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号楼的老太太
2022-01-18抒情散文周施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5:32 编辑
暮色,像一层淡墨在素白的纸上氤氲开来。远处的山峦、村庄,逐渐变得模糊,就连窗外落尽了叶子的樱树,也好像是写意画里的几笔勾勒。天又开始黑了。正在厨房……
暮色,像一层淡墨在素白的纸上氤氲开来。远处的山峦、村庄,逐渐变得模糊,就连窗外落尽了叶子的樱树,也好像是写意画里的几笔勾勒。天又开始黑了。正在厨房……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5:32 编辑 <br /><br /> 暮色,像一层淡墨在素白的纸上氤氲开来。远处的山峦、村庄,逐渐变得模糊,就连窗外落尽了叶子的樱树,也好像是写意画里的几笔勾勒。
天又开始黑了。
正在厨房晚饭,就听见”笃!笃!笃!”一阵急促的敲门声响起。应该不是找我的。没有串门的习惯,平时也很少有人来。即使来,也会提前电话联系。敲门者是谁呢?
透过猫儿眼,我望了一下,敲门的好像是个老太太。这个时间,不会有亲戚来。朋友中,也没有这个年龄的。我被这突如其来的敲门者弄得有些惶惑。
“谁呀?”我隔着门问了一声。
“我呀!”就听见一声欢快的应答。似乎这一声“我呀!”足以说明她是谁,如果再不开门,好像对不起她似的。
忽然猜到了她是找谁的。
犹豫了一下,还是开了门。果然是一个六十多岁的老太太。她一脸笑意,也一脸的话意——她似乎想说“哈哈,你看你,在忙啥呢?怎么连我都听不出来了?”然后还会有更多的话。
只是她还没来得及表达,我就微笑着对她说“您是要到53号楼吧?走错了呢。”她正要迈进来的脚步止住了,一脸的话意转成惊讶:“这不是53号楼?”我摇摇头说“不是。是前面那座。”她有些尴尬,也有些失望,自言自语地嘀咕着什么,转身走了。
我轻轻地关上了门。
她是去找53号楼那个年龄跟她差不多的老太太的,我应该没猜错。
大约三分钟后,我在阳台上果然看见她出现在53号楼的老太太单元门前按门铃。门很快开了,她走了进去。随后就看见53号楼的老太太家客厅后窗上,灯光映出两个人的身影。我似乎也放心了,又回到厨房。
53号楼的老太太,一年前老伴去世了,亲朋好友怕她孤单,会不时地来看她。她家的位置跟我家的位置有些相似,就经常有敲错门的,刚才敲我家门的,也许是她的朋友。
几年前刚搬来时,53号楼的老太太跟她的老伴身体还很硬朗。老太太皮肤白皙,圆脸盘,长得挺富态,白头发烫着花卷,穿着讲究。老头瘦瘦的,眉目清矍,走起路来很快,看上去很有精神。虽然跟他们不熟悉,也没有过接触,只是有时无意中看见他们,却留下了些印象。
老太太每天都穿戴得很整齐,不慌不忙地出门散步、锻炼身体,很安闲享福的样子。老头也是每天出来锻炼、买菜。他们不必上班、不再为生活操劳,那份闲适,让我很是羡慕,于是就盼着退休,盼着有大把属于自己的时间可以尽情享用。
几年过去了,他们就这样不变地存在于视线中,只要我留意,就会看见他们的身影。我甚至以为,大约再过个十年八年,他们也还是这个样子,顶多走路蹒跚些罢了。
可是,有一天,我在阳台上坐着,忽然看见那曾经脚步轻快的老头在草坪边走来走去,表情呆滞,步履迟缓,与以往简直判若两人。后来从邻人那里得知,老头得了老年痴呆症。再后来,没看见老头出来走,就见一辆外地牌号的宝马车停在53号楼前。有时会有一个四十岁左右、比较清秀的女子跟53号楼的老太太一起上了这辆车离去。之后得知,那女子是老太太的女儿,在外地做生意。
也许是老头住院了。看她们提着饭盒进进出出的身影,我猜想着。
老太太的女儿一直没走,宝马车每天来来回回的开进开出的。有一天,一大早就听见人声嘈杂,往外一看,就看见53号楼前来了不少人,好像发生了什么。原来,老太太的老伴去世了。
去53号楼的人多了起来。老太太的儿子和女儿戴着孝进进出出的。
