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抒情散文

抒情散文

老家的东北亲戚

2022-01-20抒情散文青衫子
那年暑假的一天上午,姑奶来我们村赶集,顺便着走娘家串亲戚。当时爷爷已经去世。姑奶坐在我家炕上,和她的嫂子也就是我的奶奶,边包饺子边嗯嗯啊啊地唠家常。我加入不了她们的聊天和包饺子行列,便悄悄地到集上逛了一圈,买了钓鱼钩、鱼漂、鱼线,准备去村后……
  那年暑假的一天上午,姑奶来我们村赶集,顺便着走娘家串亲戚。当时爷爷已经去世。姑奶坐在我家炕上,和她的嫂子也就是我的奶奶,边包饺子边嗯嗯啊啊地唠家常。我加入不了她们的聊天和包饺子行列,便悄悄地到集上逛了一圈,买了钓鱼钩、鱼漂、鱼线,准备去村后的池塘里钓鱼。回家的路上,在胡同口碰见一个五十岁左右的矮胖妇女,她花白头发,脸色粗黑,身穿浅灰色衫裤,脚上一双棕色塑料凉鞋,提着我爷爷的名字,满脸虔恭地向我打听我爷爷家是不是在这里住。听她一口东北腔,我有些疑惑,爷爷已经过世多年,竟然还有东北口音的陌生人指名道姓地报着他老人家的名号来打听;我本想告诉她,她要找的那个人就是我爷爷,人已经没了,后来还是忍住没说,领着她进了家门,冲屋里喊,奶奶,来客了!奶奶扎着围裙应声出来,两手沾面揸伸着,对着来人紧瞅。那个妇女紧赶几步迎上去,紧紧拉住奶奶的手说,婶子,我是小多多,西乡的小多多啊!话音未落,眼泪已是倾眶而出。奶奶惊喜交集,语无伦次地问些她从哪里来、什么时候来的等等客套话,紧着让进屋,上炕坐下,递扇子、倒水一通忙活。自称叫小多多的妇女指着炕上我的姑奶说,这是范庙的三姑吧,也见老相了!姑奶笑吟吟地和小多多打招呼,说要是在大街上遇见真是不敢认了,都多少年没见面了!小多多搀着奶奶的手让她在身边坐下,说了几句客套话,然后一脸认真地说,婶子,当年要不是你,俺早饿死了,哪还有今天!边说边抹眼泪。奶奶也陪着掉眼泪,说些当年的不易。姑奶一旁说些劝解的话,说现在日子都好过了,小多多有口福,中午吃韭菜猪肉馅的饺子。小多多破涕为笑,说真是真是,当年哪敢想,有口饭吃就阿弥陀佛了!三个女人一台戏。她们包着饺子,你一言我一语热热络络地聊将起来。
  我扛着鱼竿出门,碰见前街的少奶奶,她问我,家里来客了?我说你怎么知道?她说看见我领着一个女的去了我家。我说我不认识那个人,她自己说叫小多多。是小多多呀!是后来嫁到东北去的那个小多多吧?!少奶奶一惊一乍地说……
  小多多没在我们家吃饺子,听说又去串别的亲戚了,给奶奶留下一些东北特产,算是见面礼。从奶奶和姑奶的谈话中得知,小多多是爷爷的远房侄女,她家离我们家有近百里路,属于“八竿子打不着”的亲戚,很少往来。三年自然灾害期间,小多多家里穷得揭不开锅,吃不上饭,她爹忍痛让十四岁的她一路乞讨投奔我爷爷家。爷爷是村里多年的会计,脑子灵,冒着风险捣腾些粮票布票,用细粮换粗粮,日子比一般人家好过些。当年小多多一脸脏兮兮地歪倒在我家门口的时候,奶奶原以为是个小要饭的,疼惜是条人命,冒着被爷爷骂的风险,一碗稀菜粥喂下去,听她报出她爹的名号,便留她住了下来。母亲说小多多是个苦命的,也是个大命的,还讲了关于小多多的一个笑话。有一次,小多多饿得难受,喝了一瓢子凉水,然后在院子里转圈,接连放了几个响屁。母亲笑问她,是不是吃饭撑着了?小多多说不是,是饿屁出来找食吃。母亲笑得肚子痛。奶奶手里夹着一个饺子,听了这个笑话,也乐得咧开掉光了牙的嘴,说是母亲故意捉弄小多多。小多多在我家待了半年多。家里人不拿她当外人,放下桌子一样饭,一起趟过那湾苦水。后来小多多随她的父亲去闯关东,然后在那边找了个人家嫁了,中间也曾写信回来,平安问候,寄些东北山货略表心意。
