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倾诉
2022-01-19抒情散文夏日荷风
这样的倾诉——写给我逆境中的母亲雨夜,刮着不小的风。我独自一人,躺在卧室的大床上。虽窗门紧关,我依然感觉,有裹挟着秋寒的冷风,不时地透过坚固的钢筋水泥楼体,从我不知道的方向,顽固地向我吹来。下意识地把厚棉被使劲往上拽,把脖子盖得严严实实,……
这样的倾诉
——写给我逆境中的母亲
雨夜,刮着不小的风。我独自一人,躺在卧室的大床上。虽窗门紧关,我依然感觉,有裹挟着秋寒的冷风,不时地透过坚固的钢筋水泥楼体,从我不知道的方向,顽固地向我吹来。下意识地把厚棉被使劲往上拽,把脖子盖得严严实实,只露出一张脸,脸上嵌着一双睡意全无的眼睛。 这时候,我的眼前,正清晰地浮现着一个人的面孔。 她脸色蜡黄,甚至连旷野的风吹出的黑色都无法将这黄遮盖。眼窝深陷,颧骨凸起,过于骨感立体的脸,夸大了时光的印迹。因憔悴而浑浊的目光,就连兴奋带来的闪烁,都明显的迟钝了。白发,复制般地增多,再增多,直至最后形成一种声势,让人见了,触目惊心。 雨夜,就是这样一张让人担忧的面孔,不间断地,被无限扩大地,浮现在我的眼中。我甚至,在屏息的瞬间,看见了这张脸上的双眼,轻轻地眨动了一下,继而,那纵多的鱼尾纹,便如水波一样轻轻地向外荡漾开去。一圈,又一圈。 这个人,就是我的母亲。 (一) 有些回忆,就是把自己的心,一点一点地,用锐利的铁器,凿出清凉的水源来。 我十岁的那个夏日,是一个恶魔。小我两岁的弟弟为了得到苇塘深处的几个野鸭蛋,沿着深潭边缘下了水,回来时,浊水混沌了去时的路,弟弟误入深潭,待伙伴们惊叫着唤来大人时,弟弟的身体已经浮出水面。隔壁的路叔将自行车的车轮蹬飞,找来村中心的丁二爷(我们村的乡村医生),丁二爷焦急万分地,摆弄着八岁弟弟瘦小的身体,压压胸脯,做做人工呼吸,不断地变换着姿势,可是一个多小时后,终是无耐地将弟弟的身体放下,叹息着摇了摇头。 妈尖叫一声,顿时背过气去。丁二叔掐她的人中,她的哭声便再次传入我的耳中。我被眼前的一切吓傻了,竟然不知道哭,呆呆地看着妈。起先妈是一直闭着眼的,后来慢慢地睁开了,眼睛便红肿成了一道缝,这道缝里渗出失望游离的目光,使年少的我感觉到异样的恐怖。突然,妈好像意识到了什么似的,她停止了哭声,跪爬到弟弟的身体旁,脱掉自己的花格子的确良衬衫,将弟弟的身体,从头到脚,严严实实地裹住,然后,把他的身体紧紧地抱在怀里,站起来,踉踉跄跄地向家里走去。 跟着妈的脚步往家里走时,我的泪水才泉涌般地流出来。我紧紧地跟在妈的身后,不时地帮她把弟弟压在怀里的手拿出来。从村西头的芦苇塘到村中心的家,那是我今生走过的一段最长也是最痛苦的路。 弟弟死后,很长时间,我都一言不语。我的欢笑被冻结在了上个世纪的寒冷中。成人们深陷痛苦时,自然会忽视一个懵懂的少年,忽视他们内心的痛苦;可孩子们的痛苦,并没有因为成人的忽视而有所减少。我跟妈妈一样,目光开始游离了,我上课没有心思听讲,回家没有心思做作业。黄昏的时候,我常常一个人,坐在村西的桥头上,面对着埋葬弟弟的方向,一呆就是深夜。