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巨书
2022-01-18经典散文
[db:简介]
1、海龟来贺
郭巨,江南沿海的一个古镇。
郭巨曾是千户所。明朝时倭寇经常进犯东南沿海,烧杀抢掠,百姓民不聊生。洪武二十年,朱元璋下令,由开国功臣汤和主持实施平倭大业。汤和在沿海地带主持兴建了很多卫所,郭巨城是其中之一,共花了6年时间建成。洪武二十六年是1393年,如此算来建城已有600多年的历史了。从唐代开始,此地就有居民了。
当时的郭巨城,城墙周长为2000多米,城高壁厚,城内面积有409亩。城内有东西南北四条大街,中间为十字街头。各街有支巷、小弄26条,城下弄4条,纵横贯通,形如棋盘,布局非常合理。城内有东南西北四个门分别为:水门、澂波、吉安、崇秀门。现仅存的是南城门的内门遗址。
漫步古城内,随处可见古老的小巷子,李家弄、蔡家弄、冯家弄……街弄相连,四通八达。几乎每一条弄堂都会有一口井,虽然井边铺设了水泥地或是瓷砖,但井沿还是原来石制的,斑驳老旧。看井水深幽,仿佛时光在此停滞了。一位80多岁的大爷告诉我,郭巨城曾有4个官池、72眼井。四个城门各有一个官池,是大家共用的,用于防火、洗涤和饮用。而每条弄堂里的井就私人化一点,是一个家族或一条弄堂里的居民共用的。
在如今的城隍庙的走廊上,我第一次看到画家纪昌华画的郭巨古城图时,就感觉整个城池是个乌龟的造型。乌龟在古代风水上是玄武,旁边的凤凰山(古代叫凤山)就是朱雀。左边(东侧)那座长山是青龙,右边山是白虎。这完全符合古代行军布阵中“前朱雀后玄武,左青龙右白虎”的说法。而青龙、白虎、朱雀、玄武也是道教所信奉的神灵,据说有祛邪、避灾、祈福的作用。郭巨城背靠此地最高峰总台山,又有这四灵护佑,风水极佳。信国公汤和在建造古城前一定是请过风水大师的,这是我的大胆猜想。
建城后,郭巨一直是峙头半岛的行政中心。1992年5月,周边的几个乡合并为郭巨镇,2003年8月郭巨被撤销,并入新的白峰镇,郭巨人痛心不已。
2016年8月,新成立了郭巨街道办事处,分久必合,郭巨人欢欣鼓舞。过了不久,郭巨境内发现了一只巨龟。
一大早没上班时,郭巨街道领导沈主任就得知有村民捕获了一只海龟,在拜访大企业的途中,她在街道的微信群里发了消息,指示要把这只海龟放生。郑副主任让城管和农办的人员先去现场查看情况,各部门快速行动起来。
在原沙湾村的海边,村民张师傅在拉起搬罾的大网时,发现网里有一个意外来客——一只巨大的海龟。此地很少见到海龟,在罾网上打捞起活的海龟,更是闻所未闻,张师傅不禁喜出望外。因为太重,网破了有三顶,后来五个人一起帮忙才把海龟拉上了岸。周边的人七嘴八舌议论开了,很多人听闻消息后大老远地开车来看新奇,最多围观的人有几十人。有人说这龟很值钱,有好事者联系了买家,有人居然出价到一万五千元。在买家到来之前,街道的工作人员已经到了现场。海龟被困在绿色的渔网中,上面架了根竹杠,长度近一米,要两个成年人才能抬得动,据说有150斤重。工作人员马上做思想工作:海龟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捕捉和买卖都是要触犯刑法的,还是把它放生的好。有人说这只龟没有100年,也有70、80年了,放了它,也算是行善积德之事。张师傅终于打消了转卖的念头,同意街道将它放归海洋,后来他一直跟着海龟,在巡逻艇上亲自把它放回到海里。
放生最好是到深海,工作人员马上联系了附近的海事处,他们答应马上派巡逻艇过来。但是海龟太大,小车的后备箱根本放不下,于是联系城管中队马上开皮卡车过来。皮卡车开到后,先在后斗上铺上一块木板,免得擦伤海龟的皮肤,四个人抬着木板,旁边还有一人扶着防止掉落,上了车斗。可惜巡逻艇停靠附近企业的码头时,发现这个码头太高,高差近3米,巡逻艇无法靠岸。想把海龟抬上船,人员和海龟都存在很大的危险。又想动用码头上的吊机,但发现海龟太小,也不好操作。后来铺上了一块跳板,人在上面拉、下面拽,才把海龟平安抬到艇上。
巡逻艇开了一个小时,到达非主航道的东白莲山海域,这里船少、海水较深,才把这只海龟放入了大海。放生时已是中午12点多了,相关的工作人员都还饿着肚子。当解开渔网绳索的时候,海龟利用两边的前肢挣脱出渔网,黑黄相间的头高低起伏,似乎在无声地说着感谢。当海龟跃向大海的时候,张师傅恋恋不舍地在旁边说:“慢慢走啊!”