那之后,老太太的女儿在这里住了很长一段时间,晚上也经常有亲朋好友来,老太太家的客厅开了大灯,窗子上映出很亮的光。
大约一个多月后,宝马车不见了,进进出出的人也少了。到了晚上,老太太的客厅大多时候看上去很暗,好像是一个人在家。
老太太的儿子,隔上一段时间会回来看看老太太。周末的时候,只要看见宝马车停在草坪边,我就知道,老太太的女儿又回来。只是待上两天就又走了。因此,老太太家大多是冷清的。
逢了节日,老太太家就热闹起来,那是因为女儿跟儿子他们都回来了。中秋节晚上,她家客厅的灯就一直亮到很晚。老太太的儿子跟女婿他们在靠近窗子的餐桌前坐着,大约是在喝酒聊天。老太太的儿媳妇也在忙着,身影很好看。
老太太的儿媳妇在政府工作,长得非常漂亮,眉眼跟一个韩国女明星有些相似。每次回来,都是大包小包地拎着好多东西。看她在厨房和客厅之间来回忙碌的身影,想着有这样一位上得厅堂、下得厨房的漂亮儿媳妇,想必老太太也很自豪吧?因了这漂亮的儿媳妇,每逢节假日,我会特别留意到53号楼,很希望她好看的身影出现在我的视线中。
中秋节之后,老太太家又恢复了平静。偶尔也有亲戚或朋友来看她,但大多时间她还是一个人在家。她出来时,好像是大病初愈的人,神情有些茫然,显得苍老而孤单。许多个夜晚,老太太的屋子灯光暗淡,陪伴她的,大约就是电视了。
此刻,老太太的客厅一定因着那个走错门的老太太热闹起来。她会把刚才的经历说给53号楼的老太太听,然后俩人一起像孩子一样大笑起来。再然后,她们会絮絮叨叨地聊起家长里短。
她们也许是从年轻就很要好的闺密,之间有着说不完的话。此刻,你一言,我一语,会聊的很高兴。如果是夏天,也许她们开心的笑声会从开着的窗子里传过来。
想到这一幕,我笑了。天黑了,一个老太太去看另一个老太太。灯光里,一个人用快乐将另一个人感染。这是多么温暖的相见,想想都觉得为此开心。
就这样,53号楼的老太太似乎成了我生活中的一部分内容,她窗子映出的灯光,也明暗着我的心情。只是,这个夜晚之后,我去了外地。等我回来后,有那么几个夜晚,当我习惯性地看向那扇窗子时,却一直都是黑的,白日里也没看见老太太的身影。
于是,这个冬天,睡前拉拢窗帘,向外的一瞥时,我总要猜测一番:老太太去了哪里?也许她是去女儿家,或者被接到儿子家去了。
冬天就要过去了。53号楼的老太太究竟去了哪里,我想,春天到来的时候,就会有一个答案吧?
(写于2014年冬 )
天又开始黑了。
正在厨房晚饭,就听见”笃!笃!笃!”一阵急促的敲门声响起。应该不是找我的。没有串门的习惯,平时也很少有人来。即使来,也会提前电话联系。敲门者是谁呢?
透过猫儿眼,我望了一下,敲门的好像是个老太太。这个时间,不会有亲戚来。朋友中,也没有这个年龄的。我被这突如其来的敲门者弄得有些惶惑。
“谁呀?”我隔着门问了一声。
“我呀!”就听见一声欢快的应答。似乎这一声“我呀!”足以说明她是谁,如果再不开门,好像对不起她似的。
忽然猜到了她是找谁的。
犹豫了一下,还是开了门。果然是一个六十多岁的老太太。她一脸笑意,也一脸的话意——她似乎想说“哈哈,你看你,在忙啥呢?怎么连我都听不出来了?”然后还会有更多的话。
只是她还没来得及表达,我就微笑着对她说“您是要到53号楼吧?走错了呢。”她正要迈进来的脚步止住了,一脸的话意转成惊讶:“这不是53号楼?”我摇摇头说“不是。是前面那座。”她有些尴尬,也有些失望,自言自语地嘀咕着什么,转身走了。
我轻轻地关上了门。
她是去找53号楼那个年龄跟她差不多的老太太的,我应该没猜错。
大约三分钟后,我在阳台上果然看见她出现在53号楼的老太太单元门前按门铃。门很快开了,她走了进去。随后就看见53号楼的老太太家客厅后窗上,灯光映出两个人的身影。我似乎也放心了,又回到厨房。
53号楼的老太太,一年前老伴去世了,亲朋好友怕她孤单,会不时地来看她。她家的位置跟我家的位置有些相似,就经常有敲错门的,刚才敲我家门的,也许是她的朋友。
