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巷茉莉花清芬
2022-01-18叙事散文薄暮
小巷茉莉花清芬薄暮夏日午间,书院街附近的巷子里行人稀少,走在窄而深的弄堂内,有风吹过,微微的凉。时有“收废品、旧货”的吆喝声响起,那电喇叭发出的嘈音一下打破了小巷的宁静。这一带属于历史保护街区,大多建筑是在清代和民国时期建造的。一些大院庭院……
小巷茉莉花清芬
薄暮 夏日午间,书院街附近的巷子里行人稀少,走在窄而深的弄堂内,有风吹过,微微的凉。时有“收废品、旧货”的吆喝声响起,那电喇叭发出的嘈音一下打破了小巷的宁静。这一带属于历史保护街区,大多建筑是在清代和民国时期建造的。一些大院庭院深深,有三进院落或四进院落,看得出原本斑驳的墙壁已粉刷过,通道平整,新铺了马路砖,里面住的多数是老年人,其中有部分是空巢、独居、三无老人,还有一些残疾老人。 我顺着一条名叫翁府前的小巷往里走,看到一个小院子里错落有致地种着几盆花卉,叫得出名字的有茉莉、米兰、蒲荷、驱蚊草,一片碧绿间点缀着密密的花朵,最喜那盆茉莉花,清新怡人,花瓣温润如玉,暗香阵阵。一时找不到合适的词汇形容它,不禁想起宋代婉约派词人柳永在《满庭芳·茉莉花》中的佳句:“环佩青衣,盈盈素靥,临风无限清幽。出尘标格,和月最温柔。”如此精妙的句子,真是出神入化,佩仰至极。 蓦然,脑中出现“许莉芬”这个芳名,她是我要去采访的一个志愿者,觉得“莉芬”此名和茉莉花名相近,甚是惊喜。据社区负责人介绍,许莉芬十年来为老人义务做饭送餐,是免费送餐服务点的志愿者,并让我直接到社区“康乐之家”的“爱心厨房”找她,还告诉我她长得高高瘦瘦,围着一条绿色围裙,上面写有“爱心厨房志愿者”的字样。 继续前行,经过一个院落的矮墙边,被一墙凌霄花吸引,碧绿藤蔓上悬挂着一簇簇盛开的凌霄花,桔红色的,像一只只小喇叭聚在一起,在风中摇曳。我正在拿手机取景拍下时,听到里面有个女子在和一个老奶奶说话,“鲍奶奶,你慢慢吃,我来擦洗一下席子。”“莉芬,天这么热,你歇歇吧,别洗了。”“没事,快的。” “莉芬”,我一听这个名字,再联系她们的对话,马上反应过来,于是走了进去。只见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奶奶正坐在桌前吃饭,一个身材高挑的女子背对着外面,在房间里的床边擦凉席,我微笑着和老奶奶打招呼,并说明来意。果然,她就是我要采访的许莉芬。 老奶奶热情地叫我坐下。一会儿,许莉芬把席子擦洗后晾在院子里。她干净利落,一双明亮的大眼睛里露出满满的温暖笑意,说:“我做的都是平常小事,不用宣传的。”她轻轻告诉我,老奶奶姓鲍,是三无孤老,无依无靠,便格外照顾她。鲍奶奶感动地说:“每天中午和晚上,莉芬把饭菜送上门,还义务帮我收拾屋子,遇到这样的‘好女儿’,也是我前世修来的福。”说着,她用手抹泪。 待许莉芬收拾完毕,和鲍奶奶道别后,我们一起向“康乐之家”走去。她很热情,侃侃而谈。说到一个“孝”字,喜欢读《道德经》和《孝经》的许莉芬深有感触地说,“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孝,是德行的根本,王道教化就是由孝产生的。她说,对老人的孝心和爱心不是一朝一夕就产生的,而是日积月累慢慢培养的。她自小在祖父母身边长大,和老人有特殊的感情。祖父母时常给她讲如何做人,要“存好心、做好事、当好人、孝为先”。这样,她从小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早有“孝老”意识,而自己是第一代独生子女,明白以后照顾老人的任务艰巨,必须要有责任心和孝心。