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劝酒》
2022-01-18经典散文
[db:简介]
知堂先生读书广博,通达人情物理,引述笔记文史精辟详备,又十分切中肯綮。夜晚翻书,读到《谈劝酒》一篇,十分感喟。知堂先生自言阅读笔记丛书之类往往欣赏其合乎情理,《谈劝酒》一文引抄同乡陈亭灿《邮余闻记》有关饮酒一节,文字畅达,十分契乎人情:
“古者设酒原从大礼起见,酬天地,享鬼神,欲致其馨香之意耳。渐及后人,喜事宴会,借此酬酢,亦以通殷勤,致欢欣而止,非必欲其酩酊酕醄,淋漓几席而后为快也。今若享客而止设一饭,以饱为度,草草散场,则太觉索然,故酒为必需之物矣。但会饮当有律度,小杯徐酌,假此叙谈,宾主之情通而酒事毕矣,何必大觥加劝,互酢不休,甚至主以能劝为强,客以善避为巧,竞能争智之场,又何有于欢欣哉。”
古时设酒是为了祭祀,用来“酬天地,享鬼神”,后来降而用于人事,以“通殷勤,致欢欣”。如果亲朋好友相聚一堂,仅仅只是吃饭,饱后草草散场,即便饭菜怎样好,也太兴味索然,嗒然若丧。于是既甘冽馨香又刺激神经膨胀血液的酒,就成了宴会必需品。二三素心人,知己故交相聚一室,形式或款叙幽情,或大摆龙门阵,内容不拘家长里短,天南地北,可臧否人物,可谈玄析理,天阔天空,自然是快慰的事情,再佐以美酒温润血脉,更是“四美具二难并”,此乐何极!
但事情往往并不是如人们所设想的那样。酒席间常常见到劝酒, 有些甚至是拚酒赌酒,礼让再三推脱再四。本来是沟通情谊的酒宴,最后变成语言套话的竞技之场,主人以能劝为强,客人以善避为巧,最后有人多饮难受,有人大醉伤身,不欢而散,甚至有些无品之人常常借酒遮面,大耍酒疯,惹得鸡犬不宁,可谓是失其本心,有违初衷。
知堂先生通晓人情,“酒本是好东西,而主人要如此苦劝恶劝才能叫客人喝下去,到底是什么缘故呢?这大抵因为酒这东西虽好而敬客的没有好酒的缘故吧。”酒虽然是好东西,宴席的必须品,无酒不欢,然而好酒没有标准,主人又常常自谦敬客的没有好酒,只是略备薄酒,一是怕对客人招呼不周所以要劝,二是怕客人太客气太见外更是要劝。
我想酒席间的劝酒还有两个缘故,一是谦让的文化传统,二是酒席间的权力意识。谦让是群体生活中的美德,然而过分的谦让不仅没必要而且很虚伪,但是这样的虚伪往往成为一个文化仪式,大则如弑君夺位的枭雄,在其登基践祚之时,往往会谦虚退让一番,这就需要大臣们反复跪请,最后自己不得已只能顺天应命当了皇帝。再就是宴会排座,就座之时必定有一番你推我让的客套,甲说乙年纪大,德隆望尊应该上座,乙言我是主您是贵客,英雄岂论年少,您上座。一番客套仪式之后,估计快到上酒上菜的时节,大家依次按事先排好的顺序入座。这一番谦让推举,不仅使气氛亲切热闹许多,也明晰了酒席间的尊卑贵贱的等级。一盘菜送至,长者没有动筷,小子即使再饥饿难耐又岂敢染指,首席没有酒过一巡,列席者又怎能开怀畅饮。宴席中重要的菜肴,比如整条鱼上桌时,鱼头要对准这里最重要的人,大家敬三杯鱼头酒以为长者寿,然后才能在其带领下吃鱼搛菜。饮酒更是如此,身为席间最重要的人当然要接受大家的敬酒,作为列席,除了首席的敬酒必须一饮而尽外,还有同席间的相互敬酒,敬之不成则劝,劝之不喝则苦劝,直至对方一饮而尽方能显示对自己的尊重,两人关系非同一般,有俗谚云“关系浅,舔一舔,关系深一口闷”是也。
以上是寻常,现代社会酒席间往往不仅仅是主人与客人这样单纯的关系,托人办事,往往要陌生人打交道,怎样才能把陌生的关系转变为熟人关系呢?当然是中国特色的请客吃饭,一桌吃饭一桌饮酒就是朋友,酒杯一端,政策放宽,酒杯一举,情谊绵绵。请客者有事相求,当然担心客人喝不好喝不尽兴,于是敬酒劝酒交相不断,客人回敬主人,又岂敢拂意。至于上下级的关系相聚一桌,权力等级更是昭然若揭。
请客喝酒是套近乎叙情谊的最近途径,所以很多人把事情在酒场上办,可是很多时候,酒席间的承诺约定往往未必能兑现,爽快承诺只是酒酣耳热之际一时慷慨,或者是酒席间应景的客套,未必当真。枝巢老人《旧京琐记》卷一“习尚”就记载了这样的虚伪:
“交际场中,亦多虚伪之风。昔于筵中晤一人,谈悉为世交。彼则极意周旋,坚约来日一饮。既而曰:‘明日有年廷差,后日如何?’方逊谢,彼已呼笔书柬,议地议菜,碌乱不已。席将终,彼忽拍膝曰:‘后日有家祭,奈何?’他客为解曰:‘相见正长,何必亟亟?’余恶其扰,亦谢曰:‘此月中鄙人方有俗冗,得暇再趋扰耳。’后终不晤。友人云:‘彼之延饮,面子也。君应逊谢,亦面子也。君竟不坚辞,彼只有自觅台阶以下耳。’”
2015.02.02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