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力量叫信仰
2022-01-20叙事散文于文华
有一种力量叫信仰(散文)■文/于文华从毫无根基,毫无积蓄,既无资金,又无道路的情况下,重修一座气势恢宏、庄严雄伟的佛教寺庙,需要多大的力量?我无从知晓。在高山峻岭的平缓处,打地基、运砖石、砌台阶,修建一座九层灯塔,需要多久的耐心,我也不得而……
有一种力量叫信仰(散文)
■文/于文华
从毫无根基,毫无积蓄,既无资金,又无道路的情况下,重修一座气势恢宏、庄严雄伟的佛教寺庙,需要多大的力量?我无从知晓。在高山峻岭的平缓处,打地基、运砖石、砌台阶,修建一座九层灯塔,需要多久的耐心,我也不得而知。我只知道,有一个人,怀揣坚定执著的信仰,向着心中宏伟的蓝图,一天天,一日日积攒着能量,逐步逐步靠近他所向往的博大目标挺进、挺进……
人的生存,不仅仅需要物质的支撑,更依赖精神的呵护。什么是信仰,词典上说:指对某人或某种主张、主义、宗教极度相信和尊敬,拿来作为自己行动的榜样或指南。一个有信仰的民族,是一个能著称于世,光彪千古的民族;一个有信仰的人,是值得被人称道,能干一番事业、创一片天地之人。
山形状如游龙由东南向西北蜿蜒而来,故名古龙山。有山必有寺。有寺能无庙?20多年前,云游天下名山大川的本县人严某(法号妙法法师),看到一些游览胜地,必有历史遗迹与寺院庙宇,遂萌生了以毕生之力,将历史上苍松故里——县城东南一处叫龙泉寺的寺院(毁于民国27年的大地震)重修构建的念头。有了这样的想法,他便像燕子衔泥筑巢一般,一复一日化缘奔波,年复一年化缘,集万千民众之力,修百世不朽功业,山门、大殿、偏殿、七级宝塔……一座座各有特色,卓然独立的建筑,在他呕心沥血的矢志努力下,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建立起来,而龙泉寺也从凋敝荒凉到香火鼎盛,给后人一份永久的念想,一份恒远的留存。
早春的清晨,抑或夏日的午后,每每有人沿巴家湖水库大坝,从龙泉山脚的256级登山水泥台阶,一步一步攀登而上。台阶尽头,突兀可见一巍峨壮观,森然矗立的山门,让你历时产生了某种庄重感、威严感,心头不觉肃穆起来。两根合抱粗细的圆柱,三重像鸟翼展翅飞翔的飞檐,拔高了山的高度,也提升了寺的气势。
《龙泉寺重修碑文》上载有这样几句,概括出其特色:“龙山巍巍,泉水淙淙。寺钟噌吰,宝刹氤氲”。重修后的龙泉寺院依山势地形而建,高低有序,错落有致。寺坐南朝北,有三进。进山门不远处,便是第一进,此为天王殿。迎面可见笑容可掬、乐天知命,“大肚能容天下难事”的弥勒佛,两旁站立着面容狰狞、威风凛凛的四大天王(东方持国天王,南方增长天王,北方多闻天王,西方广目天王),每个天王手执不同兵器,脚踏卑鄙小人,像是铁面无私的判官,又像是忠诚不二的护卫。
次进为龙泉寺主殿,是建筑最雄伟、气势最壮观,也是妙法花费心思最多的建筑——大雄宝殿。普天之下,所有佛教庙宇,必有大雄宝殿。是因都要供奉如来佛祖。平时开侧门,初一、十五或有重大佛事活动,才开正门,既显得肃穆,又保持了大殿的整洁干净。寺内供奉着释迦药师、如来阿丘等25尊释迦牟尼佛,18罗汉,既有缅甸玉雕,也有泥胎彩绘的如来像,香烟袅袅,磬声阵阵,吟经说文不绝于耳,进香拜佛络绎不绝。想当年一片空地之上,县内外民众献物献资献工献力,沿羊肠小道崎岖不平山路背石抬木拉砂运砖,历时8年余,花费百万余,才修成庄严肃穆、气魄不凡的大殿。记得当时凡上山之人,顺路随手从山脚提两块红砖,既是一种锻炼,也为寺庙尽了微薄之力。
