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抒情散文

抒情散文

长青柏树林

2022-01-18抒情散文追逐梦想
长青柏树林文/荷莹民间流传着“千年松,万年柏”的说法,为什么说是万年柏呢?因为柏树生长十分缓慢,在生物界享有“活化石”的美称。柏树具有斗寒傲雪、坚毅挺拔的特点,素为正气、高尚、长寿、不休的象征。柏树具《史记》记载:“柏为百年之长木,树耸立,……
长青柏树林
文/荷莹

民间流传着“千年松,万年柏”的说法,为什么说是万年柏呢?因为柏树生长十分缓慢,在生物界享有“活化石”的美称。柏树具有斗寒傲雪、坚毅挺拔的特点,素为正气、高尚、长寿、不休的象征。柏树具《史记》记载:“柏为百年之长木,树耸立,质细腻,花细琐。”我们的祖先历来都对柏树十分敬重,因其苍劲古雅可与松媲美,常将柏树与松并称,也许因为这个原因人们错把柏树认为松树。柏树,过去在鲁西北,人们喜在殪地种植,名门望族达官贵人都有自己的一片柏树林,是当时人们眼中躲不过的风景。

如果你能在乡村见到一片柏树林,那实在是太新奇了。然而,位于宁津县城关镇后王村东头有一片长青的柏树林。为了探访究竟,我有幸与著名的散文作家高迎春先生和曾在中财当过版主的王志生老师及县文联的工作人员,进行两次实地寻访。记得第一次来的时候正值夏日时分,车行驶在乡间的公路上,透过车窗看到绿树葱荫,远处几只白羊慢悠悠地啃着鲜嫩的青草。绿油油的禾苗在田野里茂盛的长着。从窗外吹来一阵清爽的凉风,让人深感惬意,令人神怡。车行至柏树林停下。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苍翠的古柏,树木参天。远望林子还真不小,大概有四十余亩地,三百多棵柏树。看上去有百十年,而且布局缜密株距有序,最粗的柏树胸围也有90里米左右,树高有十六、七米。行走在林间,观望一棵棵巍峨挺拔的柏树,它让这片林子有一种灵气,使一切的生命在它们的面前显得苍白逊色。一棵棵柏树万叶飒飒,枝叶茂密、尖尖的树顶插入云端。像一把把绿茸茸的大伞。让整片林子充满了神秘感。这不由的让我想起唐代诗人李白《古风》中的诗句“何当凌云霄,直上数千尺。”对柏树的赞叹之情。柏树,古称为“鞠”,为“掬”。在《论语.子罕》中记载:“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柏树属高大乔木。它与银杏同属最古老的植物种类。幼树呈金字塔形,长大后为扁平的开展树冠。有人称柏树为扁柏、侧柏、香扁柏、扫帚柏。山东曲阜孔庙内,有一株桧柏,为春秋战国时孔子亲栽,树旁立有“先师手植桧”石碑一块。“老桧曾沾周雨露,断碑犹是汉文章”。诗句中的“老桧”,即是指的这株桧柏。在山东泰山岱庙炳灵门东侧,则有五株汉柏,为汉武帝元封元年封泰山时所栽,人称此处为汉柏院,与西侧的唐槐院甬路相隔。听说在陕西黄陵县轩辕庙内,有一株轩辕古柏,相传为华夏民族的始祖黄帝所栽,距今已有四千余年,为中华柏树之最。综上述这些遒劲挺拔,高耸茎翠的古柏,被视为国之魂宝,这也证明着俗说言之不虚。
