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乡女教师
2020-09-24抒情散文毛地黄99
山乡女教师文/毛地黄99在我八岁的那年,有两件事不能忘怀。第一件是老天无情,持续的干旱让庄稼人心焦,眼看一年的收成要打水漂了。人们纷纷担水抗旱,我们小孩子也端着脸盆跟着大人一起从井里汲水,送到农田里给一棵棵干渴的秧苗浇水。我至今还记得那长
山乡女教师
文/毛地黄99
在我八岁的那年,有两件事不能忘怀。
第一件是老天无情,持续的干旱让庄稼人心焦,眼看一年的收成要打水漂了。人们纷纷担水抗旱,我们小孩子也端着脸盆跟着大人一起从井里汲水,送到农田里给一棵棵干渴的秧苗浇水。我至今还记得那长长的抗旱队伍,从田间到水井,人们脸上失去了往常的笑容。第二件就是小学校来了一名女教师。她姓严,叫严凤勤。
那一天,上音乐课之前,校长要我们去抬那架老掉牙的风琴,我觉得十分奇怪,尽管知道学校教学器材房子里有这么一个大家伙,可是从来没见人使用过啊!上面落了一层厚厚的尘土。等我们费力地把这架显然已经被人修理了的风琴抬到教室的讲台下放好,严老师就出现在教室门口了。她三十多岁,个头不高,面容姣好,眼光温和,因为是冬末春初,真正的春天还没有到来,天气依然寒冷,穿着一件小圆领的碎花棉袄,微微卷曲的头发自然垂落在双肩,脚下是一双皮鞋。最打动我的是她开口说话的声音:同学们,谢谢你们!
我从小就对声音十分敏感。早晨雄鸡的啼鸣,秋叶草丛里蟋蟀的呢喃,风从青纱帐里穿过发出的沙沙声,都使我闻之动容。她一开口,是那种温润柔美的语调,是久居乡村的人少有耳闻的。
不用说,这堂音乐课让我们大开了眼界,不仅第一次使用了风琴伴奏,而且严老师美妙的歌声,娴熟的风琴演奏,还有那温婉的话语,着实让我们着迷,十足给了我们一场听觉盛筵。
这名女教师的来头有点不寻常。听村里大人们讲,她本是村旁山脚下的精神病医院里的精神病人,属于那种轻度患者,所以医院方面也没有完全限制她的活动自由。在乡间土路上,山洼果园里,不时有歌声每每让人驻足聆听。时间长了,不知是惊动了哪一级、哪一部门的领导,就派给我们村小学当了音乐教师。我们已经很久没有专门的音乐教师了,赶上音乐课,就唱那几首《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大海航行靠舵手》一类的歌曲。
严老师有精神病?不仅是我们孩子,就是大多数乡人也不信。谁说的清呢,在那样一个人鬼难辨的年代。那时已经是十年文化大革命的后期。
严老师和我们熟悉起来,她脸上总是盈溢着笑意,原来略带苍白的脸色,也慢慢红润了一些。我们都喜欢听她说话,听她唱歌,她也喜欢我们围绕着她,和我们在一起。后来,由于缺少师资,她又兼任了我们的美术教师。我们经常画的都是我们眼前见的,猪、牛、羊,庄稼、蔬菜、杨柳。我们就对着实物画。我清楚的记得那次,我们围绕在学校的猪圈旁,(学校养猪,现在听起来可能觉得是奇闻了!)画猪圈里的大猪、小猪,我画完了拿给严老师看,严老师随手给我画的往下耷拉的猪尾巴,改成了往上打着卷的猪尾巴,画面立刻就有了生气。我惊讶的看着这个变化,感觉实在神奇!
