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无“颜”以对
2022-01-20抒情散文紫云轩廛
我头一次习书是在混沌初蒙的少年时代------家乡的子弟学校。那时,我们衣履不整,不可能用一只眼睛对着书本,另一只眼睛去窥视历史脉搏的律动。我们只会花很多的时光嘻闹、群哄,没日没夜的分成好几个派别,去占领学校左侧被人称之为“石灰山”(那山经……
我头一次习书是在混沌初蒙的少年时代------家乡的子弟学校。那时,我们衣履不整,不可能用一只眼睛对着书本,另一只眼睛去窥视历史脉搏的律动。我们只会花很多的时光嘻闹、群哄,没日没夜的分成好几个派别,去占领学校左侧被人称之为“石灰山”(那山经常被附近村民开山凿石烧石灰)的山头,只会用泥块、弹弓瞄准树上瞅瞅的麻雀,而不惜忘了吃饭。
学校后面是一汪水塘,往左往右各有一条小路从学校的两侧经过。学校本没有围墙的,有围墙的时候,是在粉碎“四人帮”教育重新走入正轨时修建的。围墙高不出教舍,一年四季墙周围长满了小树和杂草。我们总是不知不觉看着围墙的斑驳来消殆读书的无尽乐趣。
那时,教我们习字的老师也能习得一手好字,颇懂得颜柳真径。(哪象现在很多教师连粉笔字都写不好)。我们知道:颜楷法度森严,柳书粗细均匀,习柳走样亦不至于丑陋,然习颜稍有不慎画虎可能反类犬。颜书“细筋入骨如秋鹰”的内在含力非常人所能掌握。我们那节大楷课没有谁显示出独有的天才,能在头一次习颜的课堂上描出颜书的模样,大都是歪歪斜斜气喘吁吁的样子。
随着年龄的增长,直到现在,我才知道:颜真卿不是专业书法家。 颜真卿一生与宦官密切相关,而且仕途屡遭打击。
仕途的严重打击对于一个知识分子来说有时并不是致命的,无论是李白、苏东坡,还是源远流长的中国知识分子史,又有几人善始善始,平步青云,一生得意呢?但是颜真卿却显示了一个政治家应有的韬略和气度。他尽职尽责,当他被当朝宰相杨国忠贬为平原郡守太守一职的时候,他知道安禄山必反,他一面积极备战,一面又常与宾客泛舟饮酒,使安禄山麻痹了,以为颜不过是一介书生。
我想,颜真卿完全没有责任这样用心良苦,一个从武部远放外任的小太守,并不负有朝廷安危的责任,他只要在平原郡成为一个好太守,也就足够了,也是一方好官呀。我始终无法明白,颜真卿被放任后的真实感受,他是怎样用自己豁朗的胸怀来排遣心中的块垒,来替朝廷负起宰相应负的责任的。
公元755年,唐玄宗天宝十四载,“安史之乱”终于在政治日趋腐败的背景下暴发。那是中国历史上空前的大浩劫,首都失守,皇朝如犬般溃逃,匆奔之中,唐玄宗李隆基这时才想到忠臣的意义,叹道:河北二十四郡无一忠臣吗!
且不说玄宗李隆基对忠良的息叹,对颜真卿真正致命的打击,是在他独守孤城时,负责联络工作的侄季明和从兄常山太守颜杲卿双双被安禄山所杀。强忍巨大的悲怆,颜真卿创作了被称之为天下第二行书《祭侄文稿》。
这幅书法的作价实在太大了。习书的人都知道《祭侄文稿》与《兰亭集序》大不相同,后者是经过精心准备构思的书法作品,而《祭侄文稿》是一种激愤的自然流露,很多人都喜欢《兰亭集序》的绮靡秀丽与空前绝后,但鲜有人知道它缺乏《祭侄文稿》的雄伟苍劲。天下第一行书和天下第二行书究竟是时间概念还是艺术成就的排序?如果就后者而言《祭侄文稿》绝不亚于《兰亭集序》。
书法是一种含忍的不易被常人察觉的艺术形态,较之于绘画的直观性又增加了几分考察和理解作者意图的难度,它是间接的蕴藏着的表现方式,人的品性、品格,人的情绪与感性都在线性的流淌过程中,很难直面相识,并从中辨出忠奸,但这并不等于说人的品性在书法艺术中无从体现,颜真卿以其崇高的人格力量辉耀千古,还以其独树一帜的新书风开创了中国书学史上雄伟苍劲的新流派,从而完成了人性与艺术浑然一体的古代艺术理想,也奠定了他在书法史上无法取代从未出现第二个颜真卿的宗师地位。
