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抒情散文

抒情散文

天路之行

2022-01-18抒情散文贵妃醋
晨曦从车窗上醒来的时候,我微睁的双眼遇上了飞驰的风景。前方就是格尔木车站了,此刻的我依然由列车载着,穿行于一片空漠的盐碱地中。这里没有任何的生命迹象,除了浑黄,和盐化的白渍,整个视野不着一丝杂色,甚至一滴一点的草绿或者花红都看不到。这个黎明……

晨曦从车窗上醒来的时候,我微睁的双眼遇上了飞驰的风景。
前方就是格尔木车站了,此刻的我依然由列车载着,穿行于一片空漠的盐碱地中。这里没有任何的生命迹象,除了浑黄,和盐化的白渍,整个视野不着一丝杂色,甚至一滴一点的草绿或者花红都看不到。
这个黎明是沉寂的,迎接它的,只有空旷和荒芜,视线里甚至连飞鸟的影子都寻不到一抹。
睡意在晨光中早已褪去它坚硬的外壳,新奇像柔软的触角,逐渐粘附住我惺忪的思想,攀援了我的苏醒,一点点地膨胀,放大,直至我的注意力全部挪移到那些飞快退后的风景上。然而就着这黎明中的荒漠,车窗后面的眼睛渐渐开始麻木,新奇转化成疲劳,脑海也格式化成了一片荒芜。我多么希望此时有一只小羊,或者一只小雀,甚至一只小飞虫也好,能够刚好经过我的视线,让我明白我盯住的不是一张定格的图片。然而一切依然沉寂,连时间也在沉寂中缓慢爬行。
其实我的呆滞来自于内心的恐慌和惶惑,来自于我对未知前途不能言语的迷茫和猜度——我不知道我的体力和思想是否能适应前面的行走。很多时候人都是这样,非要箭在弦上时才会去认真审视将要面对的事物,继而认真审视自己内心真正的需求。只是,不管审视的结果如何,我必须让自己平静地走向未来,平静的接受我在风景中的这个现实,就像不管我的生活遭遇着怎样的风雨,我都必须一如既往地往前行走一般。
眼前的风景在我内心的不平静中发生了变化——在戈壁、山陵、远处的湖泊之后,终于看见那么一点点别样的颜色——许是下过雨的缘故,路基下面有一滩滩积水的印痕,水痕的四周,开始出现一些刚冒出头来的绿色生命,越往前,绿色越茂盛,甚至有了整株的芨芨草,先是稀疏的一株两株,再开始密集,直至整个戈壁上,一丛一丛,渐渐形成了片。这景象比我想像中的柴达木盆地要丰饶。在惊奇包围我的同时,我又看到了小胡杨,大白杨,不,是一片绿洲,绿洲中间有整齐的房屋,宽阔的道路,来往的行人,很现代化的一座小城。车上的人说,格尔木到了。
格尔木真的到了。
到车站上休息,看到几缕朝阳穿过薄薄的云层,直直照射在那块标注着车站名称和海拔的水泥站牌上,我看到绽放在众人脸颊上的惊喜,也听到了因为不适应稀薄空气而发出的感叹唏嘘。大家在站台上沐浴着清新寒凉的晨风,沐浴着远离喧嚣的空旷,来自高原的第一缕阳光,唤醒了人们对前路的憧憬和向往。
列车驰出格尔木以后,刚才的绿色由稠密变稀松,渐渐消失,窗外又恢复了一片荒漠风光,茫茫戈壁滩,土黄色的沙砾和光秃秃的山体,稀稀疏疏的几株青藏苔草缀在上面,视野里又开始弥漫起荒凉和感伤,只有远处的雪山以连绵和苍白安抚着荒芜。
