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叙事散文

叙事散文

峄山行

2022-01-18叙事散文一楠
峄山行极目东山秀色浓,紫霄千叶醉芙蓉。题诗尚记仙人洞,飞佩曾过玉女峰。树老孤桐秋露下,碑残古篆暮云封。何时再醉天门月,卧听清风万壑松。这首《望峄山》为宋朝吕定所作。从“秀色浓”“醉芙蓉”到“秋露下”“万壑松”,显而易见是吕定兄秋登峄山时的顿……
   峄山行
  极目东山秀色浓,紫霄千叶醉芙蓉。题诗尚记仙人洞,飞佩曾过玉女峰。树老孤桐秋露下,碑残古篆暮云封。何时再醉天门月,卧听清风万壑松。
  这首《望峄山》为宋朝吕定所作。从“秀色浓”“醉芙蓉”到“秋露下”“万壑松”,显而易见是吕定兄秋登峄山时的顿悟豪迈之作,留给后人之万千感慨。孔子留有“登泰山而小天下,登东山而小齐鲁”之说。这里说的“东山”就是指有“小泰山”之称的邹城峄山,离我的居住地不消一个小时的距离。于是十年间,我慕名登峄山四次,最近一次便是今年的三八节。期间一时兴起,效仿古人,作《峄山行》:
  春游峄山最是爽,彩蝶丛中舞轻狂。山涧沟壑奇石怪,摩崖壁上觅诗行。读书洞中有梁祝,穿越南天进学堂。残碑刻石今犹在,五华峰上梦始皇。
  此作虽有趋炎攀附之嫌,也或说轻飘拗口之劣,但终究还是叙说了我峄山之行的所感所悟。不过其中“彩蝶”之说有必要在此一解,因三八节,游峄山者多为美眉,而我又与单位26位巾帼同行,自然有“彩蝶丛中舞轻狂”之举。虽初春时节达不到秋天“醉卧天门听清风”的意境,但越过山涧绕沟壑,终究于袒露的怪石间可见那些古老的美丽传说,正所谓:“畅游天下觅美景,峄山独峰傲长空。”
  十年间虽四次游峄山,但前几次都是坐索道直接进入南天门。如果把峄山比喻成美丽的少女,那我只是领略了她妩媚的容颜,却无法欣赏到她娉婷万千之身姿。这次与女同事们同行,进山门后直接徒步拾阶而上。观梁祝读书洞,过泰山行宫,登半月台,览北朝摩崖刻经……因时逢节日,又遇春暖,山道上下,彩蝶飘飘。可谓满面春风得意,一路笑语嘻嘻;不时循声翘首,犹见上天舞翼。似如《兰亭序》之同游妙语:“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山道之曲折之险阻之通幽,是我本次登山的第一感受,好歹心中装了些许浪漫的畅想,于是精神胜过了体力,转过“一洞两泉”之后油然而生千古之思。想当年,梁山伯与祝英台就读于“峄阳大学”,好不容易熬到私塾先生回家奔丧,于是二人终究有了“偷得学期半月闲”的机遇,携手同游峄山,大发“真乃仙境”之感慨。小时候看梁祝电影,一直以为二人是小南蛮,如今才知他们竟然是我等邻乡学友,尽管相隔千年,但纵观前后,说不准二位已穿越到了现在正伴随我左右,与那“读书洞”中再找一找当年“假小子”暗送秋波的感觉,还有依偎于“鸣心泉”“甘露池”中的惺惺相惜。如果有缘,千年如一梦,站在“三问石”前再听一次祝英台的“三问”,我想山伯兄一定会对“木鱼石”有了更进一步的阐释:“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精美的石头唱起了情歌……”
  不管怎么说,梁祝的爱情故事让峄山这座文化名山更增添了一层浪漫的色彩。可惜这次我们走的是西路,如果走东路游览,就可再次领略一下当年梁祝就读的“峄阳孤桐”书院旧址了。如果说峄山是“梁祝爱情的摇篮”,那么“化蝶”的经典传说已经化作精灵融入了这遍布满山的奇石之间。听那笑声,听那私语,再看看那山上山下相依相偎、流连忘返的身影……
