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叙事散文

叙事散文

文脉和文气——边塞读书札记之一

2020-09-24叙事散文王克楠
文脉和文气——边塞读书札记之一又回内蒙探亲,带了许多自己的书,其实也不是自己写的书,而是2000年以后各种散文年选本,因为这些选本选了自己的散文,就珍藏了起来。一瓶酒放得久了,就成了老酒;一瓶醋放得久了,就成了陈醋。一篇散文放得久了,乍看,
  文脉和文气
    ——边塞读书札记之一
  又回内蒙探亲,带了许多自己的书,其实也不是自己写的书,而是2000年以后各种散文年选本,因为这些选本选了自己的散文,就珍藏了起来。
  一瓶酒放得久了,就成了老酒;一瓶醋放得久了,就成了陈醋。一篇散文放得久了,乍看,陌生化,再看,就从文行字间挑出了不少毛病。这些毛病,在当时是看不来的,大凡作者都有这样的习惯,一篇文字写出来,即以为是天下无双的好文章,觉得可以永垂不朽,其实不是这样的,三五年,甚至三两个月就朽了,我的散文大概也属于速朽之类。
  决定一篇文文章朽和不朽的,是和写作者的初衷是无关的。有关的是作者的学养和修为,是哺育文章的这些东西;虽然看不到,摸不着,却是文字的基础。自2000年以后,本人暂时冷落了小说,把主要精力放在写散文,写了三十几篇以后,渐渐误以为自己成了散文的行家里手,写散文,说散文,比较恣肆,很有一些“无知者无畏”的意思,只是近几年,方觉得越来越心虚,散文也越来越难写了。再读2004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华散文百人百篇》,虽然自己的名字忝列在季羡林、张中行、汪曾祺、余秋雨、张承志这些闪光的名字之间,并不意味着自己和他们一起闪光了。自己是偶然地和他们相遇了。
  今天下午,内蒙古呼市大范围下雨。整个夏天无雨,骤然下雨,草原上的草笑了;窗外即是大青山——古代的阴山山脉,一片派地青葱。我的心情很好,雨中读书,别有一番风味。我开始读带来的这批书,在这批书里,最爱读的还是《百人百篇》,可以从中读到出版者的认真和公平。出版者选稿子是完全是没有私心的,如果有私心的话,那就是如何使当代最好的散文被选的上。我读季羡林先生的《幽径悲剧》是全身心地读的,这倒不是因为先生开头的那句“出家门......”而是因为一位有责任心的中国知识分子的良心,他写的是幽径的古藤萝,批判的是十年浩劫里的败类,“我是一个没有出息的人。我的的感情太多,总是供过于求,经常为一些小动物、小花草惹起闲愁。真正的伟人们是绝不会这样的。”“我愿意这个十字架背下去,永远永远地背下去。”读到这里,我的眼眶湿润了。
  通过一篇散文,可以读出一个人的人品,“我”时时事事在散文里呈现,季羡林先生是忧国忧民的,是以发展民族文化为己任的。读金克木的散文《三笑记》则在中国知识分子苦中偷乐的尴尬中呈现十年浩劫的窒息。李敖的文字,精短而尖锐,他的散文与其说是描写的,不如说是议论的(也就是说是杂文)。李敖议论当代的朋友是“奢侈品”,“一个人需要朋友的真正原因,恐怕还是耐不住寂寞”,总是给人启示的。这样的议论文字说不上太大的文采,但独立发言的知识分子的态度是有的。
  石英先生是我熟悉的一位老师,过去听他谈写作的时候多,读他的散文,一是读他刚发表在《散文百家》的历史散文,在就是读发表于2007年的《袁崇焕和菜市口》,从中读到了他的骨气和良知。写散文的,自然不全是学者和读书人,也不见得全是“专业作家”,也有普通人,在一个地方生活的时间长了,有了感情,就写出了散文,如100年前买鲁迅《彷徨》的邮局职员在得知先生仙逝后而写的纪念文字,范曾先生是书法家、画家,但是写了散文《风从哪里来》,有自然的风,也有宗教的风,最可贵的是对历史的思索。他在这篇散文里一下子追溯到西周的共和元年,说《诗经》“在教化中让人得到美感的享受”。文脉和文气来自于自然,是自然之气,只是透彻地了解自然的人,需要一点文化悟性,需要一点对自然的敬畏,需要一点简单而真纯的品质。如阿拉旦。淖尔的《八个家》写的是一块草原和草原传承给一个人的温暖。如裘山山写的《艳遇》写的不是作者自己,写得是一个人热爱西藏、热爱西藏军人的女子。
  散文里有了人格,就横看成岭侧成峰,看了这一面,那一面也是可以隐约感觉到的,是立体的,有些散文则不然,看到这一面,那一面就看不到了,甚至有人故意炫耀某一个方面而将自己的其他方面隐藏起来了。因为散文中需要人格的高度,需要继承自古至今的文脉和文气,就使得散文成了一件难为之事。比如读这批散文年选的时候,也读到了一些勉强为文的文字,还有一些记录生活琐碎的文字,当然,并不是说这样文字不能写,不能选,而是说,这样的文字“文脉和文气”差了一些,尽管一篇散文写出来,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印象和评价,但是,有没有“文脉和文气”,总是一眼可以读出来的。
  什么是有“文脉和文气”散文的标准?我想至少是见知见识,有人格见性情的文字,是感人的、让人眼前一亮的文字,后者是第二位的,见知见识,有人格,见性情是最重要的。笔者这样叙述恐怕是得罪人的,任何人写东西都不会承认自己的“人格弱”,也不会承认自己的“见识浅”,人格和见识不是一日之功,是一个水涨船高的过程,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先做人后作文,又扯远了,还是就此打住。
   [ 本帖最后由 王克楠 于 2011-9-3 18:14 编辑 ]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