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香格里拉出发[原创]
2022-01-18抒情散文木祥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16:34 编辑
木祥从踏上迪庆的土地那一天起,就想留下一句话到德钦去说。在迪庆高原,我们唱着李娜的歌走路。“走进西藏,那里可能是天堂。走进西藏,那里可能会发现理想… ………
木祥从踏上迪庆的土地那一天起,就想留下一句话到德钦去说。在迪庆高原,我们唱着李娜的歌走路。“走进西藏,那里可能是天堂。走进西藏,那里可能会发现理想… ………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16:34 编辑 <br /><br />木祥
从踏上迪庆的土地那一天起,就想留下一句话到德钦去说。
在迪庆高原,我们唱着李娜的歌走路。“走进西藏,那里可能是天堂。走进西藏,那里可能会发现理想… …”西藏是天堂,德钦是天堂的边界。德钦有天堂的灵光拂照,在天堂的边缘,我们可以和理想直截对话。
也有人把从内地到西藏去的路称为“天路”。
天路有三条。一条是青藏线,一条是川藏线,一条是滇藏线。滇藏线就是214国道。到西藏去的人,走青藏线和川藏的比较多,而滇藏线却很少有人走。我到西藏去当兵,走的就是青藏线。坐火车,坐汽车,差不多走了一个月。一个云南人,到相邻的省份去,却绕了差不多半个中国。
214国道从迪庆高原经过。应该说,它是云南通往西藏的“天路”。它让我们从一个高原到达另一个高原。214国道的前身是过去茶马古道,自古就是云南通往西藏和印度的交通大动脉。对于云南人来说,它似乎并不陌生。我看过许多关于茶马古道和马帮的书籍,所有讲述茶马古道的人,都提到这条路。这是一条无法回避的路。也有人把走这条路称之为探险。俄国人顾彼得曾撰文描述这条茶马古道:“西藏的雨季很可怕,在边界上,所有的马帮和香客来往交通通常停止一段时间。山路变成泥潭沼泽,江河暴涨,大山为云雾所笼罩,冰雪崩落和滑坡与其说是意外,不如说是常规。许多旅行者被永远埋在几十吨重的岩石下或葬身于急流中。”
在茶马古道繁盛时期,过往的马帮每年成群结对,用来运输的牦牛上万头。特别是抗日战争时期,西南地区的交通被中断,内地到达西藏,国际上从印度运往内地的物质都得经过这条茶马古道。直到214国道修通以后,这条赫赫有名的茶马古道才结束了它的历史使命。214国道是解放后修的,但人们对这条路的认识,有着悠久的历史。差不多所有了解这条公路的人都知道,这条路每年都有一段时间大雪封山,只有气温上升的季节才能通车。而在雨水季节公路上也是重重险阻。因此,多少想从这条路到西藏去的人,都对它怀有畏惧心理。因此,这条路更让人感到藏区的高深莫测。
我们就是怀着一种探险的心情踏上214国道的,虽然我们不是去探险。9月28日,云南人民出版社的编辑家刘存沛带着作家海男和李森,拍摄师杨松文,我们一行五人,沿214国道,从中甸向德钦出发,去感受这条到达西藏的“通天大道”。正是雨季,接连下了半个来月的雨了,但出发这天,天公作美,天放晴了。车过中甸坝,过纳帕海,原来的柏油路,现在全成了沙子路面。纳帕海一过,山势越来越险峻,路越来越窄,七拐八弯,随时出现惊险地段。公路两边,树木成阴,藏家房舍若隐若现,炊烟和经幡虚无飘渺。但总的说来,公路并不算是太难走。我作为云南的驾驶员,我走过的路,比这路难的还多。路虽窄,但路上坑凹很少,公路上的里程牌、路标都十分醒目,不失国道的风韵。车由驾驶技术熟练的杨师开。越往前走,车和路融在了一起,人和车融在一起。我们觉得这埋在绿树丛中的路象是一条黄色的彩带,在空中飘浮着。我们象是走在一条音乐的彩带上,我们就象是这彩带上的音符。
