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队印象之八
2022-01-20抒情散文苏忠伟
养猪生产队时期,农民都有养猪的习惯。通过养猪,既能解决吃肉问题,还能提供一些经济收入来源。那时马、牛、骡等大牲畜和羊是集体的,只允许农民饲养猪鸡。凡是勤劳的人家,都养猪,这样一来,养猪便成为一项重要的家庭劳动。养猪主要采用放牧的形式,还到野……
养猪
生产队时期,农民都有养猪的习惯。通过养猪,既能解决吃肉问题,还能提供一些经济收入来源。那时马、牛、骡等大牲畜和羊是集体的,只允许农民饲养猪鸡。凡是勤劳的人家,都养猪,这样一来,养猪便成为一项重要的家庭劳动。养猪主要采用放牧的形式,还到野外割一些杂草煮熟后喂猪。于是孩子们就承担起放猪、找猪食的劳动,才有五六岁的小孩子,就要负责放牧家里的猪。
孩子上学读书后,放学后的农活一般也是放猪。几个小伙伴相约,将家里的猪赶到野外去放,在雨季来临后杂草旺长的季节,我们会将猪呦到核桃树林中放牧,猪在山坡上吃着青草,悠闲自在,孩子们就在一起玩耍。平时将猪放在山坡、地边,到庄稼收获的季节,就将猪放到收过农作物的田地里,猪就能吃到一些掉落的粮食。放猪是一件责任心很强的活计,不能让猪跑到地里吃到庄稼,也不能将猪放丢了,否则要受大人的训骂。经过长期的放猪劳动,培养了孩子们做事认真负责的好习惯。
放惯了的猪很乖,有时猪不见了,只要大声一叫,听到主人的叫唤声,钻到草丛中的猪就会迅速跑出来,嘴里哼哼有声,表现出对主人的亲切。孩子们会在地上撒几粒粮食,表示对猪听话行为的奖励。能经常放牧的猪,因为能到晒太阳,吃到青草,喝到干净的山箐水,总是长得毛色光亮、很少得病,活蹦乱跳,十分可爱,猪肉也十分鲜嫩,味道特香。由于严重缺粮,饲养肥猪十分困难,能养出一头肥猪做过年猪就是人们最大的愿望,孩子渴望吃肉的心愿便能实现了。大人在给孩子安排放猪和找猪食的活计时,经常说:“要想吃肉,就要好好喂猪”!喂出一头肥猪十分不易:将养到一两岁的架子猪隔开单独喂养,将家里所有的糠麸集中起来喂肥猪,到冬腊月间猪肥胖了,就开始宰杀。有两头肥猪,要无偿交给国家一头,杀一头肥猪也要交一半,叫“任务猪”,要送到县食品公司。
由于勤劳和养猪很下功夫,在我的记忆中,我家的猪一直养得很顺畅。因为饲料十分缺乏,喂肥猪很困难,就养母猪产仔猪卖,一窝猪少则有七八个,多时有十二三个。每当家里的母猪产仔了,我就到田埂地边挖奶浆菜、割荨麻,到山箐里挖鸡刺(大蓟)喂猪,据说这些植物有催奶的效果。当小猪长到两三个月时,就背到街上出售,我家的仔猪,不但在街上畅销,也很受村里人的欢迎,以吃口好、长得快的优点而不愁卖。虽然养猪的条件很差,但人很勤快,一般年份都有一头年猪,卖仔猪也成为一项重要的家庭收入。当时的猪圈是用圆木垛成的、用麦秆盖顶的简易草圈,通风透气性好,夏季凉爽,有利于牲畜生长,队上的牛羊也关在农户的圈里。
队上在村子北边盖了一间有六隔的瓦顶猪圈,养起了猪,被人们称作“猪场”,养过长白猪和一种嘴又短又粗的叫内江猪这两个品种的猪,使这两种猪在本地得到发展,改良了当地的猪品种。有一年的秋天,猪场喂出了两头肥猪,宰杀后按人头将肉分给社员吃,正值渴肉的季节能吃到一次肉,着实让人们高兴了一场。大概是集体养猪的责任心不强,积极性不高,管理工作不到位,后来就停办了,而农户养猪则一直坚持下来,到土地承包后,村里的养猪业出现了大发展的可喜局面。如今养猪已经用上了加工饲料,有的农户一年出栏肥猪达到了五十头,以前放猪的场地已被开垦成了耕地,失去了放牧的条件,但用饲料喂出的肥猪,肉也失去了原先那种鲜美的天然味道了。
酿酒
