语越早越好,很多学生因为小学时没有打好基础,进了中学,无论怎样刻苦,听力和口语都非常吃力。无奈之下,送小莹上了英语班。后来又听说,考初中,奥数是必须要会的,而学校里不教这个,于是,又把她送去上奥数。加上古筝班,每个周末,小莹就得拿出一天半的时间来,奔波在这三个学习班中,余下的半个周日,她要做作业。为此,只得放弃了一直想学的跆拳道。
有时会想,是多学知识重要,还是去学习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更重要?是努力学习必要,还是强身健体更必要?对自己不感兴趣的东西,学时吃力,要牢记也困难重重,花费许多的时间去学习这样的东西,究竟有无必要?
每当我困惑的时候,同事就会说:“人人都这样,你不这样怎么行?孩子是生活在社会中,以后她要去和掌握了这些知识的人竞争,不先打好基础,一起跑就败下来,那时再后悔都来不及。”
于是又坚持下来。至于学了这些,于将来有没有帮助,却是不得而知。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想法,是因我自身经历而言的。小学时的鸡兔同笼,初中的时差,还有实习时为羊打针,为猪去势,以及工作后的英语学习,于我而言都是难于上青天的蜀道。那时硬着头皮一一弄明白,并在把针插入羊动脉时任血喷溅四射。这些都不是我的兴趣所在,甚至我见了血还会全身发软,腿发麻。当初以为,所有的这些,是为了日后在工作中能够轻松,又或者能够在竞争中不败下阵来,因而一一忍了下来,甚至还担心哪一项没学好而耽误了自己。但在此后多年的工作中,鸡兔同笼也好,时差也好,为羊打针也好,统统没有碰上。就是英语,因与工作无关,与日常生活也无关,学成后三年,即忘得干干净净。倘若,当初我这些苦不堪言的努力、大把大把的时间均用在了某一项我所喜爱的事物上,于我的人生而言,会不会更好一些?
对于小莹,我更希望她能够学到一些“信是立身之本,恕是接物之要”,“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之类的文字。然而无论怎样安排,却都无法——已不忍心再剥夺她玩乐的时间。
四
在校外流浪到小莹交卷的时间,再走进学校。校园内的人黑压压一片,就是举伞都有些困难,因无法行走,还会被那些挤来挤去的家长撞过来又撞过去:人人都想走到线前,看自家的孩子从考场走出来。
快到交卷时间时,保安来了,要求家长留出一条道来,让考生们通过。家长的伞都收了起来,手里则拿着矿泉水、牛奶、糕点,还有烤鸡腿。这情景,倒有些似迎接英雄凯旋的场面。我甚至怀疑,当有考生走出来时,会不会有掌声响起。
有个小男孩出来了,一见围了这么多人,有些茫然,抬着头东张西望找自己的父母。有家长忍不住问他:好考吗?他一脸沮丧:不好考。接着又一个男生出来了,见有这么多人,就活泼地大叫:太难考了,简直不是人做的题,听到这样的话,本已异常焦虑的家长们更加难耐了,恨不能立即见到孩子,问问他考得怎样。
走出考场的孩子越来越多,每走到家长们留出的道上,很快就会被一只手抓住,也有人远远就高高举起手来叫着孩子的名字:这里,在这里。经过这场考试的孩子们,大多无精打采,萎靡不振,没有哪个孩子出来说好考,听到的总是时间太紧了,作文都没写完,又或数学有好几题都没做出来,很快,孩子们一群一群地走了出来,但校园中的人好似并没有减少,依然人挤人。