平时,她空余时间都用来读书和写日记,以提高自身的文化、道德素养。 当我们走近爱心厨房的时候,远远就闻到丝丝缕缕的清香,多么熟悉的气息,走过去才发现走廊边上摆放着两盆长势喜人的茉莉花,不由得想,原来许莉芬也钟爱茉莉。她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柔声说:“我的名字是外婆取的,一是因为我出生在茉莉花开季节,二是因为外婆希望我像茉莉一样冰清玉洁,清芬纯真,做一个灵魂有香气的女子。”她的话语深深感染着我,禁不住双眼潮湿了。 俯身于花前,一首耳熟能详的江苏民歌《茉莉花》在耳畔萦绕,伴着许莉芬的吴侬软语,着实亲切动人,这里的氛围越发温馨。她在爱心厨房洗刷锅碗的同时,与我聊了起来,关于她最初对义工的认识和如何加入这个大家庭的。其实,她年轻时就希望自己成为一名义工,尽管平时也经常关心帮助一些有困难的老人,但总认为自己做得不够。一次偶然的遇见,激发了她服务老人、奉献爱心的愿望。她亲眼目睹女同学在遭遇车祸不久只能坐轮椅的情况下,还让爱人开车送去参加爱心捐助活动,后来一条腿落下残疾,依然热心公益事业。许莉芬为此深深感动,觉得自己好脚好手,更应该走出家门,做一名合格的志愿者。 按许莉芬自己的话来说,她和老人们的相识与为他们做孝爱餐,所有一切都是缘分。十年前,家住翁府前的许莉芬发现,这里有许多老人日常生活困难,特别是买菜做饭成大问题。这个弱势群体的生活状况,令她心里很不是滋味,开始考虑如何替老人排忧解难。尤其是看到一位孤老因眼睛不便,一连烧坏了五只电饭煲,她和做电工的丈夫送去新的电饭煲时,果断地决定在家里建立爱心餐点,多年来心心念念成为一名义工的愿望终于实现了。就这样,许莉芬把“孝爱餐”送进了社区老人的家中。当时有6位孤寡、空巢老人成为她的首批服务对象。她给每位老人每天做三四个菜,荤素搭配。后来,社区在几年前特地设立了为老人免费送餐的爱心厨房,她甘愿承担这个志愿者团队的重任。 这时,一个志愿者老阿姨提着竹篮从外面走进来,当听说我是来采访许莉芬的,便主动打开了话匣子,如数家珍般地夸起许莉芬做的好事。 每天清晨,早起的人总会看到一个矫健的身影骑车匆忙而过。许莉芬先去超市、菜场采购适合老人牙口的新鲜食材,然后回来清洗加工,烹煮,再用保暖桶分装,亲自送到那些老人手中。许莉芬做的孝爱餐,里面不仅有她满满的孝善心,还有她的良苦用心。她知道老人大多牙口不好,就专门为他们做好嚼的饭菜,还有几个老人有三高病,她就去医院咨询营养师,社区负责人为此请来营养师作指导。社区里的范杏妹老人有糖尿病,许莉芬就单独为她做少盐少糖的食物,盲人景德老人有痛风症,她牢记不能把动物内脏和海鲜做给他吃…… 虽然这些老人们行动不方便,但只要向他们打听一个身材瘦长的名叫许莉芬的爱心人,无人不晓,关于她做的善事一桩桩一件件讲不完,都会竖起大拇指,打心眼里赞叹:“她是好人,打着灯笼也难找的好人”。将近九十岁的袁关根老人感叹:“每天荤素汤搭配好,每天换花样,能烧出这样配胃口的菜,真是费了不少心思。” 许莉芬把爱心厨房清洗得干干净净,整理得井井有条。她走近志愿者老阿姨,微笑着示意她不要再讲下去了。她在茉莉花前蹲下来,深深地闻着,谦和地说:“我是从农村出来的,深知那些老人的苦,而每个人都要老的,都会有困难,《弟子规》把孝道摆在第一,‘百善孝为先’,孝爱老人,是我今生最大的心愿。” 我看到一对清亮的眼眸和一朵朵洁白的茉莉花相互映衬,更显素净无瑕。“素朴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可见许莉芬童心未泯,不忘初心,像茉莉花一样绽放自己,芬芳他人。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