村子北边是生产队的仓房,共有三间房子,其中两间是土地改革时没收了地主的房产,另一间是在六十年代末砍了车路边的路树(喜树)和村子周围的柏枝树做柱料盖起来的,房子前面围成一个很大的场院,也是农作物收获后的打场与晒场。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队上在仓房东边的空地上盖了一间瓦顶的简易房子,下边砌了一个有两个灶孔的大灶,将路边沟里的水接到房里,成为烤酒的酒房,这里也就被村民们叫做“酒厂”。灶前挖了一个长形的大炕,边用石头砌成,是供烧火凑柴活动时用的场地。灶上支着两口很大的铁锅,上面架着木制的有一人高的大甑子,这就是煮包谷和蒸酒的工具。酿酒时先是将包谷放在铁锅里煮熟后,再放到甑子里蒸得泡软,就叫酒饭,倒出来放到场院里晾晒,到半干时,拌上酒药(曲)后,装进土瓶里封存发酵,两三个星期后进行蒸酒。经发酵的酒料有一股很浓的酒香味,把酒料放入木甑中,甑顶上放有一口盛有流动冷水的铁锅,叫“天锅”,起冷却作用。蒸酒时要烧大火,酒蒸汽形成后,在天锅底上形成的水珠下落后,从接酒的槽中流出来,就是酒,甑边用一个大土瓶接酒。蒸酒后得到的渣就是酒糟,卖给村里人喂猪鸡。
这个酒厂是代县贸易公司加工粮食白酒的。自从在这里酿酒后,就变得热闹起来,成为村里人闲时的休闲场所,到雨季不能出门干活或是冬天的晚上,村里人爱到灶前烤火,由于烧火用的是粗大的桶桶柴,火力大,在灶面前很暖和,无事时人们爱来这里闲聊。有一个烤酒的老头是和我家住一个院里,我叫他阿大,当我和他的孙子去烤火时,遇到蒸酒饭时,他会很高兴地抓一些蒸熟的包谷给我们吃。与烤酒人熟的爱喝酒的人,常能要到几杯热酒喝。
烤酒要用大量的木柴,村里的马帮专门负责驮柴,到老虎平地山上砍弯扭的松树做柴。后来酒厂规定:可以用柴换酒糟,于是一些人就上山砍柴换取酒糟。有一次,我从山上拖回家一根困山被水浸过的松柴,到酒厂过秤时,有一百六十斤,一个八九岁的孩子将这么重的柴从山上弄回家,让村里人吃惊。不知什么原因,后来酒厂停办了。土地承包后,村里有一家人干起酿酒的营生,因为当地爱喝酒的人多,酿酒的生意很红火。每当村里人办事或请工做农活,都有喝酒的习惯。酒厂的开办,为生产队创造了一些经济收入,为爱喝酒的人提供了方便,但也助长了年轻人爱饮酒的不良之风。父亲早年也喝少量酒,后来在我的劝说下断酒了,由于受父亲的影响,我也一直不喝酒。
二0一0年四月六日夜
[ 本帖最后由 苏忠伟 于 2010-4-8 08:17 编辑 ]
生产队时期,农民都有养猪的习惯。通过养猪,既能解决吃肉问题,还能提供一些经济收入来源。那时马、牛、骡等大牲畜和羊是集体的,只允许农民饲养猪鸡。凡是勤劳的人家,都养猪,这样一来,养猪便成为一项重要的家庭劳动。养猪主要采用放牧的形式,还到野外割一些杂草煮熟后喂猪。于是孩子们就承担起放猪、找猪食的劳动,才有五六岁的小孩子,就要负责放牧家里的猪。
孩子上学读书后,放学后的农活一般也是放猪。几个小伙伴相约,将家里的猪赶到野外去放,在雨季来临后杂草旺长的季节,我们会将猪呦到核桃树林中放牧,猪在山坡上吃着青草,悠闲自在,孩子们就在一起玩耍。平时将猪放在山坡、地边,到庄稼收获的季节,就将猪放到收过农作物的田地里,猪就能吃到一些掉落的粮食。放猪是一件责任心很强的活计,不能让猪跑到地里吃到庄稼,也不能将猪放丢了,否则要受大人的训骂。经过长期的放猪劳动,培养了孩子们做事认真负责的好习惯。
放惯了的猪很乖,有时猪不见了,只要大声一叫,听到主人的叫唤声,钻到草丛中的猪就会迅速跑出来,嘴里哼哼有声,表现出对主人的亲切。孩子们会在地上撒几粒粮食,表示对猪听话行为的奖励。能经常放牧的猪,因为能到晒太阳,吃到青草,喝到干净的山箐水,总是长得毛色光亮、很少得病,活蹦乱跳,十分可爱,猪肉也十分鲜嫩,味道特香。由于严重缺粮,饲养肥猪十分困难,能养出一头肥猪做过年猪就是人们最大的愿望,孩子渴望吃肉的心愿便能实现了。大人在给孩子安排放猪和找猪食的活计时,经常说:“要想吃肉,就要好好喂猪”!喂出一头肥猪十分不易:将养到一两岁的架子猪隔开单独喂养,将家里所有的糠麸集中起来喂肥猪,到冬腊月间猪肥胖了,就开始宰杀。有两头肥猪,要无偿交给国家一头,杀一头肥猪也要交一半,叫“任务猪”,要送到县食品公司。