那时候,弟弟第一次儿童节表演节目《我是小孩军》临上场前投给我的那一个无比自豪的眼神,一次次在我的眼前浮现,泪水盈盈之际,我突然地感知到我前方不远处那片夺走了弟弟生命的苇塘,一股深深的恐惧,裹挟着夜色的凄冷,使得我不住地瑟缩起来。 是妈最先注意到我的异常的,她对我的关心比以前更多起来。一次,在递给我盛好的米粥时,妈的脸上,竟然浮现出一抹微笑?! 这久违的微笑,一下令我震惊了。我封闭的内心开始打开,我有了对阳光的向往。渐渐地,我发现,妈的微笑越来越多,对我的关心也越来越多,她帮我检查作业,给我买好吃的零食,一个季节,竟然为我缝制了两件新衣服。甚至有一次,因为我的一次满分成绩,她在我面前开心地大笑起来。 妈的笑声,驱走了藏在我内心深处很久的恐惧恶魔。有一次,我放学后,远远地看见妈隔着玉米秸围成的栅栏,和隔壁的张婶,一起大声地说笑着。那时候,我的脸上,浮现出弟弟死后第一个出自内心的微笑。 稍稍大一些的时候,我才知道,妈那时的微笑,都是故意做给我看的。因为,我忽然地忆起,妈微笑时,那被泪水浸泡过的红肿的眼睛。 现在,我常常想,如果那时候我见不到母亲的微笑,呈现在我眼中的世界,曾经的、当下的、未来的,将会是一个什么样子。 (二) 后来, 我有了工作了,也长大嫁人了。 一个周末,老爸借我和爱人双休日的空当,雇来村子里有铡草机的张三,准备给家里的毛驴备些过冬用的草料。机器发动时,在桥西头闲唠嗑的换文叔闻声赶来,帮着张三往铡草机里塞玉米秸。爱人抱玉米秸。我则和妈一样,蒙个方头巾,一副童话里鸡婆婆的装扮,拿着扫帚,把机器里铡出的草料聚拢到一起。机器隆隆,大家干劲十足。突然,只听哎呦一声,张三停止了机器的运转。我抬头一看,只见换文叔的右手被绞在了铡玉米秸的机器里。机器停止运转后,换文叔使劲抽出绞入机器里的手,可是那手已经血肉模糊了。 大家都惊呆了,包括所有的男人,都痴呆在那,慌了阵脚。
妈从车棚里推出自行车,一口气骑了五里多路,到小镇里雇来一个开出租车的师傅。那时候,村子里家家没有车辆,电话也不普及。记得妈是坐着一辆银灰色的出租车回来的,到家后,她叫父亲叫来换文叔的媳妇,从衣柜里取出家里所有的钱,对父亲交代了几句话,就匆匆和换文叔、换文叔的媳妇上了出租车,奔向县城的医院。 在医院一住就是半个月。夜里,妈把唯一的床铺让给换文叔的媳妇,自己坐在硬邦邦的小木凳上,一坐就是一整夜。白天,妈一方面关切着换文叔的伤口愈合情况,一方面为他们夫妇准备着有营养的饭食,还要不住地到城里的亲戚家借钱。那时候,上午十点钟左右,妈总是步行一个多小时,到城东的菜市场,从鸡贩子手里买来鲜活的公鸡,然后提溜到姨妈家,亲自宰了,炖好后自己舍不得吃一口,就连肉待汤地一起端到医院里,看着换文叔和他媳妇一口一口地把它们吃下去。待饭菜剩得着实不多了,妈才长长地松口气,像个得了满分的小学生,高兴地去住院部的水房清洗饭盒。 在那种情况下,我不知道妈为什么还高兴远远多于忧伤。她会为换文叔两口子的好胃口而高兴,为换文叔因长肉而引起的伤口刺痒高兴,为每斤少花一毛钱从菜市场买到的一只散养公鸡而高兴。或许是妈没有静下来伤心的时间?抑或是妈总是习惯于把心思放在对明天的憧憬上?难道妈就没有一个人面对着夜色泪流满面的时候吗?难道时光中的一切苦难凹部,都被妈悉心而周到的计划给熨平顺了吗? 