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经典散文

经典散文

不可或缺的海南生活元素(一)

2022-01-16经典散文
[db:简介]


海南的生活元素是什么?有人说是海洋,是美食,是火山,是戏剧和书院文化,是南洋建筑,是黎苗服饰,是阳光,是冲浪、高尔夫、马拉松和海钓......但在这里,我们想从小处着眼,关注不被大家注意的午睡、方言和二手货。它们不入主流,甚至琐屑,但它们是海南的生活元素,是当地人的一种生活态度。

午睡

到海口这家公司报到那天,已是年底,虽节气已过冬至,但这里满眼绿色,处处花香。那天上午,工作刚安排好,后勤主管便过来邀我去看午休房。我嘴里没说什么,可心里觉得稀奇,南方北方工作了几十年,从没这个待遇。

午休房是间标准套房,4张双层床,指定给我的床已铺好被褥,枕头凉席一应俱全。后勤主管说,是公司福利,没费用。下楼期间,我一直想说在写字楼上安排午休床,感觉成本有点高。可这话只在心里想了,没说出来。后来在公司做久了才知道,午休,对来自北方的员工尽快适应当地气候和生活习惯,真的很重要。

因海南岛靠近赤道,日照充足,全年温度较高,再加上当地夜生活丰富,岛民普遍睡得比较晚,到了午间,会觉得眼皮沉重,似乎有蜂蜜一样东东粘着你,让你闭眼。那会儿,睡眠成了最大的诱惑,像小时候喝多了走街串巷卖的酒酿,像被喵喵叫的猫蹭着裤角,没人会挡得住,都会着了道。在这里,海水隔断的不仅是大陆,好像也隔断了让人喘息不及的世事纷争。

在海口,别想在中午时间找什么人,因为您要找的人一定在午睡。那时大街上人车稀少,空空荡荡,正午的温度再加上胆囊收缩素分泌,早把整个城市催得哈欠连连,昏昏欲睡。如果您性子急,非要把电话打给要找的人,那您得做好被拒绝的准备,即便大家是熟人朋友,对方也会三言两语把您打发了。如果大家关系一般,十有八九会直接把电话挂了。

也有不信邪的,偏要在午休时间买菜,菜没买到,人却好像受了刺激。我一个朋友从北方来,非要露一手,给我们做家乡菜。“还以为去了就能买到菜,没想到菜市场大厅静悄悄的,一眼望去,满眼的三色布或塑料膜,估计菜和水果都蒙在下面。我试探着往里走想找个可以问话的。突然眼前坐起个女人,一脸睡意地问我干嘛,我说买菜,那女人突然往后一倒,嘟囔了一句午睡啦便再不理我。回来的路上,我才发现,到午睡时间,连公园的长椅或公交车候车亭的椅子都会被人占用。那一时刻,感觉全世界都睡了,就我一个醒着。”朋友讲述买菜过程时,仍在情绪中出不来。

有人说,在海南午睡就像瘟疫,在瘟疫发作时间,几乎无人可以幸免。有一次,我在午休时间赶完一篇第二天见报的稿子,犹豫再三,还是给老总打了电话。没想到,老总急着要看的稿子,竟用一句“下午再说啦”就把我打发了。当时,还搞不懂为什么很急的事怎么突然变得不急,现在想来,当然是午睡被打扰,不开心啦。

也有午休时间被格外关照的事,时间过去再久,也不会忘。有一年夏天的一个中午,在一个合作单位用完午餐,本想继续赶赶手头没完的事,没想到那家公司为我在办公室里临时安置了午休床。“中午休息,下午继续”,还没等我说什么,对方的主管就连连摆手。“海南人么,午睡不能误,下午2点,我们继续。”那天中午,躺在陌生的午休床上,心里却是莫名的亲切和感动。

曾在午休时接过北方老家的电话,两句话没说完,就被对方问是不是在睡觉,连忙应了,以为对方会挂掉。可情况常逆转,多被批矫情,说大白天睡什么觉,想睡回家早点睡。唉,不来海南不知道,南北各地的生活习惯和气候有关,也和时区有关。海口地处东七区,长春地处东九区,日出日落时间相差两个小时,早睡早起这个习惯可能对他们刚好,可不适合海南。

和移民马德里的朋友说起海南的午睡,她声调有些夸张地说,中国总算有了个懂午睡的地方,不过要是和西班牙比,还是小巫见大巫。她问我是否知道马德里几年前举办过世界首届午睡大赛,是否知道中午这段时间去马德里街上买东西,大多会空手而归。因午睡时间所有商店、餐厅、咖啡馆都暂停营业,在外面走动的全是观光客。

唉,午睡也能比。午睡,作为一个国家或地域的传统也好,文化也罢,必然与一个民族的发展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最好的例证,是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之后,这一传统也随着西班牙殖民者的入侵传播到了美洲。细细考证,喜欢午睡的并不是马德里,而是西班牙南部,显然,午睡习惯与南部地区为地中海型亚热带气候有关,同拥有热带季风气候的海南岛有一点相同,那就是热。显然,热,才是人们喜欢午睡的先决条件。可奇怪的是,举办世界首届午睡大赛的,不是西班牙南部城市,而是地处温带的北部城市桑坦德“西班牙国家午睡之友协会”,让人感觉,该协会除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外,还在争取北部人午睡的权利。其实,我们的北部省份也在争,不过是变了味。前年在沈阳举办的“ 沃要自然醒” 午睡大赛,竟把午睡当成一家乳品企业营销的由头,变得功利世俗,让午睡变得乏味。