小莹走出来时,我并没有看到她,她也没有看到我。在四处张望找不到我的情况下拨了手机,而我一回头,就发现其实她离我只有三、四人之遥。
小莹一路就问我哪一题要怎么做,另一题又要怎么做,说自己没有考好,估计是不会被录取的了。我立即说:不要去想试卷的事,来参加考试,就是想让你开开眼,看看这样的考试是个什么状况。我牵着她穿过人群,同她说:你看看,真不知是孩子考试,还是家长考试。小莹问:考大学也是这样的吗?我想了一下才说:差不多吧。而我感到幸运的是,考到了国歌的词作者。
隔天下起了大雨,小莹又到另一所学校去参加考试。我本想同她说,今天与昨天相比,真是冰火两重天,昨天酷热难耐,今天暴雨倾盆,然而一想,这并不是个贴切的形容词,无论烈阳暴雨,孩子们都要上考场,家长们也都举着伞等在门外,心内受着一样的煎熬。
我已是整整一夜没有入睡,就是打个盹,梦中所见也是接到了小莹的录取通知书。但此时站在雨中,竟也不觉疲乏。小莹走入校园后,我也没有等在校园外。考完一科后再去校门口,发现有家长站在门外,问已走出考场的孩子要吃什么,一得知答案就立即去买了来递进去。我举着伞,怎么也挤不到门口。雨哗哗而下,落在地上很快就汇成条条水流。无论伞有多大,裤腿也很快就被淋湿。但家长们并不散去,依然挤在校门口,也有的就沿街而坐,商家对此都持理解态度,并不抱怨家长们遮掩了门面影响了生意。直到预备铃声响起,孩子们跑回考场,家长们才从校门口散开,有一位家长终于忍不住了,大声喊着自己孩子的名字:好好考!那孩子在雨中回过头来,清脆地答了一声,又接着往前跑。众家长都笑了,笑容中全是理解。
五
从考试到得知是否录取,其实就是26个小时的事——1点开考,翌日3点看榜,并不漫长,但那26个小时里的煎熬却弄得人身心疲惫。
小莹考完第二个学校就和同学们相约了出去放松,得知我要去看榜,有几分犹豫,我说:没关系,你可以不去。过一会,她拨电话来:如果出现奇迹,我被录取了,你要告诉我。
得知小莹被录取了,匆忙打电话一一告知亲友。告诉木华时,他大为惊喜,也要赶了来看。等他时,看到了校内的青桐正在开花,而且有几株树枝丫低低,可以很近很近地看到花,于是又让他把相机带来——本来随身不离的相机,因昨天的认知而被我从包里拿出来,此时又有了心情,看看树,看看花。但我依然在人群中,在因孩子升学而备受煎熬的家长中。
这时有朋友来电话:“你有了好消息也不告诉一声。”匆忙解释:“我打了,办公室没人。”“我出去办事了,就不会打手机呀?”我还真没有想到还有手机可打,于是傻笑。“找时间请我们吃饭。”“当然当然,这个客我高兴请。”“看看你,那时还担心成那样,可见你有福气,不用操这么多心。”“哪里,我还正在想,还要考高中,考大学,参加工作,折腾许多年,不知这些折腾中我要怎么熬过来。”
那26个小时,确实让我再次想起都胆寒。
晚上,小莹回到家,她已知自己和三个好朋友被录取了,但还有两个没有被录取。其中一个,学习成绩和能力与小莹不相上下,两人时常自发地在班上组织教师节庆祝活动,元旦迎新庆祝会。另一个,下午她们在一起玩,已猜到自己没有被录取,因而说了一句话:“如果你们考取了,我没有考取,那我要怎么办?”
听小莹转述这句话时,我感觉到了一种残酷,这么小的孩子来承担来面对这样的事实,真让人不忍。可是,诚如朋友们所说:人人都这样,你不这样,只有在竞争中被淘汰。生存的残忍就这样在考试中显露在了孩子们的面前。
这一次,小莹顺利过关,也许是运气,也许确实是努力学习的结果,可是,下一次呢?她还有没有这样的运气?