临近叔出院的日子,妈带着换文叔两口子,到医院附近的理发部,为他们理了发,并和换文叔媳妇一起,到城里的服装店,为他们各自买了一身新衣服。 妈和换文叔两口子回村时,从银灰色的出租车上下来,村里人见到他们的第一句话就是:换文家两口子,住了半个月的院,气色比以前红润多了。 关注受伤的病人,自然是人之常情。当村里人朝着换文叔蜂拥而至的时候,只有我一个人,眼里含着泪,站在离妈很近的地方,细细地打量着她那张憔悴不堪的脸。 (三) 在母亲晚年的时候,一个名叫帕金森的疾病,不知不觉地侵入父亲的身体,且恶魔一样把他折磨得越来越痛苦起来。父亲,先是腿脚不利落,后来是不能赶车上店、下地干活,再后来,就连一些基本的生活自理,起身、穿衣、大小便,都需要他人的帮助了。 我,父母唯一的女儿远在他乡。因此,农活、琐事、照顾父亲……但凡一个寻常百姓家正常过日子拥有的所有重担,都落在了母亲一个人身上。随着父亲身体的每况愈下,妈承担的苦累也越来越多。夜里,她一次次地被父亲叫醒,翻身、小便、抻腿、搡枕头……渐渐地,这些事情重复的频率越来越大,往往是,妈躺下,刚刚有了睡意,父亲的声音又起。那次我回家,早起叠被子时,发现母亲睡的白花旗褥单子,在对着父亲一侧的上方,磨出了大大小小不规则的八个洞。胳膊肘将结实的褥单子磨成那样,我的母亲,该是怎样度过一个又一个疲倦的长夜呢? 身居小城,异地里,老父的病,老母的难,总是使我无法安然享受小城生活的每一份多姿。电话一个接一个地打过去,妈的声音一个接一个地传过来:家里好着呢,不要惦记。 家里好着呢,这怎么可能呢?放下电话,我的内心,依旧无法释然。 而此刻,除了祝福,再祝福,祈祷,再祈祷,我这个身在异地的女儿,又能够为我苦难中的母亲,做些其它的什么呢?
[ 本帖最后由 夏日荷风 于 2010-10-10 17:20 编辑 ]
——写给我逆境中的母亲
雨夜,刮着不小的风。我独自一人,躺在卧室的大床上。虽窗门紧关,我依然感觉,有裹挟着秋寒的冷风,不时地透过坚固的钢筋水泥楼体,从我不知道的方向,顽固地向我吹来。下意识地把厚棉被使劲往上拽,把脖子盖得严严实实,只露出一张脸,脸上嵌着一双睡意全无的眼睛。 这时候,我的眼前,正清晰地浮现着一个人的面孔。 她脸色蜡黄,甚至连旷野的风吹出的黑色都无法将这黄遮盖。眼窝深陷,颧骨凸起,过于骨感立体的脸,夸大了时光的印迹。因憔悴而浑浊的目光,就连兴奋带来的闪烁,都明显的迟钝了。白发,复制般地增多,再增多,直至最后形成一种声势,让人见了,触目惊心。 雨夜,就是这样一张让人担忧的面孔,不间断地,被无限扩大地,浮现在我的眼中。我甚至,在屏息的瞬间,看见了这张脸上的双眼,轻轻地眨动了一下,继而,那纵多的鱼尾纹,便如水波一样轻轻地向外荡漾开去。一圈,又一圈。 这个人,就是我的母亲。 (一) 有些回忆,就是把自己的心,一点一点地,用锐利的铁器,凿出清凉的水源来。 我十岁的那个夏日,是一个恶魔。小我两岁的弟弟为了得到苇塘深处的几个野鸭蛋,沿着深潭边缘下了水,回来时,浊水混沌了去时的路,弟弟误入深潭,待伙伴们惊叫着唤来大人时,弟弟的身体已经浮出水面。隔壁的路叔将自行车的车轮蹬飞,找来村中心的丁二爷(我们村的乡村医生),丁二爷焦急万分地,摆弄着八岁弟弟瘦小的身体,压压胸脯,做做人工呼吸,不断地变换着姿势,可是一个多小时后,终是无耐地将弟弟的身体放下,叹息着摇了摇头。 