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土地上的歌者
2022-01-20抒情散文罗忠继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4:40 编辑
说起来有些惭愧,一直想写写母亲,可终究未能成文,或者说几次尝试写过母亲,可那些文字似乎脱离了我的初衷。我一度以为那是我文笔的稚嫩、思想的肤浅,却不知……
说起来有些惭愧,一直想写写母亲,可终究未能成文,或者说几次尝试写过母亲,可那些文字似乎脱离了我的初衷。我一度以为那是我文笔的稚嫩、思想的肤浅,却不知……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4:40 编辑 <br /><br /> 说起来有些惭愧,一直想写写母亲,可终究未能成文,或者说几次尝试写过母亲,可那些文字似乎脱离了我的初衷。我一度以为那是我文笔的稚嫩、思想的肤浅,却不知是母爱束缚了我的那份自由想象,或者说母爱超越了自由想象,再或者说母爱根本不能想象。
是的,母爱不能想象,母爱是真实的。因为任何华丽的词藻都与母亲格格不入,母亲的爱简单而又低调,凝聚于那看似随意的行动中。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母亲和众多农村妇女一样亘古不变演绎着这条规律,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践行职责和绽放梦想。
赡养双亲,相夫教子,生产劳作,这是母亲的职责。
原以为母亲没有梦想,更别说绽放,因为母亲不能识文断字,她更多的是家庭、儿女、活计、庄稼和土地等和农村有关的话题,还有无尽的愁苦和妇女们惯有的唠叨。
母亲人缘很好,从不惹是生非,能忍,但超越底线也会据理力争,如同小时调皮的我总会惹些事以至名声大振,就给了别人嫁祸的机会,这种时候,母亲总会据理力争,弄不清楚誓不罢休……
对土地,母亲是爱恨交织的。
爱,因为拥有属于自己的承包地,那个不堪回首的年代已一去不复返,自己可以在土地上收获劳作的愉悦和金秋的硕果;可以用土地上的收获解决一个个难题;委屈难耐的时候可以一个人在土地上放声大哭。
恨,也因为土地根本满足不了这个贫困家庭的需求,加上灾害频发,总是事与愿违,但母亲恨归恨,终究不能离弃土地,只有一次又一次加倍精心付出。这时候,母亲总会讲那个老掉牙的故事:据说在天上,有一种玉米,中部结玉米棒子,根部长洋芋,上部长稻子……
故事无从考证,或许母亲只是拿这个故事寻求一种心理上的平衡。
母亲是倔强的,她精心伺弄着土地,不仅要解决一家人的温饱,还要在土地上多变出些钱,让儿女进学校读书,学有所成。
母亲的举动有人佩服,有人嘲讽,温饱都成问题的年代,谁会有‘闲钱’供自己孩子读书,更别说是女孩了,出于教育问题,大多数人只是持应付的态度,孩子进学校小学毕业就算完成了任务,进更高一级的学校纯属于梦想,因此许多优秀的学生止步于此,引以为憾。可细想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龙成凤,穷注定了许多无奈和悲哀。
我敬佩母亲的坚强,更感谢母亲,因为母亲的执着和那份为儿女的大爱,使我没有半途而废,更没有同龄人的那份遗憾,最终走出了大山,谋取了一个用于谋生的工作岗位,成了村人羡慕的公家人。
可其中母亲的艰辛无以言说,又有多少人能理解母亲。应该说,从那时候起我才真正理解母亲,理解她怎么会有那么的力气在与土地较劲,理解她为何在土地上放声大哭;理解她为何‘不喜欢’吃肉的理由;理解她……
土地无言,深情的陪伴着母亲,抚慰着母亲,无怨的接纳着从母亲身上滴落的不间断的汗水和那些酸楚的泪水。