不几天,报纸上登载一则新闻,一个幼儿园,六百人报名,只招收一百人,为此家长们排了两天两夜的队,领取报名表。竞争已到了这一步,真让人瞠目。可是在这同时也就发现,为了给孩子一个好的平台,家长所要付出的努力。
我的身边,有些朋友的孩子没有考取理想的学校,然而没有谁愿意按区域的划分到相应的学校就读,就算有的学校是许多人梦寐以求的,找熟人、托关系弄得人精疲力竭才得以就读的。可以正常分进去的人却又要找熟人、托关系,去一所更好的学校就读。然而学校的好与不好又由什么来区别呢?升学率吗?考入好学校的人数吗?已有朋友打电话来说:“我女儿就读的小学考到云附十多人,今年肯定更了不得,要想进他们学校就更难了。”
这样的现实,是不是说明提供给孩子们的平台不够广阔?
在小莹打电话给老师报喜的时候,老师也非常高兴地告诉小莹,她参加某小学面向全国的教师招考,考取了该小学,下个学期就将过去教学。
人走高,水流低,所以无论老师还是学生都想去一个好学校,可是,考试真的能代表什么吗?有的高考状元去读大学后无从适从,因在家时凡事有家长操心,时间有老师安排。学文科的大学毕业生不会写自我介绍信,女研究生被目不识丁的人卖去当媳妇早就不是什么新闻了,那么,这样的学习究竟有多少实际的意义?但这些问题只能是问题,我甚至不知道要问谁。而且这是微不足道的,可以忽视的,起码对于我而言,因为无论我,还是小莹,都生存在这个社会中。
暑假刚刚开始,一群女人围着一位中学老师坐在一起,老师每说什么,都如玉律金科,大家只差拿出笔来记在本子上了,也有人立即就去网上把老师点过的书一一从网上订过来。这时,若想对哪个人好,只要拨个电话去:“刘老师说初一要看的书,我刚订了,要不要为你儿子订一本?”对方立即感激涕零,三生难忘。
这天,我走进书店,发现放假前还堆得满满的初一教课书和教辅资料已所剩无几,还以为是个例,但连着去了几家书店均如此,才发现,竞争已到了这样的程度,说白热化,一点也不过份。而我来书店又是为何呢?也不过是打算为小莹买本初一的数学书。
过天桥的时候,看到街对面的人行道上挤满了伞。虽然夏天的雨时常连绵不断,如此壮观的伞流也还是少见。心更紧了。很快,我的黄色底起大朵绿花的伞也溶入了这道不逼仄却拥挤的伞流,却无法走得更快。虽然焦急万分,还是看清了与我擦伞而过伞下人的面容,有的带着笑意,有的紧锁眉头。我感觉到自己越发慌乱了。分明通知三点到,却不知这些人何时就来,并已得到了答案。加快了脚步,匆匆往目的地赶去,终于到了台阶下,只听得人声喧嚷。拾阶而上,心似已要跳出胸腔,不敢再看人面,低着头,把每一级石阶都看清楚。终于爬到最高处,台阶的另一面,已是人多为患,院子里、黑板前,都是人。再一步步往下走,头开始晕,刚才还砰砰跳得要窜出胸腔的心脏,此时竟已微弱得好似不再跳动,连呼吸都困难了,因而每下一级台阶都担心,只怕会一个跟头栽了下去,然而这还不是最可怕的,更可怕的是,倘若挤到了前面的人群中,没有找到自己渴望的答案,我不知道是会失望得落泪,还是干脆昏迷。
黑板前,人头拥动,数百人在那里挤来挤去,我在外围绕来绕去,不知要怎么才能挤进去。当我停住脚步,却发现自己正在往前挤:身后的人推着我往前挤。五、六分钟后,我已被推到了黑板前。顺着黑板上的名单一一往下找,没有!没有!一连串的没有后,突然发现了规律:按拼音顺序,以毕业学校划分。让我再挤出人群却是无能为力,只能低下头,从黑板下钻过去。然后再绕过来,远远地默念着拼音,走到猜测中的位置前站住,很快,身后的人又把我往里挤。这一次,离黑板还有六、七个人头的距离时,我看到了那个名字,我女儿的名字。我拿出手机来,对着那张纸按下快门。在被挤到黑板前时,再次从下面钻了出去。