妈尖叫一声,顿时背过气去。丁二叔掐她的人中,她的哭声便再次传入我的耳中。我被眼前的一切吓傻了,竟然不知道哭,呆呆地看着妈。起先妈是一直闭着眼的,后来慢慢地睁开了,眼睛便红肿成了一道缝,这道缝里渗出失望游离的目光,使年少的我感觉到异样的恐怖。突然,妈好像意识到了什么似的,她停止了哭声,跪爬到弟弟的身体旁,脱掉自己的花格子的确良衬衫,将弟弟的身体,从头到脚,严严实实地裹住,然后,把他的身体紧紧地抱在怀里,站起来,踉踉跄跄地向家里走去。 跟着妈的脚步往家里走时,我的泪水才泉涌般地流出来。我紧紧地跟在妈的身后,不时地帮她把弟弟压在怀里的手拿出来。从村西头的芦苇塘到村中心的家,那是我今生走过的一段最长也是最痛苦的路。 弟弟死后,很长时间,我都一言不语。我的欢笑被冻结在了上个世纪的寒冷中。成人们深陷痛苦时,自然会忽视一个懵懂的少年,忽视他们内心的痛苦;可孩子们的痛苦,并没有因为成人的忽视而有所减少。我跟妈妈一样,目光开始游离了,我上课没有心思听讲,回家没有心思做作业。黄昏的时候,我常常一个人,坐在村西的桥头上,面对着埋葬弟弟的方向,一呆就是深夜。那时候,弟弟第一次儿童节表演节目《我是小孩军》临上场前投给我的那一个无比自豪的眼神,一次次在我的眼前浮现,泪水盈盈之际,我突然地感知到我前方不远处那片夺走了弟弟生命的苇塘,一股深深的恐惧,裹挟着夜色的凄冷,使得我不住地瑟缩起来。 是妈最先注意到我的异常的,她对我的关心比以前更多起来。一次,在递给我盛好的米粥时,妈的脸上,竟然浮现出一抹微笑?! 这久违的微笑,一下令我震惊了。我封闭的内心开始打开,我有了对阳光的向往。渐渐地,我发现,妈的微笑越来越多,对我的关心也越来越多,她帮我检查作业,给我买好吃的零食,一个季节,竟然为我缝制了两件新衣服。甚至有一次,因为我的一次满分成绩,她在我面前开心地大笑起来。 妈的笑声,驱走了藏在我内心深处很久的恐惧恶魔。有一次,我放学后,远远地看见妈隔着玉米秸围成的栅栏,和隔壁的张婶,一起大声地说笑着。那时候,我的脸上,浮现出弟弟死后第一个出自内心的微笑。 稍稍大一些的时候,我才知道,妈那时的微笑,都是故意做给我看的。因为,我忽然地忆起,妈微笑时,那被泪水浸泡过的红肿的眼睛。 现在,我常常想,如果那时候我见不到母亲的微笑,呈现在我眼中的世界,曾经的、当下的、未来的,将会是一个什么样子。 (二) 后来, 我有了工作了,也长大嫁人了。 一个周末,老爸借我和爱人双休日的空当,雇来村子里有铡草机的张三,准备给家里的毛驴备些过冬用的草料。机器发动时,在桥西头闲唠嗑的换文叔闻声赶来,帮着张三往铡草机里塞玉米秸。爱人抱玉米秸。我则和妈一样,蒙个方头巾,一副童话里鸡婆婆的装扮,拿着扫帚,把机器里铡出的草料聚拢到一起。机器隆隆,大家干劲十足。突然,只听哎呦一声,张三停止了机器的运转。我抬头一看,只见换文叔的右手被绞在了铡玉米秸的机器里。机器停止运转后,换文叔使劲抽出绞入机器里的手,可是那手已经血肉模糊了。 大家都惊呆了,包括所有的男人,都痴呆在那,慌了阵脚。
