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龙长老您收了神通吧
2022-01-16经典散文
[db:简介]
成龙:可以休矣!
01
《神探蒲松龄》夯实了“成龙电影”已经被成龙自己彻底抹黑的事实。
02
蒲松龄“不择好音”,以谈狐说鬼的笔墨书写感时孤愤的《聊斋志异》,若肯下功夫,其人其书都大有文章可做。
但影片主创们没有多虑,他们要的只是蒲松龄的名字。
文人、捉妖,他既要发愁五文钱一本的书籍销路,又要拿着阴阳判不断念咒画符;他既要能打,又不能功夫太高;他既要亲切,又不能太滑稽。这样一个画地为牢的设定,这样一个无根之木的角色,等于让成龙自废武功,真是何必。
坦率地说,成龙来演蒲松龄,不合适。
早年的成龙代表的是打不死的香港精神,而最近十年以来,他渐渐背负起宏大的光环,左手“国家”,右手“幸福”,指望他在电影里再次说出“命是我的,我自有分寸”已绝不可能,他德高望重,他年过花甲,他甚至不能轻易地自嘲,不能在挨打之后痛得龇牙咧嘴。
戏里戏外,成龙都悖离了原来的自己,他由龙精虎猛的大哥升级为诲人不倦的长者,今时今日,即便他勉为其难地降维到小人物的世界,也只能格格不入。
事实上,之于这部电影的成龙,只是一块招牌似的存在,尽管《神》片打着成龙贺岁片的名号,但他并没有在影片中起到核心作用。
他在这部影片里的担当顶多是超级客串,不仅演技无从谈起,所谓“捉妖”也宛如原地旋转的木马,既没有推动什么,也没有结束什么。
03
影片主线并非迷离案情的破解,而是试图以宁采臣聂小倩的孽缘生灭催人泪下。令人意外的是,我们熟悉的剧情完全被改写,那些对倩女幽魂的记忆都被舍弃。
就像蒲松龄和成龙的名字一样,聂小倩们也只是留下了自己的名字。
旷世情缘荡气回肠,靠的不是空中楼阁,也不是演员卖力,而是一个耐心铺叙后的爆发。但导演大费周章另起炉灶,却又没有让人物的情感得到必要展开,他对宁聂的过往毫无兴趣,只用旁白加动画的方式三言两语匆匆交代,两人之间究竟好到什么程度,影迷感受不到,而要死要活的剧情就这么感天动地的直接推上来了。
一而再,再而三,银幕上,阮经天和钟楚曦两个演员的眼泪与纠结,如油浮水,始终都没能融入到角色里,当导演为他们设置的情感强度不断加码,观众反而与角色渐行渐远。在前情仓促根基浅薄的前提下,宁聂二人的生死与共灰飞烟灭,根本没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04
贺岁片的娱乐性本是题中应有之意,但贺岁片从来不是一次性的消费品,它并不意味着影片可以在此旗号下放弃品质,急功近利一晌贪欢。恰恰相反,在春节档空前激烈的竞争中,影迷们会格外挑剔,任何粗制滥造都会迅速被千夫所指的口碑轻易拣摘出来。
可以说票房惨败,完全是自找的
一部名为“神探”的影片,看不到逻辑与分析;
一众清朝的人物,演员们都留着明朝的发髻;
如此简陋的拍摄效果有必要做成3D?
随便一个演员男扮女装了,观众就会哈哈大笑?
曾几何时,“成龙电影”变成这样了?
在我看来,《神》片最大的笑点,就是影片主创们竟然认为自己设置的笑点好笑。
我不知道要如何淡定,才能无视这些尴尬,他们真的应该自己坐在影院里感受一下,当潘长江和苑琼丹你来我往吧啦吧啦说台词的时候,银幕前的那片沉默。
在影片买椟还珠的镜头下,特效比演技和故事来得走心,但偏偏想象力又不够。每逢过场,我们都会俯视一遍张家界云缠雾绕的山峰,然后迅速进入室内;一旦开打,蒲松龄就会不厌其烦地在空中画符,而燕赤霞则三番五次地念咒催符,没办法,这是他俩唯一的技能,别的,不会。
如此粗枝大叶,如此糊弄敷衍,暴露出来的是一副浑水摸鱼的败坏吃相。个中心态不难设想:这部电影,我们有成龙,有倩女幽魂,还有特效,我们都给团到一块了,怎么会没人看?但是,有没有颠覆经典的能力和讲好故事的热情?有没有尊重电影?成龙以及电影主创们,这些你们真的不需要好好想一想吗?
要知道,强行糅合无视内涵不仅仅是对一部电影的暴力,也是对观众智商的侮辱。
值得庆幸的是,拉大旗作虎皮的行径已日渐不容于市场。
最近几年,随着“成龙电影”批发式涌向银幕,其整体滑坡的影片品质和圈钱宗旨也双双被影迷识破,前作《机器之血》口碑坍塌和这一次彻底沦陷的票房成绩,都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必然。
只是对成龙来说,他应该担心的是,失去了影迷的信任,前仆后继的“成龙电影”该怎么办?
05
在无谓地消耗了成龙和一干聊斋IP之后,影片倒也不折不扣贡献了一个悬疑:成龙何以会出现在这样一部电影里?但答案应该由成龙问自己。
总之,看完《神》片,我觉得影片主创可能没想好自己要说什么,而演员也不清楚自己在演什么,至于影迷,更不知道自己在看什么。
好在结尾比较容易:就算影片埋下了续集的伏笔,但是拜托,还是省省吧。
最后再说一件小事:我的母亲已经83岁,她习惯了无微不至地关关怀我的生活,点点滴滴,如影随形,将之视为负担固然有不识好歹的忤逆之嫌,但我发自内心的认为,年纪大了,顺从天意颐养天年,才是可取的生活态度。
成龙大哥,尊驾意下如何?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