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叙事散文

叙事散文

在茂县,我为爱活着

2022-01-20叙事散文馨凝雨阁
·今年8月27日,我们一行13人的支教队伍在内江教育局领导的护送下,上成渝、奔成绵,高速公路上畅通无阻。来来往往的大小汽车上,大都拉着“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我们与灾区人民心连心”等横幅。在路过科技城绵阳时,我给老公打了电话,他正在外地采……

·
  今年8月27日,我们一行13人的支教队伍在内江教育局领导的护送下,上成渝、奔成绵,高速公路上畅通无阻。来来往往的大小汽车上,大都拉着“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我们与灾区人民心连心”等横幅。在路过科技城绵阳时,我给老公打了电话,他正在外地采访,我的喉头哽咽了一下,涌出一股共渡国难、慷慨赴死的飒爽豪情。电话那头,只听见老公多次嘱咐“路上注意安全”。在途径平武时,灾区的景象越来越明显,公路两旁出现了倒塌的农房、倾斜的电杆,难得看到一个人影。我们顶着山体滑坡、公路断裂的威胁,在战战兢兢的颠簸中经过长达40小时的时间抵达了重灾区的茂县,我被分到离北川较近的富顺学校,在余震中度过几个月的我,搅动着内心的五味瓶,让人刻骨铭心。

  就在今夜,有雨,暂无泪。来势凶凶的余震还在不断涌来,我象受到惊吓的鱼匆匆的沉入深水里,面对常停电的夜晚,寂寞、孤独,常常煎熬着我的灵魂,我用数星星的方式慢慢消磨黑夜,也在用扳指头的游戏数着和老公、孩子别离的时间。这让我涌起了很多很多的记忆。

  我承认,我是有负罪感的,也常有恶梦缠绕的时候。为了爱,我选择了支教,也为了爱,我选择了背井离乡,在大山深处,挑起了对灾区孩子以德育人的重任。或许注定自己是个多情,思想纯真又略有姿色的几分女子,常忆起躺在丈夫怀抱的那缕缕情迷,在孤单的时候尤为凸显。

  此时的川西高原,寒冷,略沧桑。百无聊赖间,常想起每一把宝剑,都有一把合适的剑鞘。有如梦惊醒的强烈感觉,我剑鞘一直等着的剑也欣然从另一城市到来,安静的候着我从板房教室走出的身影。老公对我说,从看到我的第一眼起就知道我是他今生唯一的剑鞘,他对我亦如此说。那久违的当天裂才与君绝的感觉对于我,象就久行于沙漠里干竭无比的人偶遇到了一片绿洲,澎湃激烈。

  有时,人生就是个不可逆转的过程,就如单行线,除了停止,只剩一往无前。这让我记起梁启超说的一句话:人生什么最苦呢?。。。。。。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或未了的责任。在我看来,无论“未来”抑或“未了”的责任,皆是人生中必须直面的难题,苦于跳脱不得,苦在无处可逃,于是只得好好活着,承担责任。如何算是好好活着,各人有各人的见解,但衣食温饱、仓廪殷实之类的满足感该会被绝大多数人所认同。而求发展、谋幸福便是实现好好活着这一生活目标油然而生的想法,老百姓常挂在嘴边的“对得起这辈子”便是最实在的经典展现。当然,好好活着的责任打从娘胎落地时就背在了我们的身上。兴许有人就说了,小孩本来没有职责,那就本来没有苦。这点认识我是不同于他人的,孩提时代的无忧无虑,那是父母努力维护的状态,并非真的没有责任。很少人能有含着银匙出生的身世,即便含着银匙也保不齐日后遭遇艰辛,这就意味着要好好活着并不容易。只是那时的我们还不知道真正的苦与乐,很多东西得不到就哭,一到手转眼就能破涕为笑。孩子嘛,天真无邪,父母哪里忍心让孩子承受那么多的责任,因为一旦开始意识到背负着责任,苦便来了。佛家偈语“生亦何乐,死亦何苦?”继而所谓的“人不可能踏入同一条河流”,彰显着独一无二的生命历程即便承载着责任这一人生最大苦处也是教人需要珍惜的。即便人生的代价是背负着责任,但这又算得了什么悲哀,恰恰是要好好活着也才有可能完成使命、尽到责任,方才得到梁启超所说的最乐。   执教18年来,曾经的岁月所给予我的未必是最佳的机会,曾经的我所做过的事情也未必取得了最好的结果,所幸我不会放弃坚守承担责任的信念,让自己好好活着,哪怕在最失落、最低潮的这些日子里。不必老生常谈,只须面对现实,别幻想若干个如果,其实人生抉择简单得就是个二选一,而苦又是与生俱来的,因为怕苦便要终止过程可不是什么勇敢的行为,所以我必然选择好好活着。无论生活的起点处在多么不利的位置,不管命运的组成位于多么坎坷的状态,好好活着便是最大的快乐,足以抵消人生极苦的快乐。为了这,当我每天看到灾区孩子那稚嫩的脸上慢慢从恐惧的心野中舒展出的笑容,感觉值得!   每当脑海中闪现总理在黑板上书写的“多难兴邦”4个字的时候,我终于明白,在大灾大难面前,有一种支持,它可以让死神望而却步;有一种关怀,它可以让生命延续;有一种刻骨铭心的爱,它可以让坚冰消融。思着、想着,再往下写,忽然被同寝室的支教老师传来的歌声吸引了过去,“在没有心的沙漠,在没有爱的荒原,死神也望而却步……”听着这样的音乐,数落着余震中经历过的那么多感人救援故事和漆黑的夜晚下的寂寞与无奈交织的心境,不由得让人潸然泪下。

[ 本帖最后由 高迎春 于 2008-11-25 17:01 编辑 ]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