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国色天香
2022-01-19叙事散文韩开春
牡 丹“百花丛中最鲜艳”、“众香国里最壮观”,那个唱了《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的蒋大为,这样深情地歌颂着牡丹。何止是“鲜艳”?也不仅是“壮观”,牡丹还很有骨气,百花之中,除了她,还有谁敢无视皇帝的权威,坚贞不屈,凛凛然不可侵犯?在那场弱势与……
牡 丹
“百花丛中最鲜艳”、“众香国里最壮观”,那个唱了《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的蒋大为,这样深情地歌颂着牡丹。何止是“鲜艳”?也不仅是“壮观”,牡丹还很有骨气,百花之中,除了她,还有谁敢无视皇帝的权威,坚贞不屈,凛凛然不可侵犯?在那场弱势与强权的斗争中,牡丹表现出了一个王者的风范。
据宋人《事物纪原》记载:“武后(则天)诏游后苑,百花俱开,牡丹独迟,遂贬于洛阳。”清李汝珍在他的《镜花缘》中对这个传说有较为详细的发挥,说武则天当上皇帝之后,寒冬腊月去上林苑赏雪,酒酣耳热之际,忽心血来潮,觉得自己一个人间皇帝,不但大臣们要听自己号令,百灵也该俯首帖耳,不能违逆自己的旨意,竟趁醉在笺纸上写下四句:“明朝游上苑,火速报春知: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催!”命令百花齐放,以供自己赏玩。慑于女皇帝的淫威,百种花卉,九十九种都破季开放,惟牡丹不为所动。这下惹恼了则天女皇,好个牡丹,竟敢违抗御旨,胆子可真不小,遂下令炭火炙其枝叶,并逐出京城,贬去洛阳。
武后真乃霸道至极!
不过这样倒也成全了牡丹,至少它有三个意料之外的收益。
其一是洛阳的水土比长安更适合其生长,因此更见其茂盛、华丽与富贵,欧阳修曾有诗云:“洛阳地脉花最重,牡丹尤为天下奇。”说的就是这一事实。
其二是因其抗旨被贬愈发地名声大噪,其品性气节让人尊敬,“花王”称号实至名归,《事物纪原》说的好:“故洛阳牡丹冠天下,是不特芳姿艳质足压群葩,而劲骨刚心,尤高出万卉,安得以富贵一语概之。”“富贵”与“高贵”,岂只一字之别?
其三是留下了“枯枝牡丹”的名品——《镜花缘》上写道:“如今世上所传的枯枝牡丹,淮南卞仓(即今盐城便仓:作者注)最多。无论何时,将其枝梗摘下,放入火中,如干柴一般,登时就可烧着。”——也算是因祸得福。
这个岂不是另一种形式的“塞翁失马”?
要是这个传说不虚,那么,牡丹该感谢武则天,洛阳城也该感谢武则天。
我国栽培牡丹的历史,大约可以追溯到1500年前,而牡丹的享有盛名并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则自唐代始,宋代达到极盛。究其原因,撇除其中的神话因素,我以为,该是这种花本身所具备的气质契合了当时人们的心理,它的雍容、华丽、大气、富贵不正是李唐这个中国古代历史上最具开放意识的朝代的精神象征?
牡丹在唐代的被追捧是空前的,唐李肇《国史补》载:“京城贵游尚牡丹三十余年矣,每春暮,车马若狂,以不耽玩为耻。”这样的盛况,诗人亦多有记述,刘禹锡说:“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白居易说:“花开花落二十日,满城人人皆若狂。”至唐开成年间,唐文宗令李正封作诗咏牡丹,便有了“国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的佳句,从此,牡丹花也就有了“国色”、“天香”的美誉,后人有画牡丹者,亦多题“国色天香”四字。
在所有题咏牡丹的诗词里,比较早,亦比较值得称道的,得数李白的三首《清平调》,这三首堪称咏牡丹的传世佳作,是李白特意为杨贵妃写的。相传一次唐玄宗与杨贵妃在兴庆宫沉香亭前赏牡丹花,有乐人献乐,玄宗不喜旧乐,一时兴起,宣李白进宫写新乐章以歌咏之,便有了这三首名作的问世。诗曰:“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 这三首诗第一首咏白牡丹,第二首咏红牡丹,第三首综合起来写,明里写花,暗里写人,实际上是借牡丹的美来比喻杨贵妃,虽然后来有人说“汉宫、飞燕”两句有讽刺杨妃的嫌疑,李白因此受到诬陷,但他也因此获得了“牡丹花神”的称号,则也是这三首诗的功劳。
明代以后,山东曹州(即今菏泽)牡丹异军突起,大有与洛阳牡丹分庭抗礼甚至取而代之之势,蒲松龄在《聊斋志异·葛巾》篇中写的两株牡丹名品“葛巾紫”和“玉版白”就出在菏泽,如今的“曹州牡丹园”内,就立有葛巾、玉版这两位花仙的塑像,其身披朝霞,红妆素裹的美丽影象,让人想起蒲松龄《聊斋志异》中“‘宫妆艳艳’‘纤腰盈掬’‘玉肌乍露热香四流’……”的动人描写。这个“曹州牡丹园”,建于1982年,占地1800余亩,据说是目前世界上品种最多、面积最大的牡丹园。
牡丹中的名品,古人推崇“姚黄”、“魏紫”,尤以“姚黄”为佳,而现今的牡丹佳品,则数绿、黑二色为最。它的品种,明代王象晋在《群芳谱》中记载有180多个,现在已经发展到了几百上千余种;它的花型,大约可以分为“三类十二型”,即单瓣类、重瓣类、重台类,单瓣型、荷花型、菊花型、蔷薇型、托桂型、金环型、皇冠型、绣球型、菊花台阁型、蔷薇台阁型、皇冠台阁型、绣球台阁型等等。
牡丹的花期在谷雨前后,因此民谚有云:“谷雨前后看牡丹”,现今的洛阳菏泽两地,每年都有牡丹花会,当其时,两地街巷园林千株万株牡丹竞放,花团锦簇香云缭绕,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共赴这一牡丹的盛会,这样的景象,想想都很令人神往。
而我真的只有想想的份儿了,迄今为止,我未能去过洛阳,也没到过菏泽,自然,就无缘得见这样的盛况。我第一次见到牡丹,是在洋布的被面上,然后就是年画,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次见到牡丹,是十年前的一次赶庙会,农历四月初八,传说中佛祖的生日,那年我在甘泉山那座人头攒动的寺庙里,第一次得见牡丹的芳姿,初见之下,有一种惊心动魄的美丽。后来知道,寺庙里栽植牡丹,似乎也是传统,据说唐朝时最负盛名的牡丹花并不在皇家御苑,而是在佛门圣地大慈恩寺。寺院高大的四面围墙,锁住了外界的繁华与诱惑,也锁住了门里的春光与传奇。院中有两丛牡丹,一丛紫色,一丛白色,紫牡丹比一般牡丹早半个月开花,而白牡丹的花期又比一般牡丹迟半个月,于是大慈恩寺里就有数个月都是姚黄魏紫,令人叹为观止。 而我那次去甘泉山,也是距离谷雨有了一段时间,应该是错过了牡丹的花期,却依然见到了盛开的牡丹,这样的际遇,恐怕也是一种巧合。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