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去的煤油灯
2022-01-17叙事散文李荣涛
晚上给学生上晚自习,看着学生们在明亮的日光灯下奋笔疾书的样子,我不禁想到了自己二十多年前上晚自习的情景。那时,农村大部分地区都没有通电,晚上照明只能用煤油灯。当时煤油灯的种类也比较多,有晚上夜出使用的马灯,这是煤油灯中比较高级的一种。整个马……
晚上给学生上晚自习,看着学生们在明亮的日光灯下奋笔疾书的样子,我不禁想到了自己二十多年前上晚自习的情景。
那时,农村大部分地区都没有通电,晚上照明只能用煤油灯。当时煤油灯的种类也比较多,有晚上夜出使用的马灯,这是煤油灯中比较高级的一种。整个马灯由底座、玻璃灯罩和灯顶三部分组成。底座里的煤油因为外面有盖子拧紧,拎着它外出时煤油不会溢出来,灯焰外面有玻璃灯罩护住,再大的风也吹不灭。所以乡间的夜晚,经常能看到有人拎着马灯在田里忙碌,看到有人拎着马灯在寻找自己贪玩的孩子。昏暗微弱的灯光,给漆黑寒冷的夜晚增添了一丝明亮和温暖。还有一种制作精致的高脚煤油灯,高挑的灯身上面,再罩上一个高挑玻璃灯罩,不但聚光明亮,而且优雅无比,就像一位婷婷玉立的女郎。这种灯,普通人家一般不使用,机关办公室使用的比较多。普通人家使用的都是那种最简易的煤油灯。这种灯一般都是自己做的,有的用旧药瓶,有的用墨水瓶。用的随便,即使不小心打碎了,也不心疼。
上中学了,学校上晚自习,学生自带煤油灯。我就找了一个墨水瓶和一块牙膏皮,先用剪刀剪开牙膏皮,再把它卷在筷子上,卷成一个细细的小圆筒,最后把棉花捻细作为灯芯穿进去,一个简易的煤油灯便做成了。虽然做灯的过程中不小心划破了手,但想到晚上可以坐在自己亲手做的煤油灯前上晚自习了,就心安理得多了,疼痛也就没有了。上晚自习的时候,一盏盏各式各样的煤油灯亮了,整个教室刹那间便灯火闪烁,烟雾缭绕起来。下晚自习后,每个同学都变成了煤矿里出来的矿工,眉毛是黑的,鼻子是黑的,脸是黑的,连吐出来的痰也是黑的。回到家,看见母亲正坐在昏暗的煤油灯下给我们纳鞋子。有时针线用完了,需要重新穿线,母亲不得不把头靠近煤油灯去认针,灯火因此烧到了母亲的头发,我们就大声叫母亲小心。
有一次,大哥不知从哪里弄了一些干电池来,做了一盏干电池灯,灯光又白又亮,比我们用的煤油灯亮多了!我们都夸大哥聪明能干。就在这时,我们忽然听到“啪”的一声,干电池灯不知什么原因突然爆炸了,炸碎的灯片和干电池飞进了母亲刚刚做好的一锅面条里。大哥因此被父亲打了一顿。
1988年,也就是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第十年,我们的村里终于通上了电,用上了明亮无比的电灯。我清楚地记得通电的那天晚上,村民全都聚集在大队部前面的打麦场上,有说有笑,一直到深夜才回去。我八十岁的奶奶,竟然高兴地唱起了黄梅戏,惹得我们一家大笑开怀。
不久,家家户户都通了电,用起了电灯。煤油灯也逐渐退出了人们的视野,退出了历史舞台,成为一种远去的风景,在人们的记忆中慢慢老去。
站在明亮的日光灯下,给学生们讲煤油灯的故事,许多学生半信半疑,一脸茫然的样子。是啊,改革开放这三十年来,我们各方面变化太大了,变化的又何止是灯? [ 本帖最后由 杜永生 于 2008-11-24 09:27 编辑 ]
那时,农村大部分地区都没有通电,晚上照明只能用煤油灯。当时煤油灯的种类也比较多,有晚上夜出使用的马灯,这是煤油灯中比较高级的一种。整个马灯由底座、玻璃灯罩和灯顶三部分组成。底座里的煤油因为外面有盖子拧紧,拎着它外出时煤油不会溢出来,灯焰外面有玻璃灯罩护住,再大的风也吹不灭。所以乡间的夜晚,经常能看到有人拎着马灯在田里忙碌,看到有人拎着马灯在寻找自己贪玩的孩子。昏暗微弱的灯光,给漆黑寒冷的夜晚增添了一丝明亮和温暖。还有一种制作精致的高脚煤油灯,高挑的灯身上面,再罩上一个高挑玻璃灯罩,不但聚光明亮,而且优雅无比,就像一位婷婷玉立的女郎。这种灯,普通人家一般不使用,机关办公室使用的比较多。普通人家使用的都是那种最简易的煤油灯。这种灯一般都是自己做的,有的用旧药瓶,有的用墨水瓶。用的随便,即使不小心打碎了,也不心疼。
上中学了,学校上晚自习,学生自带煤油灯。我就找了一个墨水瓶和一块牙膏皮,先用剪刀剪开牙膏皮,再把它卷在筷子上,卷成一个细细的小圆筒,最后把棉花捻细作为灯芯穿进去,一个简易的煤油灯便做成了。虽然做灯的过程中不小心划破了手,但想到晚上可以坐在自己亲手做的煤油灯前上晚自习了,就心安理得多了,疼痛也就没有了。上晚自习的时候,一盏盏各式各样的煤油灯亮了,整个教室刹那间便灯火闪烁,烟雾缭绕起来。下晚自习后,每个同学都变成了煤矿里出来的矿工,眉毛是黑的,鼻子是黑的,脸是黑的,连吐出来的痰也是黑的。回到家,看见母亲正坐在昏暗的煤油灯下给我们纳鞋子。有时针线用完了,需要重新穿线,母亲不得不把头靠近煤油灯去认针,灯火因此烧到了母亲的头发,我们就大声叫母亲小心。
有一次,大哥不知从哪里弄了一些干电池来,做了一盏干电池灯,灯光又白又亮,比我们用的煤油灯亮多了!我们都夸大哥聪明能干。就在这时,我们忽然听到“啪”的一声,干电池灯不知什么原因突然爆炸了,炸碎的灯片和干电池飞进了母亲刚刚做好的一锅面条里。大哥因此被父亲打了一顿。
1988年,也就是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第十年,我们的村里终于通上了电,用上了明亮无比的电灯。我清楚地记得通电的那天晚上,村民全都聚集在大队部前面的打麦场上,有说有笑,一直到深夜才回去。我八十岁的奶奶,竟然高兴地唱起了黄梅戏,惹得我们一家大笑开怀。
不久,家家户户都通了电,用起了电灯。煤油灯也逐渐退出了人们的视野,退出了历史舞台,成为一种远去的风景,在人们的记忆中慢慢老去。
站在明亮的日光灯下,给学生们讲煤油灯的故事,许多学生半信半疑,一脸茫然的样子。是啊,改革开放这三十年来,我们各方面变化太大了,变化的又何止是灯? [ 本帖最后由 杜永生 于 2008-11-24 09:27 编辑 ]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