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缸
2020-09-24叙事散文yuanfengyuan
水缸在老家农村生活,总有写不完的话题,水缸便是其中之一,我与水缸有不解的情节,儿时的记忆时时与水缸相伴。我的老家在农村的一处大山里,小时候,农村没有自来水,于是,挑水便成了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件大事。挑水这件事儿也锻炼了我刚强的体质。记得
水缸
在老家农村生活,总有写不完的话题,水缸便是其中之一,我与水缸有不解的情节,儿时的记忆时时与水缸相伴。
我的老家在农村的一处大山里,小时候,农村没有自来水,于是,挑水便成了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件大事。挑水这件事儿也锻炼了我刚强的体质。记得小学四年级开始,我就开始接过母亲肩上的扁担,自己开始学习挑水。村里的水井在门前的池塘边,用石头堆砌而成,井口圆圆的,用青石板铺成的井面,水井大概只有四五米深。每天清晨就是村里水井最为繁忙的时候,村里的人们为了挑足一天的吃水问题,不得不拿起水桶扛起扁担早早的去村里的水井里挑水。这个时候,我已经能够独自一人,用扁担水桶挑水了,大大的水缸在厨房里,我们家里离水井大概两三里路,我挑着扁担水桶往水井边走,水桶去的时候特别的轻,铁水桶和扁担上的铁钩子,发出“吱——吱——呀——呀”的叫声,非常的有韵律,挑水是我生活中一件非常快乐的事情。在春夏秋三个季节,井水非常的丰足,清澈的井水快漫溢进水塘里,我们村里的井水特别的清凉甘甜爽口,这或许是故乡的井水甘甜的缘故。我只要将水桶往井里一丢,就可浣起一大桶水了,顺手用扁担将装满水的水桶提起来搁在井边的石头上。于是,我又将第二只水桶丢进水井里,打满水后放在水井边。从水井里打起两桶水,对于身体还不强壮我可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这一担水总算打满了,说实话,那时候我的身体还很稚嫩弱小,将一担水挑起,我的腰都压弯了,颇费力气,但是还能够承受。挑水的时候可没有来的时候那么轻松,两只水桶装得满满的井水,我的两只手一前一后的将两只水桶牢牢的抓住,以此保持平衡免得将水桶里的水给弄泼了从而前功尽弃。就这样,我从家里往返于水井三次挑了三担水,我们家的水缸的水就挑满了,这时,我才放下水桶歇一口气。每次将水缸挑满水,我们家总不会将水缸里水用完,这样,每天挑水也不会那么费劲。将水缸的水挑满了,我往水缸里看一看,我站在水缸边,自己探头的身体的倒影映在清澈见底的水缸里,这时候,我盖上水缸的盖子。我才放心的了,因为一家人一天的生活用的水全够了。全家人烧火做饭的用水问题解决了,挑完水以后我才可以很心安理得的上学了。
最难的要数冬天挑水了,在冬日的早晨,村里的水井边可热闹了,由于井里井水少,人们总是早早的甚至天没有亮就赶到水井边抢着挑井水。在冬季,我总是在黎明时分便起床,挑起水桶另外在大水桶边挂一个小铁桶,由于井水稀少,我挑水时必须将小桶一次次的舀水,村子里比我起得更早的人,就不用这么费劲了。直接用大水桶就可以将水打得满满的,井水清澈甘甜爽口。懒惰的人稍微起得晚一点的人,就有点麻烦了,我有时挑水竟然将井水给挑的见了底,这时我才肯罢休。井水给挑干了,露出井底,井底有泉眼像泉水一样的涓涓细流,不停地往外沁水,别看这小小的泉眼,一天到晚的汇聚,井水就会越积越多。村里的人们,在农务活繁忙的季节,中午也会挑到井水,井水是我们村里的“救命水”,没有它就不能生活。
有时候,村里的水井没有水可挑的时候,我甚至跑到杉厂的水井里去挑水。因为杉厂的水井里从来都不缺水,就是有一样不行,实在是太远了,挑水又要上一个山坡挺吃力的。这口水井离我们村子有五来里地,这对于处于青少年的我还是有些麻烦的。我从家里出发,路过杉厂的丛林小道,小道的两边是高大的杉树,树叶将小道用浓荫遮盖,在酷热的夏天,我挑着水桶走在小道上迎面而来的是一阵阵的凉风,小路上,茂密的丛林中不时的传来鸟儿的清脆的叫声。“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的心境怡然自得。路过一个水塘在西面的山脚下的水田边就是杉厂的水井了。水井不远处有我家的一块稻田,母亲经常带着我到这里劳动,在稻谷成熟的季节,能看到我家的稻田里金灿灿的稻谷。这时候,收割的季节我就会到这里割稻谷拾捡稻穗。水井用水泥堆砌而成,井面非常平坦。井里经常有青苔之类的水草,偶尔也会看到很小很小的鱼儿在井里游动。井里面的水非常清凉。因为背靠山脚加上浓密的杉树,这口水井的井水格外的甘甜。水井因为路途遥远,而来此挑水的人不是很多。我挑水时总是到对面的山顶歇一口气,然后再往家里挑,这样我才轻松多了。
二十一年后,我们家已经不用水缸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家的生活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家彻底的告别了老家的水缸,在县城蜗居了十几年,自己买了一块土地盖起了房子,新房子里安装上了自来水。虽然用自来水对于县城里人来说,自来水是城里人生活当中一件非常普通的事情,在偶尔之间,我也会想念老家的生活,那一天,我和妻子为了防止停水到将军城买了一个大大的塑料水桶蓄水,塑料水桶的作用还是水缸的作用,可是我依旧想念老家的水缸,想念那时候平淡而有趣味的乡村生活。