当巡逻艇航行到郭巨和六横岛之间的海域时,现实中的龟和传说中的龟城有了亲密的接触。专家说这只海龟是玳瑁,可能是在万里迁移的途中跟着渔船迷了路,误入到渔民的网中,郭巨人善待了它,让它终于又回到了大海。
有人说这是海龟为了祝贺刚成立的郭巨街道特意来拜访的,是祥瑞之兆。
2、剃头匠
有天晚上,我感觉头发有点长了,询问同事常去哪家理发店。他们说凤山路上“拐脚”理发店还行,开了有几十年了。我第一次去时关着门,邻居说是回家吃晚饭去了。
等我爬完凤凰山回来,天色已晚,见他已坐在门口,在洗擦头用的毛巾。见我面生,又从山上而来,问我是否是五大队之人。古城内上年纪的人多以大队来称呼村子,五大队就是南门村。我说不是,他说那一定是我丈母娘在这里,我哈哈大笑,否定之。
我头发不多,理的是那种很短的“杨梅头”,比较省事。他让我坐在很有年头的转椅上,系上有点略小的围兜,拿着电剃刀开始理发。别人套上一个塑料夹子五分钟可以解决的发型,他至少用了十分钟,把椅子转来转去,剃刀和剪子交替着使用。用老式的刮刀刮好我后颈上的细发后,问我是否要刮腮部两侧的胡子,因为我每天都在用电动剃须刀,就说不必了。
他从一个大热水瓶里倒出热水,再放冷水,调好温度,给我洗头。我问为何不用电热水器,这样洗头多省事。他说这房子是租来的,房东要收一元一度的电费,太贵了,而他家里只要二毛八一度就够了,他大多数是从家里烧好水后拎来的。我怀疑二毛八一度是峰谷电中的谷时电价,莫非他是半夜或是凌晨烧的水?每月400元的房租对他来说不低了,幸亏他家就在很近的公寓楼里,来回方便。那是30多年的老房子了,已经成为危房,政府为了安全,要征收这些房子。他担忧以后搬家了,就不能在这座古城做生意了。
他姓张,已经做理发生意三四十年了。单位里有一个同事和他一个村的,原是邻居,今年30岁,他说同事没出生前他就开始理发了。他小时候得过小儿麻痹症,行动不便,理发可以让他自食其力,这一干就是几十年。
洗头时他用了两遍洗发水,我说一遍就够了,他才停住。洗好头,他让我再次坐在椅子上,帮我吹干后,拿着剪子看哪一块头发还不太齐整。在给我找钱的时候,他怕光线不好,还琢磨着那里再来几剪刀。小城的物价是不高,但10元的理发费真的便宜,看来他的回头客都是这么来的。
去的次数多了,认识了他家的狗。狗黄色,是本地的土狗,没栓绳,很温顺,没事了就蹲在店门口,一点不叫。遇到其他的狗来狗盆里来吃食,它也让着。后来听说这条原是流浪狗,张师傅看着可怜,就收留了它。
另外还知道他的很多事情。年轻时因为对象难找,后来他找的妻子是个外乡四川的一个哑巴。他妻子常坐在他的店里,我见过几次,偶尔在附近打点短工。他有一个女儿,非常优秀。他说自己没啥文化,小学四年级以后,就难以指导作业了,学习上都是靠孩子自己。后来他女儿到柴桥读书,更是帮不上忙了。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女儿的读书不用他操心,每年都可以拿柴桥中学的奖学金。高考语文时忘了带准考证,影响了情绪,耽搁了时间,结果语文比平时少考了20分。按照平时的成绩可以进名校的,却只上了浙工大的一本线。大学期间也是年年拿奖学金,支付学费绰绰有余,他只要给女儿生活费就可以了。如今已经在读研了,考的是浙江大学的研究生,这是她一直向往的名校。据说毕业后,想去考公务员。
张师傅每天从早晨7点开门营业,到晚上8点才关门,一家人的生活就靠他手中的剃刀和剪刀。几十年来都是这样的生活,我心生敬意。
3、江南牡丹王
郭巨教场路上,有个庭院,外表不起眼,里面却别有洞天。这里是一个牡丹园,主人是冯善根。
院子约有3000平方米,共计4亩多。2000年,冯善根租用了房管处的这个地方,开始种植牡丹。几年后的春天,冯善根在这里开办了个人牡丹花展。这里种了近万株的牡丹花,品种有洛阳红、脂红、豆绿等。传统上,牡丹都是生长在北方,南方只有少数种植,如此大规模的牡丹花展,在当时非常轰动。