再看当时的历史:在安史之乱危难之际,饶阳,济南等十七郡在颜的领导下有效的牵制了安禄山,使他放慢了进攻首都的速度,如果不是颜真卿,唐玄宗一干人等成为安禄山的阶下囚,杨玉环从干娘成为小娘子痛笥锌赡芰?如果是这样,唐朝和宋朝的历史很有可能又增加了一部<<燕书>>,颜真卿之过是再也明了不过的,但颜是一个"朕不知真卿何如人",这才立了功.安史之乱平定之后,颜迁刑部尚书,然好景不长,又被放任冯翊太守,直到代宗才回朝为官,迁至尚书右丞,并加封鲁郡开国公,至此,颜真卿的官位也到了极限。那时,颜已经是一位70多岁的老人了。在朝政,春风得意毕竟是短暂的。德宗时,宰相卢杞继承杨国忠的衣钵,但他比杨国忠的手段更为高明与诡谵,假惺惺让颜当上太子太师,并且又千方百计排挤颜出京师。
一次,颜真卿去见卢杞,责备他说:“当年你父亲卢奕中丞的首级被传送到平原郡时,满面都是血迹,我不敢用衣袖去擦拭,亲自用舌头去舔.你就这样狠心容不得我吗!”卢杞听了表面上对颜幡然下拜,但内心恨之入骨.不久,卢杞手不操刃让皇帝钦旨派颜去山东劝渝谋反的李希烈。
德宗时,大唐帝国已经是一副苟延残喘的空空的骨架了,国力不佳,割据工山东的李纳自立为王,派去讨伐的李希烈反与杨纳同谋。当时,河北亦有朱韬等人的叛乱,李希烈乘势与他们勾结,在河南开封称楚帝。贼势不可不猛。
历史是沉重的.当李希烈谋反的迹象很明显的时候,颜真卿出发了。他见到李希烈,宣读圣旨,李希烈的养子1000多人都拨出刀前来,李希烈手下的将领也破口大骂,恨不得把他吃下去,颜真卿不动声色。李希烈逼迫颜真卿,让他上疏为自己辩白,颜不答应,于是李希烈采取欺骗手段,让颜的侄子颜岘以及颜真卿手下的官吏向朝廷求情,为李希烈昭雪,德宗不予理睬.李希烈和他的同党聚会,把颜真卿召来,让艺人演唱,辱骂朝廷,颜真卿怒不可遏,斥责说:“你李希烈是朝廷的臣子,怎么能这样做!”说罢甩甩袖子去了。李希烈则满面羞愧。当时叛贼朱滔、王武俊、田悦、李纳派来的使者都在坐,他们对李希烈说:“早就听说太师颜真卿的高名盛德,大人您想要称帝,而太师来到,要找宰相的人才,有人能比太师颜真卿吗?”颜真卿听后呵斥道:“你们听说过颜常山吗?他是我哥哥,安禄山反叛时,他首先兴兵平叛,后来虽然被俘,口中骂贼不绝。我年近80,官至太师,我坚守我的节操,死而后已,我难道怕你们的胁迫吗!”叛贼们都大惊失色。于是李希烈拘捕了颜真卿,派士兵看守,并派将领辛景臻、安华到颜真卿那里,满院堆满柴草,对颜真卿说:“你如果不投降,就把你烧死!”颜真卿站起来向烈火扑去。李希烈的弟弟李希倩因与朱此(还有一个三点水)同谋,被朝廷处死,李大为恼帑,派太监等人来杀害老人颜真卿,他们对老人说:“圣旨到!”颜真卿行礼听旨。太监说:“应赐你死。”颜真卿说:“老臣我出使没有完成使命,没有劝说李希烈乱等臣子归顺,罪该赐死,但使臣你哪一天从长安出发的呢?”那太监说:“我是从大梁派来的。”颜真卿大骂:“原来是叛贼派来的,怎么能称圣旨!”李希烈恼羞成帑,命令手下把颜真卿勒死。颜死时,时年76岁。
噩讯传至京城,三军将士为之痛苦。德宗五日不上朝,以表悲哀。
颜真卿作为朝臣,端庄严肃,刚毅而有礼,凡不符合公论正道的事,心里连想也不想, 颜真卿作为书家,他是继二王之后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书法家。他广收博取,一变古法,自成一种方严正大,朴拙雄浑,大气磅礴的“颜体”。对后世影响巨大,颜体奠定了他在楷书千百年来不朽的地位。“颜体”端庄雄伟,气势开张;行书圆劲激越、诡异飞动。这种风格也体现了大唐帝国繁盛的风度,更体现他高尚的人格契合,是书法美与人格美完美结合的典例。
