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父之名,病中偶记(一)
2022-01-18抒情散文雨潇凌
文/雨潇凌父亲迈入天命之年后,身体大不如从前,经常老是叫胃疼、胸口疼,还不停咳嗽。母亲却从来对我避而不谈。每次打电话回家,她总是在电话里让我不要担心。直到大叔在短信里告诉我实情,我才恍然大悟。其实,我早就该知道,像父亲这样无节制地抽烟喝酒,……
文/雨潇凌
父亲迈入天命之年后,身体大不如从前,经常老是叫胃疼、胸口疼,还不停咳嗽。母亲却从来对我避而不谈。每次打电话回家,她总是在电话里让我不要担心。直到大叔在短信里告诉我实情,我才恍然大悟。其实,我早就该知道,像父亲这样无节制地抽烟喝酒,身体状况肯定是令人堪忧的。而我从来没有真正思虑过,他已近天命之年,时间在他身上也会碾过如此沉重的病痛。我为自己的疏忽大意和不知人情的幼稚,感到极度的羞耻和懊悔。
母亲说:“他一开始只叫胸口疼痛,去医院检查过,医生说可能是心肌梗塞,就在胸口打了封闭止疼针。结果还是一样,反而情况更严重。”从单位匆忙赶回来,询问父亲的情况,我听着母亲地叙述心里一阵一阵地难受,忍不住责怪她,为什么不早带他去大医院检查。母亲低声说:“我劝过他好多回,他就是不去。你又不是不知道他的脾气。”我说:“明天我们一起去中心医院检查。”
在农村或许就是这样,一些自认为小的病,往往都不会放在心上。以为吃点药、打打针,过两就会好,其实不然。这也许跟农村贫穷闭塞、愚昧无教有关,但这又不全是他们自身的过错。对于文革前期出生的一代人,特别是对那些没有受过多少教育的普通百姓而言,这些在如今看来,都是一种莫大的悲哀,这种悲哀的源头是旧时代。
我对父亲说:“您明天和我一起去孝感中心医院检查。”他什么也没说,像我小时候一样,低着头连声说好。
第二天早上,我和父亲母亲直奔中心医院。我让他们在大厅里等,独自去排队挂号。他们安静地坐在大厅角落里,一直盯着我看,彼此一言不发。站在队伍中间,我不时回头看他们被生活压迫得异常苍老的面孔,显得如此陌生,似乎我从来就没有仔细看过他们,心里突然生出一阵悲楚,连忙转过身,不让他们看见眼眶里打转的泪。
候诊室里,我把父亲的病况详细地告诉给主治医生。父亲如同孩子,认真配合着医生的诊疗。然后,转到二楼胃镜室做全面检查。
胃镜检测室门口排着长队,有独自前来的,也有家人陪同左右的。先父亲进入的一个老人拿着检验结果走出来,站在门口对着医生说:“下次再也不来了。”没等老人走远,医生望着他佝偻的背影,不禁摇摇头叹息一声:“也没有下回了。”我转过脸看着父亲,他一脸平静地走进检测室。
我和母亲坐在测室门口的长椅上等。走廊尽头铺满一地阳光,腾起地纤细灰尘在光线里肆意跳动。母亲坐在那里,盯着检测室的门沉默无声,她的脸上满是担忧,比从前任何一次都要凝重。我宽慰她:“没事的。没事的。”《时文选萃》中说,这叫“大爱无言”。父亲母亲是从文革中成长起来的一代人。曾经年少,他们憧憬过关于爱情的梦,却因为时代的原因,不能实践自己的理想,只能黯然接受包办婚姻。所幸他们都是朴实善良之人,婚后过着平淡如水的日子,成为一种相濡以沫的固定习惯。
尽管我一直不停地宽慰母亲,但其实自己心里也和她一样,悬着一块沉甸甸地石头,压着快喘不过气来。我不敢想像那种骇人听闻的结果,我突然憎恨自己这种无能为力的等待。脑海里翻出来的尽是关于父亲支离破碎的记忆。