释迦牟尼从大悲智海中流露出来充满智慧仁慈的光芒,是一种言教的宗教。这种言教的信仰,教我们自己要对自己负责。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人生在世,或传播言论,或修身齐家,或创造价值,或造福社会。谁有谁的活法。谁有谁的造化。那日陪儿子进大殿,他默念一番,虔诚地叩头跪拜。我本不想再上香跪拜了,主持说:“谁信谁的佛。谁修谁的福”。就想:谁有谁的人生轨迹,谁有谁的命运走向。建筑是凝固的生活情状体现,是有形的人类文化物质标本,何况是凝结了无数人精心劳动的佛殿,何况那些端坐在莲花宝座上普渡众生的菩萨,何况那些慈眉善目、笑模笑样,指点迷津、劝人一心向善的佛祖。这里的每一块石头,都有坚定不屈之信念;每一片砖瓦,都透着深邃深刻的禅意;每一条话语,都劝导红尘之人积善行德;每一副画面,都昭示人们乐善好施。有人说拜教是一种正当的信誓,一种正规的信解,一种正直的信行,一种正确的信赖。一粒火种,风轻抚它微弱的火焰,但它知道自己担负的责任,崇高的信仰支撑它燃烧出灿烂的光芒;一个藏民,不怕口干舌燥肚饿体乏,不顾风雨泥泞路途遥远,五体投地,一步一叩首,磕等身长头,虔诚向佛,圣洁的信仰才让他心甘情愿吃苦受罪。有信仰的支撑,一个人才不知疲倦、劳累、困顿,一心一意,锲而不舍地朝理想目标挺进;有信仰的呵护,一个人才不怕世俗的偏见、非议、责难,矢志追寻,用心血和汗水描绘宏伟蓝图。
第三进为偏殿,修有观音殿、药王殿、地藏殿等建筑。显得小巧玲珑,精致有趣。蹲在殿上的几只灰鸽,端庄淡定,显得宁静而安详,从容而悠闲,仿佛在沉思默想着什么。一阵风吹来,远处七级宝塔,塔基为莲花宝座。想这世上有许许多多清静圣洁的莲花,在喧嚣繁杂的俗世红尘中,静静地绽放出美丽灿烂的花朵——他们必是些心灵纯净,怀揣信仰之人。沿大殿后门有条山路,修建有巍峨壮观,成为县城一道景观的七级宝塔。呈葫芦状的塔尖似要触摸蓝天。近处大殿四角的风铃,一齐叮铃当啷,奏出不知名的一串串音符,平添了一份趣味,一份动听的佛音。山的宁静,映衬了龙泉寺的优雅,龙泉寺的静美,拓展了山的巍峨。山脚下水库碧波荡漾,从容有趣地绿着、蓝着,由浅入深,随季节变换着不同的颜色。寺庙脚下,有汩汩清泉随意泻出,清冽,甘甜,滋润着一方水土。
有了庙宇,就有了香火,有了朝拜的进香人,也就有了一些善男信女在此落脚修行。多年的观察,发现这里的信仰者多为中老年女性,且隔几年换一批人。是不是佛家喜无拘无束,闲云野鹤般的消闲日子。因缘而来,随喜而去,来去自由。吃住在寺里,早晚念念经、打打坐,闲暇时间随意做些简单劳动。一切都是性情使然,自觉自愿做事,心甘情愿积善,没有人强求什么,也没有人约束什么。
《哲学家冯有兰认为人生有四种境界:自然境界、功利境界、艺术境界、天地境界。前两者是自然的产物,后两者是精神的创造。妙严法师“了解他所做的事的意义,自觉他正在做他所做的事。”这种觉解为他构成了最高的人生境界,也就是宗教的境界,人来熙往的大千世界,谁都有谁的信仰。信仰是人生命生活的原始动力。凡夫俗子以平淡真实为信仰,志士伟人以建立丰功伟业为信仰,行乞者以果腹苟全性命为信仰,人善良虔诚的信仰,会产生巨大的精神力量。这力量可净化灵魂,让整个社会变得安宁而和谐。而凭借信仰的支撑,我们才会克服自身的缺陷,抵御外界的诱惑,战胜人生的种种不平与磨难,实现人生的跨越与腾达。 有一种力量叫信仰——这信仰的力量能战胜世上任何艰难险阻,这信仰的力量可让理想插上飞翔的翅膀,抵达成功的彼岸!
