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聚
2022-01-19经典散文
[db:简介]
4月5日——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是中国重要的“时年八节”(上元、清明、立夏、端午、中元、中秋、冬至、除夕)之一。是集扫墓祭祖、踏青郊游为一体的民族节日。今年的清明节,意义非常,来自首都北京、广东东莞、辽宁丹东、浙江杭州、省会郑州及本县不同战线上的二十余人欢聚一堂,共同祝贺我们“往流镇作家群”的第二本年选《淮水谣》出版发行!
翻开厚厚的《淮水谣》;看到自己的名字出现在目录里;读着经过编辑们多次修改、校对,最终如鲜花一样绽放并充满着灵动情感的铅字文章;联想到“往流镇作家群”的队伍不断壮大;亲身感受到一届届党委、政府领导的关心和帮助;回想起笔耕的辛苦和劳累;聆听着大家发自内心的感慨;面对一张张熟悉的面孔,激动的心情无以言表。大家互相签名以作永恒的记念。
《淮水谣》一书是继去年《淮河流水长》之后第二本选集。《淮水谣》作者多达二十多位:有已故老作家杨纤如;有八十高龄、德高望重的中学高级教师赵承先;有身居领导岗位、政务繁忙的赵主明、胡亚才;有日理万机的父母官汪庆勇;有奔走在图书编纂出版一线、奔波劳碌的王散木;有从事繁重行政事务的县审计局局长、画家胡烈刚;有漂泊异乡的陈学新、陈培良和郑孝清;有随军到丹东定居的杨丽琴和因求学而辗转各地的陈锐、赵玉霞;有现居北京,作家、书画家李世侠;有已退休、创作丰收的张书国,有已届退休的省级书法家余克德;有集写作、集报、园林绿化为一身的村官周殿传;有仍战斗在教学一线的熊西平、张弘、周明金、任大萍、时玉和、魏建东、丁威;有从事电信工作的胡志林。值得一提的是,二十多位作者中有父女(赵主明、赵玉霞);有夫妻(周明金、任大萍);有邻居(六里村郑圩子组有六位作者,其中两位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两位女研究生);有姻亲(熊西平与外甥陈学新),有师生(二十多位作者中,80℅是赵承先老师的学生),有同学(同班的有五人)……
特别是李世侠的加入,使“往流镇作家群”大放异彩,让《淮水谣》蓬荜生辉。李世侠,笔名兰心、蓝色茶香等,作家、书画家,现居北京。毕业于师范院校,从事教育工作多年,后调到交通部门。兼职做过报刊编辑、公司高管,目前任某杂志、网站执行总编等职务。她多才多艺,爱好广泛,在文学、书画、媒体、企业等诸多领域均取得丰硕收获,曾在全国各大国家报刊与小说原创网站发表《我家门前的路》、《真爱有形》、《钓鱼》、《听雨》、《温情办公室》、《静静的水仙》等50多篇散文、杂文,创作《噢,那片柿子林》等中短篇小说10多部。连续获得三届华夏散文大奖赛优秀奖,另著有《父亲,母亲》及《水魔“75·8”》等人物传记与电影文学剧本数部。
早在春节前后,我们就计划着借一个特殊日子,大家聚一聚,聊一聊,交流交流生活、学习、工作和创作。清明节这天,镇党委、政府给了我们欢聚的机会,提供了一个互相交流的平台。平易近人的镇党委书记汪庆勇亲临现场,与大家一起分享收获的喜悦。畅谈业余创作的感想,肯定了一年来所取得的成绩,并对今后寄予着殷切期望。中午还盛情设宴招待大家,让远离家乡的游子们感受到家的温暖,政府的关爱。浓浓的亲情、友情、师生情,在觥筹交错间温暖着每一个人的心田。
王散木老师说过:“文学是根,文学是魂,文学是力,文学是效。”正是因着这条根,才牵系着我们的魂,才让我们有着坚守的动力,才给我们创造欢聚的机会,才使我们有着共同的话题——我们执著地固守着心灵的一片净土;我们敬重历史,传承文化;用我们的真诚书写故土的原味,亲情的甘醇。
我们相互鼓舞着、激励着、鞭策着、支持着,期待着下一次欢聚!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