严老师孤身一人,她不太会照顾自己的生活,通常就是用一个小煤油炉给自己煮点挂面吃。在这样的时候,她的眼神就变得暗淡、忧郁,陷入沉思,她在想什么呢?自己的亲人?她有自己的孩子吗?没有人去关心她。
但是只要是和学生娃在一起,她立刻就不一样了。不久她带着我们排演《长征组歌》,还分配我领唱《清平乐。六盘山》一节。我们被公社县里邀请演出,获得了一致好评。不仅如此,严老师还充分发挥自己的专长,在小学校里组织起腰鼓队,清一色的妙龄女娃娃,大概有十来个人,红袄绿裤,攀带布鞋,垂在前胸的两支羊角辫上扎着红绸结,两只鼓槌上都系着红绸带,配合着鼓点阵阵,跳跃摆动,飞扬翻腾,十分动听好看。平时总给父母看弟弟,煮猪食喂猪的小姐姐们,抓紧一切时间练习,有时就招致父母亲打骂。可是她们不怕,难得有这么率性自由好玩的时刻,她们全都为自己的灵巧和美丽沉醉了。孩子,尤其是女孩子,爱美的心是压制不了的。
严老师的到来给沉寂多年的山乡带了喧闹,给沉闷多时的心灵带来了生机。孩子们亲近她,大人们看到自己的娃娃张嘴一个“严老师说的”,闭口一个“是严老师让这样的”,也渐渐开始敬重起她来。逢年过节,家里办红白喜事,都请她来家里,待为上宾。
眼看就要进入严冬了,人们都穿起厚棉衣,严老师还是一层绒衣一层毛衣的穿戴。我打听到严老师不会做棉衣,只好等天气再冷些,穿往年的旧棉衣。棉衣不拆洗怎么能穿呢?我回家对母亲说了。母亲的手工活在三乡五里是出名的。她连续两夜精心赶制了一件对襟水红缎面袄,用的还是自己结婚时一个阔亲戚送的杭州绸缎。我把严老师请到家里,没先告诉她原因,看着这件堪当手织工艺品似的鲜亮缎袄,严老师激动的眼里闪现着泪水,声音哽咽了,说:大娘,您对我的这份盛情,让我拿什么报答呢?!母亲当场也很感动,说了句:孩子,别说报答不报答的话儿,你一个人不容易啊,我们都愿意帮助你!说着说着自己也哭了。
在那个艰难的时世,如果没有人与人之间善良的温暖,简直让人不能心存希望地活下去。
又过了一年,严老师突然离开了我们。像是一夜之间就消失了,直让我一时间都反应不过来了。调走了?不像,怎么也应该打声招呼,告个别啊!孩子们,大人们,包括村干部和校领导都对她很照顾的。后来听在公社文教组的亲戚说,严老师的父亲是外交部驻外大使,突然离开确实是不得已,因为她父亲恢复了工作,马上就要到国外去。
自此,关山阻隔,斗转星移,再也没有了严老师的消息。有时趁着回到故乡和亲人见面的机会,也会提起往事,可是没人知道她的任何信息。
严老师,尽管我现在不知道您在哪里生活,离开我们以后的岁月是怎么度过的,但一定也是一位白发飘飘的老人了。我真诚地祝福您身体健康,万事吉祥!不知您还记得不记得,在您正值青春年华的岁月,曾经在一个穷乡僻壤里教过书的往事。但我记得,而且今后也不会忘记。您打开了一个八岁农村少年的心灵,天降甘霖一般,让他感受到了音乐绘画文学等诸多艺术世界的美妙,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这份精神的赠予一直让他在以后的人生中保持着对美的渴望和追求。
(2327字)
2011-8-29
天津 塘沽 [ 本帖最后由 太阳神 于 2011-9-3 13:24 编辑 ]
文/毛地黄99
在我八岁的那年,有两件事不能忘怀。
第一件是老天无情,持续的干旱让庄稼人心焦,眼看一年的收成要打水漂了。人们纷纷担水抗旱,我们小孩子也端着脸盆跟着大人一起从井里汲水,送到农田里给一棵棵干渴的秧苗浇水。我至今还记得那长长的抗旱队伍,从田间到水井,人们脸上失去了往常的笑容。第二件就是小学校来了一名女教师。她姓严,叫严凤勤。
那一天,上音乐课之前,校长要我们去抬那架老掉牙的风琴,我觉得十分奇怪,尽管知道学校教学器材房子里有这么一个大家伙,可是从来没见人使用过啊!上面落了一层厚厚的尘土。等我们费力地把这架显然已经被人修理了的风琴抬到教室的讲台下放好,严老师就出现在教室门口了。她三十多岁,个头不高,面容姣好,眼光温和,因为是冬末春初,真正的春天还没有到来,天气依然寒冷,穿着一件小圆领的碎花棉袄,微微卷曲的头发自然垂落在双肩,脚下是一双皮鞋。最打动我的是她开口说话的声音:同学们,谢谢你们!