我优秀的学习,无异于给母亲雪上加霜,为了我能够安心的读书,母亲缩衣节食,想尽种种办法满足我的种种费用,还要编些谎话来阻止我想退学减轻母亲负担那荒唐的理由。
因为我爱母亲,可当听到母亲在土地上突然晕倒的事情后,我彻底打消了退学的念头,恨自己为何不懂母亲的那份心而一意孤行,从那以后我省吃俭用,刻苦学习,同时也打些零工赚点钱,尽量减少母亲的负担。
我病倒了,医生说是营养不良所致,并指责母亲,母亲陪着笑,认着错,说着好话,求医生一定要好好医治我。母亲没有骂我,只是轻轻对我说:“妈知道你的心思,以后别这样了,苦日子总会过去的,天蹋下来,有妈撑着。”后来听家里人说,母亲回家后在土地上大哭了一场,对着那些玉米苗发泄,而发泄完后又流着泪伺弄起玉米来。
我知道母亲为啥哭,我能想象母亲对着那些玉米苗发泄的时候,内心是怎样的痛楚和纠结。我想那时没有人能理解母亲,就如花二婶无意撞见,也只会嘟哝道:穷戚戚的,供啥大学生?活该……
如今,生活好了,母亲却仍然离不开土地,仍然辛勤耕耘,用土地上产出的粮食喂养着猪和鸡,然后把猪肉和鸡给我们,我多次推辞无效,母亲说:“拿着吧!这些不喂饲料,比街上卖的好吃。”
我含泪接受母亲的这份“馈赠”心里疼得很,母亲因为一场大病,再也享受不了这些美味了,每天只能素菜素饭。
母亲那次病好出院后,我拿医生的话逼她在我工作的地方呆了半年,那段时间是我最快乐的日子,因为我可以精心照顾母亲,尽尽孝道。可母亲似乎并不快乐,忧虑重重,总是怪自己的病,嚷着要回去。说地里她不在咋办,说土地是荒不得的。我说妈就算回去,你又不能做活,再说你回去肯定又要干活,万一病又加重了咋办?母亲说干不了活,我可以看着嘛,看着土地心里舒坦。没办法只得把母亲送回了老家。
我隔段时间都会抽空回家,看到母亲干不了活,却只能望着土地发呆,我心里有说不出的难受,母亲那是在与土地对话,也只有土地才能慰藉母亲的心。
突然想起,在我记忆中母亲从未唱过歌,只听长辈讲过,母亲年轻时候很美,很会唱歌。或许只有土地聆听过母亲唱歌……
我懂了,母亲其实是有梦想的,有好多好的梦想,只因现实埋藏了,或融于那无尽的职责中,融于那深情的黄土地上;转嫁于对儿女的爱中,梦想 在爱中绽放;母亲在用自己的方式诠释了梦想,母亲才是黄土地上真正的歌者。
“为什么我眼里常含着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的深沉。”再次读着艾青的诗,感慨万千,泪满眼眶,如同解读我黄土地上的母亲。
是的,母爱不能想象,母爱是真实的。因为任何华丽的词藻都与母亲格格不入,母亲的爱简单而又低调,凝聚于那看似随意的行动中。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母亲和众多农村妇女一样亘古不变演绎着这条规律,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践行职责和绽放梦想。
赡养双亲,相夫教子,生产劳作,这是母亲的职责。
原以为母亲没有梦想,更别说绽放,因为母亲不能识文断字,她更多的是家庭、儿女、活计、庄稼和土地等和农村有关的话题,还有无尽的愁苦和妇女们惯有的唠叨。
母亲人缘很好,从不惹是生非,能忍,但超越底线也会据理力争,如同小时调皮的我总会惹些事以至名声大振,就给了别人嫁祸的机会,这种时候,母亲总会据理力争,弄不清楚誓不罢休……
对土地,母亲是爱恨交织的。
爱,因为拥有属于自己的承包地,那个不堪回首的年代已一去不复返,自己可以在土地上收获劳作的愉悦和金秋的硕果;可以用土地上的收获解决一个个难题;委屈难耐的时候可以一个人在土地上放声大哭。
恨,也因为土地根本满足不了这个贫困家庭的需求,加上灾害频发,总是事与愿违,但母亲恨归恨,终究不能离弃土地,只有一次又一次加倍精心付出。这时候,母亲总会讲那个老掉牙的故事:据说在天上,有一种玉米,中部结玉米棒子,根部长洋芋,上部长稻子……
