馒头之恋
2022-01-19抒情散文川上子
在北方人的饮食中,馒头可是主食之一。究竟是谁发明的馒头,不可考,但我们知道馒头这种由小麦磨面制成的北方吃食,着实是惹人喜爱的!当热气腾腾的,又白又圆的大馒头端上来,还未动手抓过来一个,嘴里就已经甜津津的了。对于馒头的所有热爱,不仅在于滋养身……
在北方人的饮食中,馒头可是主食之一。究竟是谁发明的馒头,不可考,但我们知道馒头这种由小麦磨面制成的北方吃食,着实是惹人喜爱的!当热气腾腾的,又白又圆的大馒头端上来,还未动手抓过来一个,嘴里就已经甜津津的了。对于馒头的所有热爱,不仅在于滋养身体,更在于滋养心灵。
小时候,家里不富裕。吃白面馒头就是过大年,与饺子具有同等程度的渴望。根本原因是粮食短缺,北方乡下,多以玉米面,高粱面,豆面和红薯粉等杂粮为主要食物,辅之以田里的土豆苦菜苜蓿红薯藤蔓,供给一家老小身体所需。而白面,也就是小麦粉,是稀罕之物。平时,见不上,只有病人,老人,特溺爱的小孩或过年的时候,才拿出一些,加水抟和,作为上品制点使用。那白面做的什么都是好吃的。蒸馒头,烙饼,擀面条,都好。而馒头啊,吃的时候,根本不用现在这样,又是夹肉,又是夹菜的。不用!直接抓过来,大口啃咬,几乎没怎么吞咽,一个馒头就不见了。吃馒头,可不是吃馒头这么简单,而是一种美好的向往。小孩子顽劣不听话的时候,你只要说别闹了,给你吃馒头,孩子就会马上像点了魔棒一样乖巧起来。好多年以前,青年男女谈恋爱,慧黠的男友想对姑娘动手动脚的时候,男孩只要以吃馒头诱惑之,大抵也可以如愿以偿。
在遥远的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期,馒头在北方还是一个奢望。下午放学回来,家里饭还没熟,或者父母上山还没有回来,可肚子里早已是饥肠辘辘,实在忍不住了。就踩着凳子,将悬挂在窑洞墙壁上的一个柳木笼子,翻揭起来。这是每家专门用来放干粮的笼子,悬得高高,一防猫狗耗子窜进笼子叼走干粮,二防小孩子自己饿了拉走几溜团子,或者藏在玉米团子里的一两个稀有馒头。但是,防不胜防。往往,小孩子想尽办法,非吃掉不可。父母回来,一看干粮没了,呼天抢地也无济于事。吃冷团子或冷馒头,有绝招。大冬天吃也不会吃疼肚子。那就是一边吃着冷疙瘩干粮,一边抽一根葱吃着。冬季的葱辣得很,辣得直淌眼泪,无妨啊,还是笑眯眯地啃食着。葱进了肚子,发热,刚好逼走了冷干粮的凉气。是谓中和。
上初中的时候,学生食堂很差。差到匪夷所思。早上高粱稀饭,玉米疙瘩团子。高粱稀饭倒不讨厌,拌之老盐颗子,喝上也算顺畅。可是玉米疙瘩就难吃了,那是厨师将发酵好的面糊糊,用铁勺子扣出来的。一扣一个,一扣一个。可能是少放了碱水或者压根儿就没放。一般发酸,酸得进不了嘴,进了嘴难以下咽。有的同学,掰开团子疙瘩,往中间部分,狠咬几口就把团子扔掉了。晚饭依然如此。一周唯一有些变化的是周二专门熬一大铁锅小米稀饭,很稠,算是一周的一个亮点。但是不论高粱饭和还是小米饭,里边绝少没有虫的。学校伙食科管理不善,几乎一年四季,米筒子里就不会让虫子绝迹。大白虫,两厘米长,煮熟后已经横尸不动,但是漂浮在饭碗里,白森森的,很是扎眼。有些女生,看到虫子就不吃,就呕吐。可不吃,一天就得饿着肚子,还不得偷偷地哭泣。男生少洁癖,吃得时候,用筷子把白色虫子,扒拉到碗一边,吃掉那些没有虫子的部分。一边闷闷不乐地吃,一边心里动起了坏心眼。大家有些心照不宣,都悄悄留下了带有虫子的高粱饭。一起走到管理员的门口,所有的愤恨都集中起来,把那些高粱饭,痛快地倾倒在管理员的门槛上。快速逃离现场。跑老远,等着看戏。那门槛,猩红红的,一摊一摊,全是红高粱饭开出的愤怒花朵。
不一会,不知情的管理员推开房门,走出来,脚底一滑,啪唧,一个重重的屁股墩!摔个狼狈不堪,浑身黏糊吧唧的,不知所措。等回过神来,一阵哭爹喊娘大骂没爹没娘管教的娃啊。校园里一片欢呼!