颜真卿去了,去的是那样悲壮!去的是那样的刚烈与忠贞,我多么真诚的期望那些崇拜颜氏书法的爱好者都能知晓颜在历史上的这一壮举,书法之圣也是爱国之圣。 面对颜书,我真的无“颜”以对。
学校后面是一汪水塘,往左往右各有一条小路从学校的两侧经过。学校本没有围墙的,有围墙的时候,是在粉碎“四人帮”教育重新走入正轨时修建的。围墙高不出教舍,一年四季墙周围长满了小树和杂草。我们总是不知不觉看着围墙的斑驳来消殆读书的无尽乐趣。
那时,教我们习字的老师也能习得一手好字,颇懂得颜柳真径。(哪象现在很多教师连粉笔字都写不好)。我们知道:颜楷法度森严,柳书粗细均匀,习柳走样亦不至于丑陋,然习颜稍有不慎画虎可能反类犬。颜书“细筋入骨如秋鹰”的内在含力非常人所能掌握。我们那节大楷课没有谁显示出独有的天才,能在头一次习颜的课堂上描出颜书的模样,大都是歪歪斜斜气喘吁吁的样子。
随着年龄的增长,直到现在,我才知道:颜真卿不是专业书法家。 颜真卿一生与宦官密切相关,而且仕途屡遭打击。
仕途的严重打击对于一个知识分子来说有时并不是致命的,无论是李白、苏东坡,还是源远流长的中国知识分子史,又有几人善始善始,平步青云,一生得意呢?但是颜真卿却显示了一个政治家应有的韬略和气度。他尽职尽责,当他被当朝宰相杨国忠贬为平原郡守太守一职的时候,他知道安禄山必反,他一面积极备战,一面又常与宾客泛舟饮酒,使安禄山麻痹了,以为颜不过是一介书生。
我想,颜真卿完全没有责任这样用心良苦,一个从武部远放外任的小太守,并不负有朝廷安危的责任,他只要在平原郡成为一个好太守,也就足够了,也是一方好官呀。我始终无法明白,颜真卿被放任后的真实感受,他是怎样用自己豁朗的胸怀来排遣心中的块垒,来替朝廷负起宰相应负的责任的。
公元755年,唐玄宗天宝十四载,“安史之乱”终于在政治日趋腐败的背景下暴发。那是中国历史上空前的大浩劫,首都失守,皇朝如犬般溃逃,匆奔之中,唐玄宗李隆基这时才想到忠臣的意义,叹道:河北二十四郡无一忠臣吗!
且不说玄宗李隆基对忠良的息叹,对颜真卿真正致命的打击,是在他独守孤城时,负责联络工作的侄季明和从兄常山太守颜杲卿双双被安禄山所杀。强忍巨大的悲怆,颜真卿创作了被称之为天下第二行书《祭侄文稿》。
这幅书法的作价实在太大了。习书的人都知道《祭侄文稿》与《兰亭集序》大不相同,后者是经过精心准备构思的书法作品,而《祭侄文稿》是一种激愤的自然流露,很多人都喜欢《兰亭集序》的绮靡秀丽与空前绝后,但鲜有人知道它缺乏《祭侄文稿》的雄伟苍劲。天下第一行书和天下第二行书究竟是时间概念还是艺术成就的排序?如果就后者而言《祭侄文稿》绝不亚于《兰亭集序》。
书法是一种含忍的不易被常人察觉的艺术形态,较之于绘画的直观性又增加了几分考察和理解作者意图的难度,它是间接的蕴藏着的表现方式,人的品性、品格,人的情绪与感性都在线性的流淌过程中,很难直面相识,并从中辨出忠奸,但这并不等于说人的品性在书法艺术中无从体现,颜真卿以其崇高的人格力量辉耀千古,还以其独树一帜的新书风开创了中国书学史上雄伟苍劲的新流派,从而完成了人性与艺术浑然一体的古代艺术理想,也奠定了他在书法史上无法取代从未出现第二个颜真卿的宗师地位。