故事无从考证,或许母亲只是拿这个故事寻求一种心理上的平衡。
母亲是倔强的,她精心伺弄着土地,不仅要解决一家人的温饱,还要在土地上多变出些钱,让儿女进学校读书,学有所成。
母亲的举动有人佩服,有人嘲讽,温饱都成问题的年代,谁会有‘闲钱’供自己孩子读书,更别说是女孩了,出于教育问题,大多数人只是持应付的态度,孩子进学校小学毕业就算完成了任务,进更高一级的学校纯属于梦想,因此许多优秀的学生止步于此,引以为憾。可细想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龙成凤,穷注定了许多无奈和悲哀。
我敬佩母亲的坚强,更感谢母亲,因为母亲的执着和那份为儿女的大爱,使我没有半途而废,更没有同龄人的那份遗憾,最终走出了大山,谋取了一个用于谋生的工作岗位,成了村人羡慕的公家人。
可其中母亲的艰辛无以言说,又有多少人能理解母亲。应该说,从那时候起我才真正理解母亲,理解她怎么会有那么的力气在与土地较劲,理解她为何在土地上放声大哭;理解她为何‘不喜欢’吃肉的理由;理解她……
土地无言,深情的陪伴着母亲,抚慰着母亲,无怨的接纳着从母亲身上滴落的不间断的汗水和那些酸楚的泪水。
我优秀的学习,无异于给母亲雪上加霜,为了我能够安心的读书,母亲缩衣节食,想尽种种办法满足我的种种费用,还要编些谎话来阻止我想退学减轻母亲负担那荒唐的理由。
因为我爱母亲,可当听到母亲在土地上突然晕倒的事情后,我彻底打消了退学的念头,恨自己为何不懂母亲的那份心而一意孤行,从那以后我省吃俭用,刻苦学习,同时也打些零工赚点钱,尽量减少母亲的负担。
我病倒了,医生说是营养不良所致,并指责母亲,母亲陪着笑,认着错,说着好话,求医生一定要好好医治我。母亲没有骂我,只是轻轻对我说:“妈知道你的心思,以后别这样了,苦日子总会过去的,天蹋下来,有妈撑着。”后来听家里人说,母亲回家后在土地上大哭了一场,对着那些玉米苗发泄,而发泄完后又流着泪伺弄起玉米来。
我知道母亲为啥哭,我能想象母亲对着那些玉米苗发泄的时候,内心是怎样的痛楚和纠结。我想那时没有人能理解母亲,就如花二婶无意撞见,也只会嘟哝道:穷戚戚的,供啥大学生?活该……
如今,生活好了,母亲却仍然离不开土地,仍然辛勤耕耘,用土地上产出的粮食喂养着猪和鸡,然后把猪肉和鸡给我们,我多次推辞无效,母亲说:“拿着吧!这些不喂饲料,比街上卖的好吃。”
我含泪接受母亲的这份“馈赠”心里疼得很,母亲因为一场大病,再也享受不了这些美味了,每天只能素菜素饭。
母亲那次病好出院后,我拿医生的话逼她在我工作的地方呆了半年,那段时间是我最快乐的日子,因为我可以精心照顾母亲,尽尽孝道。可母亲似乎并不快乐,忧虑重重,总是怪自己的病,嚷着要回去。说地里她不在咋办,说土地是荒不得的。我说妈就算回去,你又不能做活,再说你回去肯定又要干活,万一病又加重了咋办?母亲说干不了活,我可以看着嘛,看着土地心里舒坦。没办法只得把母亲送回了老家。
我隔段时间都会抽空回家,看到母亲干不了活,却只能望着土地发呆,我心里有说不出的难受,母亲那是在与土地对话,也只有土地才能慰藉母亲的心。
突然想起,在我记忆中母亲从未唱过歌,只听长辈讲过,母亲年轻时候很美,很会唱歌。或许只有土地聆听过母亲唱歌……
我懂了,母亲其实是有梦想的,有好多好的梦想,只因现实埋藏了,或融于那无尽的职责中,融于那深情的黄土地上;转嫁于对儿女的爱中,梦想 在爱中绽放;母亲在用自己的方式诠释了梦想,母亲才是黄土地上真正的歌者。
“为什么我眼里常含着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的深沉。”再次读着艾青的诗,感慨万千,泪满眼眶,如同解读我黄土地上的母亲。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