走出人群,往台阶上走的时候,心里又打起鼓:刚才看到的真是女儿小莹的名字吗?会不会心里太过渴望,而把字看错了?何况没有对考号,会不会是同名同姓的另一个人?回头看了看台阶下,人流汹涌,要再次挤进去真有些胆怯。拿出手机,把刚刚拍下的照片翻出来,却花得不成样,我全不知在举起手机的时候,手抖成了这样。
只得再次走下去,挤到人流中。毕业学校、姓名、性别、考号,一一查看,全都符合,这才又走出人群。有一个女孩,此时正在痛哭,她的父亲抱着她,慢慢拍打她的背,一如对待婴孩的轻柔。一个女子铁青着脸冲出人群,身后一个男孩,无措地跟着她小跑。有人就站在院里打电话:“考取了考取了!”也有的人在说:“没找到名字,可能没考取。赶快问你哥有没有什么关系。”还有人在追问:“全部就这些了?别的地方还有没有?”维持秩序的保安,已满头大汗,一群人则在另外几块黑板前忙碌:把上榜名单再贴一次。校园内,同样的名单已贴了三份,还是不够——来看榜的人太多,大约远远多出了学校当初的估算。又或者,榜还没贴完,家长们就蜂拥而至了。
二
其实考试和放榜并没有等待多久。就在昨天中午,吃饭时我似无意地说:“今天夏至,太阳直射到了地球的最北端,北半球的白昼最长。这天过后,阳光直射地面的位置逐渐向南移。墨江县就在北回归线上,所以叫作‘太阳转身的地方’,据说那里在夏至这一天‘立竿不见影’。”
小莹似乎有些好奇,但没有说什么。
我接着说:“今天还是父亲节。这个节日从美国传入,有了母亲节后,有人认为父亲同样伟大,因而就把六月的第三个星期天定为父亲节。在中国民间,则认为八月八日是父亲节。”
午餐快要结束时,又想起一事:“前段昆明举办的《前进颂》,全称是首届中国聂耳音乐纪念周。我们的国歌是聂耳作曲,田汉作词,名字是《义勇军进行曲》。”
如此絮絮叨叨,小莹并没有反感,反而问:“田汉这两个字怎么写?”
饭后,和木华一同送小莹出门。距目的地还有两公里时,道路已拥挤不堪。无奈之下,我和小莹下车来,自己走过去。木华从车窗里探出头来:“认真一点。”
小莹有几分奇怪:“我都考过很多次试了,怎么你们还紧张成这个样子。”
我想了想才开口:“这个你要理解,你是考过很多次试了,我们却是第一次送孩子来考试。”小莹听了,不再说什么。
考试,是为了选择一所无论是我们还是小莹向往去就读的中学。
小莹读小学时没有择校,图的是个方便。最初也没什么,直到五年级才发现不同,同事说,有的小学从一年级就开始上英语课,并强调课外阅读。小莹却是到了三年级才开始上英语,而且要求不严格,一个学期过去,许多单词还不会读。这才慌忙为她找课外补习班。到了六年级,有的小学寒假就发了整个小升初考试的复习材料,小莹就读的学校,却是临到考试前一个月才发,于是那一个月里,一天要背三、四页的内容,苦不堪言……
后来,总是看到一个词组:师资力量,如发达城市和落后地区的区别,如学校与学校间的差异。小莹上的古筝班有个女孩,勤奋好学、认真细致又聪明伶俐,几乎每次弹琴,小莹都无法和她相比,偶有一次比她好,都会非常开心。她的学习成绩自然也非常好,个个学期奖状不断。一个学期结束,偶然问起,说她数学考得七十五分,却是班上第三名。我大为惊讶,小莹的班上,七十五分已是非常差的成绩。女孩的母亲也无奈,说换了数学老师后,有大半班人都没有考及格。小莹的平时成绩是班上前三名,横向比较时会发现,这个成绩在有的学校仅是中等略略偏上。