不知道过了多久,前面出现了五彩经幡环绕的一座纪念碑,此地便是昆仑山口了,那碑是纪念保护可可西里藏羚羊的英雄索南达杰的。以高峻巍峨著称的万山之祖昆仑山有着许多美丽的传说:女娲补天、共工触山、嫦娥奔月、赤松行雨、蟠桃盛会、后羿射日、夸父逐日、白蛇盗草……这些古老的神话,将昆仑山描绘成一处玄秘、神圣,又富丽的地方,充盈着想像和幻化。如今这处明末道教混元派(昆仑派)道场所在地就在我的眼前,我努力描摹起它的模样,在极目的苍茫中,荒凉,古朴,雄浑,和着遥远的历史、美丽的神话一起扑面而来。这是一幅怎样的画卷呢?以山体的黄褐色为底,峡谷、河流在画面中延伸,冰川雪峰突显出层次,漫卷的苍凉铺展开来。或许,这就是上下五千年文明特有的沧桑吧?!
继续往前,峡谷渐少,河流水泊逐渐增多,不知是谁说了一句:进入可可西里了。这话就像一剂兴奋剂,大家的思绪立刻活跃了起来。因为这四个字,让所有人联想到了藏羚羊,盗猎,以及生态保护。
这方北有昆仑雪山,南接唐古拉山,位于青藏高原腹地,面积4.5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原野,以它巨大的魔力,在人们心中建立起神秘和神奇。有那么一些时候,我甚至在想,之所以选择青藏铁路进藏,我的内心里,恐怕就是放不下这块叫做可可西里的地方吧?
这里开始出现成片的黄绿色,一窝一窝的浅草牢牢扎根在寒冷的土地上,虽然短小,虽然不密集,那些我们分辨不出到底是唐古拉虎耳草,二花棘豆,昆仑雪兔子,还是其它的植物,就这么一路铺展出一种叫做不屈服的个性。到处是雨水潮湿的印痕,尤其是铁路两侧路基外大片大片石头砌成的网状防护网里,坑坑洼洼的水滩和星星斑斑的针头样小草都在清楚地告诉我,哪怕自然环境再严酷,气候再恶劣,依然会有顽强的生命在这里延续。是啊,困境面前我们都应该意识到,生存从来不是外界所能阻止的,强大的内心力量才是你延续希望的坚实砥柱。
可可西里,虽然被称为“世界第三极”,因为人类无法长期居住、生产和生活而被喻为无人区,但蒙语“青色的山梁”,藏语“阿青公加”的称谓也在提醒人们,无人区并非无生命区,在这个平均海拔4600米以上的高寒地带,有着雪山,峡谷,石林,石环,盐湖这些独特的雪域景观,也有着藏羚羊、野牦牛、藏野驴、金雕、黑颈鹤等几十种动物种群,还有新生女娄菜、唐古拉翠雀、线叶柏蕾荠、双湖含珠荠、马尿泡等近三百种植物。这些在恶劣环境中自由生长的生命,再一次证实了外界因素并不能荒芜生命这个事实。
在这片由星星点点的水泊,蜿蜒清澈的河流,和斑斑点点的植被组成的广袤中行进,我忽然滋生出一股强烈的感动——对生命的敬畏!
是的,在可可西里穿行的几百公里中,我一直在捕捉生命,除了植被,还有那神往中的一群藏羚羊,藏野驴,和藏牦牛。可惜,聚精会神的捕捉,一声声的惊呼,为的,只是一两头瘦小的羚羊,猞猁,偶尔的白唇鹿,能拍到两只在铁路附近正专心啃草的野驴已是相当的开心。虽然正值盛夏藏羚羊大量迁徙的时候,即便在清水河特大桥那的桥洞附近也都是空旷的,电视里那成群浩荡奔跑过桥洞的盛况只能是奢望了,难得在一处水塘边看到的几只,大家还得费劲地猜,到底是羊,是驴,还是鹿,因为离得实在是太远了。
除去奔驰的列车,奔跑的汽车,可可西里是如此之安静和空旷,蓝天白云下是浑灰色的山头,黄绿色的植被,辽远而荒芜的寂静让人对偶尔瞥见的一只黑乌鸦,也会狂喜上一阵。或许正是因为地域的空旷,生灵分布的稀散,更增加了我对此间生命存在的感动。
