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人间四月始芳菲
2022-01-16叙事散文若荷
人间四月始芳菲若荷原本以为,今年的春天比任何一个春天都冷清的,还在二月的早春,就约好与朋友一起去参加春花节,都因被事务缠身不能同行而错过了大好时机。挨到四月中旬仍不能履约,便索性彻底取消了计划,安心上班或做自己的事情。谁知隔了几天,单位突然……
人间四月始芳菲
若荷 原本以为,今年的春天比任何一个春天都冷清的,还在二月的早春,就约好与朋友一起去参加春花节,都因被事务缠身不能同行而错过了大好时机。挨到四月中旬仍不能履约,便索性彻底取消了计划,安心上班或做自己的事情。谁知隔了几天,单位突然通知4月19号去山西旅游,于是痛快地欣然前往。 俗话说人生风景,快意理由。去山西旅游,除了观景,或者探古访幽,并不抱有什么赏得春花的希望。按照我国农历推算,本月二十号左右应该是农历的三月,正合着阳春的尾巴,这个时节在我们沂蒙山区的故乡,各种花儿开放得已接近尾声,想山西的花事也不过如此,大都到了意兴阑珊的时候。令人想不到的是越往深处走,花儿开放的越是较好,越是芳菲无尽。那花树开得疏落有致,又让人感觉纷繁热闹。它们在我们的行程之中一路点缀,大有迎接我们前往观赏的样子,仿佛是为我们这些远方客人的到来刚刚推迟了花期。 从沂蒙山区径直驱车西去,一路高速,七个小时之后,我们进入山西境内。下车休整时,发现天空开始下起霏霏细雨,在服务站吃过中饭稍事休息,再上车经过三个多小时的颠簸,这才到达太原市区。第一景点是叩拜晋祠。晋祠建于北宋大圣年间(1023年~1032年),是为纪念周初晋国开国诸侯叔虞(周武王次子)的祠堂,始建于北魏,后屡经修葺变迁,至北宋大圣年间追封叔虞为汾东王,并为其母邑姜修建了一座圣母殿。里面小桥流水、有我国古代雕塑艺术中珍品——著名的宋彩塑侍女像、难老泉与周柏等,被誉为“北方小江南”。一派北方古典园林的景致,却也颇具江南园林之风韵,历代都被誉为“三晋第一名胜”。 对晋祠的了解是源于梁斌写得《晋祠》。亭台轩榭,桥宇楼阁都跟文章中的描述毫无二致。其次便是网上浏览的发现。晋祠的园林很大,我们却是跟着导游匆匆而过,心下庆幸幸而有了网络,可以回家仔细搜索来看,查遗补缺。然而从晋祠归来,却无丛查询,无头无序。记忆里的那些祠堂、母仪、武士以及亭台楼阁,几乎无一记下,倒是那小巷柳花,让人格外入眼三分。 早在阳历的三月份,我在网上看到几幅山西朋友拍摄的晋祠里的花,厚厚的积雪倾压在一株开放着的海棠树上。照片上的雪,仿佛想要掩住一团熊熊燃烧的火,然而那火却倾而不灭,依然在毫不畏惧地燃烧着自己,这便形成了白雪红花,一冷一暖,雪照花红,花映白雪的特殊景观,就是照片上,也竟然有种雪压梅枝的俏然效果,令人称奇,称绝。我当时还有些纳闷,园里花开这么好,怎么还下着那么大的雪呢。 我家里就有一株海棠,栽在地上,早在一月初就开始绽蕾,春来陆续开花,一直到现在也还挂着榴红的花瓣。只是我家的那株海棠花,从季春二月就辞别了冬雪,在山花未及绚烂时就已然春意蓬勃了。在晋祠的门角一侧,我一眼便认出朋友在网络上发表的那张“雪压海棠图”里的海棠,尽管时隔将近一个月,照片里的那株海棠竟然依然开得一团火红,那样美丽。这使我想起,山西属于高原地带,从扬卷着的寒雨冷风中我感觉到,这里气候寒冷,因而那些节气也来得晚些,虽然已是芳菲四月,各种花儿还没有适时开放,就是开放,也是迟来的花期,或者花期也长。 目光穿过晋祠里面的雕梁画栋,落在古香古色的飞檐橼棂,精美绝伦的木阁、照壁之上。高大苍劲的古老树种以及低矮修长的幼小花木,成了此行我的观赏目标。闪过这些建筑、树木,我惊喜地寻找那些花儿——累累的樱花绯红着面颊,一边是怒放枝头的花朵,一边是凋零一地的花瓣。