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叙事散文

叙事散文

竹影青青漫翠色(外一篇)

2020-09-24叙事散文张红华

竹影青青漫翠色(外一篇)竹呵,冬天里将气节埋在地下,于黑暗处孕育翠色,于沉默中向往光明,盘根错节地生长着一种动人心扉的故事,而后这些故事的意味深长,破土而出,一节一节地突破,栉风沐雨,弥漫出清新灵动的翠色,翩舞起疏疏朗朗的竹影清清,袅袅韵
竹影青青漫翠色(外一篇)
竹呵,冬天里将气节埋在地下,于黑暗处孕育翠色,于沉默中向往光明,盘根错节地生长着一种动人心扉的故事,而后这些故事的意味深长,破土而出,一节一节地突破,栉风沐雨,弥漫出清新灵动的翠色,翩舞起疏疏朗朗的竹影清清,袅袅韵致在风中絮絮如茫茫岁月之歌。 或许那一节节的绿,是春天骨气的一种昭示,昭示着气节是生命翠色的根本、韵脚,唯气节长存才能保有青青翠翠的一片?或许那一片醒目清心的翠色,是对春天的抒情意绪、浪漫情调、春意融融的注解与解读,大地万物都在对春天进行欣欣向荣,千差万别的无数种可能性的解读,唯竹这般竹影青青,翠色怡人,让人临竹而立便生命清清爽爽,依稀自己生命的旷野亦弥漫上了一片赏心悦目的翠色?或许是那一场绵绵春雨唤醒了竹的春心,才这样如洗般地翠绿出灵动的诗意,脱俗的诗情,童心般的纯真质朴?或许竹色之翠最解阳光的温暖温情,才以一叶叶的翠绿来反照阳光的透明,让阳光亦衬出淡淡的翠色空灵,而袅袅娜娜的竹影哟,与阳光如情侣般翩翩共舞,才那般阳光,爱情照入心灵般地陶醉着,风情万种,仪态万方,弥漫出一片清纯本真、诗意空灵的梦境? 沿一条蜿蜒的小路,在翠影摇晃袅袅中漫步而行,恍惚在走向一个前世的故乡幽境,萧萧竹影婷婷立,温柔娴静得如善解人意的美女般,枝含情,叶含笑,没有世俗肉欲的诱惑,没有小女人斤斤计较,死缠乱打的纠葛情感牵绊,你来则来矣,去则去矣,我自嫣然迎客到,落落大方的风度,浑身清清爽爽的灵气,真个是竹如美人无处不牵魂,翠色最易动心魄,凝眸处,竹在风中摇,那样摇响四季的风铃,一声声欢快而不狂野,一声声咏叹而不张扬,巧笑低吟,舒展内敛,优雅沉静,让一年四季的岁月风霜全沉埋在地下作养料,以秀丽柔美、翠意如禅发亮的姿态入世,呈现翠色之独特韵味,愉悦乡野平民百姓的心灵。原来无竹不成居,是这样的意蕴深深,择竹而居,当是幸福事,门前竹影摇,日子淡淡过,天高人旷达,地阔心超脱,翠竹一片隔断天涯愁绪,一家的岁月日子便在竹影中清清静静,清淡味长。逢风雨大作,狂风咆哮,门前竹则顺应了天地之间不朽的天籁旋律,绿色血液里奔腾不息的激情,配合着远方江河咆哮的韵律,接受狂风的约请,来一场只为农家表演的劲舞,旋舞不休,挥绿洒翠,凌空高蹈,那一种翠绿的歌唱,属于天地一片暴雨连天接地的掌声,真个叫唱得天静地静心更静,万物皆在为之动容;那一种脚踏土大地的舞蹈,融汇了天地之苍茫浩荡,真个是洒脱奔放,曼妙如仙。而竹叶,皆在平淡的日子里,或狂风大作的时刻,抒写着一个个“个”字,真个是“个”字如歌意无穷。 竹之淡舞于风和日丽,或劲舞于狂风暴雨,皆不失其本真天然,娴雅灵秀,蕴含着人生的哲理光影,弥漫着几分仙风道骨,全无了红尘纷纷扰中的那种俗气。 竹是翠色美,岁月茫茫过,寒凉不说悲,直指蓝天起,顾影喜云飞,自有春雷动,山山尽翠微,农家风景线,门前舞绿晖,无需求富贵,紫气自东来,竹迎吉祥到,喜气每盈门。
农家小店的微笑