直到这时,我才知道选择一所好学校的重要性。于是一眼就看中了全省最好的一所中学,小莹也表示,要考这所学校。有朋友得知这事,问了小莹就读的小学,说道:这所小学属中等,一年也只能考取十来个,都是班上的前一、二名。如果小莹要考,得好好努力了。一听这话,我更想让小莹去这所学校就读。
三
把小莹送到校园,学校保安拉了一条线,让考生独自进去,家长被拦在线外。等在外面的家长就随意坐在石阶上、走道中,无地可坐的就站在烈阳下,举着伞。那情景非常可观,五颜六色的伞挤得密密麻麻,平日里矜持的女子,此时坐在石阶上,心神不宁地与同伴有一句没一句地说着什么。夹着公文包,油肚挺得高高的男子有几分困难地坐在走道中,一脸焦急。我穿过人群,想走到一个地势略高的地方,把这难得一见的景象拍下来以资留念。但走了几步,又停住,此情此景,我并非身在其外,哪里还能够有这样的闲心呢。
校园内已无处可坐,也无处可站,于是走出校园,去找被堵在路上的木华。校园外有无数发传单的人,多是宣传家教、课外学习的。如今的课外学习班多不胜数,质量也是参差不齐,昂贵的一节课数百元,便宜的也要四、五十元。
最初,我并没有考虑让小莹上这些学习班,一来所有的课程在学校已学过,二来学习的时间太多,会大大减少玩乐的时间,兴趣爱好也会被剥夺,如此一来,人生乐趣少之又少,偶有什么诱惑,很容易就行偏走差。让功课在学校里解决,我一直是这样认定的,但渐渐不能坚持初衷。据说学外语越早越好,很多学生因为小学时没有打好基础,进了中学,无论怎样刻苦,听力和口语都非常吃力。无奈之下,送小莹上了英语班。后来又听说,考初中,奥数是必须要会的,而学校里不教这个,于是,又把她送去上奥数。加上古筝班,每个周末,小莹就得拿出一天半的时间来,奔波在这三个学习班中,余下的半个周日,她要做作业。为此,只得放弃了一直想学的跆拳道。
有时会想,是多学知识重要,还是去学习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更重要?是努力学习必要,还是强身健体更必要?对自己不感兴趣的东西,学时吃力,要牢记也困难重重,花费许多的时间去学习这样的东西,究竟有无必要?
每当我困惑的时候,同事就会说:“人人都这样,你不这样怎么行?孩子是生活在社会中,以后她要去和掌握了这些知识的人竞争,不先打好基础,一起跑就败下来,那时再后悔都来不及。”
于是又坚持下来。至于学了这些,于将来有没有帮助,却是不得而知。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想法,是因我自身经历而言的。小学时的鸡兔同笼,初中的时差,还有实习时为羊打针,为猪去势,以及工作后的英语学习,于我而言都是难于上青天的蜀道。那时硬着头皮一一弄明白,并在把针插入羊动脉时任血喷溅四射。这些都不是我的兴趣所在,甚至我见了血还会全身发软,腿发麻。当初以为,所有的这些,是为了日后在工作中能够轻松,又或者能够在竞争中不败下阵来,因而一一忍了下来,甚至还担心哪一项没学好而耽误了自己。但在此后多年的工作中,鸡兔同笼也好,时差也好,为羊打针也好,统统没有碰上。就是英语,因与工作无关,与日常生活也无关,学成后三年,即忘得干干净净。倘若,当初我这些苦不堪言的努力、大把大把的时间均用在了某一项我所喜爱的事物上,于我的人生而言,会不会更好一些?