花瓣落下的时候,就像天女散花里的羽舞,飘飘然地落在地上。透过摄像头去看它们,一瓣瓣闪着雨珠的晶莹。雨淡化了它们的芳香,却淡化不了它们的娇美。 这是我第一眼看到的晋祠的印象,观景访古的雅兴也便由此开始。而晋祠里的花,不过是山西之行意外发现的景观之一。那些静静的站立在门角旁边的淡紫的丁香花,更是给人一种出乎意料的淡雅的美丽。我是一个爱花的人,花在我的眼里是那么的神圣。行走在太原的街道上,那深深浅浅的绿色植物,间隔着株紫色的丁香,一团团的紫,一蓬蓬的紫,摇曳在雨中,令人爱怜不已。 我们当晚在太原住下,早晨六点多钟出发去五台山。山西的名胜虽多,路却不十分好走,时常遇到石子路,路面泥水翻浆,车身颠簸的厉害,当地的导游小楮调侃这是“山西式按摩”。这“山西式按摩”可不好受,车身一下歪向右边,一下歪向左边,不经几下腰就疼了起来,只好吃力地握住前面的扶手。正是那些山桃花的迎面而来而去,打破了这一路的颠簸劳顿,为疲惫不堪的我们增添了许多的欢欣。 五台山位于山西省的东北部,属太行山系的北端。跨忻州地区的五台县、繁峙县、代县、原平县、定襄县,周五百余里。最高处海拔达3061米,最低处海拔仅624米,为华北最高峰。这里层峦叠蟑,峰岭交错,奇峰灵崖,随处皆是,据说光著名山峰就达五十余处,大自然为其造就了许多独特的自然景观。因为这里的气候白天与夜晚差异很大,夏天十分凉爽,在清代,这里还称做清凉山。车子行走在路上,车窗靠近耳边,能听得到呼啸着的寒风掠过,透过玻璃,但见山峦高耸入云,无数云雾缭绕在山头。雨停片刻,我们停车观赏雨后山峰,一缕缕云雾缠绕在峰项半部,形成淡淡的岚烟,让人有如飘然身入仙境的感觉。 进入五台山区,我们才知道这里非常地冷,真不亏曾叫作清凉山。五台山的路边种柳,滩上种白杨,其它的树木少之又少。柳树的枝干很细,高不过一人;白杨树却无芽无叶,枝干上有如布满黑眼白瞳,直刺向高耸云天,大有与山势比高的气势。在我的家乡沂蒙山区,目前的柳树叶子已染上暮春之色,柳林浓得几乎可以藏鸦,而五台山的柳树的枝条上才刚刚吐出串串芽苞。远远打量那些熟悉的枝芽,恍如季节又进行了一次轮回倒转,仿佛我们又进入一个冬去春来的时季节了。这个春天与我们刚刚渡过的那个春天这么近,那么相仿而又那么地令人期待。 车子终于驶进五台山,看得见那些鳞次栉比的房屋建筑了,但见山峰更高更险,沿途沟壑相接,抬头皆是悬崖绝壁。沟下有自上而下白得闪亮的冰层,如瀑布坠向山底,我们怀疑是化而未尽的积雪形成,闪过冰瀑,整个山头点缀着簇簇粉红,点点娇羞。它们开在这个季节,我想可能是山桃花了。在这海拔3千多米高原地带,她们为远道而来的我们乍现了春光,未曾礼佛,人已犹入仙界。在五台山,尽管山上的茅草仍然黄得苍凉不见春色,但山上偶而闪过的美丽的山桃花,却给我们带来惊喜无数,赞叹之声不绝于耳,喝彩哗然。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常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山来。”唐代诗人白居易写下这首诗时,大概也是此时此境,此种心情。想起老人们曾经说过,小脚拇指甲有两个瓣的人,说明是山西人氏。“问我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鹳窝。”数百年来,这首民谣在我国广大地区祖辈相传,妇孺皆知。成为众人心中的故乡和根。史书记载,在中国历史上,明朝山西大移民以后的中国人有一半是山西人后裔。不用看,我羞于示人的小脚拇指上正盖有此印记。我在呵满雾气的车窗玻璃上写下一个“缘”字。五台山周围的房屋到处都写有这样的字形,写下这个字后,我便感觉心离山西近了。一时的冲动袭来,我拿不出纸笔,只好用手机写下这些文字。又顶着寒风拉开车窗,拍下了一组珍贵的照片。这样的时刻,这样的经历,大概今生也只这一次。 (2008年4月27日16时)