为了更深入的了解,揭开这片长青柏树林的神秘面纱,我们再次到后王村进行寻访。这次是在金秋时节,车行驶在公路上,望着车窗外景色更加迷人,金黄的树叶在微风中抖动,乡野里的棉花开着白色的花絮,高粱涨红了脸羞涩的低下了头,农民的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在寻访过程中得到了后王村支书----王洪池、村主任王立泉及村里老人们的大力支持。据76岁的王坤生老人讲述,这片地种植柏树历史悠久。祖先从北京密云迁来之时就有,也许是因为连年的战争林子遭到破坏,百姓流离失所,加之人烟稀少,柏树留下来的并不多。相传王氏祖先在永乐二年迁居而来,就是看重了这里极为稀有的柏树,又因为地形特殊,位居村东高地,有一条自然形成的水渠,被认为是村里的龙脉。当时由于战乱,这个村幸存的只有胡姓和卢姓几户人家。王氏祖先便与这里的胡姓、卢姓共同定居下来,后来胡姓和卢姓相继灭绝,只有王氏家族人丁兴旺。由于祖先是从北京密云迁居而来,尤喜柏树,这种树木笔直高耸,质地细腻,树有一种油脂而不宜腐烂,又散发出一种独特的香气,进行了大面积种植,并为自己百年之后选为墓地。因为是风水宝地,当然要进行缜密规划和周密布局。希望后世子孙世代昌盛,日益发达。现在还保留着原有的格局。仔细观看整片柏树林,有空闲的地方长着茂盛的野草,柏树则行列有序,株距均匀,整个布局就像北京的四合院。随着年代的久远,到八世周子孙增多起来,他们的宅舍都集中在村前,并与后街有一沟之隔,习惯上称之为前庄,他们也称原村为后王。人口逐渐增多,但人老也总归西,死后给自己这在这柏树林里找个安息之地,那也感到非常的荣幸。因为这里还有一个特别的缘由那就是,始祖三老公和二世都管及孙子安葬在这里,被称为始祖坟,日后形成了墓地。据说村里的柏树林曾被刨过一次,那些被刨的柏木都是老树,一棵柏树的树干,横切从中间锯开,宽面就可以做一侧的棺材板子。可以让人想象一棵柏树究竟有多粗。人老了能用上上等的好柏木做棺材在当时也是村里的大户人家。为什么刨这些老柏树呢?王坤生老人接着讲述:听老人讲大概在民国初期,后王村曾遭到外村的极大欺辱,生性刚直的后王人怎能咽不下这口恶气,官司打到最高层法院。打官司花很多钱,那个时候人们穷得很,实在没有办法,经村人协商,祭拜祖先后先把这些老树卖了,做打官司的银两,保留原来的地形不变。官司打赢了,为祖先及后人赢得了尊严。又在原处植上新柏树。到现还保持着原貌。当高老师问及:在文革期间,这片柏树林为什么没遭到破坏呢?老人心中一震略加迟疑,回忆起文革期间的场景,给我们讲述起柏树林传奇的故事。听说曾有一个人在他父亲病重期间,为给父亲做口好棺材,找几个朋友在漆黑的夜里偷柏树。当那个胆大的朋友举起斧子就向柏树的树干砍去,突然出现一道强光,把那人牢牢地定在那里,一动不动,还口吐白沫,可把其他的那几位吓坏了,撂下家什就跑,有的一不小心溜在水沟里了。那个被定的人天亮才回家,没几年就去世了,而且他断了后。为他帮忙的几位朋友也得怪病,精神失常,家族人丁不旺。另一位姓王的老人补充道:祖上留的风水宝地,曾有风水先生说过这些柏树有千年之久,这个位置阳气具足,又位于村中的高地,阴面(背面)有河,河有清水,水为财。则出高官聚厚财。果真不出几年考出了一名状元,在当朝为官,且聪明伶俐,长的英姿飒爽,被当朝的皇上看重选为驸马爷。皇上的千金也就下嫁给了这个驸马爷。漂亮的千金看不上这个状元,又不敢违抗父皇包办的婚姻,只好应从,心常郁闷,四十多岁就去世了。当时的驸马爷,把皇上的千金送回老家安葬在这片松柏林里。柏树林里有皇家小姐的坟,又有这么神奇的传说,为此在文革期间谁还敢动这片老柏树林,而让自己或家人遭遇不幸呢?