[ 本帖最后由 于文华 于 2011-6-14 17:17 编辑 ] 传承, 感悟, 历史文化, 信仰
■文/于文华
从毫无根基,毫无积蓄,既无资金,又无道路的情况下,重修一座气势恢宏、庄严雄伟的佛教寺庙,需要多大的力量?我无从知晓。在高山峻岭的平缓处,打地基、运砖石、砌台阶,修建一座九层灯塔,需要多久的耐心,我也不得而知。我只知道,有一个人,怀揣坚定执著的信仰,向着心中宏伟的蓝图,一天天,一日日积攒着能量,逐步逐步靠近他所向往的博大目标挺进、挺进……
人的生存,不仅仅需要物质的支撑,更依赖精神的呵护。什么是信仰,词典上说:指对某人或某种主张、主义、宗教极度相信和尊敬,拿来作为自己行动的榜样或指南。一个有信仰的民族,是一个能著称于世,光彪千古的民族;一个有信仰的人,是值得被人称道,能干一番事业、创一片天地之人。
山形状如游龙由东南向西北蜿蜒而来,故名古龙山。有山必有寺。有寺能无庙?20多年前,云游天下名山大川的本县人严某(法号妙法法师),看到一些游览胜地,必有历史遗迹与寺院庙宇,遂萌生了以毕生之力,将历史上苍松故里——县城东南一处叫龙泉寺的寺院(毁于民国27年的大地震)重修构建的念头。有了这样的想法,他便像燕子衔泥筑巢一般,一复一日化缘奔波,年复一年化缘,集万千民众之力,修百世不朽功业,山门、大殿、偏殿、七级宝塔……一座座各有特色,卓然独立的建筑,在他呕心沥血的矢志努力下,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建立起来,而龙泉寺也从凋敝荒凉到香火鼎盛,给后人一份永久的念想,一份恒远的留存。
早春的清晨,抑或夏日的午后,每每有人沿巴家湖水库大坝,从龙泉山脚的256级登山水泥台阶,一步一步攀登而上。台阶尽头,突兀可见一巍峨壮观,森然矗立的山门,让你历时产生了某种庄重感、威严感,心头不觉肃穆起来。两根合抱粗细的圆柱,三重像鸟翼展翅飞翔的飞檐,拔高了山的高度,也提升了寺的气势。
《龙泉寺重修碑文》上载有这样几句,概括出其特色:“龙山巍巍,泉水淙淙。寺钟噌吰,宝刹氤氲”。重修后的龙泉寺院依山势地形而建,高低有序,错落有致。寺坐南朝北,有三进。进山门不远处,便是第一进,此为天王殿。迎面可见笑容可掬、乐天知命,“大肚能容天下难事”的弥勒佛,两旁站立着面容狰狞、威风凛凛的四大天王(东方持国天王,南方增长天王,北方多闻天王,西方广目天王),每个天王手执不同兵器,脚踏卑鄙小人,像是铁面无私的判官,又像是忠诚不二的护卫。
次进为龙泉寺主殿,是建筑最雄伟、气势最壮观,也是妙法花费心思最多的建筑——大雄宝殿。普天之下,所有佛教庙宇,必有大雄宝殿。是因都要供奉如来佛祖。平时开侧门,初一、十五或有重大佛事活动,才开正门,既显得肃穆,又保持了大殿的整洁干净。寺内供奉着释迦药师、如来阿丘等25尊释迦牟尼佛,18罗汉,既有缅甸玉雕,也有泥胎彩绘的如来像,香烟袅袅,磬声阵阵,吟经说文不绝于耳,进香拜佛络绎不绝。想当年一片空地之上,县内外民众献物献资献工献力,沿羊肠小道崎岖不平山路背石抬木拉砂运砖,历时8年余,花费百万余,才修成庄严肃穆、气魄不凡的大殿。记得当时凡上山之人,顺路随手从山脚提两块红砖,既是一种锻炼,也为寺庙尽了微薄之力。
释迦牟尼从大悲智海中流露出来充满智慧仁慈的光芒,是一种言教的宗教。这种言教的信仰,教我们自己要对自己负责。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人生在世,或传播言论,或修身齐家,或创造价值,或造福社会。谁有谁的活法。谁有谁的造化。那日陪儿子进大殿,他默念一番,虔诚地叩头跪拜。我本不想再上香跪拜了,主持说:“谁信谁的佛。谁修谁的福”。就想:谁有谁的人生轨迹,谁有谁的命运走向。