若荷 原本以为,今年的春天比任何一个春天都冷清的,还在二月的早春,就约好与朋友一起去参加春花节,都因被事务缠身不能同行而错过了大好时机。挨到四月中旬仍不能履约,便索性彻底取消了计划,安心上班或做自己的事情。谁知隔了几天,单位突然通知4月19号去山西旅游,于是痛快地欣然前往。 俗话说人生风景,快意理由。去山西旅游,除了观景,或者探古访幽,并不抱有什么赏得春花的希望。按照我国农历推算,本月二十号左右应该是农历的三月,正合着阳春的尾巴,这个时节在我们沂蒙山区的故乡,各种花儿开放得已接近尾声,想山西的花事也不过如此,大都到了意兴阑珊的时候。令人想不到的是越往深处走,花儿开放的越是较好,越是芳菲无尽。那花树开得疏落有致,又让人感觉纷繁热闹。它们在我们的行程之中一路点缀,大有迎接我们前往观赏的样子,仿佛是为我们这些远方客人的到来刚刚推迟了花期。 从沂蒙山区径直驱车西去,一路高速,七个小时之后,我们进入山西境内。下车休整时,发现天空开始下起霏霏细雨,在服务站吃过中饭稍事休息,再上车经过三个多小时的颠簸,这才到达太原市区。第一景点是叩拜晋祠。晋祠建于北宋大圣年间(1023年~1032年),是为纪念周初晋国开国诸侯叔虞(周武王次子)的祠堂,始建于北魏,后屡经修葺变迁,至北宋大圣年间追封叔虞为汾东王,并为其母邑姜修建了一座圣母殿。里面小桥流水、有我国古代雕塑艺术中珍品——著名的宋彩塑侍女像、难老泉与周柏等,被誉为“北方小江南”。一派北方古典园林的景致,却也颇具江南园林之风韵,历代都被誉为“三晋第一名胜”。 对晋祠的了解是源于梁斌写得《晋祠》。亭台轩榭,桥宇楼阁都跟文章中的描述毫无二致。其次便是网上浏览的发现。晋祠的园林很大,我们却是跟着导游匆匆而过,心下庆幸幸而有了网络,可以回家仔细搜索来看,查遗补缺。然而从晋祠归来,却无丛查询,无头无序。记忆里的那些祠堂、母仪、武士以及亭台楼阁,几乎无一记下,倒是那小巷柳花,让人格外入眼三分。 早在阳历的三月份,我在网上看到几幅山西朋友拍摄的晋祠里的花,厚厚的积雪倾压在一株开放着的海棠树上。照片上的雪,仿佛想要掩住一团熊熊燃烧的火,然而那火却倾而不灭,依然在毫不畏惧地燃烧着自己,这便形成了白雪红花,一冷一暖,雪照花红,花映白雪的特殊景观,就是照片上,也竟然有种雪压梅枝的俏然效果,令人称奇,称绝。我当时还有些纳闷,园里花开这么好,怎么还下着那么大的雪呢。 我家里就有一株海棠,栽在地上,早在一月初就开始绽蕾,春来陆续开花,一直到现在也还挂着榴红的花瓣。只是我家的那株海棠花,从季春二月就辞别了冬雪,在山花未及绚烂时就已然春意蓬勃了。在晋祠的门角一侧,我一眼便认出朋友在网络上发表的那张“雪压海棠图”里的海棠,尽管时隔将近一个月,照片里的那株海棠竟然依然开得一团火红,那样美丽。这使我想起,山西属于高原地带,从扬卷着的寒雨冷风中我感觉到,这里气候寒冷,因而那些节气也来得晚些,虽然已是芳菲四月,各种花儿还没有适时开放,就是开放,也是迟来的花期,或者花期也长。 目光穿过晋祠里面的雕梁画栋,落在古香古色的飞檐橼棂,精美绝伦的木阁、照壁之上。高大苍劲的古老树种以及低矮修长的幼小花木,成了此行我的观赏目标。闪过这些建筑、树木,我惊喜地寻找那些花儿——累累的樱花绯红着面颊,一边是怒放枝头的花朵,一边是凋零一地的花瓣。花瓣落下的时候,就像天女散花里的羽舞,飘飘然地落在地上。透过摄像头去看它们,一瓣瓣闪着雨珠的晶莹。雨淡化了它们的芳香,却淡化不了它们的娇美。 这是我第一眼看到的晋祠的印象,观景访古的雅兴也便由此开始。而晋祠里的花,不过是山西之行意外发现的景观之一。