西班牙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卡米洛·何塞·塞拉认为午睡是件神圣的事,午睡前必须“穿上睡衣,做过祷告,备好尿壶”。虽说这些文字读起来有些荒诞,但我宁愿接受这种有仪式感的午睡,也绝不听信以午睡为营销由头的花言巧语。

海南话

没来海口之前,不知海南话有多难懂,和当地人沟通起来有多难。没想到在海口讲普通话,能被大多数人接受,远比大陆某些自我感觉良好的城市好沟通。海南话是很难懂,但当地人不会和你说,政府、学校,几乎所有的公共场所都在推广普通话,就连总部设在海口的天涯社区也常讨论海南话的话题。

我接触的海南当地人几乎都喜欢讲普通话,原因说出来有些无奈,那就是海南人和海南人也讲不通。岛上的方言太多,有黎话、苗话、客家话、闽南话、军话、粤语等十几种,偏偏又少了类似广东白话那种让广东人都讲得通的话,没办法,讲不同方言的人遇到一起只好讲普通话。还有一个原因,可能是当地人对方言的自卑。

举个例子说吧,在我工作的那家公司,有一位当地女同事,说话的样子总给人一种表情呆板小声小气的印象。有一天我正在办公室里忙,蓦地听到一个极其动听悦耳的女声,听得出是一个操海南方言的女孩儿在打电话。语流时缓时急,但无论缓急都犹如音符在流动,我忍不住起身去看,没想到竟是那位平日里讲话表情呆板小声小气的女孩儿,她的语音如此优美流畅,人看上去也一下变得活泼漂亮起来。因为喜欢她讲海南话的样子,有一天和这个女孩儿聊到那天的电话,我刚开口,她就脸红了,声音嗫诺地问,“像打仗,是吧?”

“一说方言,我的语调忍不住就高起来,嗓门,忍不住,就大起来,情绪也会激动起来,人从心里往外放松”,用方言打电话的女孩儿说。女孩儿不卑不亢,对方言有褒有贬,不遮不掩,一脸坦诚。她的话让我想到我讲方言须有讲方言的情绪,方言中的每一个词可能都是一份早年的回忆,更是一份生活经验,一份能引起强烈联想的生活经验。正因为如此,方言才格外好听,格外生动!我把这些感受说了出来,并对她说喜欢海南话,喜欢听她讲的海南话。

因工作关系,曾和许多讲方言的人打过交道,接触过底气十足的白话、自吟自唱的潮汕话、乡音绵绵的客家话、淳朴生动的闽南话,还有大声豪气的莆田话,但最强大的是广东白话,几年前在珠海街头,看到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先生需要人帮忙,我帮了那位老人家,可他用白话对我连说了几遍请我说白话。一位过路人用普通话帮老人解释了,我的第一反应是不快,后悔帮了他,可想想又释然了,毕竟在广东有太多的人自我感觉良好,只知有白话而不知有普通话。

方言,应该是一种文化,一种有文化意义的东东。文化先进的地方,当地方言口音一定会被外人接受并模仿。相反,可能是不讲或回避,但不讲或回避本身就是一种无奈,一种信心不足,是对外俯首称臣的心态。海南给人的感觉,是底气不足,虽说是个省会城市,但人口总量还不如大陆某些省的地级市,缺少讲当地话的氛围,海口的公交车、出租车都是讲普通话的,且只有普通话,没有当地话,也没有英语,好像完全是给外地人服务的,唯一可以听到海南话的是电话提示语,电信部门会用普通话、当地话或英语服务。可当地人少的就是这份自信。有一次一位当地同事打电话时讲了当地话,旁边的人并没觉得什么,可那位同事电话刚放下就道歉,说因为对方是个老人家,没办法才讲当地话。当时别人说了什么已经不记得了反正我是没话。我不明白,他为什么要道歉,讲海南话有什么不好,我真想给他讲讲一个中国背包客在法国的遭遇,背包客原以为在法国语言不会有问题,因为法国人普遍受教育程度较高,会和他讲英文,没想到法国人只讲法语闭口不讲一句英语,直到离开法国时才搞懂,法国人不是不会说英语,而是因为他们觉得英语不如法语优秀,和一个外国人讲很没面子。

在广东,不会讲广东话,老土,在海南,好像不会讲普通话才是老土,不属于这里的主流社会,我不知道这种状态还要持续多久,还要有多少天资聪敏才华横溢的海南人强迫自己讲普通话。“大地到此结束,大海从这里开始”,说得就是具有得天独厚旅游资源的海南啊!黄山归来不看岳,海南归来不看天,说得是海南蓝天白云,空气之纯净,阳光直充沛,水土之丰饶。哪里的水果能像海南这样四季飘香呢?就连冬天里采摘的西瓜也是在阳光下自然生长的啊!