小时候我体弱多病,经常三更半夜地犯病,父亲就背着我赶几十里的田间小路,连夜送往县城大医院。那条小路在田野间纵横交错,坑坑洼洼,极不平整,父亲来来回回的走了无数次,几乎能闭着眼睛走过去。而我似乎一次也没有中途醒过,都是很安稳地睡在父亲的后背上。等我打针完后,父亲总会从口袋里掏出一小堆野生的大枣,放在我面前。我问哪里来的,父亲笑而不答,只是说,吃完枣子好得快。那年秋天的光景,隔了好远好远。多年以后,我去那条小路上寻找母亲不经意间提及的那两颗枣树站立的地方,却什么也没有发现,只有荒凉和萧索。旁边孤立的池塘,晚秋的寂寞,打湿了时光的眉头。
上高中那年暑假放假回家,母亲在畈里忙着农活,父亲早早地准备好了饭菜等我。后来我和母亲说起这些陈年旧事,母亲只是轻描淡写地说,他都从来都不做饭的。我却听着,心里陡然一紧。
正在我不断回忆的时候,门被推开的瞬间,我听见母亲蓦地一声从座位上站起来。虽然只是短短的半个小时时间,却好像是隔着很久很久。这种等待,已经远远超越了时间可以丈量的范围,我有些承受不起,遑不论与之朝夕相对的母亲。父亲满头大汗、脸色通红的走出来,不停地做呕吐状。母亲连忙扶着父亲到走廊尽头的垃圾桶旁,手不停地拍打着着他的后背。米黄色的秽渍顺着父亲的口中流淌而出,他的额头和耳朵两侧汗渍层层渗透,形成密集的汗流。我拿出纸巾不住地擦拭他口角涌出的浑浊液体,一张一张的擦下去。他转过身来,平息了一会儿,开始往回走。母亲关切地问道:“好点没有?”他沉吟答道:“刚才塑料管道插得太深,胃里难受,现在没事。”
医生说:“不严重。轻度胃炎,胃壁有点出血,需要打针吃药。但是烟酒要戒。”听了这句话,我和母亲如释重负。向医生道谢后,我和父亲母亲走去中心医院。
刚出门口,父亲就在口袋里摸着什么东西。母亲说:“不长记性,好了伤疤忘了疼。”她有些气不过,走前面去了。我对父亲说:“医生都说不让抽烟了,还是不要抽了,疼的还是您自己的身体。”他只是苦笑一声,拍了一下我的肩膀:“走吧,不抽了。”说完,朝着母亲快步追过去。我跟在他们后面,心里轻松起来,像是久远的时光走了又回来了,很轻很轻。
[ 本帖最后由 雨潇凌 于 2010-7-19 09:48 编辑 ] 父亲, 故乡, 悔恨, 疾病
父亲迈入天命之年后,身体大不如从前,经常老是叫胃疼、胸口疼,还不停咳嗽。母亲却从来对我避而不谈。每次打电话回家,她总是在电话里让我不要担心。直到大叔在短信里告诉我实情,我才恍然大悟。其实,我早就该知道,像父亲这样无节制地抽烟喝酒,身体状况肯定是令人堪忧的。而我从来没有真正思虑过,他已近天命之年,时间在他身上也会碾过如此沉重的病痛。我为自己的疏忽大意和不知人情的幼稚,感到极度的羞耻和懊悔。
母亲说:“他一开始只叫胸口疼痛,去医院检查过,医生说可能是心肌梗塞,就在胸口打了封闭止疼针。结果还是一样,反而情况更严重。”从单位匆忙赶回来,询问父亲的情况,我听着母亲地叙述心里一阵一阵地难受,忍不住责怪她,为什么不早带他去大医院检查。母亲低声说:“我劝过他好多回,他就是不去。你又不是不知道他的脾气。”我说:“明天我们一起去中心医院检查。”
在农村或许就是这样,一些自认为小的病,往往都不会放在心上。以为吃点药、打打针,过两就会好,其实不然。这也许跟农村贫穷闭塞、愚昧无教有关,但这又不全是他们自身的过错。对于文革前期出生的一代人,特别是对那些没有受过多少教育的普通百姓而言,这些在如今看来,都是一种莫大的悲哀,这种悲哀的源头是旧时代。
我对父亲说:“您明天和我一起去孝感中心医院检查。”他什么也没说,像我小时候一样,低着头连声说好。
第二天早上,我和父亲母亲直奔中心医院。我让他们在大厅里等,独自去排队挂号。他们安静地坐在大厅角落里,一直盯着我看,彼此一言不发。站在队伍中间,我不时回头看他们被生活压迫得异常苍老的面孔,显得如此陌生,似乎我从来就没有仔细看过他们,心里突然生出一阵悲楚,连忙转过身,不让他们看见眼眶里打转的泪。