从远方千里迢迢归来,最迫切的是想尽快尝一尝家乡土生土长的饭菜,那其实是一种久违了的亲情,滋味绵长,胜过了世上所有昂贵的美食。真想找一家小店,闲闲散散、悠悠然然地品尝一番。 当我向母亲说起自己的心思时,母亲便微笑了,现在城中想吃一餐地地道道的本土饭菜真难啊。为了赚钱,一些饭食店里全搞得花里胡哨的。吃在嘴里不知道是个啥滋味。我满心失落时,母亲又微笑了,说幸好八婆在城边开了一家农家乐小店,里面的饭菜全来自本地,全是用柴火煮的,吃在嘴里格外的香。 我欣喜地按母亲的指点,沿倒水河一路找过去。朦朦胧胧的倒水河缓缓地流淌在天地间,仿佛县城中一脉留存的大自然的坚守着的温柔。夕阳西沉,月上柳梢头,一河的波光粼粼,灿若梦境。我想像着,远离繁华喧嚣,在这样的环境中的一座小店中坐吃,真该是一种清清静静的人生享受。当期待时,八婆开的那家“农家乐饭店”果然就座落在倒水河畔。房屋居然也是大别山中典型的青砖瓦屋,散发出一种乡村古朴的气息,一条窄窄的曲曲弯弯的乡间小路直通小店门口,正适合有闲情雅趣的人一路悠然踱步而来。屋内的摆设如青砖瓦屋本身一样,毫无那种繁华色彩,全是那种乡村木材制的桌椅,坐上去特别舒适,那些古旧的气息和氛围让自己一下子身心放松下来,仿佛自己一下子远离了世间的繁华与纷争,真正回到了乡村的宁静天然中。
八婆走近了,颔首示意。我欣然地说,八婆,你不认识我啦,我们是一个垸的。她有点讶然。我笑说,我母亲叫菊花。你以前经常送野菜素饺到我家中去吃。她瞅了瞅我,便呵呵地笑开了,一脸爽朗温暖的笑容。她说,我认出来了,你的脸长得像你妈,你的眼睛长得像你母亲。唉,十几年了,你不说,我差一点还真认不出来。她善解人意地说,你一定是饿了吧,想来吃吃家乡地道的饭菜吧?我点了点头。她说那我去煮你吃,她走入了厨房。 我坐在窗边,对着倒水河举目望去。远处的县城中灯火闪闪烁烁,却有几分阴森诡谲的味儿。而近处一片乡土的祥和,暮色四合中一片岁月的天然温馨。真的有些野旷天低树,河亲月近人。 当我扫视屋内,八婆悠然地烧着火,烧的是野畈地割的野艾蒿,火光熊熊,温暖地映亮她的脸庞,格外祥和慈善。八婆一点也不显得忙忙碌碌,悠然地仿佛并不急于赚钱,而是在静静地享受烧柴煮饭的过程。满县城几十万户人家,恐怕她家这是唯一烧柴火煮饭的人家吧?我感慨万千。 生活中,往往是那些质朴简单的人,才依依不舍地坚守着传统,坚守着百年历史的生活本色。八婆的娘家本在遥远的云南。她嫁来本地乡村还流传着一个笑话。当年本垸的土根叔去云南当兵,对部队旁村中的她海吹牛拍,说大别山中的麦粒比冬瓜还大,花生比西瓜还大,说得她心花怒放,以为,这儿是天堂。但当她跟随退伍的土根叔来到这里,却发现这里更贫瘠,村民更贫穷。她便去县城打工。也许她是本着女人的蒲公英的命,飘到哪儿便在哪儿落地生根,所以全无怨言。她似乎十分喜欢本地的饭菜,一样样学成了绝活。她常去田畈野地采撷野菜野物,做给让她当奶妈的人家吃,吃得让人家把她当成了亲妈。听说,她的儿子下岗了,她便与儿子在城边开了这家“农家乐饭店”。她放弃了在别人家的轻闲生活,要带儿子寻一条生活的路。 望着她,我十分感动。这么一个没有多少文化的乡村老妪,不管生活有多少风霜扑面而来,而她依然淳朴本真、朴素天然不改,一脸爽朗温暖的微笑,这一切连同她对传统饭食的坚守,便构成了一屋的温馨、融合在了一阵阵弥漫满屋的野艾蒿清香中。 当我吃着她煮的饭菜,煨葫芦,大米饭、捞豇豆、臭皮子……一样样,全是外地吃不着的本色的本土饭菜。饭毕,还喝了一碗她炒的冻米,清香爽口。 一切全随意地映照在她的微笑中,我庆幸故乡有这么一个小店,可以享受传统饭菜和恬然、温情的微笑。 [ 本帖最后由 张红华 于 2011-10-15 16:33 编辑 ]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