妈从车棚里推出自行车,一口气骑了五里多路,到小镇里雇来一个开出租车的师傅。那时候,村子里家家没有车辆,电话也不普及。记得妈是坐着一辆银灰色的出租车回来的,到家后,她叫父亲叫来换文叔的媳妇,从衣柜里取出家里所有的钱,对父亲交代了几句话,就匆匆和换文叔、换文叔的媳妇上了出租车,奔向县城的医院。 在医院一住就是半个月。夜里,妈把唯一的床铺让给换文叔的媳妇,自己坐在硬邦邦的小木凳上,一坐就是一整夜。白天,妈一方面关切着换文叔的伤口愈合情况,一方面为他们夫妇准备着有营养的饭食,还要不住地到城里的亲戚家借钱。那时候,上午十点钟左右,妈总是步行一个多小时,到城东的菜市场,从鸡贩子手里买来鲜活的公鸡,然后提溜到姨妈家,亲自宰了,炖好后自己舍不得吃一口,就连肉待汤地一起端到医院里,看着换文叔和他媳妇一口一口地把它们吃下去。待饭菜剩得着实不多了,妈才长长地松口气,像个得了满分的小学生,高兴地去住院部的水房清洗饭盒。 在那种情况下,我不知道妈为什么还高兴远远多于忧伤。她会为换文叔两口子的好胃口而高兴,为换文叔因长肉而引起的伤口刺痒高兴,为每斤少花一毛钱从菜市场买到的一只散养公鸡而高兴。或许是妈没有静下来伤心的时间?抑或是妈总是习惯于把心思放在对明天的憧憬上?难道妈就没有一个人面对着夜色泪流满面的时候吗?难道时光中的一切苦难凹部,都被妈悉心而周到的计划给熨平顺了吗? 临近叔出院的日子,妈带着换文叔两口子,到医院附近的理发部,为他们理了发,并和换文叔媳妇一起,到城里的服装店,为他们各自买了一身新衣服。 妈和换文叔两口子回村时,从银灰色的出租车上下来,村里人见到他们的第一句话就是:换文家两口子,住了半个月的院,气色比以前红润多了。 关注受伤的病人,自然是人之常情。当村里人朝着换文叔蜂拥而至的时候,只有我一个人,眼里含着泪,站在离妈很近的地方,细细地打量着她那张憔悴不堪的脸。 (三) 在母亲晚年的时候,一个名叫帕金森的疾病,不知不觉地侵入父亲的身体,且恶魔一样把他折磨得越来越痛苦起来。父亲,先是腿脚不利落,后来是不能赶车上店、下地干活,再后来,就连一些基本的生活自理,起身、穿衣、大小便,都需要他人的帮助了。 我,父母唯一的女儿远在他乡。因此,农活、琐事、照顾父亲……但凡一个寻常百姓家正常过日子拥有的所有重担,都落在了母亲一个人身上。随着父亲身体的每况愈下,妈承担的苦累也越来越多。夜里,她一次次地被父亲叫醒,翻身、小便、抻腿、搡枕头……渐渐地,这些事情重复的频率越来越大,往往是,妈躺下,刚刚有了睡意,父亲的声音又起。那次我回家,早起叠被子时,发现母亲睡的白花旗褥单子,在对着父亲一侧的上方,磨出了大大小小不规则的八个洞。胳膊肘将结实的褥单子磨成那样,我的母亲,该是怎样度过一个又一个疲倦的长夜呢? 身居小城,异地里,老父的病,老母的难,总是使我无法安然享受小城生活的每一份多姿。电话一个接一个地打过去,妈的声音一个接一个地传过来:家里好着呢,不要惦记。 家里好着呢,这怎么可能呢?放下电话,我的内心,依旧无法释然。 而此刻,除了祝福,再祝福,祈祷,再祈祷,我这个身在异地的女儿,又能够为我苦难中的母亲,做些其它的什么呢?
[ 本帖最后由 夏日荷风 于 2010-10-10 17:20 编辑 ]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