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头儿,汪曾祺》
这是儿女怀念汪曾祺的文集。
汪曾祺有篇文章叫《多年父子成兄弟》,光看题目就可以看出他对儿女的随和。果然,读了这本书,这印象更是深刻。老头儿,是一家人对汪曾祺的称呼,不光儿子女儿这样叫,孙女们也是这样叫。人老了,当然是老头儿,但真当面叫父亲为老头子,许多人都不习惯。我刚开始看时,也有点不那么习惯。当然,叫老头子不代表不礼貌,却绝对是种亲切和随意。其实,每个人也偶尔叫过自己的父亲或长辈是老头儿,只是习惯成自然者却很小。汪曾祺不以为然,反而沾沾自喜,确实是可爱的老头儿。
从书里我知道,汪曾祺有一子二女,大儿子叫汪朗,二个女儿叫汪明,汪朝。我觉得,汪明和汪朝的名字都有点男性化,开始还以为是三兄弟。汪朗写的,围绕父亲的人生经历为主,可以算是汪曾祺的人生简介,看了,老头儿的一生,就能知道个大概。汪曾祺是我极喜欢的作家,他的文章看过不少,所以对他的情况还算有大致了解,所以大部分“内容”,也算略知一二,算是“重温”。不知道的,是汪和妻子原是西南联大的同学。
汪明和汪朝写和父亲的点点滴滴,汪明的每篇有题目,汪朝的只有一个大题目《我们的爸爸》,分成五小节。其实,每个人的文章都有一个大题目,也成概括作用,汪明朗写的“简史”就叫“岁月留痕”。汪明写的叫“往事杂忆”,我印象最深一篇是《“泡”在酒里的老头儿》。我没想过汪曾祺这么喜欢喝酒,酒对身不利,汪曾祺爱酒又受酒累,偷瞒喝酒的“趣事”和心理,读着让人又爱又让人“恨”,当然也有趣―――我想世上所有有酒人,都有这样的心理吧。更有趣的事,是孙女对老头儿文章的“评价”,读小学的孙女听了老师的话,要多积累词汇,就把爷爷的书翻出来看,结果气不打一处出,看完了根本没找出几个优美的词语,于是气鼓鼓对老头儿说:就你的水平,只能是合格。老头儿呵呵说,合格就好,合格就好。其实不止孙女,就算是儿女,也是经过从不知其味,到渐知其味的,汪曾祺散淡的文笔和文风,粗看不一定能品出味来,品出其味,却觉余味无穷。
汪朝文中有段“刻画”汪曾祺的“自负”,说汪曾祺在近代作家中只佩服鲁迅,沈从文和孙犁,更认为当代短篇小说家就他和周晓声两个――汪朝说老头儿,极可能真说过这话,因为能入他法眼的人真不多。每个作家,骨子里都是自负的,哪怕人前表现得很谦虚多般也因必要的礼貌,否则就没有文人相轻这话。怎样看待这自负,我觉得适当的自负是自信,必不可小,但也要适当,或者藏之心而不轻宣于口。“我与我周旋久,宁作我”,就象汪曾祺自己说的,写这样的题材不一定是自己最好,这样处理表达,可能是我最好。所以,我对汪曾祺的“自负”不反感。
曹丕论文,有“虽在父兄,不能以移子弟”之说,这是真的。但难得是,汪氏三兄妹,虽然文风不尽肖乃父,文笔无不以朴素为主,确实有几分汪氏风采。虽然他们说一家人,常把他放得整整齐齐的原稿,看完后随手乱放,沙发有之,茶几有之,常劳老头儿收拾,对老头子似乎真不当一回事,但影响是在无形中的,我们谓之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有时甚至当事人也感觉不到,这其实是最好最理想的状态。我不知道汪氏兄妹是不是作家,就这本书的文章来看,都不差,有感有情有事,都是好文
。
说不当老头子是一回事,这当然不是,否则,就不会有这么一本书了。这是一种特别的怀念,也是一种长久的记忆。当然,这老头儿,也实在有趣,值得人记住。
201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