对于小莹,我更希望她能够学到一些“信是立身之本,恕是接物之要”,“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之类的文字。然而无论怎样安排,却都无法——已不忍心再剥夺她玩乐的时间。
四
在校外流浪到小莹交卷的时间,再走进学校。校园内的人黑压压一片,就是举伞都有些困难,因无法行走,还会被那些挤来挤去的家长撞过来又撞过去:人人都想走到线前,看自家的孩子从考场走出来。
快到交卷时间时,保安来了,要求家长留出一条道来,让考生们通过。家长的伞都收了起来,手里则拿着矿泉水、牛奶、糕点,还有烤鸡腿。这情景,倒有些似迎接英雄凯旋的场面。我甚至怀疑,当有考生走出来时,会不会有掌声响起。
有个小男孩出来了,一见围了这么多人,有些茫然,抬着头东张西望找自己的父母。有家长忍不住问他:好考吗?他一脸沮丧:不好考。接着又一个男生出来了,见有这么多人,就活泼地大叫:太难考了,简直不是人做的题,听到这样的话,本已异常焦虑的家长们更加难耐了,恨不能立即见到孩子,问问他考得怎样。
走出考场的孩子越来越多,每走到家长们留出的道上,很快就会被一只手抓住,也有人远远就高高举起手来叫着孩子的名字:这里,在这里。经过这场考试的孩子们,大多无精打采,萎靡不振,没有哪个孩子出来说好考,听到的总是时间太紧了,作文都没写完,又或数学有好几题都没做出来,很快,孩子们一群一群地走了出来,但校园中的人好似并没有减少,依然人挤人。
小莹走出来时,我并没有看到她,她也没有看到我。在四处张望找不到我的情况下拨了手机,而我一回头,就发现其实她离我只有三、四人之遥。
小莹一路就问我哪一题要怎么做,另一题又要怎么做,说自己没有考好,估计是不会被录取的了。我立即说:不要去想试卷的事,来参加考试,就是想让你开开眼,看看这样的考试是个什么状况。我牵着她穿过人群,同她说:你看看,真不知是孩子考试,还是家长考试。小莹问:考大学也是这样的吗?我想了一下才说:差不多吧。而我感到幸运的是,考到了国歌的词作者。
隔天下起了大雨,小莹又到另一所学校去参加考试。我本想同她说,今天与昨天相比,真是冰火两重天,昨天酷热难耐,今天暴雨倾盆,然而一想,这并不是个贴切的形容词,无论烈阳暴雨,孩子们都要上考场,家长们也都举着伞等在门外,心内受着一样的煎熬。
我已是整整一夜没有入睡,就是打个盹,梦中所见也是接到了小莹的录取通知书。但此时站在雨中,竟也不觉疲乏。小莹走入校园后,我也没有等在校园外。考完一科后再去校门口,发现有家长站在门外,问已走出考场的孩子要吃什么,一得知答案就立即去买了来递进去。我举着伞,怎么也挤不到门口。雨哗哗而下,落在地上很快就汇成条条水流。无论伞有多大,裤腿也很快就被淋湿。但家长们并不散去,依然挤在校门口,也有的就沿街而坐,商家对此都持理解态度,并不抱怨家长们遮掩了门面影响了生意。直到预备铃声响起,孩子们跑回考场,家长们才从校门口散开,有一位家长终于忍不住了,大声喊着自己孩子的名字:好好考!那孩子在雨中回过头来,清脆地答了一声,又接着往前跑。众家长都笑了,笑容中全是理解。
五
从考试到得知是否录取,其实就是26个小时的事——1点开考,翌日3点看榜,并不漫长,但那26个小时里的煎熬却弄得人身心疲惫。
小莹考完第二个学校就和同学们相约了出去放松,得知我要去看榜,有几分犹豫,我说:没关系,你可以不去。过一会,她拨电话来:如果出现奇迹,我被录取了,你要告诉我。