建筑是凝固的生活情状体现,是有形的人类文化物质标本,何况是凝结了无数人精心劳动的佛殿,何况那些端坐在莲花宝座上普渡众生的菩萨,何况那些慈眉善目、笑模笑样,指点迷津、劝人一心向善的佛祖。这里的每一块石头,都有坚定不屈之信念;每一片砖瓦,都透着深邃深刻的禅意;每一条话语,都劝导红尘之人积善行德;每一副画面,都昭示人们乐善好施。有人说拜教是一种正当的信誓,一种正规的信解,一种正直的信行,一种正确的信赖。一粒火种,风轻抚它微弱的火焰,但它知道自己担负的责任,崇高的信仰支撑它燃烧出灿烂的光芒;一个藏民,不怕口干舌燥肚饿体乏,不顾风雨泥泞路途遥远,五体投地,一步一叩首,磕等身长头,虔诚向佛,圣洁的信仰才让他心甘情愿吃苦受罪。有信仰的支撑,一个人才不知疲倦、劳累、困顿,一心一意,锲而不舍地朝理想目标挺进;有信仰的呵护,一个人才不怕世俗的偏见、非议、责难,矢志追寻,用心血和汗水描绘宏伟蓝图。
第三进为偏殿,修有观音殿、药王殿、地藏殿等建筑。显得小巧玲珑,精致有趣。蹲在殿上的几只灰鸽,端庄淡定,显得宁静而安详,从容而悠闲,仿佛在沉思默想着什么。一阵风吹来,远处七级宝塔,塔基为莲花宝座。想这世上有许许多多清静圣洁的莲花,在喧嚣繁杂的俗世红尘中,静静地绽放出美丽灿烂的花朵——他们必是些心灵纯净,怀揣信仰之人。沿大殿后门有条山路,修建有巍峨壮观,成为县城一道景观的七级宝塔。呈葫芦状的塔尖似要触摸蓝天。近处大殿四角的风铃,一齐叮铃当啷,奏出不知名的一串串音符,平添了一份趣味,一份动听的佛音。山的宁静,映衬了龙泉寺的优雅,龙泉寺的静美,拓展了山的巍峨。山脚下水库碧波荡漾,从容有趣地绿着、蓝着,由浅入深,随季节变换着不同的颜色。寺庙脚下,有汩汩清泉随意泻出,清冽,甘甜,滋润着一方水土。
有了庙宇,就有了香火,有了朝拜的进香人,也就有了一些善男信女在此落脚修行。多年的观察,发现这里的信仰者多为中老年女性,且隔几年换一批人。是不是佛家喜无拘无束,闲云野鹤般的消闲日子。因缘而来,随喜而去,来去自由。吃住在寺里,早晚念念经、打打坐,闲暇时间随意做些简单劳动。一切都是性情使然,自觉自愿做事,心甘情愿积善,没有人强求什么,也没有人约束什么。
《哲学家冯有兰认为人生有四种境界:自然境界、功利境界、艺术境界、天地境界。前两者是自然的产物,后两者是精神的创造。妙严法师“了解他所做的事的意义,自觉他正在做他所做的事。”这种觉解为他构成了最高的人生境界,也就是宗教的境界,人来熙往的大千世界,谁都有谁的信仰。信仰是人生命生活的原始动力。凡夫俗子以平淡真实为信仰,志士伟人以建立丰功伟业为信仰,行乞者以果腹苟全性命为信仰,人善良虔诚的信仰,会产生巨大的精神力量。这力量可净化灵魂,让整个社会变得安宁而和谐。而凭借信仰的支撑,我们才会克服自身的缺陷,抵御外界的诱惑,战胜人生的种种不平与磨难,实现人生的跨越与腾达。 有一种力量叫信仰——这信仰的力量能战胜世上任何艰难险阻,这信仰的力量可让理想插上飞翔的翅膀,抵达成功的彼岸!
[ 本帖最后由 于文华 于 2011-6-14 17:17 编辑 ] 传承, 感悟, 历史文化, 信仰
古浪龙泉寺1.jpg (257.23 KB, 下载次数: 122)
2011-6-12 17:21 上传
古浪龙泉寺2.jpg (129.56 KB, 下载次数: 175)
2011-6-12 17:21 上传
古浪龙泉寺3.jpg (222.36 KB, 下载次数: 117)
2011-6-12 17:21 上传
古浪龙泉寺4.jpg (143.61 KB, 下载次数: 116)
2011-6-12 17:21 上传
古浪龙泉寺5.jpg (184.63 KB, 下载次数: 118)
2011-6-12 17:21 上传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