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经典散文

经典散文

笔记:《天国之秋》

2022-01-17经典散文
[db:简介]


笔记:《天国之秋》

小学时,我曾读过一本汇编小册子,内容类似于现在的课外读物,巴掌大,灰封面,篇首就是天王洪秀全的诗歌大作,但以我当年的鉴赏力,只觉一般。此后我对太平天国那段历史了无兴趣,在认识上近乎无知。


2013年夏天,我去南京总统府游玩,本想看看民国曾经的样子也就是了,不料却我进门没多远,便意外看到一幅太平天国的大型油画,上前看,那些风烟中满脸桀骜的领袖却让人有一股说不上来的感觉,一边纳闷,为什么总统府会有太平天国的存在,总统府难道不是蒋介石的吗?再往里走,又见到太平天国留下的龙椅等,不免失笑,因为说是戏班子的舞台摆设,它当然更加精美,但作为皇室的用具,却委实不伦不类,怎么说呢?就像暴发户在玩过家家的游戏吧。


美国学者裴士锋的著作《天国之秋》,2014年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我于2016年盛夏犹豫着买了回来,在几个月断断续续的阅读中,我慢慢明白了在总统府产生那些感受的根由——尽管天国已成云烟,但在它十九世纪的遗迹上,曾经弥漫的乖戾之气却并未散去。


中国长江以南历来富饶,但一百多年以前,数以亿计的生灵曾在此地横遭兵祸。本书对太平天国十八年的历史重新审读,着重表述国际政治对那场酷烈战争的影响。由于切入角度有别于早已汗牛充栋的既往资料,尤其书中对外国势力的立场所进行的分析颇为令人信服,这使《天国之秋》可能更加逼近被遮蔽的真相,换言之,作者在力图为我们擦净那段历史的一个侧面。


无论拙劣的“附体”还是粗浅的诗文,无论血腥的内讧还是冷峻的后宫,纵观洪秀全,他更像是一个心智严重扭曲的病人,不然,实难解释懦弱野蛮和凶残滑稽何以能在同一个人身上并行不悖。以经年征战为代价来动摇清王朝三百年根基,又首次借助外国宗教为意识形态的纲领发动起义,这是洪秀全们当时不知道的意义,事实是,太平军一到南京便开始定都分封,继而几十万人东征西伐,供养了如雨后春笋般林立的几千号“王”。至于《天朝田亩制度 》,则一直在蝴蝶装的书页里风雨飘摇,没有一个字落地生根付诸实现。若讲公道,那么所有亡灵都要太平军认账也不合史实,彼时整个中国南方都已经杀红了眼,清军的屠杀同样毫不手软。真诚反思这一悲剧的根源,不仅是中国人无可回避的责任,同时也是整个人类必须直面的深渊,因为在杀戮面前,没有谁是赢家。


天国走向末路后,洪秀全十五岁的儿子洪天贵福于1864年11月18日被清廷凌迟处死,这个孩子死前留下不少乞求活命的天真文字,读之可怜。保护洪天贵福出逃,却最终一样被俘的忠王李秀成,在木牢里争分夺秒地书写了几万字的自述,这份手迹由曾国藩后人家藏,曾于1963年台湾世界书局出版。在太平军中,李秀成是除石达开之外极少数能为自己赢得尊严的将领,后世学者对他是否有意投靠清廷一直存有争议,但放远看,其实无关宏旨,这正如郭沫若暮年对往昔流露悔意一样。


我看书喜欢顺藤摸瓜,对一个作者产生兴趣,就想尽量多的去了解其学术背景和知识体系。裴士锋是历史学者史景迁的弟子,史氏作品向以文笔流畅著称,他的《太平天国》我推荐和本书一并阅读。此外,史景迁与孔飞力、魏斐德被并称“汉学三杰”,提法尽管见仁见智,但另二位的重要著作如《叫魂》、《洪业——清朝开国史》等,确实值得收藏阅读。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