在了解柏树林的同时,不得不提起有关后王村的历史,王志生老师问:“后王村源远流长,有没有史书记载?”就在说话的同时,村主任王立泉正翻箱倒柜拿出一本装潢精致的谱书并讲述:“据谱书记载,我们的祖先三老公,从北京密云县迁居而来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王氏传到九世王表环时胡姓没人了,卢氏也仅剩几户,王氏却兴旺昌盛起来,王表环的儿子王献典是位太学生,官职晋升到州判。因此名声大振,邻村有人称我们村为王表环。后来出过五品以上的官,从七世到16世人口增多,从我村迁出的不少,有在乐陵王木褪的,也有在淄博的。新中国成立后,后王村设为宁津县第一个区,后来改为后王乡政府驻地。并设有集市促进市场,增进经济贸易交流,可见繁荣之景象。”村支书王洪池接着说:“后王村在清朝末期民国初期时是个封建堡垒式村庄,四周有围墙环绕,并设有东西南大门,威严高大,用以防备匪盗骚扰用的。据老人回忆幼年时,曾见到残缺不全的大门和一段段不相连的围墙残垣。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我村出过很多名垂千古的革命军人,像王和成是连级指导员,在解放济南的战斗中殉难。还有王志浚在燕京大学加入中国共产党,被派往新四军到延安军政大学学习,一九三九年十月在抗日战争中壮烈牺牲,年仅28岁。王柱心也是一名革命军人,他曾是王震将军手下的一名手枪排排长。现在前王还有一位健在的革命军人,他叫王泽清,14岁当兵,参加过淮海战役,并渡长江参加解放南京、解放福建的战役,多次负伤,曾荣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两次和四等功一次。如今84岁高龄的王泽清夫妇身体硬朗,在故土安度晚年。村里早年有王氏家族迁居全国各地的,在战争年代也曾涌现出很多革命军人,不愧是一宗相传的后人。”听到这里,我倏然间想起了父亲给我们讲过有关我们家族的事。父亲曾说过:我们王家祖上是从后王十四世祖王锡位迁居青积务村,已有百年以上的历史,到了你爷爷这代,你爷爷王玉珍和你大爷爷王玉贵在村里开起一家药铺,给十里八村的人看病,那时相当有名气。你三爷爷王玉琢(参军后改为王国玺)参加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沧州、天津的战役,在部队担任重要的职务。天津解放后曾任天津市化工染料公司和天津市修理公司的总经理。去世后骨灰安放在天津水上公园烈士祠。无论走到哪里,也要知道我们的祖先在哪里,我们的根在哪里。父亲的话我一直铭记在心,父亲王万兴也是我非常敬重的人,他一生潜心研究农机具的创新与发展,曾多次被县人民政府评委县先进科技工作者。

后王村的繁荣与兴旺,离不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代祖先宗族家风的一脉传承。远处不时传来鸟鸣的声音,寻声远望几只鸟儿从林中飞过,阳光透过柏叶空隙斑驳的撒在绿色的青苔上。王坤生老人停住脚步,让大家看这块墓碑的碑文,正面镌刻着,民族之光●王志浚烈士之墓;背面是墓志铭:王志浚,字叔哲,一九一一年生,一九三二年在燕京大学加入中国共产党,一九三五年参加一二.九运动,一九三七年到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一九三九年初被派往新四军,一九三九年十月在抗日战争中牺牲。这是宁津县人民政府于二零零四年清明节为王志浚烈士树的墓碑。让后王烈士安卧在苍松翠柏中,是对英雄永远的怀念。那些远去的祖先和牺牲的英雄不正像这长青的柏树,万古流芳吗?

望着参天的柏树,行走在林中,听着他们的津津乐道的讲述。心中不由得升起一种敬畏之情。最后用这句:“古柏苍翠显风姿,忠贞不屈傲天地。”做结束语以表达对王氏祖先和英雄的敬重之情。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