得知小莹被录取了,匆忙打电话一一告知亲友。告诉木华时,他大为惊喜,也要赶了来看。等他时,看到了校内的青桐正在开花,而且有几株树枝丫低低,可以很近很近地看到花,于是又让他把相机带来——本来随身不离的相机,因昨天的认知而被我从包里拿出来,此时又有了心情,看看树,看看花。但我依然在人群中,在因孩子升学而备受煎熬的家长中。
这时有朋友来电话:“你有了好消息也不告诉一声。”匆忙解释:“我打了,办公室没人。”“我出去办事了,就不会打手机呀?”我还真没有想到还有手机可打,于是傻笑。“找时间请我们吃饭。”“当然当然,这个客我高兴请。”“看看你,那时还担心成那样,可见你有福气,不用操这么多心。”“哪里,我还正在想,还要考高中,考大学,参加工作,折腾许多年,不知这些折腾中我要怎么熬过来。”
那26个小时,确实让我再次想起都胆寒。
晚上,小莹回到家,她已知自己和三个好朋友被录取了,但还有两个没有被录取。其中一个,学习成绩和能力与小莹不相上下,两人时常自发地在班上组织教师节庆祝活动,元旦迎新庆祝会。另一个,下午她们在一起玩,已猜到自己没有被录取,因而说了一句话:“如果你们考取了,我没有考取,那我要怎么办?”
听小莹转述这句话时,我感觉到了一种残酷,这么小的孩子来承担来面对这样的事实,真让人不忍。可是,诚如朋友们所说:人人都这样,你不这样,只有在竞争中被淘汰。生存的残忍就这样在考试中显露在了孩子们的面前。
这一次,小莹顺利过关,也许是运气,也许确实是努力学习的结果,可是,下一次呢?她还有没有这样的运气?
不几天,报纸上登载一则新闻,一个幼儿园,六百人报名,只招收一百人,为此家长们排了两天两夜的队,领取报名表。竞争已到了这一步,真让人瞠目。可是在这同时也就发现,为了给孩子一个好的平台,家长所要付出的努力。
我的身边,有些朋友的孩子没有考取理想的学校,然而没有谁愿意按区域的划分到相应的学校就读,就算有的学校是许多人梦寐以求的,找熟人、托关系弄得人精疲力竭才得以就读的。可以正常分进去的人却又要找熟人、托关系,去一所更好的学校就读。然而学校的好与不好又由什么来区别呢?升学率吗?考入好学校的人数吗?已有朋友打电话来说:“我女儿就读的小学考到云附十多人,今年肯定更了不得,要想进他们学校就更难了。”
这样的现实,是不是说明提供给孩子们的平台不够广阔?
在小莹打电话给老师报喜的时候,老师也非常高兴地告诉小莹,她参加某小学面向全国的教师招考,考取了该小学,下个学期就将过去教学。
人走高,水流低,所以无论老师还是学生都想去一个好学校,可是,考试真的能代表什么吗?有的高考状元去读大学后无从适从,因在家时凡事有家长操心,时间有老师安排。学文科的大学毕业生不会写自我介绍信,女研究生被目不识丁的人卖去当媳妇早就不是什么新闻了,那么,这样的学习究竟有多少实际的意义?但这些问题只能是问题,我甚至不知道要问谁。而且这是微不足道的,可以忽视的,起码对于我而言,因为无论我,还是小莹,都生存在这个社会中。
暑假刚刚开始,一群女人围着一位中学老师坐在一起,老师每说什么,都如玉律金科,大家只差拿出笔来记在本子上了,也有人立即就去网上把老师点过的书一一从网上订过来。这时,若想对哪个人好,只要拨个电话去:“刘老师说初一要看的书,我刚订了,要不要为你儿子订一本?”对方立即感激涕零,三生难忘。
这天,我走进书店,发现放假前还堆得满满的初一教课书和教辅资料已所剩无几,还以为是个例,但连着去了几家书店均如此,才发现,竞争已到了这样的程度,说白热化,一点也不过份。而我来书店又是为何呢?也不过是打算为小莹买本初一的数学书。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