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乌木龙龙洞记
2022-01-19抒情散文李有旺
乌木龙乡龙洞记李有旺/文洞依山而生,水循洞而出。数千年风云幻变,世事迁移,洞安在,水潺流。洞,幽深,悬奇;水,喧滔,济物。“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洞所傍依之山,相传乃仙人搬运而来,山因此充满了仙风味。天生地设之洞,傍生于与神仙有染的山脚,注……
乌木龙乡龙洞记
李有旺/文 洞依山而生,水循洞而出。数千年风云幻变,世事迁移,洞安在,水潺流。洞,幽深,悬奇;水,喧滔,济物。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洞所傍依之山,相传乃仙人搬运而来,山因此充满了仙风味。天生地设之洞,傍生于与神仙有染的山脚,注定是一个非同一般的洞。而洞,有山之庇佑,四时流水不断。“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不问流水之深浅,洞因传有正义之黑龙栖居,称为“龙洞”。其位于云南省永德县乌木龙乡境内,在乡政府驻地正西边,相距不过公把里。立于羊镇公路望下望,黑洞、清水可见。与龙有联系的洞便是灵洞,龙洞而出的水便是灵水。有灵洞、灵水之地,可谓是风水宝地。 有龙居住的洞,不免会生发和流传着故事。传安居在龙洞里的黑龙,行善为民,常变幻成人样,深入民间,体察民情。某次,到俐侎群众家走访,不幸被群众窥到了龙鳞,黑龙就将身份相告。一传十,十传百,群众就知道龙洞里居住着一条专门行善的黑龙了。黑龙的声名远播,某地喜欢寻衅滋事的白龙就找上门来,发现黑龙居住地是个洞天福地,决心雀巢鸩占。最终,两龙相争,乌木龙境内暴雨不止,冲毁了庄稼,冲垮了房屋。结果,仁慈的黑龙被狠毒的白龙打伤了,天上开始下红雨,那是黑龙负伤而流的鲜血。黑龙受伤后,藏进洞中。白龙怕有机关,就返回了。返回时,扬言不打死黑龙誓不罢休。白龙走后,黑龙在夜里走进俐侎人家,向俐侎人寻求草药包扎伤口,并说明发生情况。不畏强暴的俐侎人明白了真相,奔走相告,决心群体出动,助良除恶。黑龙就告诉他们,要用树雕一条黑木龙以迎战。俐侎群众依言砍伐巨木,雕成黑木龙安置于洞口,等待白龙前来挑战。数天后,耀武扬威的白龙见到龙洞边的“黑龙”,分外眼红,猛撞“黑龙”。白龙一发威,天上顿时暴雨如注,俐侎群众就知道是白龙来了。老小上阵,吹起长号,敲响硭锣,为黑龙呐喊助战。白龙这狠命一撞,就撞得头破血流,晕头转向。黑龙乘机从洞中奔出,与之大战。这一战,白龙身负重伤,逃之夭夭,此后再也不敢来寻衅滋事了,俐侎人又过上平安幸福的日子。为纪念俐侎人雕刻黑木龙和黑龙联手挫败白龙的经历,俐侎人最初就将今乌木龙驻地叫作“抠木龙”。后来,考虑到“乌”更能具体表述故事的本意,就有了今日的乌木龙之称。 正义之争划上句号,动人的故事就传唱不衰,风调雨顺的景面就重见天日,祭拜黑龙的仪式就沿袭至今,龙的精神龙的佳话就千古承传。 这正是:龙洞祭龙龙济苍生传古今,福地生福福满人间话千秋。 (应乌木龙乡嘱写龙洞碑志而作)
李有旺/文 洞依山而生,水循洞而出。数千年风云幻变,世事迁移,洞安在,水潺流。洞,幽深,悬奇;水,喧滔,济物。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洞所傍依之山,相传乃仙人搬运而来,山因此充满了仙风味。天生地设之洞,傍生于与神仙有染的山脚,注定是一个非同一般的洞。而洞,有山之庇佑,四时流水不断。“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不问流水之深浅,洞因传有正义之黑龙栖居,称为“龙洞”。其位于云南省永德县乌木龙乡境内,在乡政府驻地正西边,相距不过公把里。立于羊镇公路望下望,黑洞、清水可见。与龙有联系的洞便是灵洞,龙洞而出的水便是灵水。有灵洞、灵水之地,可谓是风水宝地。 有龙居住的洞,不免会生发和流传着故事。传安居在龙洞里的黑龙,行善为民,常变幻成人样,深入民间,体察民情。某次,到俐侎群众家走访,不幸被群众窥到了龙鳞,黑龙就将身份相告。一传十,十传百,群众就知道龙洞里居住着一条专门行善的黑龙了。黑龙的声名远播,某地喜欢寻衅滋事的白龙就找上门来,发现黑龙居住地是个洞天福地,决心雀巢鸩占。最终,两龙相争,乌木龙境内暴雨不止,冲毁了庄稼,冲垮了房屋。结果,仁慈的黑龙被狠毒的白龙打伤了,天上开始下红雨,那是黑龙负伤而流的鲜血。黑龙受伤后,藏进洞中。白龙怕有机关,就返回了。返回时,扬言不打死黑龙誓不罢休。白龙走后,黑龙在夜里走进俐侎人家,向俐侎人寻求草药包扎伤口,并说明发生情况。不畏强暴的俐侎人明白了真相,奔走相告,决心群体出动,助良除恶。黑龙就告诉他们,要用树雕一条黑木龙以迎战。俐侎群众依言砍伐巨木,雕成黑木龙安置于洞口,等待白龙前来挑战。数天后,耀武扬威的白龙见到龙洞边的“黑龙”,分外眼红,猛撞“黑龙”。白龙一发威,天上顿时暴雨如注,俐侎群众就知道是白龙来了。老小上阵,吹起长号,敲响硭锣,为黑龙呐喊助战。白龙这狠命一撞,就撞得头破血流,晕头转向。黑龙乘机从洞中奔出,与之大战。这一战,白龙身负重伤,逃之夭夭,此后再也不敢来寻衅滋事了,俐侎人又过上平安幸福的日子。为纪念俐侎人雕刻黑木龙和黑龙联手挫败白龙的经历,俐侎人最初就将今乌木龙驻地叫作“抠木龙”。后来,考虑到“乌”更能具体表述故事的本意,就有了今日的乌木龙之称。 正义之争划上句号,动人的故事就传唱不衰,风调雨顺的景面就重见天日,祭拜黑龙的仪式就沿袭至今,龙的精神龙的佳话就千古承传。 这正是:龙洞祭龙龙济苍生传古今,福地生福福满人间话千秋。 (应乌木龙乡嘱写龙洞碑志而作)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