我的又一种敬畏,来自于远远眺望到的青藏公路上那些一路磕长头前往拉萨的朝圣者。黑色的藏袍,一路的匍匐,身后板车上的少量行李,很简单的装备,却散发出无坚不摧的精神力量。“黑色的大地是我用身体量过来的,白色的云彩是我用手指数过来的,陡峭的山崖我像爬梯子一样攀上,平坦的草原我像读经书一样掀过……”从这首描述磕长头朝圣的藏族民歌中,能够感受到这种三步一身、五体投地的匍匐是最至诚的礼佛方式,而藏民们信仰之坚定,内心之虔诚,精神之乐观,给予我们的,也只有震撼了。
而我最深的敬畏,是为当年在冻土上修筑桥墩高达50多米的青藏铁路第一高桥——三岔河特大桥,为那些在这无人区里修筑起长达11.7公里的清水河特大桥,为那些修筑世界上最长的高原多年冻土隧道——昆仑山隧道、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青藏铁路风火山隧道和羊八井隧道群,为修筑这1956公里长的青藏铁路而辛苦付出的人们!正是他们克服高原反应,克服恶劣气候,克服冻土难题,克服生活上的诸多困难后,才有了今天这条通往圣地的天路,有了青藏两省经济社会的发展,有了各族群众生活的改善,有了增进民族团结和巩固祖国边防的重大意义。
一路敬畏,一路感叹,列车在蓝天白云下奔驰向前。
沱沱河,通天河,雁石坪,唐古拉山,安多,一路的寻找,惊喜与失望交错。
高寒荒漠草原,高寒草甸,高寒荒漠,高寒垫状植被,高寒沼泽,一路的穿梭,新奇与震撼交替。
成群的羚羊和耗牛的出现,是在错那湖的事了。列车经过最高海拔5068米的唐古拉山站后,便进入了广阔无垠的羌塘草原。即将接近错纳湖的时候,可以看见一小群一小群藏羚羊或藏耗牛分散在草地上,正低头啃食碧绿肥嫩的青草,一派悠闲自在的景象。此处的草终于是纯粹的绿色了,绿得亮,绿得肥,是名符其实的草原上的青草。黑色的耗牛,白色的羊群,还有一些棕色的野马,散落在这片碧绿当中,在靛蓝色的湖水和苍青色的山坡之上,晴空如洗,湛蓝深邃,白云成群,漫卷舒展,整个天地间是如此之恬静,仿佛天籁。
这片怒江的源头湖,传说中是西王母沐浴的地方,每年藏历龙年都有成千上万的信徒前来朝拜、祭祀“圣湖”。这里也是离天堂最近的地方,圣洁,悠闲,空旷,纯净,让心和神同归于安宁,平和,与欢愉。狭长的错那湖跟随了好久,正好也让我们领略了这片当地藏民心中的圣湖的秀丽风光。草地上悠闲啃食青草的牦牛,或飞翔或梳理着柔顺羽毛的水鸟,低低地落在水面上的云脚,绿水清漪的湖面,几长条伸展进湖中的绿洲,画面的颜色是如此之纯正清爽,能有这样净化心灵的风景一路相伴,心下,只有深深的欢喜了。
再往前便是那曲了,驶过一段类似可可西里的荒漠之后,开阔碧绿的草原再次出现在眼前。此时能望见散落在草原深处的星星点点的野花,和如珠玉般镶嵌在碧绿绒毯之上的牛羊。“骏马好似彩云朵,牛羊好似珍珠撒”,这歌声是如此之贴切。在这里,草原上成群的牛羊越来越多,多彩绚丽的毡房也开始出现了,夕阳的余辉里,远处念青唐古拉山的雪峰也被镀上了金色的光晕,将这个天堂映照得越发的梦幻和唯美。
天路的尽头,便是那水美草肥牛羊成群安详和谐的圣地了。夜色中,我望见雄伟神圣的布达拉宫在与我微笑示意……

(3710字) 2011.8

[ 本帖最后由 贵妃醋 于 2011-9-16 11:55 编辑 ]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