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叙事散文

叙事散文

找回“年味”

2022-01-20叙事散文西北平原
找回“年味” 我至今还记得儿时在乡下老家过年的情景。虽然那时在饮食方面远不如现在的丰盛和齐全,但村人无论贫富贵贱,从初一到十五,都过得乐乐呵呵,有滋有味。腊月一开始,村里像“赵本山”“黄宏”和“范伟”那样的乡村“活宝”,就开始活跃起来,自……

找回“年味”

我至今还记得儿时在乡下老家过年的情景。虽然那时在饮食方面远不如现在的丰盛和齐全,但村人无论贫富贵贱,从初一到十五,都过得乐乐呵呵,有滋有味。
腊月一开始,村里像“赵本山”“黄宏”和“范伟”那样的乡村“活宝”,就开始活跃起来,自发地组成“自乐班”,吹拉弹唱样样不缺,自编自演地早早忙活起来。那年月尽管上边号召“学大寨改造地球”,“过革命化的春节”,没有了冬闲的逍遥,冰冻三尺也要下地劳动,“自乐班”再苦再累,也不忘晚上加班排练节目。
终于等到了大年初一,不光本村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提椅柃凳早早就坐到戏台前,邻村的乡亲们扶老携幼从四满八方赶来凑热闹。一时间,台上唱戏的“疯子”和台下看戏的“傻子”,都过足了瘾,其乐融融,皆大欢喜。
像我这样的半大小子们,其实并不正而八经地看戏,总是成群结队的四处乱窜,嘴里唱着“过新年,穿新衣,放花炮,看大戏……”,手里则“蹦”“蹦”地不歇气地放着“二踢脚”、“冲天响”,使得戏台周围更热闹非凡。
“自乐班”后来被公社“招安”,改称为“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可以挣工分排演“革命样板戏”了。正在上初中的我也被选中,扮演《杜鹃山》中的“杜小山”。那年春节,我们翻山越岭走遍了全公社13个大队,进行巡回演出。每到一个地方,老百姓就像见了亲人一样地端茶送水欢迎我们,挣着拉我们去他们家吃饭住宿。记得当时,由于我演“杜小山”名声大振,给我说媳妇的媒人都快踏断我家的门槛了。
多年后我参加了工作,在一个边境县的县委宣传部工作,就在领导的支持下,亲自策划、组织了两次“社火活动”。过年期间,附近乡村的农民“秧歌队”纷纷涌进县城,一时鼓乐喧天,彩旗招展,万人空巷。白日轰响的鞭炮,夜晚灿烂的焰火,使一度过年时除了大吃大喝就是无聊清冷的县城,又添加了浓浓的“年味”。
如今,在这座城市我已经过了12个春节,还没有一个春节能激发起我的兴奋点。好像什么都不缺,可惜除了电视里的热闹,和街市上的五颜六色,超市里的买卖兴隆,再也没有什么让人有所回味的了。因为独缺那份百年酝酿千年窖藏的浓浓“年味”。真想回到遥远的老家去,再过一过那原汁原味的春节。

[ 本帖最后由 西北平原 于 2009-1-10 16:23 编辑 ]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