牡丹花本生在北方,不适应南方的气候和水土,冯善根是从小就爱好牡丹花。他第一眼看到老画家汪宝华国画中的牡丹花,就爱上了这种雍容华贵的花卉。冯善根开始学习国画,渐渐地他能画花鸟、山水和古代人物画,最喜欢的还是画牡丹,后来他笔下的牡丹栩栩如生。他做过十几年的漆匠,喜欢在家具上画牡丹,因为富贵吉祥的寓意,主人家也非常喜欢,这成为冯善根油漆技艺的一绝。
后来,冯善根就动了自己养牡丹花的念头。1972年,冯善根从杭州买来第一株牡丹,精心养了三年后,开花了。1995年4月份,冯善根坐了20多个小时的火车硬座,到达河南的洛阳。他参观了洛阳的牡丹花会,大开眼界,坚定了种植牡丹花的想法。当年秋天他再次去洛阳,买了几万元的牡丹花,租了一辆货车,并随车押运,回程需要24个小时。那时洛阳到宁波的高速公路还没开通,坐车很辛苦。他把牡丹种在妻子经营的圆角商城的三楼平台上,开辟了300平方米的花坛,所需泥土都是他自己和小工一包一包精心挑选后,背上去的。精心栽培2年后,牡丹花次第开放,这在当时是件稀罕事,来参观人员非常多,引起了不小的轰动。看到自己种的花如此受欢迎,冯善根下决心要开始大规模、专业化地种植牡丹。也因为如此,冯善根租用了房管处的土地,开始成规模地种植牡丹。
2006年,冯善根应有关领导的邀请,在北仑大碶街道的沿山公路旁,创建了北仑牡丹园。第一期15亩土地,投入200万,后扩大到50亩,总投资500多万元。园内集中了国内大多数牡丹品种。牡丹园的生意非常兴隆,门票和其他收入相当可观,出产牡丹有上万盆,连续举办了四届牡丹花会节庆活动,打响了“江南牡丹”这个牌子,他也成为名副其实的江南牡丹花王。
觉得北仑牡丹园面积不够大,2011年,冯善根把牡丹园转让给了他人。休息两年后,冯善根再次出山。2013年10月,他选择在仙居县田市镇的水阁村,建立江南最大的牡丹花园。这次种植面积有200亩,投资2500多万元,经过两年多的辛勤耕耘,汇集了国内外名优牡丹70000多株。在仙居创业四年半后,因为患病,冯善根放弃了仙居的事业,转让了牡丹园,回到故乡郭巨养病。
不管是在大碶还是仙居的牡丹种植事业发展如何,冯善根一直没有放弃郭巨的牡丹园,这是他的根。园内除了牡丹,他还种了樟树、桂花、芍药、蔷薇、樱花、绣球花、薄荷、睡莲等花草,以避免花色过于单调。还有水蜜桃、枇杷、杨梅、柚树、蓝莓、猕猴桃等果树。他养了一条白色的拉布拉多犬,名为“布布”,非常温顺可亲,最喜欢在主人身边串来串去,可爱得很。院内还有两只猫,后来又来了一只流浪猫,恋着不走了,成了三只猫。我还在屋顶看到了一只松鼠,暗褐色,主人说,松鼠原来有两只,院子里的水果都是它们偷吃的,尤其喜欢吃蜜桃、杨梅、柚子和猕猴桃。听他的口气,像是对一个调皮的孩子,又气又喜,又有点无奈。旁边还有两间平房,是夫妻俩平日住的地方。
冯善根每次一摸到锄头,为牡丹除草、松土,或是修枝、施肥,他的心就静了下来,干的再多,也不觉得劳累,牡丹是他毕生的最爱。他今年已经72周岁了,每天五点半起床,可以伺候牡丹到下午六七点钟才收工。“我种牡丹,不是为了钱,是兴趣所在,是为了圆梦。我要一直追随牡丹花,至死方休。”冯善根如是说。五十年来一直从事牡丹在南方的种植和研究,使得他成为中国牡丹协会的成员,南方的会员只有两人。
今年的清明和谷雨之间,园里的牡丹又陆续开放了,随着气温转暖,开的越来越好。晨曦和夕阳下的牡丹园,固然是取景的最佳时间,但是中午时分的牡丹,开得最芬芳,冯善根说这些品种中,海黄最香,颜色也漂亮。这个牡丹园对所有居民免费开放,善莫大焉。于是,我写诗赞曰:
牡丹真国色,花绽动郭城。
芍药妖无调,樱花艳少情。
自由春燕舞,留恋蜜蜂嘤。
百事心须善,持根才聚精。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