那些静静的站立在门角旁边的淡紫的丁香花,更是给人一种出乎意料的淡雅的美丽。我是一个爱花的人,花在我的眼里是那么的神圣。行走在太原的街道上,那深深浅浅的绿色植物,间隔着株紫色的丁香,一团团的紫,一蓬蓬的紫,摇曳在雨中,令人爱怜不已。 我们当晚在太原住下,早晨六点多钟出发去五台山。山西的名胜虽多,路却不十分好走,时常遇到石子路,路面泥水翻浆,车身颠簸的厉害,当地的导游小楮调侃这是“山西式按摩”。这“山西式按摩”可不好受,车身一下歪向右边,一下歪向左边,不经几下腰就疼了起来,只好吃力地握住前面的扶手。正是那些山桃花的迎面而来而去,打破了这一路的颠簸劳顿,为疲惫不堪的我们增添了许多的欢欣。 五台山位于山西省的东北部,属太行山系的北端。跨忻州地区的五台县、繁峙县、代县、原平县、定襄县,周五百余里。最高处海拔达3061米,最低处海拔仅624米,为华北最高峰。这里层峦叠蟑,峰岭交错,奇峰灵崖,随处皆是,据说光著名山峰就达五十余处,大自然为其造就了许多独特的自然景观。因为这里的气候白天与夜晚差异很大,夏天十分凉爽,在清代,这里还称做清凉山。车子行走在路上,车窗靠近耳边,能听得到呼啸着的寒风掠过,透过玻璃,但见山峦高耸入云,无数云雾缭绕在山头。雨停片刻,我们停车观赏雨后山峰,一缕缕云雾缠绕在峰项半部,形成淡淡的岚烟,让人有如飘然身入仙境的感觉。 进入五台山区,我们才知道这里非常地冷,真不亏曾叫作清凉山。五台山的路边种柳,滩上种白杨,其它的树木少之又少。柳树的枝干很细,高不过一人;白杨树却无芽无叶,枝干上有如布满黑眼白瞳,直刺向高耸云天,大有与山势比高的气势。在我的家乡沂蒙山区,目前的柳树叶子已染上暮春之色,柳林浓得几乎可以藏鸦,而五台山的柳树的枝条上才刚刚吐出串串芽苞。远远打量那些熟悉的枝芽,恍如季节又进行了一次轮回倒转,仿佛我们又进入一个冬去春来的时季节了。这个春天与我们刚刚渡过的那个春天这么近,那么相仿而又那么地令人期待。 车子终于驶进五台山,看得见那些鳞次栉比的房屋建筑了,但见山峰更高更险,沿途沟壑相接,抬头皆是悬崖绝壁。沟下有自上而下白得闪亮的冰层,如瀑布坠向山底,我们怀疑是化而未尽的积雪形成,闪过冰瀑,整个山头点缀着簇簇粉红,点点娇羞。它们开在这个季节,我想可能是山桃花了。在这海拔3千多米高原地带,她们为远道而来的我们乍现了春光,未曾礼佛,人已犹入仙界。在五台山,尽管山上的茅草仍然黄得苍凉不见春色,但山上偶而闪过的美丽的山桃花,却给我们带来惊喜无数,赞叹之声不绝于耳,喝彩哗然。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常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山来。”唐代诗人白居易写下这首诗时,大概也是此时此境,此种心情。想起老人们曾经说过,小脚拇指甲有两个瓣的人,说明是山西人氏。“问我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鹳窝。”数百年来,这首民谣在我国广大地区祖辈相传,妇孺皆知。成为众人心中的故乡和根。史书记载,在中国历史上,明朝山西大移民以后的中国人有一半是山西人后裔。不用看,我羞于示人的小脚拇指上正盖有此印记。我在呵满雾气的车窗玻璃上写下一个“缘”字。五台山周围的房屋到处都写有这样的字形,写下这个字后,我便感觉心离山西近了。一时的冲动袭来,我拿不出纸笔,只好用手机写下这些文字。又顶着寒风拉开车窗,拍下了一组珍贵的照片。这样的时刻,这样的经历,大概今生也只这一次。 (2008年4月27日16时)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