再看当时的历史:在安史之乱危难之际,饶阳,济南等十七郡在颜的领导下有效的牵制了安禄山,使他放慢了进攻首都的速度,如果不是颜真卿,唐玄宗一干人等成为安禄山的阶下囚,杨玉环从干娘成为小娘子痛笥锌赡芰?如果是这样,唐朝和宋朝的历史很有可能又增加了一部<<燕书>>,颜真卿之过是再也明了不过的,但颜是一个"朕不知真卿何如人",这才立了功.安史之乱平定之后,颜迁刑部尚书,然好景不长,又被放任冯翊太守,直到代宗才回朝为官,迁至尚书右丞,并加封鲁郡开国公,至此,颜真卿的官位也到了极限。那时,颜已经是一位70多岁的老人了。在朝政,春风得意毕竟是短暂的。德宗时,宰相卢杞继承杨国忠的衣钵,但他比杨国忠的手段更为高明与诡谵,假惺惺让颜当上太子太师,并且又千方百计排挤颜出京师。
一次,颜真卿去见卢杞,责备他说:“当年你父亲卢奕中丞的首级被传送到平原郡时,满面都是血迹,我不敢用衣袖去擦拭,亲自用舌头去舔.你就这样狠心容不得我吗!”卢杞听了表面上对颜幡然下拜,但内心恨之入骨.不久,卢杞手不操刃让皇帝钦旨派颜去山东劝渝谋反的李希烈。
德宗时,大唐帝国已经是一副苟延残喘的空空的骨架了,国力不佳,割据工山东的李纳自立为王,派去讨伐的李希烈反与杨纳同谋。当时,河北亦有朱韬等人的叛乱,李希烈乘势与他们勾结,在河南开封称楚帝。贼势不可不猛。
历史是沉重的.当李希烈谋反的迹象很明显的时候,颜真卿出发了。他见到李希烈,宣读圣旨,李希烈的养子1000多人都拨出刀前来,李希烈手下的将领也破口大骂,恨不得把他吃下去,颜真卿不动声色。李希烈逼迫颜真卿,让他上疏为自己辩白,颜不答应,于是李希烈采取欺骗手段,让颜的侄子颜岘以及颜真卿手下的官吏向朝廷求情,为李希烈昭雪,德宗不予理睬.李希烈和他的同党聚会,把颜真卿召来,让艺人演唱,辱骂朝廷,颜真卿怒不可遏,斥责说:“你李希烈是朝廷的臣子,怎么能这样做!”说罢甩甩袖子去了。李希烈则满面羞愧。当时叛贼朱滔、王武俊、田悦、李纳派来的使者都在坐,他们对李希烈说:“早就听说太师颜真卿的高名盛德,大人您想要称帝,而太师来到,要找宰相的人才,有人能比太师颜真卿吗?”颜真卿听后呵斥道:“你们听说过颜常山吗?他是我哥哥,安禄山反叛时,他首先兴兵平叛,后来虽然被俘,口中骂贼不绝。我年近80,官至太师,我坚守我的节操,死而后已,我难道怕你们的胁迫吗!”叛贼们都大惊失色。于是李希烈拘捕了颜真卿,派士兵看守,并派将领辛景臻、安华到颜真卿那里,满院堆满柴草,对颜真卿说:“你如果不投降,就把你烧死!”颜真卿站起来向烈火扑去。李希烈的弟弟李希倩因与朱此(还有一个三点水)同谋,被朝廷处死,李大为恼帑,派太监等人来杀害老人颜真卿,他们对老人说:“圣旨到!”颜真卿行礼听旨。太监说:“应赐你死。”颜真卿说:“老臣我出使没有完成使命,没有劝说李希烈乱等臣子归顺,罪该赐死,但使臣你哪一天从长安出发的呢?”那太监说:“我是从大梁派来的。”颜真卿大骂:“原来是叛贼派来的,怎么能称圣旨!”李希烈恼羞成帑,命令手下把颜真卿勒死。颜死时,时年76岁。
噩讯传至京城,三军将士为之痛苦。德宗五日不上朝,以表悲哀。
颜真卿作为朝臣,端庄严肃,刚毅而有礼,凡不符合公论正道的事,心里连想也不想, 颜真卿作为书家,他是继二王之后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书法家。他广收博取,一变古法,自成一种方严正大,朴拙雄浑,大气磅礴的“颜体”。对后世影响巨大,颜体奠定了他在楷书千百年来不朽的地位。“颜体”端庄雄伟,气势开张;行书圆劲激越、诡异飞动。这种风格也体现了大唐帝国繁盛的风度,更体现他高尚的人格契合,是书法美与人格美完美结合的典例。
颜真卿去了,去的是那样悲壮!去的是那样的刚烈与忠贞,我多么真诚的期望那些崇拜颜氏书法的爱好者都能知晓颜在历史上的这一壮举,书法之圣也是爱国之圣。 面对颜书,我真的无“颜”以对。
很赞哦! ()