我从小就对声音十分敏感。早晨雄鸡的啼鸣,秋叶草丛里蟋蟀的呢喃,风从青纱帐里穿过发出的沙沙声,都使我闻之动容。她一开口,是那种温润柔美的语调,是久居乡村的人少有耳闻的。
不用说,这堂音乐课让我们大开了眼界,不仅第一次使用了风琴伴奏,而且严老师美妙的歌声,娴熟的风琴演奏,还有那温婉的话语,着实让我们着迷,十足给了我们一场听觉盛筵。
这名女教师的来头有点不寻常。听村里大人们讲,她本是村旁山脚下的精神病医院里的精神病人,属于那种轻度患者,所以医院方面也没有完全限制她的活动自由。在乡间土路上,山洼果园里,不时有歌声每每让人驻足聆听。时间长了,不知是惊动了哪一级、哪一部门的领导,就派给我们村小学当了音乐教师。我们已经很久没有专门的音乐教师了,赶上音乐课,就唱那几首《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大海航行靠舵手》一类的歌曲。
严老师有精神病?不仅是我们孩子,就是大多数乡人也不信。谁说的清呢,在那样一个人鬼难辨的年代。那时已经是十年文化大革命的后期。
严老师和我们熟悉起来,她脸上总是盈溢着笑意,原来略带苍白的脸色,也慢慢红润了一些。我们都喜欢听她说话,听她唱歌,她也喜欢我们围绕着她,和我们在一起。后来,由于缺少师资,她又兼任了我们的美术教师。我们经常画的都是我们眼前见的,猪、牛、羊,庄稼、蔬菜、杨柳。我们就对着实物画。我清楚的记得那次,我们围绕在学校的猪圈旁,(学校养猪,现在听起来可能觉得是奇闻了!)画猪圈里的大猪、小猪,我画完了拿给严老师看,严老师随手给我画的往下耷拉的猪尾巴,改成了往上打着卷的猪尾巴,画面立刻就有了生气。我惊讶的看着这个变化,感觉实在神奇!
严老师孤身一人,她不太会照顾自己的生活,通常就是用一个小煤油炉给自己煮点挂面吃。在这样的时候,她的眼神就变得暗淡、忧郁,陷入沉思,她在想什么呢?自己的亲人?她有自己的孩子吗?没有人去关心她。
但是只要是和学生娃在一起,她立刻就不一样了。不久她带着我们排演《长征组歌》,还分配我领唱《清平乐。六盘山》一节。我们被公社县里邀请演出,获得了一致好评。不仅如此,严老师还充分发挥自己的专长,在小学校里组织起腰鼓队,清一色的妙龄女娃娃,大概有十来个人,红袄绿裤,攀带布鞋,垂在前胸的两支羊角辫上扎着红绸结,两只鼓槌上都系着红绸带,配合着鼓点阵阵,跳跃摆动,飞扬翻腾,十分动听好看。平时总给父母看弟弟,煮猪食喂猪的小姐姐们,抓紧一切时间练习,有时就招致父母亲打骂。可是她们不怕,难得有这么率性自由好玩的时刻,她们全都为自己的灵巧和美丽沉醉了。孩子,尤其是女孩子,爱美的心是压制不了的。
严老师的到来给沉寂多年的山乡带了喧闹,给沉闷多时的心灵带来了生机。孩子们亲近她,大人们看到自己的娃娃张嘴一个“严老师说的”,闭口一个“是严老师让这样的”,也渐渐开始敬重起她来。逢年过节,家里办红白喜事,都请她来家里,待为上宾。
眼看就要进入严冬了,人们都穿起厚棉衣,严老师还是一层绒衣一层毛衣的穿戴。我打听到严老师不会做棉衣,只好等天气再冷些,穿往年的旧棉衣。棉衣不拆洗怎么能穿呢?我回家对母亲说了。母亲的手工活在三乡五里是出名的。她连续两夜精心赶制了一件对襟水红缎面袄,用的还是自己结婚时一个阔亲戚送的杭州绸缎。我把严老师请到家里,没先告诉她原因,看着这件堪当手织工艺品似的鲜亮缎袄,严老师激动的眼里闪现着泪水,声音哽咽了,说:大娘,您对我的这份盛情,让我拿什么报答呢?!母亲当场也很感动,说了句:孩子,别说报答不报答的话儿,你一个人不容易啊,我们都愿意帮助你!说着说着自己也哭了。
在那个艰难的时世,如果没有人与人之间善良的温暖,简直让人不能心存希望地活下去。
又过了一年,严老师突然离开了我们。像是一夜之间就消失了,直让我一时间都反应不过来了。调走了?不像,怎么也应该打声招呼,告个别啊!孩子们,大人们,包括村干部和校领导都对她很照顾的。后来听在公社文教组的亲戚说,严老师的父亲是外交部驻外大使,突然离开确实是不得已,因为她父亲恢复了工作,马上就要到国外去。
自此,关山阻隔,斗转星移,再也没有了严老师的消息。有时趁着回到故乡和亲人见面的机会,也会提起往事,可是没人知道她的任何信息。
严老师,尽管我现在不知道您在哪里生活,离开我们以后的岁月是怎么度过的,但一定也是一位白发飘飘的老人了。我真诚地祝福您身体健康,万事吉祥!不知您还记得不记得,在您正值青春年华的岁月,曾经在一个穷乡僻壤里教过书的往事。但我记得,而且今后也不会忘记。您打开了一个八岁农村少年的心灵,天降甘霖一般,让他感受到了音乐绘画文学等诸多艺术世界的美妙,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这份精神的赠予一直让他在以后的人生中保持着对美的渴望和追求。
(2327字)
2011-8-29
天津 塘沽 [ 本帖最后由 太阳神 于 2011-9-3 13:24 编辑 ]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