候诊室里,我把父亲的病况详细地告诉给主治医生。父亲如同孩子,认真配合着医生的诊疗。然后,转到二楼胃镜室做全面检查。
胃镜检测室门口排着长队,有独自前来的,也有家人陪同左右的。先父亲进入的一个老人拿着检验结果走出来,站在门口对着医生说:“下次再也不来了。”没等老人走远,医生望着他佝偻的背影,不禁摇摇头叹息一声:“也没有下回了。”我转过脸看着父亲,他一脸平静地走进检测室。
我和母亲坐在测室门口的长椅上等。走廊尽头铺满一地阳光,腾起地纤细灰尘在光线里肆意跳动。母亲坐在那里,盯着检测室的门沉默无声,她的脸上满是担忧,比从前任何一次都要凝重。我宽慰她:“没事的。没事的。”《时文选萃》中说,这叫“大爱无言”。父亲母亲是从文革中成长起来的一代人。曾经年少,他们憧憬过关于爱情的梦,却因为时代的原因,不能实践自己的理想,只能黯然接受包办婚姻。所幸他们都是朴实善良之人,婚后过着平淡如水的日子,成为一种相濡以沫的固定习惯。
尽管我一直不停地宽慰母亲,但其实自己心里也和她一样,悬着一块沉甸甸地石头,压着快喘不过气来。我不敢想像那种骇人听闻的结果,我突然憎恨自己这种无能为力的等待。脑海里翻出来的尽是关于父亲支离破碎的记忆。
小时候我体弱多病,经常三更半夜地犯病,父亲就背着我赶几十里的田间小路,连夜送往县城大医院。那条小路在田野间纵横交错,坑坑洼洼,极不平整,父亲来来回回的走了无数次,几乎能闭着眼睛走过去。而我似乎一次也没有中途醒过,都是很安稳地睡在父亲的后背上。等我打针完后,父亲总会从口袋里掏出一小堆野生的大枣,放在我面前。我问哪里来的,父亲笑而不答,只是说,吃完枣子好得快。那年秋天的光景,隔了好远好远。多年以后,我去那条小路上寻找母亲不经意间提及的那两颗枣树站立的地方,却什么也没有发现,只有荒凉和萧索。旁边孤立的池塘,晚秋的寂寞,打湿了时光的眉头。
上高中那年暑假放假回家,母亲在畈里忙着农活,父亲早早地准备好了饭菜等我。后来我和母亲说起这些陈年旧事,母亲只是轻描淡写地说,他都从来都不做饭的。我却听着,心里陡然一紧。
正在我不断回忆的时候,门被推开的瞬间,我听见母亲蓦地一声从座位上站起来。虽然只是短短的半个小时时间,却好像是隔着很久很久。这种等待,已经远远超越了时间可以丈量的范围,我有些承受不起,遑不论与之朝夕相对的母亲。父亲满头大汗、脸色通红的走出来,不停地做呕吐状。母亲连忙扶着父亲到走廊尽头的垃圾桶旁,手不停地拍打着着他的后背。米黄色的秽渍顺着父亲的口中流淌而出,他的额头和耳朵两侧汗渍层层渗透,形成密集的汗流。我拿出纸巾不住地擦拭他口角涌出的浑浊液体,一张一张的擦下去。他转过身来,平息了一会儿,开始往回走。母亲关切地问道:“好点没有?”他沉吟答道:“刚才塑料管道插得太深,胃里难受,现在没事。”
医生说:“不严重。轻度胃炎,胃壁有点出血,需要打针吃药。但是烟酒要戒。”听了这句话,我和母亲如释重负。向医生道谢后,我和父亲母亲走去中心医院。
刚出门口,父亲就在口袋里摸着什么东西。母亲说:“不长记性,好了伤疤忘了疼。”她有些气不过,走前面去了。我对父亲说:“医生都说不让抽烟了,还是不要抽了,疼的还是您自己的身体。”他只是苦笑一声,拍了一下我的肩膀:“走吧,不抽了。”说完,朝着母亲快步追过去。我跟在他们后面,心里轻松起来,像是久远的时光走了又回来了,很轻很轻。
[ 本帖最后由 雨潇凌 于 2010-7-19 09:48 编辑 ] 父亲, 故乡, 悔恨, 疾病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