那时候,三年没吃白面馒头是平常的事情。等上了高中,局势有所好转,白面馒头基本可以吃上了。食堂里用一半活面一半死面做成的方墩子馒头,还真好吃,足足揉进了半斤面粉。但是,馒头不白,灰不溜秋的样子,据说特白的那些面粉被管理员贪污掉了。
不说困难时期了。就说这馒头的美妙吧。小时候啊,过春节,每一家都会大蒸馒头,一天蒸它十几锅,囤积下来,一个正月就不再蒸了。农村没冰箱,天气冷就是冰箱。馒头揉面的时候,也经历过一个发展阶段。开始,还是粮食缺乏,谁家敢用纯白面蒸馒头啊,除非不过了。外面一层是白面,表皮好看啊。里边则用玉米面填充进去,做馒头就像做包子一样,先包进芯子再揉成一个馒头。这有个名称叫“包皮馒头”。后来,社会发展了,生活好过了,也嫌芯子不好吃,就全用白面粉做了馒头。刚出锅的馒头,很软,很香。那一股股浓郁的麦香味,很诱惑人啊。小孩子首先放开肚皮,紧饱吃上几个。好馒头,入口消散啊。然后拿出红绿颜料,点馒头。点馒头,是一个很好玩的事情,可以点一对红点,也可以再点一对绿点,形成一个正方形的点阵。新年吃馒头,又好吃,又喜庆啊。正月出头,草木返青,耕牛也开始耕地了。如果,家里囤积的馒头还吃不完的怎么办呢?有办法。逐个用刀切成小片,热锅里一烘烤,就成了又黄又脆的干膜片。干吃好,泡水吃也不赖。上山作干粮,或者逢会赶集,都是上等充饥的东西。
自从20年前,离开陕北农村。馒头这条线若即若离,几乎要断了。我多在南方城市流荡,大米成了主食。一般饭馆也不提供馒头。习惯成自然,大米就大米,也无所谓。但是,偶尔,在街上或者小区闲逛,看到河南老乡或者安徽老乡,在江南打工卖馒头,不由得买上几个,尝尝味道。大部分做得馒头,大抵加入了发酵剂或者漂白剂,馒头的味道变了。一种古怪的味道,有时候把整个北方的麦香都要给败坏了。令人唏嘘不已。偶尔,也有好的,一口咬下去,亲切的北方高原那熟悉的风就吹过来了,吃得人也很感动。会把眼眶吃得湿湿的。
没有北方生活经验的人,自然不会懂得馒头的。馒头与人形成的这种深厚感情,也是奇妙的。离开北方,在全国各地走南闯北的人,就像抱着一份原配配偶的感情那样,抱着馒头的味道。抱着这份馒头之恋不忍松手。当然,并非人人如此,馒头有时候也会搞怪兼黑色幽默一下那些忘记了馒头的人。记得曾经看一个电视节目,娱乐性质的。检测夫妻默契度。二人面对面站着,女的面向荧屏用手比划图案暗示,男的背向荧屏猜谜。当荧屏画面出现一只大馒头的时候,女的说:“啊,就是那白白的,圆圆的,软软的,你昨晚还吃过的啊?”,男的紧缩眉头,绞尽脑汁苦思一番,再挠了几下后脑勺,最后貌似豁然开朗的样子,脱口而出:“乳房”。全场晕倒,一片啸叫。
(字数 2532 )
[ 本帖最后由 川上子 于 2011-2-20 17:50 编辑 ]