湖北省红安县城投公司 袁锋
手机:13607253832 邮编:438400
[ 本帖最后由 yuanfengyuan 于 2011-11-19 09:20 编辑 ]
在老家农村生活,总有写不完的话题,水缸便是其中之一,我与水缸有不解的情节,儿时的记忆时时与水缸相伴。
我的老家在农村的一处大山里,小时候,农村没有自来水,于是,挑水便成了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件大事。挑水这件事儿也锻炼了我刚强的体质。记得小学四年级开始,我就开始接过母亲肩上的扁担,自己开始学习挑水。村里的水井在门前的池塘边,用石头堆砌而成,井口圆圆的,用青石板铺成的井面,水井大概只有四五米深。每天清晨就是村里水井最为繁忙的时候,村里的人们为了挑足一天的吃水问题,不得不拿起水桶扛起扁担早早的去村里的水井里挑水。这个时候,我已经能够独自一人,用扁担水桶挑水了,大大的水缸在厨房里,我们家里离水井大概两三里路,我挑着扁担水桶往水井边走,水桶去的时候特别的轻,铁水桶和扁担上的铁钩子,发出“吱——吱——呀——呀”的叫声,非常的有韵律,挑水是我生活中一件非常快乐的事情。在春夏秋三个季节,井水非常的丰足,清澈的井水快漫溢进水塘里,我们村里的井水特别的清凉甘甜爽口,这或许是故乡的井水甘甜的缘故。我只要将水桶往井里一丢,就可浣起一大桶水了,顺手用扁担将装满水的水桶提起来搁在井边的石头上。于是,我又将第二只水桶丢进水井里,打满水后放在水井边。从水井里打起两桶水,对于身体还不强壮我可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这一担水总算打满了,说实话,那时候我的身体还很稚嫩弱小,将一担水挑起,我的腰都压弯了,颇费力气,但是还能够承受。挑水的时候可没有来的时候那么轻松,两只水桶装得满满的井水,我的两只手一前一后的将两只水桶牢牢的抓住,以此保持平衡免得将水桶里的水给弄泼了从而前功尽弃。就这样,我从家里往返于水井三次挑了三担水,我们家的水缸的水就挑满了,这时,我才放下水桶歇一口气。每次将水缸挑满水,我们家总不会将水缸里水用完,这样,每天挑水也不会那么费劲。将水缸的水挑满了,我往水缸里看一看,我站在水缸边,自己探头的身体的倒影映在清澈见底的水缸里,这时候,我盖上水缸的盖子。我才放心的了,因为一家人一天的生活用的水全够了。全家人烧火做饭的用水问题解决了,挑完水以后我才可以很心安理得的上学了。
最难的要数冬天挑水了,在冬日的早晨,村里的水井边可热闹了,由于井里井水少,人们总是早早的甚至天没有亮就赶到水井边抢着挑井水。在冬季,我总是在黎明时分便起床,挑起水桶另外在大水桶边挂一个小铁桶,由于井水稀少,我挑水时必须将小桶一次次的舀水,村子里比我起得更早的人,就不用这么费劲了。直接用大水桶就可以将水打得满满的,井水清澈甘甜爽口。懒惰的人稍微起得晚一点的人,就有点麻烦了,我有时挑水竟然将井水给挑的见了底,这时我才肯罢休。井水给挑干了,露出井底,井底有泉眼像泉水一样的涓涓细流,不停地往外沁水,别看这小小的泉眼,一天到晚的汇聚,井水就会越积越多。村里的人们,在农务活繁忙的季节,中午也会挑到井水,井水是我们村里的“救命水”,没有它就不能生活。
有时候,村里的水井没有水可挑的时候,我甚至跑到杉厂的水井里去挑水。因为杉厂的水井里从来都不缺水,就是有一样不行,实在是太远了,挑水又要上一个山坡挺吃力的。这口水井离我们村子有五来里地,这对于处于青少年的我还是有些麻烦的。我从家里出发,路过杉厂的丛林小道,小道的两边是高大的杉树,树叶将小道用浓荫遮盖,在酷热的夏天,我挑着水桶走在小道上迎面而来的是一阵阵的凉风,小路上,茂密的丛林中不时的传来鸟儿的清脆的叫声。“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的心境怡然自得。路过一个水塘在西面的山脚下的水田边就是杉厂的水井了。水井不远处有我家的一块稻田,母亲经常带着我到这里劳动,在稻谷成熟的季节,能看到我家的稻田里金灿灿的稻谷。这时候,收割的季节我就会到这里割稻谷拾捡稻穗。水井用水泥堆砌而成,井面非常平坦。井里经常有青苔之类的水草,偶尔也会看到很小很小的鱼儿在井里游动。井里面的水非常清凉。因为背靠山脚加上浓密的杉树,这口水井的井水格外的甘甜。水井因为路途遥远,而来此挑水的人不是很多。我挑水时总是到对面的山顶歇一口气,然后再往家里挑,这样我才轻松多了。
二十一年后,我们家已经不用水缸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家的生活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家彻底的告别了老家的水缸,在县城蜗居了十几年,自己买了一块土地盖起了房子,新房子里安装上了自来水。虽然用自来水对于县城里人来说,自来水是城里人生活当中一件非常普通的事情,在偶尔之间,我也会想念老家的生活,那一天,我和妻子为了防止停水到将军城买了一个大大的塑料水桶蓄水,塑料水桶的作用还是水缸的作用,可是我依旧想念老家的水缸,想念那时候平淡而有趣味的乡村生活。
湖北省红安县城投公司 袁锋
手机:13607253832 邮编:438400
[ 本帖最后由 yuanfengyuan 于 2011-11-19 09:20 编辑 ]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