一个当地的朋友说我像个诗人,其实我不过用一个外地人的眼光看好了海南未施粉黛的特质,海南什么都不缺,缺的是“风物长宜放眼量”的一份自信,为了这份自信,海南的兄弟姐妹,请你们大声说海南话。

二手货

海秀路明珠广场后面的大英后路,本来街面就窄,许多旧货店又把些旧冰箱、旧空调、旧电视、旧电脑、旧风扇、旧家具摆放出来,显得街面更窄,更拥挤。可等你从街上挤进一家店的时候,才真正明白了什么叫拥挤,店主会在一台一百多升的冰箱上再放一台电视,要么就放一台小冰箱或是一台消毒柜,或是几台空调壁挂机,甚至可能会乱糟糟地放上几台电风扇……留给客人的空间太小了,像一条两墙对峙的深巷,神秘而压抑。也有过道相对宽松些的,店主又恰到好处地挤进去一张靠椅或一张沙发,甚至在面前摆上一泡功夫茶。

海口哪来这么多二手家电呢?在其它地方也见过卖旧家电的,可没见过这么大阵势,因为这些旧家电价低的让人心动,我常在晚饭后去那条路边散步边淘金。看多了,发现有的店除了卖旧货还卖新家电,价儿标的高一点,但不开发票和保修卡,“你怀疑这冰箱不是新的?”那位打着饱嗝的旧货店老板问。还没等我回答,他连说了几声正常,说,“新冰箱卖旧冰箱的价,谁信哪”,说他这批从广州批过来的冰箱可是好大的量,“正宗的广州组装”,于是我看到了一脸狡黠的笑。这样的冰箱我不敢买,看好一台九成新的冰箱,120升,只用了3个月,发票、保修卡一应俱全,只要600元。虽说一眼就看好了,却想再压压价,店主也肯通融又让了个打车钱。过两天再去,冰箱还在,可那位操河南口音的女老板偏说卖了,大声豪气地,差不多半条街都能听见她说话,感觉像是在用激将法。妻说,她知道你会受不了,在等你加钱哪,加个三十、二十,可能就是你的了。没想到买个二手冰箱还这么复杂,要是我一个人来,弄不好就上了人家的套儿了,好在老婆精明关键时候能把关定向。果然,过几天路过那家店,那台冰箱果然还在那儿,眼瞅着就快生锈了,哪里有人买呢。

这些旧货店的老板大都是外地人,从口音上听应该有河南人、四川人、山东人、东北人,也能听到当地口音,不管这些老板是哪儿的人,都是一样的眼神,那种能看穿你口袋有多少钱的眼神。有喜欢说话的,把自己说成是好善乐施的人,让你心里一阵阵涌起感动,恨不能把身上的钱全掏给他,也有不喜欢讲话的,和旧货一样阴郁,说一句算一句,问急了,干脆告诉你,不喜欢花言巧语 ,货是实货价是实价。

由于移民和旅游人群的不断增加,还有那些像候鸟一样来越冬的北方人,让这个城市形成了一种特殊的消费现象。电器、家具,甚至房产,买了卖,卖了买,不停地折腾,很像热带海洋气候特征一直热势不减,当地人告诉我,海南从消弭房地产泡沫经济开始,就一直比较浮躁,一部分卖土地发了财的人,可以每天从早到晚泡老爸茶,把许多工作机会让给了外地人。外地人,当然看好了这里四季如夏的气候,看好了这里吃不完的水果美食,还有炯然不同于大陆的风土人情,动动念头就来了,就算干不长也没关系,权当旅游了。一批批人进来,一批批人出去,走的人会处理一些不能带走的电器和一些生活用具,来的人会成为这些电器和生活用具的最大买主,毕竟二手货比卖场里的新电器便宜很多很多,于是,自然而然地形成了这种类似于生物链的消费现象。

像大英后路这样的旧货市场,海口应该还有几处吧,我知道的还有红城湖,就是龙昆南路那个中国茶道,一条街都是旧货,金龙路广百百货左手也有几家专卖旧货的店,还有大卖场的家电区,没一家不收旧电器的。对外地口音的客人他们会推销价位比较高的电器,如果客人因不知在海口停多久,电器能用多长时间坚持选低价的,他们就会把藏在电器后面的收购名片拿出来,信誓旦旦地保证回收的时候肯定出高价,“打个电话就好了,我们上门拆,而且马上就付现金”。听听,这有多诱惑,人家说了这么多还不买,是不是有点对不住人家。其实,还有一个人群在提供更多的方便,那就是走街窜巷,一路吆喝“高价回收空调、冰箱、彩电、洗衣机”的小商贩,再旧的电器他们也收,那是连电子垃圾也能折出几个钱的买主啊。

生活不总是光鲜如初,不是一味地崇尚原生态,也需要那些带着人的气息,需要那些泛着温暖色调的二手货,当二手货穿过尘埃走进我们的生活,当我们被各种各样的二手气息紧紧包裹的时刻,那可能正是原汁原味的生活啊!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