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经典散文

经典散文

丝瓜及丝瓜汤

2022-01-18经典散文
[db:简介]


      闽南人爱炖汤。阿嬷们常说的一句话是:“汤炖在锅里,回去炒个青菜就行。”住闽南多年,我并未习得半点炖汤之术。还是保留早年习惯,用锅涮点菜汤,图个省事。多是西红柿蛋汤。只是夏天一到,西红柿就功成身退,丝瓜粉墨登场了。
      我偏好颜色墨绿的丝瓜。挑回两小根,洗净,去皮。丝瓜皮长长的,得不时抖落两下,黏在手上,滑,凉。丝瓜皮原也是一道菜,就着小青椒炒,葱绿绿的,脆爽,有股子清香,特下饭,但现在都弃之不用。   
      去了皮的瓜身白白的,软软的。切成薄片。锅里下少量油,丝瓜入锅,中火翻炒,待丝瓜片炒至糯软,出汁,即倒水下去。水不能放多,多了,汤就成洗锅水。取个鸡蛋,打至黏稠,待锅里水开,倒入蛋液。蛋液,在锅里稍一愣神,即沸起,黄黄的漫卷起来,和丝瓜缠绕在一起。撒少量盐,再撒几粒小葱。盛至白色的汤盘,蛋卷明黄,衬得丝瓜更绿了,绿如翡翠。好看,清透。
      舀一勺入口,鲜得眉毛都飞起来。丝瓜去火,鸡蛋汤也去火,所以丝瓜蛋汤是消暑汤品。这样的汤天天喝,都不会腻。连那挑嘴的孩子都爱喝,一人一小碗,喝得个底朝天。

        小时,我可不爱吃丝瓜。我妈总炒着吃,滑溜溜的,味道寡淡。那时我们三个月不知肉味,唯一的念想就是吃肉,来块豆腐也行。那会,豆腐是道准荤菜,仅次于肉。有客来,得买块豆腐招待。请工时,豆腐要上桌,否则会被诟病连豆腐都没有。那些自家地里长的丝瓜、竽头、南瓜等,连狗都嫌的,可不是吗,天天吃,没半点油星,真是够了。那时怎么会想到,这些被嫌弃的无味之物,会成为中年之后的心头之好。

      吃丝瓜多年,吃上丝瓜汤,则是工作后。有日在单位值班,晚饭在食堂点了几个菜,其中就有道丝瓜汤。带班的谢乡结婚没几年,他说,珍囡,等会丝瓜汤我来烧,您歇会。珍囡是食堂做饭的。她爱吃咸,且有将所有人都掰成和她一样口味的劲头。不能说咸了,说也没用,她回一句菜不咸不好吃。劝都劝不了。
      谢乡这次亲自动手,从切到煮好,全不让珍囡染指。他说,丝瓜汤什么调料都不能放,只要一点点盐就够了。汤盛出后,果然很别致,碧绿绿的,我没想到一条普通的丝瓜可以变得这么美。我隐约有了新的认知,食物不应只是好吃,也应该追求好看,这样才称得上美食二字。确实,之后一次又一次的经验都告诉我,食物的颜色好了,味道也不会差到哪儿去。   
      成家后,开始自己做饭,我学着像谢乡那样清水煮丝瓜汤。直至生下女儿,丝瓜汤也一直喝着,丝瓜清汤滋润着烟熏火燎的新手妈妈。
      迁居闽南后,有次被邀去女儿同学家吃饭,那位妈妈是江苏人,很是好客,煮了一桌菜。她说,孩子们,每人要先喝一碗汤哟。是什么汤呢?丝瓜蛋汤。嗯,丝瓜加了蛋,味道更鲜美可口,且营养成分更高。
      之后,我也跟着丝瓜蛋加蛋。我算得上是好学习之人吧,摸爬打滚中,学会了打醇香五谷豆浆, 将鱼蒸起来吃,做各种凉拌菜……从一穷二白到越来越具有生活智慧和小窍门,对付着,将日子越捋越顺。
       我并不算随和,但无论到哪,都不会被吃困扰,什么口味都可接受。而吃的经历越丰富,吃的食物越杂,慢慢知道了,食物本身的味道,才是最好的味道。我们所要做的,仅是保持和激发出食物的原汁原味。

       而这样的体悟年轻是无法感知,要历尽千帆后才懂得。和心路历程一样,我们总要先向外探求,上下挪腾,再慢慢转至朝内心挖井,越掘越深。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