  时空的距离将一些故事的剧幕人为拉长,却从来没有断过。听奶奶讲,小多多离开不久,小喜儿接着进了我们家。这两个人后来都在东北安家立户,成了我们家名正言顺的东北亲戚。
  小喜儿是奶奶娘家的堂侄女。小喜儿娘死得早,她爹拉扯着小喜儿姐妹四个,勉强糊口,度日如年。后来日子实在是挨不过去了,将两个姑娘先后送人,小喜儿便来到了我们家。那年月农村送孩子给人家是很正常的事,说些好话,看在老亲戚面上,给孩子一个活路。听奶奶说,我们家先后收养过四个亲戚家的孩子,其中包括小多多和小喜儿。与小多多不同的是,小喜儿是先在山东当地找了个婆家嫁了,然后随丈夫去闯关东,在东北安了家,听说她安家的屯子属于齐齐哈尔。
  小喜儿的娘家也就是我奶奶的娘家所在村子离我们村三里多地,逢年过节孩儿生日娘满月两家来往多些。再加上有奶奶娘家人这层关系,于是显得更近些,我从小习惯叫她小喜儿姑。
  其实在有我之前,小喜儿姑已经嫁人去了东北。我第一次见她是在一年冬天,那年我大约六、七岁,还流着清鼻涕。在我的印像中,小喜儿姑身材高挑,留着烫发,脸型像熟透的小甜瓜,肤色白晰,香气袭人,身上的衣服都是新的,脚上穿着长腰高跟打了铁掌的皮靴,走起路来喀嗒喀嗒响,给人的感觉很时髦,没有一点儿当地同龄农村女人身上的土皴劲儿。她说话大声大气,一口标准的东北口音,说到高兴处哈哈大笑,波浪形的头发自然地摆来摆去,动感十足,很豪爽,很张扬。她是带着大儿子回来的,小傢伙叫刘根儿,比我小一岁,有点野蛮;他骂我“山东大棒子”,我骂他“东北土豆子”。每逢我们俩骂架,小喜儿姑总乐得大笑,骂我们俩小兔崽子吃饱了撑的!我喜欢看小喜儿姑,喜欢看她扬起头说话的飒爽样子。可是我的父母却对她的这些行为有些看不惯,私底下说她舞马张飞二二崩崩的,一点儿也不像当年。
  我不知道小喜儿姑当年什么样,也不知道她嫁人后到了东北生活如何。看她的衣着打扮,原以为她家家境不错,生活条件挺好,可是从父母口中得知,小喜儿姑一家是地地道道的东北农民,和山东的农民没啥两样。可是我还是喜欢小喜儿姑,即使她是个农民,有些二崩。
  现在想来,小喜儿姑后来的变化也许受了东北当地人的影响,变得豪爽、大方,爱打扮,喜张扬,言谈举止间少了些孔孟之乡农村女子自我约束的一些臭规矩。我以为,这是好的,自然的。其实细想想,小喜儿姑除了在言语方面大声大气有些不管不顾,其实骨子里还是一个本本份份的山东女人。她不拿自己当客,进门放下扫把就是笤帚,挽起袖子活面,放下桌子吃饭,一点不扭捏,不做作。她叫我父母哥哥嫂子,言谈中满是亲近与尊敬。她叫我的小名,喜欢摸我的头,亲手替我擦鼻涕,笑我邋里邋遢。
  小喜儿姑第一次回来的时候,我的爷爷已经过世。茶余饭后一家人闲聊,她偶尔会谈起当年她的姑父也就是我的爷爷脾气多么多么大,说她大哥也就是我的父亲见了我的爷爷像是耗子见了猫。她说我的爷爷对她从来没发过脾气,没说过重话,当然也很少答理她一个小丫头片子,她认为爷爷重男轻女。她的话题将我的爷爷从另外一个世界活生生地带进家里来。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说些爷爷在世时的事,说他脾气大,脑子灵,说他是十里八乡有名的小诸葛,说他后来得了肝癌疼得骂人在炕上打滚。最后大家一致的意见是,把生活困难时期家里没饿死人,且能收养几个亲戚孩子吃饭保命的功劳记在了爷爷身上。那次回来,她给我的奶奶买了一件古铜色的缎面棉袄,外带一顶黑色平绒帽子,奶奶喜得合不拢嘴,埋怨她乱花钱。她给家里别人带的什么礼物我记不清了,给我们小孩子的大多是平时轻易吃不到的糖果。
