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抒情散文

抒情散文

阳朔山水

2020-09-24抒情散文田瞳
桂林山水,是挂在中国大西南的一幅绚丽多姿的彩画,令天下人为之神往。来到桂林,方知桂林最美的山水是在阳朔,说是“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桂林的山呀桂林的水,山山水水这样美……”诗人贺敬之的美丽诗句早已让我们认识了桂林,桂林如画的山
    
  
  桂林山水,是挂在中国大西南的一幅绚丽多姿的彩画,令天下人为之神往。来到桂林,方知桂林最美的山水是在阳朔,说是“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
  “桂林的山呀桂林的水,山山水水这样美……”诗人贺敬之的美丽诗句早已让我们认识了桂林,桂林如画的山水也成了我们多年的向往。今天,这幅瑰丽的山水画终于在我们面前展开了!
  桂林的山,不像别处的山脉连绵起伏,纵横千里,此间的河谷开阔平缓,一座座山头拔地而起,各自独立,山峰不高,四壁如削,山上长满了草木,从山顶到山脚全是可爱的绿色,充溢着蓬勃生机。在桂林,不管走到哪里,随意向任何一方望去,都可看见一座座绿色的山头,奇峰罗列,气势万千,别具风姿神韵。最有名的,当数那神似大象的象鼻山了。象鼻山原名漓山,又叫沉水山,位于桂林市内桃花江与漓江汇流处,因酷似一只站在江边伸鼻豪饮漓江水的巨象而得名,为桂林山水的象征。象鼻山高出漓江水面55米,长108米,宽100米,可见名扬天下的象鼻山,也是一座不大的山头。不知桂林的山头究竟有多少?“千峰环野立,一水抱城流”,正是桂林山水的鲜明写照。
  桂林的水,美丽的漓江、桃花江如诗如画,著名的“两江四湖”连接漓江、桃花江,沟通榕湖、杉湖、桂湖、木龙湖,形成环城水系。青山绿水,浓墨重彩,绘出了桂林迷人的风光。“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这是唐代大诗人韩愈写桂林山水的千古名句。
  桂林下辖12个县。桂林山水的精华地段是在阳朔,阳朔山水是桂林山水中最美丽的杰作。从桂林乘船,顺漓江飘流而下,83公里水程便到阳朔。这一段水程,河道曲折蜿蜒,两岸的青山连绵不断,高低错落,变幻无穷,呈现着万千姿态,令游人目不暇接。一个连一个的奇妙景观,演绎出许多美丽动人的传说故事,也传留下一串引人遐想的名字:单笔峰、浪石村、水帘洞府、鲤鱼挂壁、石人推磨、罗汉晒肚、美女梳妆,望夫仙石、八仙过海,九马画山,老人守苹果、童子拜观音……船行漓江上,一路风光旖旎,碧水萦回,奇峰倒影,竹木葱郁,人称“百里漓江、百里画廊”。漓江水清澈透明﹑碧绿欲滴,江中粼粼波光与两岸群山倒影交相辉映,如一幅长长的山水画。船从山峰倒影的画面上飘过,有“船在青山顶上行”的意境,令人真切地领略到阳朔山水的神奇秀美。有一首有名的《桂林山水》诗写得好:“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堪称甲桂林。群峰倒影山浮水,无水无山不入神。”
  到了阳朔,山水之外,不能不写一写阳朔一条非常有名的街——阳朔西街,也叫“秀水西街”。西街是阳朔县城内一条古老的老街,始建于隋开皇10年(公元590年),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阳朔建县时,此街因位于县城西面,故名西街。岁月虽已跨越千年,这里依然是蜿蜒的青石板路,青瓦白墙的小楼,时光仿佛停留在久远而古朴的年代,西街如同守着一个千年的约定而不老。
  阳朔西街,是一种梦幻,一种艺术,是一种印象,一种感觉。这里是久远历史和现代气息的溶合,也是中外文化的交汇。一里多长的S形老街上,一家挨一家挤满了各样的民俗小店、工艺品店、书画店、咖啡屋、旅馆、酒吧……那些店铺都装饰得非常个性,特点甚是鲜明,就连店名也十分独特,比如酒吧,起的名儿叫“没有酒吧”、“如果酒吧”,真是意味无穷。白天的西街,游人不多,街道显得慵懒恬静;到了夜晚,所有的店铺都在门前街面上摆出自己的摊位,整条街上灯红酒绿,琳琅满目,西街就变得浪漫多情,风情万种,魅力四射。而所有来到阳朔的游人,也几乎全都聚集到西街上来,一条街上熙熙攘攘,汇成了人的河流,整个街道上已不见一丝空隙,如果是几个游伴一起来逛西街,在人流中走不出几步,就会在不知不觉中走散。
  阳朔西街还有一大特色,这条街上的外国风情是一道抢眼的风景线,酒吧、饭店、网吧、工艺品书画店的装修风格大多中西合璧,挂有外语招牌,所有店铺的服务员、普通居民以至于街上卖水果的老太太,都能讲一口流利的英语。西街是聚集外国人最多的一条街,也是涉外婚姻最多的一条街。外国游客来到桂林,游罢漓江,在阳朔登岸,马上就会被西街吸引,他们在西街上悠然踱步,悠然吃中餐或西餐,悠然与中国人聊天,悠悠然游览山光水色,竟然舍不得走了,于是就在西街安营扎寨,和西街的女孩恋爱结婚,变成了西街人。西街数不清的店铺中,有二十多家是外国人所开,为西街染上了一笔鲜明的异域色彩。
  可以说,阳朔秀水西街和阳朔山水齐名,凡是来到阳朔的中外游客,无一例外,必定会到西街一游,必然会记住秀水西街。一条街道能闻名天下,我们国家有北京的长安街、上海的南京路,而桂林的阳朔西街,已是走出国门,四海皆知了。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