小时候,家里不富裕。吃白面馒头就是过大年,与饺子具有同等程度的渴望。根本原因是粮食短缺,北方乡下,多以玉米面,高粱面,豆面和红薯粉等杂粮为主要食物,辅之以田里的土豆苦菜苜蓿红薯藤蔓,供给一家老小身体所需。而白面,也就是小麦粉,是稀罕之物。平时,见不上,只有病人,老人,特溺爱的小孩或过年的时候,才拿出一些,加水抟和,作为上品制点使用。那白面做的什么都是好吃的。蒸馒头,烙饼,擀面条,都好。而馒头啊,吃的时候,根本不用现在这样,又是夹肉,又是夹菜的。不用!直接抓过来,大口啃咬,几乎没怎么吞咽,一个馒头就不见了。吃馒头,可不是吃馒头这么简单,而是一种美好的向往。小孩子顽劣不听话的时候,你只要说别闹了,给你吃馒头,孩子就会马上像点了魔棒一样乖巧起来。好多年以前,青年男女谈恋爱,慧黠的男友想对姑娘动手动脚的时候,男孩只要以吃馒头诱惑之,大抵也可以如愿以偿。
在遥远的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期,馒头在北方还是一个奢望。下午放学回来,家里饭还没熟,或者父母上山还没有回来,可肚子里早已是饥肠辘辘,实在忍不住了。就踩着凳子,将悬挂在窑洞墙壁上的一个柳木笼子,翻揭起来。这是每家专门用来放干粮的笼子,悬得高高,一防猫狗耗子窜进笼子叼走干粮,二防小孩子自己饿了拉走几溜团子,或者藏在玉米团子里的一两个稀有馒头。但是,防不胜防。往往,小孩子想尽办法,非吃掉不可。父母回来,一看干粮没了,呼天抢地也无济于事。吃冷团子或冷馒头,有绝招。大冬天吃也不会吃疼肚子。那就是一边吃着冷疙瘩干粮,一边抽一根葱吃着。冬季的葱辣得很,辣得直淌眼泪,无妨啊,还是笑眯眯地啃食着。葱进了肚子,发热,刚好逼走了冷干粮的凉气。是谓中和。
上初中的时候,学生食堂很差。差到匪夷所思。早上高粱稀饭,玉米疙瘩团子。高粱稀饭倒不讨厌,拌之老盐颗子,喝上也算顺畅。可是玉米疙瘩就难吃了,那是厨师将发酵好的面糊糊,用铁勺子扣出来的。一扣一个,一扣一个。可能是少放了碱水或者压根儿就没放。一般发酸,酸得进不了嘴,进了嘴难以下咽。有的同学,掰开团子疙瘩,往中间部分,狠咬几口就把团子扔掉了。晚饭依然如此。一周唯一有些变化的是周二专门熬一大铁锅小米稀饭,很稠,算是一周的一个亮点。但是不论高粱饭和还是小米饭,里边绝少没有虫的。学校伙食科管理不善,几乎一年四季,米筒子里就不会让虫子绝迹。大白虫,两厘米长,煮熟后已经横尸不动,但是漂浮在饭碗里,白森森的,很是扎眼。有些女生,看到虫子就不吃,就呕吐。可不吃,一天就得饿着肚子,还不得偷偷地哭泣。男生少洁癖,吃得时候,用筷子把白色虫子,扒拉到碗一边,吃掉那些没有虫子的部分。一边闷闷不乐地吃,一边心里动起了坏心眼。大家有些心照不宣,都悄悄留下了带有虫子的高粱饭。一起走到管理员的门口,所有的愤恨都集中起来,把那些高粱饭,痛快地倾倒在管理员的门槛上。快速逃离现场。跑老远,等着看戏。那门槛,猩红红的,一摊一摊,全是红高粱饭开出的愤怒花朵。
不一会,不知情的管理员推开房门,走出来,脚底一滑,啪唧,一个重重的屁股墩!摔个狼狈不堪,浑身黏糊吧唧的,不知所措。等回过神来,一阵哭爹喊娘大骂没爹没娘管教的娃啊。校园里一片欢呼!