从中甸往德钦出发,公路全是下坡,一直往一条峡谷而下,直到了金沙江边。车往峡谷走,气候也随之变化,田地里的庄稼也随之变化。早上我们看到的是青稞,象曲谱架一样的高大的青稞架,到了谷底,我们看到了成熟的玉米,小麦。气候变了,田地里的庄稼也变了模样,但还是藏区味道,藏房,藏民,酥油味,飘浮着经幡… …下完坡,临到谷底,一条大江横在面前。刘老师说,金沙江到了。真让人不敢相信,这就是金沙江吗?我们从金沙江畔来,又来到了金沙江畔。眼前的金沙江让我感到格外亲切。但这里的江边,全是不同的风景,是藏区景色,和我们家乡的江面完全不一样。据介绍,我们所到的金沙江边,是德钦奔子栏的地界。奔子栏,中甸到德钦的第一个小镇,她和四川的德荣县接壤。我们的车,一会走在云南境内,一又会走到四川的地界里去。过去,茶马古道走过奔子栏时,就有同四川借道而行的说法。
车过了金沙江上的伏龙桥。过桥不远,前面就有一个村庄。杨师傅和刘老师都到过德钦,刘老师说,那就是茶马古道上的重镇“奔子栏”。我们沿江而上,江两岸,是黄色的沙子,没有多少树木。正值夏天,江水涨了起来,也是浑浊的。而小镇奔子栏,却是绿树成阴,象是江边的一个点缀。她纯净,安详,宗教气息十分浓厚。从小镇上看江边的山顶上,又是一线白雪,整个金沙江畔,黄白绿相间,三种颜色交相辉映。我们的车走在江西岸,江东也有一条路,通四川德荣县。再往前走,就达四川的西昌和成都。
过桥后,车往前走了十公里,就到了奔子栏镇。这是进入德钦的第一个镇,这个地处金沙江的藏族小镇,整个小镇都洋溢着现代化的气息,她让人感觉到现代气息的无孔不入。街上差不多看不到了藏族的建筑,都是水泥房,卷帘门,玻璃窗户。整条街上,一切现代设备具全。有饭店,有旅馆,有歌舞厅,有大哥大铁塔。奔子栏,现在也还没有失去交通动脉的风韵。她仍然是一个四通八达的旱地大码头。如果沿214国道走,可达拉萨、印度、尼泊尔。从德荣县走,可到西昌成都。奔子栏名来以久。很早的时候,汉地进入西藏的物质都得从这个镇上经过。据介绍,云南运到西藏的日用品,如红糖,茶叶,西藏的藏民都只知道是从奔子栏来的。西藏人,知道奔子栏的人多,知道“云南”的人少。一个小镇,差不多成了整个云南的代名词。镇上马帮特别多,藏民的经济意识十分强。奔子栏生产的木碗,是一种即实用又“艺术”的工艺品,远销西藏和东南亚地区。奔子栏的歌舞也很有特色,文化活动十分丰富。每年,这里的民间歌舞都要到州里去汇演,节目十分有特点,多次获奖。
我们到奔子栏,己是中午,就停车在街上吃饭。路边上饭店很多,一家比一家有特色。我们进的一家卖江鱼的饭店,店主是个藏族女老板,人生得精明能干,对人态度十分和气。店里还有喇嘛在吃饭,我们进店,喇嘛们都向我们点头,算是打招呼。
从踏上迪庆的土地那一天起,就想留下一句话到德钦去说。
在迪庆高原,我们唱着李娜的歌走路。“走进西藏,那里可能是天堂。走进西藏,那里可能会发现理想… …”西藏是天堂,德钦是天堂的边界。德钦有天堂的灵光拂照,在天堂的边缘,我们可以和理想直截对话。
也有人把从内地到西藏去的路称为“天路”。
天路有三条。一条是青藏线,一条是川藏线,一条是滇藏线。滇藏线就是214国道。到西藏去的人,走青藏线和川藏的比较多,而滇藏线却很少有人走。我到西藏去当兵,走的就是青藏线。坐火车,坐汽车,差不多走了一个月。一个云南人,到相邻的省份去,却绕了差不多半个中国。
214国道从迪庆高原经过。应该说,它是云南通往西藏的“天路”。它让我们从一个高原到达另一个高原。214国道的前身是过去茶马古道,自古就是云南通往西藏和印度的交通大动脉。对于云南人来说,它似乎并不陌生。我看过许多关于茶马古道和马帮的书籍,所有讲述茶马古道的人,都提到这条路。这是一条无法回避的路。也有人把走这条路称之为探险。俄国人顾彼得曾撰文描述这条茶马古道:“西藏的雨季很可怕,在边界上,所有的马帮和香客来往交通通常停止一段时间。山路变成泥潭沼泽,江河暴涨,大山为云雾所笼罩,冰雪崩落和滑坡与其说是意外,不如说是常规。许多旅行者被永远埋在几十吨重的岩石下或葬身于急流中。”
在茶马古道繁盛时期,过往的马帮每年成群结对,用来运输的牦牛上万头。特别是抗日战争时期,西南地区的交通被中断,内地到达西藏,国际上从印度运往内地的物质都得经过这条茶马古道。直到214国道修通以后,这条赫赫有名的茶马古道才结束了它的历史使命。214国道是解放后修的,但人们对这条路的认识,有着悠久的历史。差不多所有了解这条公路的人都知道,这条路每年都有一段时间大雪封山,只有气温上升的季节才能通车。而在雨水季节公路上也是重重险阻。因此,多少想从这条路到西藏去的人,都对它怀有畏惧心理。因此,这条路更让人感到藏区的高深莫测。