几年前刚搬来时,53号楼的老太太跟她的老伴身体还很硬朗。老太太皮肤白皙,圆脸盘,长得挺富态,白头发烫着花卷,穿着讲究。老头瘦瘦的,眉目清矍,走起路来很快,看上去很有精神。虽然跟他们不熟悉,也没有过接触,只是有时无意中看见他们,却留下了些印象。
老太太每天都穿戴得很整齐,不慌不忙地出门散步、锻炼身体,很安闲享福的样子。老头也是每天出来锻炼、买菜。他们不必上班、不再为生活操劳,那份闲适,让我很是羡慕,于是就盼着退休,盼着有大把属于自己的时间可以尽情享用。
几年过去了,他们就这样不变地存在于视线中,只要我留意,就会看见他们的身影。我甚至以为,大约再过个十年八年,他们也还是这个样子,顶多走路蹒跚些罢了。
可是,有一天,我在阳台上坐着,忽然看见那曾经脚步轻快的老头在草坪边走来走去,表情呆滞,步履迟缓,与以往简直判若两人。后来从邻人那里得知,老头得了老年痴呆症。再后来,没看见老头出来走,就见一辆外地牌号的宝马车停在53号楼前。有时会有一个四十岁左右、比较清秀的女子跟53号楼的老太太一起上了这辆车离去。之后得知,那女子是老太太的女儿,在外地做生意。
也许是老头住院了。看她们提着饭盒进进出出的身影,我猜想着。
老太太的女儿一直没走,宝马车每天来来回回的开进开出的。有一天,一大早就听见人声嘈杂,往外一看,就看见53号楼前来了不少人,好像发生了什么。原来,老太太的老伴去世了。
去53号楼的人多了起来。老太太的儿子和女儿戴着孝进进出出的。
那之后,老太太的女儿在这里住了很长一段时间,晚上也经常有亲朋好友来,老太太家的客厅开了大灯,窗子上映出很亮的光。
大约一个多月后,宝马车不见了,进进出出的人也少了。到了晚上,老太太的客厅大多时候看上去很暗,好像是一个人在家。
老太太的儿子,隔上一段时间会回来看看老太太。周末的时候,只要看见宝马车停在草坪边,我就知道,老太太的女儿又回来。只是待上两天就又走了。因此,老太太家大多是冷清的。
逢了节日,老太太家就热闹起来,那是因为女儿跟儿子他们都回来了。中秋节晚上,她家客厅的灯就一直亮到很晚。老太太的儿子跟女婿他们在靠近窗子的餐桌前坐着,大约是在喝酒聊天。老太太的儿媳妇也在忙着,身影很好看。
老太太的儿媳妇在政府工作,长得非常漂亮,眉眼跟一个韩国女明星有些相似。每次回来,都是大包小包地拎着好多东西。看她在厨房和客厅之间来回忙碌的身影,想着有这样一位上得厅堂、下得厨房的漂亮儿媳妇,想必老太太也很自豪吧?因了这漂亮的儿媳妇,每逢节假日,我会特别留意到53号楼,很希望她好看的身影出现在我的视线中。
中秋节之后,老太太家又恢复了平静。偶尔也有亲戚或朋友来看她,但大多时间她还是一个人在家。她出来时,好像是大病初愈的人,神情有些茫然,显得苍老而孤单。许多个夜晚,老太太的屋子灯光暗淡,陪伴她的,大约就是电视了。
此刻,老太太的客厅一定因着那个走错门的老太太热闹起来。她会把刚才的经历说给53号楼的老太太听,然后俩人一起像孩子一样大笑起来。再然后,她们会絮絮叨叨地聊起家长里短。
她们也许是从年轻就很要好的闺密,之间有着说不完的话。此刻,你一言,我一语,会聊的很高兴。如果是夏天,也许她们开心的笑声会从开着的窗子里传过来。
想到这一幕,我笑了。天黑了,一个老太太去看另一个老太太。灯光里,一个人用快乐将另一个人感染。这是多么温暖的相见,想想都觉得为此开心。
就这样,53号楼的老太太似乎成了我生活中的一部分内容,她窗子映出的灯光,也明暗着我的心情。只是,这个夜晚之后,我去了外地。等我回来后,有那么几个夜晚,当我习惯性地看向那扇窗子时,却一直都是黑的,白日里也没看见老太太的身影。
于是,这个冬天,睡前拉拢窗帘,向外的一瞥时,我总要猜测一番:老太太去了哪里?也许她是去女儿家,或者被接到儿子家去了。
冬天就要过去了。53号楼的老太太究竟去了哪里,我想,春天到来的时候,就会有一个答案吧?
(写于2014年冬 )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