  在我的记忆中,东北很遥远,远得做梦也梦不到。我从小喜儿姑的口中知道了东北不只天寒地冻,也种小麦、玉米,只是那里的小麦不好吃;玉米叫苞米;那里还有大米,比南方的大米好吃。她回东北的时候,我的父母亲给她带了香油和絮被子的棉花,这在东北都是少见而珍惜的好物。
  小喜儿姑走了,中间好些年没再回来。后来我家安了电话。过年时候,她从东北打来电话,逐一问候。有时候是她的儿子或是儿媳妇打来电话。家里人一听是东北腔,就知道是东北亲戚打来的,赶紧着召唤奶奶和我的父母接听电话,少不了一通客气,互致问候。父亲偶尔谈起小喜儿姑多年没回来的事,说可能是得罪她了。我闻听一惊,怎么?!父亲说有一年,东北寄来一封信,是小喜儿姑的大儿子写来的,说是家中盖房子,急需三千块钱。父亲没借,回信告知理由是,我的爷爷得病欠债没还清,孩子上学、结婚盖房子诸项开支大,没有多余的钱外借。父亲也有埋怨小喜儿姑后来和家里联系越来越少的意思。我听后默然。
  在当时那个年代,社会风气相对比较淳朴,亲戚之间是相对干净的,有着血浓于水的情谊在,更何况爷爷奶奶对小喜儿姑有过一段养育之恩。从父亲黯然的神色中,我有些相信父亲的分析,可是在内心里又不太愿意相信这是真的,更愿意相信那只是一次意外,一次节外生枝。我不相信三千块钱的借与不借会彻底斩断小喜儿姑和我们家的亲戚关系,而盼望着她有一天能再回来。
  小喜儿姑果然回来了,一个人,在隔了好多年后的一个冬天。
  小喜儿姑的男人没了,她一个人回来散心。眼前的小喜儿姑身材早已经没有了年轻时候的风采,一身的老态,粗糙的手指夹着烟,喷云吐雾很老道的样子。更令人惊讶的是,她的身材矮了许多。听说她得了一场病,腰椎截了好几节。这次回来,她在我们家住了有半年多,本来是打算早回去的,没想到我奶奶脑血栓病又犯了,不能走路,正好需要人侍候。她给东北的儿子打去电话,说是你姥姥病了,暂时回不去,等病好了再说吧。在那半年时间里,她白天黑夜不离开奶奶,侍候奶奶吃喝拉撒,在我父亲的授意下,强制性地陪奶奶锻炼,像喝斥小孩子一样,命令奶奶必须走,必须动,必须好好吃饭。在小喜儿姑和父母亲的共同努力下,经过半年时间的强制锻炼,奶奶在近90岁高龄第三次犯病的情况下,又令人惊喜地站立起来,能自己照顾自己了。父亲对我说,你小喜儿姑是真受累了,你奶奶的病多亏了有她照应。听了父亲的话,我心里温暖了许多,对小喜姑更亲近了许多,我猜想那三千块钱的疙瘩或许本不存在,即使在也早已经解开了。
  小喜儿姑回东北的时候已经是第二年的初夏。我按照父亲的嘱咐提前去车站买了火车票,又买了些本地的特产吃食,去车站送她。我是第一次去车站送她,也是唯一一次。她在空荡荡的候车室里显得更加矮小。父亲陪她说话。见我提着东西,小喜儿姑一迭声地说不用不用,说我和小时候真是不一样了,也高了,也胖了,也帅气了。对于我买了东西来送她,父亲显得极有面子,极为受用。小喜儿姑也是眼神热热的,催我去忙我自己的事,别耽误了工作,有父亲送她就行了。
  一晃几十年过去了。爷爷奶奶先后离世,父亲母亲、小多多、小喜儿姑也日渐苍老,终有一天也会离开这个世界。这些人在世时形成的亲戚关系也必将随着时间的剥蚀而一点一点淡去,终归于无形踪。这些人生如草芥,去如砂砾,来去之间,结草为环,演绎了一段又一段极其平凡极其普通的故事,虽然卑微,却真实温暖有力量……
   [ 本帖最后由 青衫子 于 2012-7-20 08:39 编辑 ] 家常, 老人家, 陌生人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