那时候,三年没吃白面馒头是平常的事情。等上了高中,局势有所好转,白面馒头基本可以吃上了。食堂里用一半活面一半死面做成的方墩子馒头,还真好吃,足足揉进了半斤面粉。但是,馒头不白,灰不溜秋的样子,据说特白的那些面粉被管理员贪污掉了。
不说困难时期了。就说这馒头的美妙吧。小时候啊,过春节,每一家都会大蒸馒头,一天蒸它十几锅,囤积下来,一个正月就不再蒸了。农村没冰箱,天气冷就是冰箱。馒头揉面的时候,也经历过一个发展阶段。开始,还是粮食缺乏,谁家敢用纯白面蒸馒头啊,除非不过了。外面一层是白面,表皮好看啊。里边则用玉米面填充进去,做馒头就像做包子一样,先包进芯子再揉成一个馒头。这有个名称叫“包皮馒头”。后来,社会发展了,生活好过了,也嫌芯子不好吃,就全用白面粉做了馒头。刚出锅的馒头,很软,很香。那一股股浓郁的麦香味,很诱惑人啊。小孩子首先放开肚皮,紧饱吃上几个。好馒头,入口消散啊。然后拿出红绿颜料,点馒头。点馒头,是一个很好玩的事情,可以点一对红点,也可以再点一对绿点,形成一个正方形的点阵。新年吃馒头,又好吃,又喜庆啊。正月出头,草木返青,耕牛也开始耕地了。如果,家里囤积的馒头还吃不完的怎么办呢?有办法。逐个用刀切成小片,热锅里一烘烤,就成了又黄又脆的干膜片。干吃好,泡水吃也不赖。上山作干粮,或者逢会赶集,都是上等充饥的东西。
自从20年前,离开陕北农村。馒头这条线若即若离,几乎要断了。我多在南方城市流荡,大米成了主食。一般饭馆也不提供馒头。习惯成自然,大米就大米,也无所谓。但是,偶尔,在街上或者小区闲逛,看到河南老乡或者安徽老乡,在江南打工卖馒头,不由得买上几个,尝尝味道。大部分做得馒头,大抵加入了发酵剂或者漂白剂,馒头的味道变了。一种古怪的味道,有时候把整个北方的麦香都要给败坏了。令人唏嘘不已。偶尔,也有好的,一口咬下去,亲切的北方高原那熟悉的风就吹过来了,吃得人也很感动。会把眼眶吃得湿湿的。
没有北方生活经验的人,自然不会懂得馒头的。馒头与人形成的这种深厚感情,也是奇妙的。离开北方,在全国各地走南闯北的人,就像抱着一份原配配偶的感情那样,抱着馒头的味道。抱着这份馒头之恋不忍松手。当然,并非人人如此,馒头有时候也会搞怪兼黑色幽默一下那些忘记了馒头的人。记得曾经看一个电视节目,娱乐性质的。检测夫妻默契度。二人面对面站着,女的面向荧屏用手比划图案暗示,男的背向荧屏猜谜。当荧屏画面出现一只大馒头的时候,女的说:“啊,就是那白白的,圆圆的,软软的,你昨晚还吃过的啊?”,男的紧缩眉头,绞尽脑汁苦思一番,再挠了几下后脑勺,最后貌似豁然开朗的样子,脱口而出:“乳房”。全场晕倒,一片啸叫。
(字数 2532 )
[ 本帖最后由 川上子 于 2011-2-20 17:50 编辑 ]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