我们就是怀着一种探险的心情踏上214国道的,虽然我们不是去探险。9月28日,云南人民出版社的编辑家刘存沛带着作家海男和李森,拍摄师杨松文,我们一行五人,沿214国道,从中甸向德钦出发,去感受这条到达西藏的“通天大道”。正是雨季,接连下了半个来月的雨了,但出发这天,天公作美,天放晴了。车过中甸坝,过纳帕海,原来的柏油路,现在全成了沙子路面。纳帕海一过,山势越来越险峻,路越来越窄,七拐八弯,随时出现惊险地段。公路两边,树木成阴,藏家房舍若隐若现,炊烟和经幡虚无飘渺。但总的说来,公路并不算是太难走。我作为云南的驾驶员,我走过的路,比这路难的还多。路虽窄,但路上坑凹很少,公路上的里程牌、路标都十分醒目,不失国道的风韵。车由驾驶技术熟练的杨师开。越往前走,车和路融在了一起,人和车融在一起。我们觉得这埋在绿树丛中的路象是一条黄色的彩带,在空中飘浮着。我们象是走在一条音乐的彩带上,我们就象是这彩带上的音符。
从中甸往德钦出发,公路全是下坡,一直往一条峡谷而下,直到了金沙江边。车往峡谷走,气候也随之变化,田地里的庄稼也随之变化。早上我们看到的是青稞,象曲谱架一样的高大的青稞架,到了谷底,我们看到了成熟的玉米,小麦。气候变了,田地里的庄稼也变了模样,但还是藏区味道,藏房,藏民,酥油味,飘浮着经幡… …下完坡,临到谷底,一条大江横在面前。刘老师说,金沙江到了。真让人不敢相信,这就是金沙江吗?我们从金沙江畔来,又来到了金沙江畔。眼前的金沙江让我感到格外亲切。但这里的江边,全是不同的风景,是藏区景色,和我们家乡的江面完全不一样。据介绍,我们所到的金沙江边,是德钦奔子栏的地界。奔子栏,中甸到德钦的第一个小镇,她和四川的德荣县接壤。我们的车,一会走在云南境内,一又会走到四川的地界里去。过去,茶马古道走过奔子栏时,就有同四川借道而行的说法。
车过了金沙江上的伏龙桥。过桥不远,前面就有一个村庄。杨师傅和刘老师都到过德钦,刘老师说,那就是茶马古道上的重镇“奔子栏”。我们沿江而上,江两岸,是黄色的沙子,没有多少树木。正值夏天,江水涨了起来,也是浑浊的。而小镇奔子栏,却是绿树成阴,象是江边的一个点缀。她纯净,安详,宗教气息十分浓厚。从小镇上看江边的山顶上,又是一线白雪,整个金沙江畔,黄白绿相间,三种颜色交相辉映。我们的车走在江西岸,江东也有一条路,通四川德荣县。再往前走,就达四川的西昌和成都。
过桥后,车往前走了十公里,就到了奔子栏镇。这是进入德钦的第一个镇,这个地处金沙江的藏族小镇,整个小镇都洋溢着现代化的气息,她让人感觉到现代气息的无孔不入。街上差不多看不到了藏族的建筑,都是水泥房,卷帘门,玻璃窗户。整条街上,一切现代设备具全。有饭店,有旅馆,有歌舞厅,有大哥大铁塔。奔子栏,现在也还没有失去交通动脉的风韵。她仍然是一个四通八达的旱地大码头。如果沿214国道走,可达拉萨、印度、尼泊尔。从德荣县走,可到西昌成都。奔子栏名来以久。很早的时候,汉地进入西藏的物质都得从这个镇上经过。据介绍,云南运到西藏的日用品,如红糖,茶叶,西藏的藏民都只知道是从奔子栏来的。西藏人,知道奔子栏的人多,知道“云南”的人少。一个小镇,差不多成了整个云南的代名词。镇上马帮特别多,藏民的经济意识十分强。奔子栏生产的木碗,是一种即实用又“艺术”的工艺品,远销西藏和东南亚地区。奔子栏的歌舞也很有特色,文化活动十分丰富。每年,这里的民间歌舞都要到州里去汇演,节目十分有特点,多次获奖。
我们到奔子栏,己是中午,就停车在街上吃饭。路边上饭店很多,一家比一家有特色。我们进的一家卖江鱼的饭店,店主是个藏族女老板,人生得精明能干,对人态度十分和气。店里还有喇嘛在吃饭,我们进店,喇嘛们都向我们点头,算是打招呼。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