  多次游峄山,不仅沉醉于这些古老美丽的传说中,更是惊叹于远古造山运动的鬼斧神工。有道是“夫乾坤之秀毓于山,峄山之秀在于灵。”穿行山道奇石间,自有一种原始自然的灵性吸引着你,不由得使你生发出亲切喜爱之感。有“曲径通幽”的意境,也有“空山人语”的诗情。有“山重水复”的惊叹,也有“柳暗花明”的欣喜。游“白云宫”,过“三清殿”,古老的道教文化又会让你于空灵中生发神圣倾慕之情。如果进“圣水洞”饮一口圣水,透彻的心脾会让你感受到一种神游的曼妙,如沉浸在“山中虽一日,世间已多年”之幻境
  由此可知,“天下第一奇山”魅力并非我等凡夫俗人在此叙说尽的。作为古老的文化名山,峄山的自然之美得天独厚。可眼下伴随旅游业的兴起,古迹变成了胜地,胜地步步升级,一批大兴土木的寺院改造自不必说,但一些地况地貌的改变,虽然符合了游人的观赏和兴趣,但却已然失去了原始本真,想来未免有些遗憾。比如多年前于雾中所见五大奇观之“八卦石”,独立山崖,凛然天成。如今又见,周围竟然多了几许附属之物,八卦石犹如宠物一般被“圈养”了起来,再也找不到当年的感觉了。有些古迹虽然是为了“拯救”或者是为了游人的安全而不得不进行改动,但眼下过多的派生出来的旅游项目不能不说是效益的驱动逐渐消弭了自然原始的神秘和神圣感。比如过“祖龙洞”登“五华峰”,那是“智取华山一条路”,也就是说,上下五华峰,必过祖龙洞。可眼下有人突发妙想,竟然在五华峰上开了一个“后门”,真真让人感悟到了“上天也有路,入地亦有门”之千古谶语。
  五华峰为峄山极顶,因五石插山而立得名。登五华峰必过祖龙洞,有人说祖龙洞是鬼门关,其实也是最能考验人毅力和意志的地方。祖龙洞又为踞龙洞,洞中多石缝,乱而短狭,仅容一人匍匐而行。相传秦始皇登峄山主峰就是从此屈膝而过,而洞口上方石壁上刻着“不敢不跔”四字似乎也说明了“始皇屈膝从此过,后人焉敢不跔?”
  不过这次来到祖龙洞前我没有“跔”,原因是年轻的女士们已早一步登上了五华峰,落伍的我未免有些气馁,只好偷懒在洞前等她们凯旋而归,可令我没想到的是,好长一段时间不见她们下山的倩影,于是怀疑这批“美眉”是否真的就应了秦始皇一步登天之说?焦急中打了个电话,才知道她们已经从五华峰顶坐滑车而下,正在“一线天”游览呢。真晕,看来落伍的不仅仅是我的腿脚,还有我的思想。其实这也难怪,今人的脑筋不仅聪明,而且商业意识太超前,如果当年秦始皇登五华峰时也能来个“脑筋急转弯”,怕是早就登天成仙了。
  峄山的古老以及峄山的文化底蕴,我等在此领略的只是沧海一栗,其内在的博大精深需要痴迷者作进一步的探讨和研究。仅此三八峄山一日游,其行走观光感悟也只是皮毛。有道是“不上丹丸峰,君枉峄山行”,因为我们此行登山路线的区别和时间的局限,与丹丸峰自是无缘相约,当然也没能亲临观赏到峄山上世界最大的巨字刻石“鳌”字,虽落下遗憾多多,但好在我们登山之前领略到了“秦风”,与旅游景区奉献出来的《秦刻石》集体穿越了一把,欣赏到了两千多年前秦始皇东行郡县,上邹绎山,与鲁诸儒生议刻石、颂秦德、议封禅,望祭山川之事。丞相李斯当即成文篆字,并派人勒石于峄山之上,为后世成就了著名的秦《峄山刻石》。
  这次峄山之行后连夜赶做了一组幻灯片送给了一路同游的巾帼女英们,并欣然寄语:水墨峄山,留在心间;他日再聚,天门说禅。   
   [ 本帖最后由 一楠 于 2013-3-31 13:28 编辑 ]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