由于勤劳和养猪很下功夫,在我的记忆中,我家的猪一直养得很顺畅。因为饲料十分缺乏,喂肥猪很困难,就养母猪产仔猪卖,一窝猪少则有七八个,多时有十二三个。每当家里的母猪产仔了,我就到田埂地边挖奶浆菜、割荨麻,到山箐里挖鸡刺(大蓟)喂猪,据说这些植物有催奶的效果。当小猪长到两三个月时,就背到街上出售,我家的仔猪,不但在街上畅销,也很受村里人的欢迎,以吃口好、长得快的优点而不愁卖。虽然养猪的条件很差,但人很勤快,一般年份都有一头年猪,卖仔猪也成为一项重要的家庭收入。当时的猪圈是用圆木垛成的、用麦秆盖顶的简易草圈,通风透气性好,夏季凉爽,有利于牲畜生长,队上的牛羊也关在农户的圈里。
队上在村子北边盖了一间有六隔的瓦顶猪圈,养起了猪,被人们称作“猪场”,养过长白猪和一种嘴又短又粗的叫内江猪这两个品种的猪,使这两种猪在本地得到发展,改良了当地的猪品种。有一年的秋天,猪场喂出了两头肥猪,宰杀后按人头将肉分给社员吃,正值渴肉的季节能吃到一次肉,着实让人们高兴了一场。大概是集体养猪的责任心不强,积极性不高,管理工作不到位,后来就停办了,而农户养猪则一直坚持下来,到土地承包后,村里的养猪业出现了大发展的可喜局面。如今养猪已经用上了加工饲料,有的农户一年出栏肥猪达到了五十头,以前放猪的场地已被开垦成了耕地,失去了放牧的条件,但用饲料喂出的肥猪,肉也失去了原先那种鲜美的天然味道了。
酿酒
村子北边是生产队的仓房,共有三间房子,其中两间是土地改革时没收了地主的房产,另一间是在六十年代末砍了车路边的路树(喜树)和村子周围的柏枝树做柱料盖起来的,房子前面围成一个很大的场院,也是农作物收获后的打场与晒场。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队上在仓房东边的空地上盖了一间瓦顶的简易房子,下边砌了一个有两个灶孔的大灶,将路边沟里的水接到房里,成为烤酒的酒房,这里也就被村民们叫做“酒厂”。灶前挖了一个长形的大炕,边用石头砌成,是供烧火凑柴活动时用的场地。灶上支着两口很大的铁锅,上面架着木制的有一人高的大甑子,这就是煮包谷和蒸酒的工具。酿酒时先是将包谷放在铁锅里煮熟后,再放到甑子里蒸得泡软,就叫酒饭,倒出来放到场院里晾晒,到半干时,拌上酒药(曲)后,装进土瓶里封存发酵,两三个星期后进行蒸酒。经发酵的酒料有一股很浓的酒香味,把酒料放入木甑中,甑顶上放有一口盛有流动冷水的铁锅,叫“天锅”,起冷却作用。蒸酒时要烧大火,酒蒸汽形成后,在天锅底上形成的水珠下落后,从接酒的槽中流出来,就是酒,甑边用一个大土瓶接酒。蒸酒后得到的渣就是酒糟,卖给村里人喂猪鸡。
这个酒厂是代县贸易公司加工粮食白酒的。自从在这里酿酒后,就变得热闹起来,成为村里人闲时的休闲场所,到雨季不能出门干活或是冬天的晚上,村里人爱到灶前烤火,由于烧火用的是粗大的桶桶柴,火力大,在灶面前很暖和,无事时人们爱来这里闲聊。有一个烤酒的老头是和我家住一个院里,我叫他阿大,当我和他的孙子去烤火时,遇到蒸酒饭时,他会很高兴地抓一些蒸熟的包谷给我们吃。与烤酒人熟的爱喝酒的人,常能要到几杯热酒喝。
烤酒要用大量的木柴,村里的马帮专门负责驮柴,到老虎平地山上砍弯扭的松树做柴。后来酒厂规定:可以用柴换酒糟,于是一些人就上山砍柴换取酒糟。有一次,我从山上拖回家一根困山被水浸过的松柴,到酒厂过秤时,有一百六十斤,一个八九岁的孩子将这么重的柴从山上弄回家,让村里人吃惊。不知什么原因,后来酒厂停办了。土地承包后,村里有一家人干起酿酒的营生,因为当地爱喝酒的人多,酿酒的生意很红火。每当村里人办事或请工做农活,都有喝酒的习惯。酒厂的开办,为生产队创造了一些经济收入,为爱喝酒的人提供了方便,但也助长了年轻人爱饮酒的不良之风。父亲早年也喝少量酒,后来在我的劝说下断酒了,由于受父亲的影响,我也一直不喝酒。
二0一0年四月六日夜
[ 本帖最后由 苏忠伟 于 2010-4-8 08:17 编辑 ]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